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贾樟柯:From文艺范儿To新生代导演
3675700000021

第21章 走进三峡(2)

的确,三峡在变化,房子街道被淹没在水底,人们离开了旧居,四散到中国的各个地方,旧的生活被改变了,但新的生活还要继续。那些尚未清除的废墟、新居里的摆设、看旅店的老人,都已经从最初的纷乱里安静了下来,在三峡的阳光里透出了生活的气息,影片正是通过四处走动的韩三明的眼睛,表达出这样一种意味。《东》虽然直接记录了主人公的语言,但这样直接表述的感染力是有限的,而在《三峡好人》里,主人公没有向观众刻意说教,而是通过镜头语言展现内心,用韩三明的眼睛看三峡的人们面对新生活的自我调适,这个江湖风平浪静。

令人赏心悦目的,还有影片流畅平实的风格,即便是不了解三峡工程背景的外国观众,也能够感受到那种平静流淌着的情绪。但导演似乎对这样的平静并不满意,特意增加了两处特别处理。每隔一段,导演就会将某一件物品单独抽离出来,在银幕右下方打出说明,并停顿数秒,比如“烟”、“酒”、“糖”、“茶”。而韩三明和赵涛在寻找爱人的过程中,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大白天都看到空中有UFO飞过。影片最后,一幢废旧建筑突然变成了火箭,直冲而上消失不见。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影片有一种荒诞的感觉,与之前的平静叙事完全不搭调,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一个煤矿工人被强行换上了朋克装束,有些手足无措的茫然在里面。

贾樟柯还在影片结尾安排了一段高空钢丝的表演,再一次刺痛了每一个观众的心,当韩三明决定带着妻子离开,最后一次审视这个身边的世界时,他惊奇地发现在两栋拆迁的高楼中间,一个工人正如高空钢丝表演一样,小心奕奕地挪移着步子,这个是拆迁工人的现实,也是这个城市所有人的境遇,每个人都在走着钢丝,一不小心,生活就会将他们抛弃。于是有些人选择了艰难维持,而有些人则选择了自我放逐,就如那个“小马哥”说的“现在的江湖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江湖”。

《三峡好人》也标志着贾樟柯与先前“零度叙事”模式的告别,“贾氏出品的缺陷,第一可谓一切小成本电影皆避免不了的弊病,就是技术上的粗制滥造:画面模糊、布景简陋,演员不够专业。第二,则专属于贾樟柯,即他自供,他的电影,故事性、戏剧性弱了些。并非是说,好电影必须讲一个好故事,可最起码,要好看,不能让人看到二十分钟就开始打瞌睡(这是针对大多数如我之流的庸俗的观众,而非电影专业人士而论)。《小武》、《站台》,还包括《世界》,均接近‘零度叙事’,让人疑问‘贾樟柯有什么理由把电影拍得这么枯燥乏味’;《任逍遥》略微好一些,而《三峡好人》则暗示着贾樟柯已经开始注重叙事的智慧,他意识到在娱乐至死的市场化时代,观赏度之于电影生存的重要性”。【注:羽戈:《论贾樟柯:现实一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由此即可推论贾樟柯在向流俗妥协,贾樟柯不想永远被电影工业边缘化罢了。

02 《三峡好人》放映受追捧

《三峡好人》先是在2006年9月的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金狮大奖。这部影片国内首映放在年底。

12月4日晚上7点,《三峡好人》在北京大学首映,该片获得学生们的极大欢迎。导演贾樟柯在谈到拍摄影片的初衷和该片主演、他的表弟韩三明时,几次都差点落泪。

其时,北京大学百年讲堂里座无虚席,《三峡好人》在这里进行国内的首场放映。该片依然讲述底层小人物的故事,虽然主体较沉闷,但不少超现实主义的场景———如在大坝工地上跳交谊舞,以及建筑物像火箭一样升天的情景,都引来观众一片笑声。

影片结束后,有学生打出“北大学子支持《三峡好人》”的横幅,贾樟柯的出场也引来大家的热烈欢迎。他表示,之所以会出现大家笑场的那些情节,是希望小人物的情绪得到一种宣泄。影片男主演是他的表弟韩三明,贾樟柯小的时候和表弟感情最好,但现在回到家乡,他和表弟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表弟和我都不爱说话,我们顶多是笑一笑点个头,我感到很辛酸。”原来他的表弟在煤矿上工作,被塌方埋过,生活遇到过很多苦难,表弟却不愿意说。“这就是我这么多年一直关注这类题材的根本原因。正是千千万万如我表弟这样的小人物打动我,牵动着我。”贾樟柯说到激动处,眼里泛着泪光,台下同学抱以热烈的掌声。【注:《贾樟柯含泪讲兄弟情,〈三峡好人〉北大受追捧》,2006年12月5日《京华时报》。】

由上影集团出品,贾樟柯导演,赵涛主演的影片《三峡好人》商业票房表现不俗,国外影响力超群。已经在全世界七十余个国家,如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瑞典、日本、韩国、美国、英国、南非、俄罗斯、波兰等电影发达国家内进行了商业发行。其中还包括锡金、不丹等偏远国家与地区。自2006年9月,在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注:威尼斯电影节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在过去十年间只有《三峡好人》做为中国内地影片摘得其最高奖项。】上斩获最佳影片金狮奖开始,开始成为国际各大电影节的宠儿。该片获得的国际性奖项多多,大约将近一百个,辐射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举其大端:在2007年还获得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阿德莱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特罗姆瑟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第28届德班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第14届智利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最佳男演员奖,日本《电影旬报》年度最佳外语片奖、最佳外国导演奖,日本《朝日新闻》年度最佳外语片,日本大阪电影节年度最佳外语片,日本《每日新闻》年度最佳外语片,美国《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影片,法国《世界报》最佳影片,美国“流行事件网”年度最佳独立影片,韩国CINE21最佳外语片,法国《电影手册》年度十大佳片第二名(编辑选择)、年度十大佳片第一名(读者票选)。2008年获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和最佳摄影奖两项大奖,英国《泰晤士报》“年度百部佳片”,CNN评选“史上十佳亚洲电影”。在国内,《三峡好人》获得了上海影评人协会2007年度十大佳片,华语传媒大奖百家媒体致敬大奖和新浪网年度导演等奖项。

据了解,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是美国三大影评人奖之一,由时任《洛杉矶时报》影评人的查理·卓别林创建,该影评人协会会员涵盖洛城当地报纸、杂志、电台、电视频道的有名影评人,是所有影评人协会中会员成分最广泛的。每年的12月之后,北美进入“奥斯卡颁奖季”,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作为“奥斯卡风向标”。在过去,华人导演只有李安、杨德昌、张艺谋获得过该奖项。这次给予《三峡好人》最佳外语片奖与最佳摄影奖两大殊荣,该片成为十年间在奥斯卡颁奖季获得双重奖项肯定的唯一一部华语电影。

《三峡好人》摘取了洛杉矶影评人协会两项大奖,令贾樟柯在“意外”的同时,也看到了北美主流市场的召唤。《三峡好人》不仅为好莱坞颁奖季揭幕,也意味着中国电影开始在美国主流电影工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2009年1月12日晚,贾樟柯和《三峡好人》女主角赵涛应邀出席了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洲际酒店举行的第34届洛杉矶影评人奖颁奖典礼。这其实也是他们的第一次好莱坞秀。在颁奖礼上,赵涛先代替摄影师余力为领取了最佳摄影奖,随后她被协会主席再次邀请上台,和贾樟柯一起领取最佳外语片奖。

贾樟柯用英语致辞,他说:“拍摄《三峡好人》是我生命中最困难的日子,但在很多人的帮助下我闯过来了。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制片人任仲伦、周强和淡勃先生,也要感谢出品公司上影集团和《三峡好人》的美国发行公司纽约客。”

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被誉为“奥斯卡风向标”,《三峡好人》使贾樟柯以获奖者的身份迈入好莱坞的视野,并成功地让中国年轻一代导演出现在美国主流电影工业的颁奖礼上,可以说意义重大。

《三峡好人》还获得国际摄影师工会2009年度最佳外语片奖。同年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11月23日公布了他们投票选出的“十年最佳电影”,在公布的30强名单(包括并列影片)中,亚洲电影占据了主要位置,泰国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的作品《综合征与一百年》名列第一,中国导演贾樟柯的两部电影《站台》、《三峡好人》分列第二、第三位(他还有一部《世界》排在第24位)。

这次活动由多伦多电影节主办,“十年最佳电影”则由电影节的管理者、电影学家共同投票选出【注:2009年11月25日《新京报》。】。

法国《电影手册》作为世界级最权威、最专业的老牌电影杂志,其专业编辑与其读者均认为贾樟柯的《三峡好人》是2007年度十佳电影;而法国电影观众在2007年度最爱《三峡好人》。

《三峡好人》作为中国软实力输出最重要参与者,代表了中国电影与中国社会的新形象。为表彰“贾樟柯对上海电影与中国电影的卓越贡献”,为肯定“《三峡好人》在过去两年间取得的重大成绩”,2008年12月29日在上影集团举行的“2008上海电影迎新庆典”上,上影集团副总裁汪天云代表《三峡好人》所有出品方宣布:奖励贾樟柯20万元人民币。同时,上影集团挂牌成立贾樟柯电影工作室,贾樟柯被任命为上海世博会大型电影艺术片《上海传奇》导演。

作为当晚的焦点人物,贾樟柯致辞感谢上海,他回忆说,在2003年,当他“不自信”地带着《世界》的剧本找到上影集团的时候,任仲伦总裁对他说,我们想请你拍一部贾樟柯的电影,并非上影的电影。这席话让贾樟柯坚持与上影集团合作,因为双方的合作建立在彼此尊敬的基础上。贾樟柯感谢上海给予的自由与活泼的创作环境。

面对这些不期而至的荣誉,“我觉得得奖对我的个人生活没有改变,但是对工作有改变,有效应。比如说会卖得好一些。《世界》我们在外面卖了二十几个,用了一年多,《三峡好人》两天多就卖掉了。我不是小孩了。如果这个奖在五年前让我得到,我会欣喜若狂。如今我仍旧非常高兴,但是已经不那么影响我了”。贾樟柯说得非常坦率。

坦率往往意味着真诚与老实。而真诚与老实,正是贾樟柯为人和为事所不懈追求的风格。同时,他对培养豁达的文化观、参加国际电影节以及得奖表达了自己独特的观点:

应在文化上培养比较豁达的文化观,对电影不以票房或得奖为唯一评判标准,也就是不以商业电影或艺术电影为唯一诉求,中国文化应该是一种豁达的文化。我自己做艺术电影、独立电影的工作,但我从来不否定商业电影的价值,也鼓励中国类型电影的发展,同时,我也不希望做其他类型的电影的人否定我的工作。我不认为电影参加国际电影节就是取悦西方,就是为得奖。这并不表示我鼓励不参加国际电影节。

我只是希望看到国内的电影观众也能够像那些非常具有文化自信的影迷一样观赏电影。

我们现在太多关注电影之外的东西,而不是把自己所看到的电影影像与自己的心灵作一个沟通。我们的观众太不会享受了,很多人看电影可能是因为媒体在报道某部电影投资了几千万,或是其他一些原因,而不是真正去享受这个作品本身带来的精神愉悦。另外,我们往往不太会去欣赏别人的精神世界,总是以我们自己的要求为要求。比如个人喜欢快乐的电影,就要求所有的电影都必须是快乐的,而不会学着去欣赏别人的精神气质。

我觉得到现在不应该还在探讨我们有没有超越他们“第五代”这个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做的文化上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他们,只不过有很多观众还不知道。

在拍摄故事片《三峡好人》的同时,贾樟柯还拍摄纪录片《东》。人们担心在同一个背景之下拍出的两部影片会给人以重叠的影像,看过之后,才觉得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2006年,著名艺术收藏家淡勃策划导演贾樟柯和画家刘小东共赴三峡,分别以电影和绘画两种形式在同一地区处理同一题材,他的创意得到两位艺术家的热烈呼应。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从2004年开始艺术收藏的淡勃认为,刘小东是当代艺术领域里最重要的画家之一;贾樟柯是中国青年导演的领军人物。他们两位艺术家都专注于处理现实主义题材,都对底层人民具有一往情深的感情,这是这个计划的基础。随后淡勃投资了贾樟柯纪录片《东》的拍摄和刘小东的三峡写生,他对两位艺术家的合作结果感到非常满意,认为是当代艺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刘小东画作《温床》和贾樟柯纪录片《东》同步启动,淡勃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对艺术家的创作没有干涉,他所关注和看中的正是当代艺术家独立思考的自由精神和个人意识的真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