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搞对象比现在麻烦多了,《关雎》里那个小伙子,自己暗恋的姑娘就在河对岸,都没办法让她知道,连个短信都发不过去,只能在河这边奏乐吹喇叭干着急。
那时候,搞对象是有规矩的,不能自由恋爱。《诗经》里还有一首《南山》,说:“娶妻如何之?匪媒不得!”也就是说,不能自由谈恋爱,必须要有介绍人提亲,并且,还需要父母做主,要是父母不同意,没有媒人提亲,约会就会被人所不耻,所唾骂。就像孟子说的:“不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孟子真是一个特别严肃的老头儿,他对男女自由恋爱高度反对,把自由恋爱说成“钻穴相窥,逾墙相从”,挖个洞见面,翻个墙约会,完全是地下工作。不过,通过“逾墙钻穴”这个成语,倒也能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出爱情的力量,为了能自由恋爱,翻墙的翻墙,挖洞的挖洞,当时肯定有不少人这么干,要不然孟子也不会这么说。
偏偏有一些人,不把这些规矩放在眼里,不按套路出牌,主动出击,大胆下手,抱得美人归。这些“古装追女仔”的高招,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或许仍然值得借鉴。
先来说一个人,汉高祖刘邦。我们知道刘邦从一个亭长起家,建立了大汉王朝,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牛的皇帝。其实,刘邦搞对象也挺牛,跟他治国平天下一样,都可以说是不走寻常路。
刘邦早年间,在沛县当亭长,亭长相当于现在几个乡的治保主任,是一个特别小的官。四十多岁了都没老婆,这倒不是因为他官小,而是名声实在不好。《汉书》上说他“好酒及色”,今朝有酒今朝醉,哪儿喝大哪儿睡。并且,据说他还跟一个姓曹的女人鬼混,属于那种翻墙挖洞型的,还搞出了个儿子,被人所不齿。所以,十里八乡的,谁也不愿意把自己家姑娘嫁给他,偏偏有这么一天,刘邦把握住了一个机会,娶到了比自己小二十多岁的娇妻。
这是一个什么机会呢?大型酒会。
刘邦不是爱喝酒吗,兜里也没钱,亭长那点工资根本不够他平常喝酒的,史书上说他经常赊账。所以,他听说有这么一个酒会的消息,非常开心,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对于刘邦来说,甭管巷子多深,只要有酒,闻着酒味就能到。这次酒会的主角姓吕,史书上没有记载他的名字,只管他叫吕公。吕公是单父县人,就是今天的山东单县人,大户人家,在单县出了点事,避难来到沛县,暂住在自己的好朋友沛县县令家里。
吕公刚来沛县,县里的官员、豪绅听说县令家来了贵客,便都来凑钱喝酒。领导家来贵客了,搞这么一个酒会,但是,领导搞酒会不能自己掏腰包,大家都要出份子,随礼金。
刘邦听说这么一个酒会,就去了,可他没钱啊,按照这个酒会的规定,别说没钱,你拿得钱不到一千,只能在堂下喝酒,相当于露天大排档练摊,一千以上才能进登堂入室,坐单间雅座。
这事换别人就算了,没钱我就不喝了,或者,少拿点钱,意思意思,就在露天大排档喝点算了。刘邦没这么干,他一进门,自个高喊了一声:“泗水亭长刘季贺钱万”!《史记·高祖本纪》意思就是:泗水亭治保主任小刘出贺礼一万!
这一嗓子震惊四座。按照这次宴席的规矩,一千以上就能上雅座,估计没人出一万吧?更何况,一个小小的亭长,竟然能出一万?县里的领导班子里也没人出这个数,秦代县令,年薪也就几千,亭长年薪都不到一千,泗水亭的小刘亭长就能出一万?吕公也很震惊,亲自起身相迎,心说你们沛县的乡镇企业肯定是发展的不错。
更令人震惊的是,刘邦喊完这一嗓子,一个大子没出,就直接被引入上座。现在,有个词叫诈捐,刘邦这属于诈贺。
一般来说,做为一个基层干部,靠诈贺做了上座,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旁边的人都比你官大,也比你有钱,你就低调吧。刘邦不然,喝酒也很高调,一边喝酒还一边给周围的人开玩笑,损人家,挖苦这个,调侃哪个,没有任何顾虑,很放得开。酒席结束后,人都走了,吕公把刘邦留下,表示要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刘邦。“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我有一个亲生的女儿,想给你,做一个扫地倒茶的小妾。估计吕公当时看刘邦这岁数,都觉得他肯定是已婚了,已婚不要紧,我把女儿给你当妾,你看合适吗?
刘邦能不合适吗?太合适了对不对?不光是合适,而且姓何的嫁给姓郑的,郑何氏。
史书上说,在这件事上,吕公的老婆坚决反对,她埋怨吕公,你平时总说咱女儿是个富贵相,要许个富贵之人家,沛县县令对你这么好,他来给儿子提亲你都不答应,为什么非要嫁给这个小刘?
吕公的回答是: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不光是吕公的老婆不明白,我们也很糊涂。吕公到底是怎么看上了刘邦这个女婿呢?
按照史书上,吕公自个的话,原因是他喜欢相面,阅人无数,发现刘邦的面相不一般,所以才这样。这一点仅供参考。那么,是不是因为吕公觉得刘邦有钱,才把女儿嫁给他呢?家里是不是开着矿,也不是。像吕公这样见过世面的人,肯定是知道刘邦不会有那么多钱的,不可能真的“贺钱万”,就像我们朋友结婚,关系再好,也没有拿十年工资去随礼的。但是,恰恰因为如此,吕公从中看出了刘邦的过人之处,就是潜在的政治家素质:敢说,敢做,无所顾忌,谈吐不凡。
就这样,吕公的女儿吕雉就成了刘邦的妻子,成了著名的“邦女郎”,也成了后来在汉朝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一代女主吕后。根据资料判断,吕后成为邦女郎的时候应当不超过20岁,刘邦此时应当是41岁。两个人年龄相差恐怕有21岁左右。还有一个说法,就是两者年龄相差是15岁。不管到底差多少,我们说刘邦能够娶上媳妇,可以给光棍们三点启示:
一、多参加社会活动。很多光棍其实都比较宅,不太爱出门,和社会的接触少,肯定不好找对象。应该注意扩大自己的圈子,有机会认识更多的人,就有可能尽快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刘邦要是没去参加这个酒会,就失去了这次机会。
二、缘分要顺其自然。不管是婚姻还是爱情,都是不能强求的,缘分该来回来,不该来你怎么也找不到。刘邦本来是奔着喝酒去的,结果就找到了媳妇。刘邦要是奔着找媳妇去,可能也顶多混顿酒喝。
三、搞定说了算的人。过去的婚姻,都是父母说了算,能不能行,关键在老丈人一句话,刘邦就是,给老丈人留下了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根据表现,吕公看好的是刘邦的明天,未来潜在的无限可能。并且,吕公不知道刘邦的昨天,对刘邦的过去缺乏了解,不知道他当初翻墙挖洞有私生子的事,所以认定了这个女婿。刘邦也恰巧从当时的婚姻规则中,抓住了关键,自由恋爱翻墙挖坑都没用,关键在于要搞定了说了算的人,不光婚姻如此,治国平天下也是如此。
再讲一个光棍翻身的经历,主角是唐高祖李渊。唐高祖李渊有一位非常贤惠的皇后,姓窦,可以说是李渊的贤内助,常给李渊出谋划策,在李渊的职场生涯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窦皇后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她父亲叫窦毅,是北周的八大元帅,窦毅的妻子是北周的公主,在当时,这个家庭的势力是很显赫的,窦皇后在这么一个家庭里面长大,从小受得教育很好,并且很懂政治。当初窦毅想给自己的女儿找个女婿,就采用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这种方式,我们只在电影和武侠小说中看过,那就是比武招亲。
比赛规则记载在《旧唐书》上: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
窦毅在自家大门上画了两只孔雀,凡是求婚的人,每人发两支箭,到百步之外去射这孔雀,难度系数相当高。虽说那个年代箭法好的人很多,但是两箭都能射中,不是那么容易。而且,光射中孔雀还不行,还得射中孔雀的眼睛。“潜约中目者许之”。射中孔雀眼睛的,才能把女儿许配给他。
有个成语叫百步穿杨,指的是一百步之外,能够射箭穿透杨柳的叶子。这个典故出自《史记》:楚国有个勇士,叫养由基,箭法非常厉害,据说他有一次和别人比箭,对方是用一个靶子,在五十步之外,每一箭都能射中靶心,养由基不用靶子,直接到百步之外,射杨柳树的叶子,百发百中,留下了百步穿杨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