书城传记音乐大师:灵魂的演奏者
3585600000024

第24章 浪漫主义时期(12)

唯一没有改变的是,戴留斯对音乐创作的那份热忱,醉心于各种音乐体裁的写作:歌剧、合唱、管弦乐曲……各种各样美妙的旋律都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地流淌。深刻展现爱与激情主题的歌剧《乡村罗密欧与朱丽叶》,气势恢宏壮观的《阿巴拉契亚》,颇具民歌风格的狂想曲《布里格集市》……在艰难的日子里,戴留斯就依靠着这些美妙的旋律和音符在寻求情感上的慰藉。

一战期间,为了躲避战火,戴留斯夫妇来到了英国,在英国期间,戴留斯的健康状况严重恶化。回到法国之后,他的身体依然不见好转。之后便慢慢瘫痪,然后失明。双目失明的戴留斯,终日里只能躺着或者坐着,无法行动。相信一般的人都无法承受这样的折磨,但是戴留斯却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他喜欢坐在午后的阳光里,听妻子读书读报的声音,听留声机里传出自己创作的音乐。在一位青年音乐家恩里科·芬拜的帮助下,戴留斯甚至坚持口述完成音乐创作,就这样他完成了《骊歌》、《夏日之歌》等作品。

1929年10月,戴留斯受邀来到伦敦,参加了一个他的作品音乐会。在音乐会上他收到了潮水般的掌声。之后,大量的荣誉接踵而至,荣誉侍从勋位、荣誉市民称号,甚至是牛津大学的名誉学位等等。然而,戴留斯的生命之旅也即将走到了尽头。在1934年6月10日,戴留斯去世了,没有任何宗教仪式。1年之后,遵照戴留斯的遗愿,他的遗体被运回英国南部小镇利普菲尔德。被安置在一座小教堂的墓地里,戴留斯的墓旁种满了月桂。

主要成就:

戴留斯是一位用曲调作画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中散发着挽歌般的高贵。他的音乐中总有一种天马行空的灵光,富有诗情画意。

戴留斯有几部著名的合唱作品,其中《海漂》与《生之弥撒》是当之无愧的代表作品。《海漂》的歌词来自于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歌,通过男中音独唱、合唱和管弦乐的伴奏,将一幅生动的海景图展现给听众,在抒情之余,更多一份力量。《生之弥撒》是以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为题创作而成,戴留斯热爱诗歌,他敬仰着尼采,相信着尼采所说的超人的存在。在病痛折磨之中,戴留斯通过创作来忘却苦难。他说:“创造快乐才是人间唯一真正的欢乐。”

戴留斯有几首脍炙人口的管弦乐曲,如《夏日花园》、《春日闻杜鹃初啼》和《河上夏夜》等。《夏日花园》当中所描绘的,其实就是戴留斯住宅中的花园。他曾经还给这首音乐一个副标题“幻想曲”。戴留斯曾经向一个朋友感叹自己的作品在英国不受重视,那个朋友便让他写点小型的管弦乐曲。戴留斯立刻创作了《春日闻杜鹃初啼》与《河上夏夜》。《春日闻杜鹃初啼》描摹了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景象,更表达出大自然的那种清新。弦乐反复吟咏,使乐章越发带有几分神秘,几声清脆的长笛之后,整个乐队之中的和声似乎有丝丝乡愁。

在《河上夏夜》中,戴留斯用朦胧的和声当做绘画的笔触,表现夏夜河上雾霭弥漫的情境。微风拂过,水面荡起层层涟漪。在结尾处,乐声越来越安静,像消失在了彼岸,像流淌进了天边的夜色之中。

理查·斯特劳斯:浪漫主义的音诗巨匠

国籍:德国

生卒年:1864-1949

全名:理查·斯特劳斯

职业:作曲家、指挥家

代表作品:《查拉图斯特如是说》、《唐吉珂德》、《死与净化》、《英雄的生涯》、《莎乐美》、《艾莱克特拉》、《玫瑰骑士》、《唐·磺》、《贡特朗》、《火荒》、《无影夫人》、《阿尔卑斯交响乐》、《间奏曲》、《埃及的海伦娜》、《沉默的妇人》

生平简介:

斯特劳斯的父亲是慕尼黑宫廷乐队首席圆号手,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斯特劳斯从小便对音乐萌生了强烈的兴趣。4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的朋友学习钢琴,6岁便可以作曲,8岁又跟表兄学小提琴,11岁起,向宫廷乐队的助理指挥梅耶尔学习作曲。

由于出生于音乐世家,斯特劳斯便有着得天独厚的学习音乐的条件。但是理查·斯特劳斯的父亲却是一个十分保守的人,他崇拜的就是莫扎特、贝多芬等古典大师,对瓦格纳等人的创作可以说是深恶痛绝,甚至连听也不让小孩子听。所以说,小理查在家里受到的音乐教育也十分受限。

1874年,小学毕业的斯特劳斯来到城里的路德维奇中学读书。离开了家,少了许多束缚,他的音乐视野更加开阔了。在学校里,他听到了瓦格纳的作品,观看了《汤豪森》等著名的作品,深深受到震撼。那一时期,斯特劳斯的音乐风格正在逐步成型,他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其中最重要的有交响诗和歌剧题材。

1882年冬,理查·斯特劳斯考入慕尼黑大学学习哲学、美学和艺术史等课程,但遗憾的是,他始终没有机会进入音乐学院学习最喜欢的音乐。1883年,他离开大学,潜心从事音乐创作。作品在维也纳等地演出,赢得了公众的普遍欢迎。

1884年,理查·斯特劳斯来到了柏林,在那里,他遇到了著名指挥家汉斯·冯·彪洛。德高望重的彪洛十分看好他,邀请他为美因根宫廷乐队写了降B 大调组曲,并亲自指挥首演。第二年,理查·斯特劳斯被任命为美因根宫廷乐队的副指挥,跟随彪洛学习。但是勃拉姆斯在听到他的指挥之后,却反映平淡。在彪洛辞职之后,理查·斯特劳斯本来有机会接任他的职位,成为乐队的队长。但是由于理查·斯特劳斯不满乐队人数要被消减这一决定,于是毅然决定离开。

然后,他去慕尼黑歌剧院担任了第三指挥。后来又成为柏林皇家歌剧院的首席指挥,在指挥领域的地位和知名度节节上升。在慕尼黑期间,他开始创作音诗作品《麦克白斯》、《唐·璜》等作品。这些作品在1889年以后获得了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理查·斯特劳斯甚至因此被认为是瓦格纳之后的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

理查·斯特劳斯的意中人是歌手保琳娜·德·安娜。两人密切合作了几部著名歌剧,逐渐熟悉起来。在1894年,理查·斯特劳斯送给安娜4首艺术歌曲作为结婚礼物,两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1900年后,斯特劳斯正式将创作中心转向了歌剧。他的第一部歌剧《贡特拉姆》并没有取得成功。1901年,他又完成了根据中世纪传奇创作的歌剧《火荒》。这部作品在德累斯顿首演,大获成功。在胜利的鼓舞之下,斯特拉斯的创作劲头更大了。

1903年,他又完成了歌剧《莎乐美》,这部作品在1905年底于德累斯顿首演。但是演出之后,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这部歌剧的风格与以往有了极大的不同,歌剧中对变态情欲的描写尺度太宽,甚至连德国皇帝也认为这是一部病态的作品。在各国演出的时候,都受到了审查机关的非难。但通过这部作品,斯特劳斯的音乐走向了国际。

1908年,斯特劳斯与奥地利诗人、戏剧家雨果·冯·霍夫曼史塔尔合作。创作了歌剧《艾莱克特拉》,引起了和《莎乐美》一样的轰动效果。1910年,两人又合作完成了一部喜歌剧《玫瑰骑士》。这次的作品回归传统,因而在德累斯顿公演的时候,受到的是歌剧界的普遍赞赏。但到1923年,两人第3次合作的《埃及的海伦娜》遭遇到了失败,有人认为斯特劳斯到了江郎才尽的地步。

理查·斯特劳斯一向不问世事,全心投入到音乐创作当中。但是,政治却找上了他。一战爆发之后,以希特勒为首的国家社会党当政。著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十分反感**党人迫害犹太人的行径,坚决拒绝参加拜罗特音乐节的演出。而理查·斯特劳斯则代替托斯卡尼尼指挥了这场有**党要人参加的演出。理查·斯特劳斯在当时的音乐界很有声誉,**党认为他在舆论宣传方面,非常有利用的价值,便将他的这个举动大肆渲染了一番,将他塑造成为**服务的音乐人。在理查·斯特劳斯还未反映过来的时候,就被任命为国家音乐局局长。而这一切理查·斯特劳斯却毫不知情,他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抹上了不光彩的一页。

但是,理查·斯特劳斯根本不懂得政治。在**大肆迫害犹太人的时候,他居然没有发现和他合作歌剧的作者茨威格是犹太人。本来茨威格已经去到国外避难,节目单和海报上的名字也已经被撤下,可是理查却坚持将茨威格的名字写上。于是,这一下捅了马蜂窝。这部歌剧马上被禁演,并要理查·斯特劳斯立即辞去国家音乐局局长一职。在形势面前,理查·斯特劳斯低头了,他给希特勒写了一封服软的信,最终保住了职位。但是此后的日子,斯特劳斯便在自相矛盾、委曲求全中度过。

他的作品被**分子利用,作为宣传品。也因此在二战结束后,斯特劳斯被流放到瑞士。直到1948年,才被允许返回德国。但是回国后第2年,85岁的他便去世了。

主要成就:

理查·斯特劳斯的音诗,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奇境。他将用来描述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的音乐推向了极致,将形象描述得更加具象化。他用精巧的技法发展了对位,又能以各种不同特色的乐器,形象生动地模拟生活与自然当中的各种声音。同前人的创作相比,他的交响诗似乎更有质感。

斯特劳斯受尼采哲学影响很大,音乐中渗透了悲观主义,也充满着对世人的蔑视与嘲讽,在1896年,他为尼采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写了一部交响诗,将哲学的思想音乐化。既有细腻触动内心的感情,又有浩淼壮阔的一望无垠。1968年,美国影片《2001年太空漫游》的配乐就是这部交响诗的“序曲”片段。

在歌剧创作上,理查·斯特劳斯一方面追求瓦格纳的日耳曼式的华丽风格,另一方面又为莫扎特的高雅精致所动。他的歌剧体现着瓦格纳与莫扎特的完美结合。

他的《莎乐美》是一部惊世骇俗的作品,讲述了一个恐怖怪诞的故事。犹太公主莎乐美引诱圣徒约翰未果,便转向诱惑继父赫罗德国王,让国王杀了约翰。但是在约翰死后,莎乐美居然又抱起约翰的头颅狂吻,最终国王下令杀死了莎乐美。为了这种怪诞的故事情节,表现剧中人物的变态性格,理查·斯特劳斯使用了尖锐恐怖的音乐,用了具有刺激性的和弦,和声杂乱无章。这一切和当时人们的音乐审美极端不符,因而遭到了极大的攻击。

歌剧《艾莱克特拉》是一部篇幅很长的独幕剧,讲述了艾莱克特拉为报父仇的故事。艾莱克特拉住进牛棚,被人当做怪物,最后终于手刃仇人,但是大仇得报之后居然狂喜而死。歌剧的主题就是艾莱克特拉深切的仇恨。为了配合这种情绪,音乐也塑造出恐怖怪异的感官刺激,刻画出人物的复杂性格。

歌剧《玫瑰骑士》的音乐风格则比较传统,趋于浪漫主义。曲调带有德国南部民歌和舞曲旋律的特色,剧中采用了悦耳动听的咏叹调和重唱,富有情趣和幽默感,易于得到人们的欣赏。

《阿尔卑斯交响曲》是理查·斯特劳斯所创作的一幅壮美的音画,他通过华丽的音色和浩大壮阔的场面来引起内心的回味与感慨,达到与听众心灵上的共鸣。在这里,既有对大自然由衷而产生的崇敬之情,又能体会到作曲家对人生的体悟。虽然被称为交响曲,但这部作品却可以作为交响诗甚至是交响诗组曲。整部作品由22个乐段组成,各个乐段都有各自相对应的标题。通过时间和场景的转移变换,将登山的旅行像电影画面一样做了详尽而写实的描述,旅途中登山下山的经过,拂晓黄昏的昼夜变化,风雨雷电以及各种遇险的经历,惟妙惟肖,都给人极其强烈的画面感,因此这首作品被人称为“电影配乐”。

理查·斯特劳斯在歌剧中展现的刺耳怪异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技法,已经初步靠近于20世纪的“新音乐”,对后世的音乐发展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