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曹操发迹史
3745100000022

第22章 南征北战,开疆拓土(3)

他依托着长江天险,努力团结内部力量,扩充自己的实力,做好了出兵西讨荆州的准备。对曹操则在表面上表示服从,而心里面则很不服。公元202年,曹操因为自己打败了袁绍,势力非常强盛,就写信给孙权,要孙权把儿子送到许都去做人质。孙权就召集部下一起商议,因为周瑜强烈反对,结果孙权没有搭理曹操。

这时候孙权在具有江东六郡的基础上,在张昭、周瑜、鲁肃、诸葛瑾、程普和吕范这些人的尽力辅佐下,势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公元208年,孙权带领大军第三次攻击刘表的部将黄祖,终于杀死了黄祖。这次战斗震动了荆州,也震动了曹操。

曹操率军南征不久,刘表刚刚去世的时候,孙权手下的有识之士就有了联合刘备抵抗曹操的想法。鲁肃对孙权说:“荆州是个好地方,地方险要,人民也很富有。如果占领了这块地方,就拥有了建立帝王大业的资本。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一向都合不来。刘表属下的将领们也都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刘琦,一派支持刘琮。刘备是个大英雄,和曹操结有很深的仇怨,现在寄住在刘表那里,刘表因为嫉妒他的才能而没敢重用他。如果刘备和刘琦、刘琮的关系十分融洽,能够团结一致,我们就应该尽力安抚他们,和他们结盟和好,一起对付曹操;如果他们彼此之间不能好好合作,那我们就应该另想主意,以此来成就大事。

接着鲁肃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行动计划:“现在刘表刚刚去世,请您让我去荆州向他的两个儿子表示吊唁,并亲切慰劳刘表军中的将领。同时再努力说服刘备,让他出面去安抚刘表的部众,这样大家就能够众志成城,一起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会十分高兴地接受我的建议。如果这件事情办成了,天下也很容易就平定了。现在如果不赶快过去,恐怕会被曹操捷足先登。”

本来荆州是孙权觊觎很久的一块宝地,他其实非常想利用刘表刚刚去世,他的两个儿子又不和的大好机会,从荆州得到一些利益。但现在曹操的势力很强盛,如果荆州保不住了,江东也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现在通过刘备去稳定荆州的局面、联合荆州一起对付曹操,确实是个明智的想法。孙权马上接受了鲁肃的这个建议,派他前往荆州,以吊唁为名探听荆州方面的虚实。

我们回过头来再说曹操的另外一个年轻的对手,他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人称卧龙先生,琅琊阳都人(今山东沂县)。公元181年他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家庭,赤壁之战时才27岁。自幼父母双亡,兄弟三人被叔父诸葛玄抚养长大。诸葛玄原来是袁术任命的豫章太守,后来因事离职,带着诸葛亮和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一起来到荆州投靠刘表,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留在了豫章。

后来诸葛玄因病去世,诸葛亮就带着弟弟在襄阳以西20里的隆中这个地方定居下来。他一面认真阅读研习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汲取对自己有用的一些历史知识;一面冷静客观地观察分析天下的大势,总结东汉末年各个割据集团之间势力不断地此消彼长、成败兴衰的经验教训,闲下来的时候还亲自参加一些农业生产活动。诸葛亮平常总是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名相管仲、良将乐毅自比,表明了自己要干出一番伟大事业的远大志向。

公元207年,刘备因为认识到自己的身边缺少一些智能之士的帮助,才会一直寄人篱下,所以他下决心要请一些优秀的人才来帮助自己。这时候他身边的好友司马徽和徐庶都先后向他推荐诸葛亮,他们还对诸葛亮大加称赞,说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于是刘备就慕名来到隆中,去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

刘备前后去了好几次,最后一次才见到诸葛亮。诸葛亮为刘备身上那种执著、谦恭、诚恳的态度所感动,又因为刘备反对曹操,要兴复汉室的政治目标和自己是一样的,所以热情地接待了刘备。两个人在草庐之中侃侃而谈,纵论天下大势。这一次会晤和谈话,在历史上被称为“隆中对”。

刘备诚恳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诸葛亮答应了他。诸葛亮还为刘备提出了一个不断发展势力、进而最终统一天下的战略:占据荆州和益州,对内安抚西南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然后等待天下形势的变化,等到一个有利时机,就从荆州和益州两路北伐,这样就可以复兴汉室,成就帝王之业。历史上称赞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

刘备很高兴地接受了诸葛亮提出的建议,并和诸葛亮一起回到自己的军中,从此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两个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孙刘结盟

再回过头来说鲁肃,他奉命去荆州吊唁,刚走到夏口,就得知曹操已经率领军队大举向荆州进攻的消息。于是他就不眠不休地赶路。到达南郡以后,又得知刘琮已经向曹操投降、刘备已经向南撤退的消息。鲁肃马上往南追赶刘备,走到当阳县长坂的时候终于见到了刘备。鲁肃先向刘备进行了一番问候,然后问:“将军准备到哪里去呢?”

刘备不知道鲁肃的真实用意,就回答说:“现在我已经是穷途末路,苍梧太守吴巨是我的一个老朋友,我想先去投奔他。”

鲁肃听了刘备的话,马上说:“我的领导孙将军是个聪明英勇、礼贤下士的人,江东的英豪现在都归附了他。现在已经拥有了六郡之地,可以说是兵精粮足,完全可以成就大事。我私下里替刘将军考虑,还不如派使者前去和孙将军结盟,一起共图大业。吴巨其实是个平庸之人,苍梧这个地方又相当偏远,可能很快就会被别人给吞并了,怎么可以去投奔他呢?”

刘备听了鲁肃的话,非常高兴,他对鲁肃的话表示赞同。接着鲁肃又会见了诸葛亮,鲁肃对诸葛亮说自己是诸葛瑾的好朋友,于是诸葛亮和鲁肃也结为好友。随即他们一起率领军队到了夏口。接着,又一起率军退守到了长江南岸的樊口。再特别提一句,赤壁之战这一年鲁肃也才37岁,他是作为周瑜的副手参加这场战争的。

刘备刚退到了夏口,诸葛亮这时候已经意识到了曹操马上就要顺江东下的危险,就向刘备建议说:“情况已经相当紧急了,请让我去向孙将军求救。”

刘备同意了诸葛亮的请求,让他和鲁肃一起过江去找孙权,刘备自己带着关羽、张飞、赵云、刘琦等人率领2万多军队守住了樊口。就这样,震动天下的赤壁之战就要打响了,骄傲的曹操就要和诸葛亮、周瑜、鲁肃等人一起较量了。

所以说骄傲的老将军曹操遇到的是几个非常厉害的年轻对手,因为这时候曹操已经是53岁了,那时候53岁已经算是长寿了。就这样53岁的老将军就要和几个比他年轻了20岁的年轻人交手了。

话说诸葛亮和鲁肃一起去江东见孙权,这时候的孙权虽然心里已经有了联合刘备、一起抵抗曹操的打算,但是毕竟还是有些惧怕曹操。他对刘备刚刚遭受失败之后究竟还有没有实力再去抵抗曹操,也是有所怀疑的。总之他对战胜曹操没有信心,思想上有些犹豫。

诸葛亮来到江东之后,孙权马上接见了他。两个人寒暄过后,孙权就问诸葛亮:“现在曹操的势力很大,刚刚占领了荆州,打败了刘豫州(刘备),江东也处于困境之中,先生有何高见?”

诸葛亮坦诚地说:“曹操占领了荆州,打败了刘皇叔,势力很大,英雄已经无用武之地。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江东。将军应该仔细考虑一下,如果认为自己能够和曹操决一死战,就马上开始准备迎战,如果觉得自己不能对抗曹操,就请马上向曹操称臣投降。千万不要犹豫不决,错失大好的机会。如果一直犹豫不决,恐怕就要大祸临头了。”

孙权听了之后,马上就反问:“如果真的像您说的那样,刘豫州怎么不投降呢?”

诸葛亮乘机用上了激将法,他对孙权说:“田横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还知道坚守自己的节操,就算是死也不肯向高祖刘邦投降,何况我们刘皇叔呢?刘皇叔是汉朝皇室的后代,英才盖世,天下人都知道他的忠义。如果要做的事情不能成功,我们也只能听从天意,最多只不过是一死罢了!哪里能够屈从曹操这个汉贼,投降在他的手下呢?”

孙权听了诸葛亮的话,十分激动,他说:“我怎么能让整个江东之地和10万将士去受别人控制呢?我的决心已定,要坚决抵抗曹操。”

但是他又担心地问道:“刘豫州刚刚被曹操打败,还有力量对付曹操吗?”

诸葛亮回答说:“刘皇叔虽然新败,但是手里面还掌握2万多精兵。曹操的军队虽然多,但是属于劳师远征,又经过长途跋涉,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再说,曹操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北方人,他们不习惯水上作战,来到南方又水土不服,出现了很多疾病,战斗力大大减弱。新归附的荆州军队还没有真心归附曹操,曹操这次南征后方的马腾和韩遂的势力也并没有最终解决,这些都是兵家之大忌。曹操已经犯了这些兵家大忌,只要将军您能够派上一名猛将,统率几万精兵,和我们齐心协力一起与曹操作战,曹操的军队虽然很多,但却一定会失败。这场战争成败的关键,就看您的选择了。”

孙权听了诸葛亮的精辟分析,坚定了和曹操作战的决心,同时也增强了信心。就这样,曹操的两个对手结成了同盟,弱者抱成团,一起对抗曹操这个强者。

一把大火,梦断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