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简明中国史(新知家庭文明读库)
3677300000025

第25章 民国——孕育全新的时代(1)

1.打破帝制

晚清政府为了缓和矛盾,被迫再次宣布变法,推行新政。北洋大臣袁世凯借编练新军之机不断扩充实力。与此同时,中国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兴中会、华兴会和各省革命分子联合,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中国同盟会先后组织多次武装起义。1911年的第二次广州起义,黄兴率120余人的敢死队攻入两广总督府。后收得烈士遗骸七十二具,葬于黄花岗,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911年5月,清廷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激起各阶层人民反对,四川保路运动演化成武装起义,清廷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武汉的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中部总会推动下,联合组成起义领导机关,制订起义计划。10月9日,孙武配制炸弹不慎爆炸,新军中革命党人主动联络,决定提前起义。

起义军兵分三路向总督署及第8镇司令部发起进攻。湖广总督瑞徵、第8镇统制张彪逃走。起义军占领武昌,继又攻取武汉三镇。中国同盟会革命党人发表宣言,改国号为中华民国,随即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推新军第21混成协统领黎元洪为鄂军都督,号召各省起义。

清廷急派陆军大臣荫昌率新建第一军、海军提督萨镇冰率舰队前往镇压。黄兴赶赴前线,率领革命军抗击清军的进攻。一个多月中,湘、陕、赣、晋、黔、苏、浙、桂、皖、粤、闽、川等省相继宣布独立。江苏、浙江、上海的革命军联合攻克南京。武昌起义成功,促进了湖南等省脱离清廷独立,最终导致清王朝的灭亡。

孙中山于12月回国,经17省代表会议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被推翻了。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主革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共和与复辟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廷不得不重新起用袁世凯。1912年2月,袁世凯采用军事威胁和谈判相结合的反革命手段,取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在上海暗杀宋教仁,发动反革命内战,镇压了国民党人发动的“二次革命”。袁世凯竭力破坏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强迫国会改变先订宪法、后选总统的立法程序,1913年10月6日先进行正式大总统的选举。当天,国会被袁世凯所收买的便衣军警、地痞流氓数千人包围。议员们从早上8时到晚上10时,忍饥挨饿,连选3次,最后屈服于袁世凯的武力,将袁世凯选为正式大总统。

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又下令解散了国会,授意成立的“约法会议”,炮制出一个“字字皆袁氏手定”的《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临时约法》。新《约法》中规定,凡一切内政、外交、军事、制定宪法和官制、任免大权,由大总统袁世凯独揽,大总统无限期连任,大总统的继承人由大总统推荐。

袁世凯大肆出卖国家的主权,极力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为复辟帝制积极作准备。1915年5月9日他接受了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8月,袁世凯的美国顾问古德诺和日本的有贺长雄出面,鼓吹“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公开叫嚷让袁世凯称帝。

经过长期准备,袁世凯开始着手帝制复辟活动。他指使杨度纠合立宪党人和革命派的叛徒在北京成立“筹安会”,又授意梁士诒等于9月19日成立“全国请愿联合会”。各省选出国民代表1993人,进行国体投票,结果全部拥护君主制。

12月12日,袁世凯发表接受帝位申令,正式接受推戴。13日在居仁堂接受百官朝贺,封黎元洪等128人爵位,成立“帝制大典筹备处”,下令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并在元旦登极。

1915年12月25日,云南首先宣布独立,接着,贵州、广西也响应,各地组成“护国军”进行讨袁战争。北洋军阀内部也发生了分化,袁世凯不得不在1916年2月25日下令缓办帝制,3月22日又宣布取消帝制,废除“洪宪”年号,仍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袁世凯从称帝到取消帝制,总共经历了83天。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狼狈死去。

“辫帅”张勋一直企图使清帝复辟,从1916年6月到1917年5月,主持召开了四次徐州会议,为复辟做了准备。1917年5月“府院之争”白热化,张勋向黎元洪表示愿意入京调停黎、段之争。段祺瑞暗中表示支持张勋复辟,张勋强迫黎元洪解散国会,又强令黎辞职。各地王公贵族和清朝余孽请清逊帝溥仪复辟。保皇党康有为带着早已暗中拟就的“复辟登极诏”等古文诏书19道,赶到北京。

7月1日早晨3点钟,张勋身穿朝珠蟒服,率领文武官员300多人进入清官,拥戴清逊帝溥仪复辟,恢复清末的旧制度。孙中山号召革命党人,组织军队讨伐张勋。全国各省军民纷纷通电或集会,表示拥护共和,反对复辟。段祺瑞利用张勋解散国会、逐走黎元洪的目的已达到,组织讨逆军进兵北京。张勋逃入荷兰使馆,康有为逃入美国使馆。溥仪宣布退位后逃入美国使馆。张勋复辟丑剧只上演了12天就可耻地收场。

3.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文化革命运动。袁世凯在进行帝制复辟活动的同时,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大搞尊孔祭天。以陈独秀、***、鲁迅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发动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同封建尊孔复古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开始的。《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并迁往北京,陈独秀任主编,***是主要撰稿人并参与编辑工作。陈独秀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和伦理思想,认为要实现民主制度,必须消灭封建宗法制度和道德规范。***则要求思想自由,号召青年不要留恋将死的社会,要努力创造青春的中国。

先进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浪潮。

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胡适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导中心。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指出隐藏在封建仁义道德后面的全是“吃人”二字,中国2000多年封建统治的历史就是这吃人的历史。全国开始出现用白话文的副刊,随后短评、通讯、社论也都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文学改革使全国舆论面貌一新,贴近生活、贴近大众的作品纷纷涌现。

当新文化运动朝纵深方向发展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作为战胜国之一,中国也派代表参加了解决战后问题的“巴黎和会”。反动的英、法、美等国不但不支持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反而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非法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回,举国愤怒。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余所在京高校3000余名学生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他们高呼“还我青岛”、“保我主权”等口号,坚决要求维护国家主权。由于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迅速发展为波及全国的大规模的爱国运动。迫于巨大的压力,北洋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撤销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五四运动取得胜利。

五四运动后,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陈独秀、***、毛泽东等创办了中国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在共产国际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聚会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纲、党章,组建了中央机构并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革命的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

1922年、1923年,中共二大、三大相继召开,确立了新民主主义时期革命纲领,并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合作。此时,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后,选择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并打算与共产党合作,共同革命。革命的又一轮高潮即将来临。

4.红与白

孙中山逝世以后,国民党右派加紧争夺革命的领导权。蒋介石为了夺取党政大权,借口共产党“阴谋暴动”,在黄埔扣押中山舰,逮捕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扣留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中共中央派张国焘至广州,采取妥协退让政策。

随后召开的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了蒋介石提出的在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排除共产党员的提案。蒋介石还利用中山舰事件排斥了当时还是以左派面貌出现的汪精卫,迫使汪精卫离开广州,由谭延闿、蒋介石分别取代汪精卫的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

同年,蒋介石以“改善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间的关系”为名,提出“整理党务案”,企图以此削弱和限制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为以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准备了条件。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以后,中国共产党决定发动武装斗争保卫革命果实。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义。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常委李立三向中共中央建议实行南昌暴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派中央常委周恩来前往江西南昌,组织前敌委员会领导武装起义。以周恩来为书记,谭平山、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为委员的前敌委员会在南昌江西大旅社成立,任命贺龙为起义军代总指挥,**为起义军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任参谋长。8月1日凌晨2时,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和贺龙、**、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北伐部队2万余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城。

南昌起义后,中共相继领导了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但都在攻取大城市的战斗中遭到不同程度的挫折。1927年,毛泽东选择井冈山创立革命根据地,从理论到实践上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随后,革命根据地大量开辟,红军迅速发展壮大,并于1931年在中央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

1930年10月,蒋介石聚集10万兵力,由江西省主席兼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向中央根据地的红一方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红一方面军总部决定诱敌深入,待其疲惫而歼灭,赢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蒋介石调集18个师3个旅,20万人的兵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积极部署对红一方面军的第二次“围剿”。红一方面军横扫700余里,连打5个胜仗,歼敌5万余人,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蒋介石亲自就任“围剿”军总司令,调集23个师外加3个旅,约30万人的兵力,准备发动第三次“围剿”。红军总前委决定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六战五捷,彻底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