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李鸿章已是一个过气的人,头顶汉奸的骂名,活得很痛苦。袁世凯不是白眼狼,心里牢记李鸿章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为了报答这份恩情,他还从淮军旧部中挑选一些老将领过来帮忙。
这些人有姜桂题、龚元友、段祺瑞、杨荣泰、吴长纯、徐邦杰、任永清、王士珍、王英楷等,其中与袁世凯关系最好的徐世昌担任了全军总参谋长。其实,徐世昌那时已飞黄腾达,官职比袁世凯还高,但当时的背景下,文官前途暗淡,军人则更容易发迹。
徐世昌虽然是文人,不懂军事,但看的书特别多,足智多谋,为袁世凯出谋划策, 立下了汗马功劳。徐世昌在袁世凯麾下相当于张良那样的角色。
此时呢,还缺少一个郦食其那样的外交家。不过这人也不难找,就是唐绍仪,唐绍仪曾在美国留学,见多识广,英文很棒,有幽默天赋。他和袁世凯是在朝鲜认识的,袁世凯离开朝鲜后,唐绍仪接替他的位子。
军事英才有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等人,这三人后来名声都很臭,但是从现在人的立场来说,他们也没那么坏,只是逆流而行,没有与时俱进而已。
冯国璋是个颇有远见的人,他自己是“国”字辈,给后人定出了“国家海禁开,东方大事起”,说明他那时就意识到与西方的文化接触,是中国崛起的必经之路。冯国璋也是书生出身,后来学习军事,参加过甲午战争,战败后,曾经到日本研习军事。袁世凯听说他是个人才,便拉到麾下,后来冯国璋升为总办。
段祺瑞是武人出身,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专业是炮兵学,曾被李鸿章派到德国留学。在袁世凯麾下,他的能力也大发异彩。
王士珍跟段祺瑞毕业于同一个学校,受袁世凯重用后,先后担任军政要职。
这三人被称为“北洋三杰”,有人称他们为“王龙”、“段虎”、“冯狗”。
除“三杰”外,袁世凯源源不断地从武备学堂引进一些优秀的毕业生,如曹锟、段芝贵、张怀芝、王占元、卢永祥、李纯、陆建章、鲍贵卿等等。这些人后来成为小站练兵的骨干。
甲午之战对袁世凯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中国军队在人数上是占有绝对优势的,结果却被日军打得落水流水。日本军队不仅在装备上过硬,军人的素质也是相当地高。袁世凯练兵的时候,时常以日军为假想敌。装备这东西只要花钱就能搞定,但是军人的素质却是花钱买不来的。
对袁世凯最大的考验是:如何提升士兵的素质?
治军就应该这样
当官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忍术,治军考验的却是一个人的意志力。
现在人们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练兵呢,当然要从兵源抓起。
老式军队在招募新兵时,注重数量,不太注重质量。袁世凯认为兵在精,不在多。在招募新兵时,他要求所有新兵必须是20岁左右的农民,要求身体强壮,为人老实。至于老弱病残、吸食鸦片、娇生惯养的人一律不要。这样做有双重考虑,首先当兵就是能吃苦,其次农民朴实忠诚。
练兵思想方面,袁世凯主要是糅合德国和日本的军事思想。当然,他也注重结合中国国情,先后制定了《练兵要则》、《营制》、《饷章》等。这些新兵文化水平都很低,徐世昌为了让士兵操练起来更方便,将一些军操做成图画,士兵们跟着图片练就行。徐世昌这个大才子,还主编出版过《战法学》、《战略学》、《陆战新法》、《德国军政要义》、《日本陆军大学战术讲义》等军事理论书。
袁世凯是个实干家,徐世昌则是个理论家,这两人相得益彰,是个最佳拍档。
军事训练方面,袁世凯非常注重自上而下的方式,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只有军官的素质提高了,士兵的素质才能得到根本提升,一级级地培训下来收到的效果事半功倍。现在很多企业注重提升管理者的素质也是这个道理。
让一些士兵接受“洋练”,如果想一蹴而就反而适当其反,必须让他们一步步地接受西方的军事训练。这点袁世凯做得不错,他讲究“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先从基本的训练开始,然后是持枪训练,最后才到实战演习。同时,治军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是赏罚分明,中国的传统军事理论对这点也很看重,袁世凯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这符合他果断客观的性格。
当然,袁世凯的练兵也给人培养个人势力的感觉,也许事实就是这样。他要求官兵绝对服从上级,士兵不服从命令,仗肯定是没法打的,不过这支“袁家军”服从的更多是袁世凯。为了让将士们心甘情愿地服从自己,袁世凯一改旧军队那种贪污腐败的习气,每次发放军饷都要亲临现场,保证每个士兵都能拿到足额的军饷。
像许多能征善战的将领一样,袁世凯和军官与士兵们走得非常近,甚至对一些下级军官和士兵,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甚至还了解他们的性情。有一次他亲临校场观看士兵操练,当时下起了大雨,有人给袁世凯撑伞,袁世凯坚决拒绝,说道:“士兵们都在雨中,我怎么能独自打伞!”
为了激发士兵们的激情和斗志,徐世昌还编写了许多军歌。这些做法与传统的治军方式截然不同, 在当时的中国, 确实可以谈得上走在时代的前列。
会用人,运气好
古往今来,成功者无不是用人高手。
袁世凯这方面也不赖,大棒加胡萝卜历来是用人的最基本诀窍。袁世凯做上军机大臣后,曾对张之洞谈及练兵的秘诀:“练兵这事,不了解内行的人可能以为非常复杂,其实很简单。就是培养士兵们‘绝对服从命令’ 的意识。 我们一手拿着官和钱, 一手拿着刀, 服从命令就有官有钱,不服从就吃刀子。”
也就是俗话说的“恩威并施”,有一个故事最能反映袁世凯用人特点:
阮中枢是袁世凯旗下一个很有名的文案,文笔那是相当地好,草拟奏章、书写公函样样出色,袁世凯对他很是信赖。
文人自古风流,阮中枢也是个好色的主。某日,阮大才子在妓院里认识一个貌美的解语花小玉,这小玉很懂风月,迷得阮才子神魂颠倒。两人沉沦在温柔乡中,醉生梦死。日久生情,阮才子竟然想将小玉收为小妾。阮中枢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袁世凯,袁世凯其实也是个风流之人,但这时却板起脸孔训斥阮中枢:“你小子知道自己是干嘛的吗?这是军营,你这样做不怕把风气带坏吗?”
阮中枢一听这话,很是失望,心想:袁世凯啊袁世凯,你纪律严明是好事,但是也不能这么不近人情,你自己还不是个色鬼!
就这么郁闷了半个月,一天夜里,袁世凯忽然召见阮中枢,说是带他去天津办事。阮中枢稀里糊涂地跟着袁世凯进城,一路上袁世凯一句话也没说,带着阮中枢拐进城中一个偏僻的院子里。阮中枢刚进院子里,就发现这是一个大宅子,屋内装饰得灯火辉煌,里面陈设得十分华丽,大堂之上红烛燃烧。
阮中枢心想,袁大帅莫不是带我来参加婚礼吧!
阮中枢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进门之后,只见一个丫鬟喊道:“姑爷到了!”
晕了,阮中枢真的晕了,袁大帅到底耍的什么把戏!这时,两个丫鬟从屋里扶出新娘子,阮中枢一看,心里狂跳又狂喜,这不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小玉吗?
到这里,阮中枢终于明白袁世凯搞的什么鬼了。原来袁世凯表面上斥责阮中枢作风不检点,私下里却让人赎出小玉,并购置房子,安排婚事,早已秘密替阮中枢操办一切。这下阮中枢感激什么似的,就这一下,阮中枢一辈子效忠袁世凯,直到袁世凯众叛亲离。
在培养军队对自己的忠心上,袁世凯下了很大的功夫,甚至比曾国藩李鸿章做得更绝,在训练新军的过程中,袁世凯一再向军队输入这样的理念:你们最终效忠的人就是我袁世凯。每天集合和解散之时,教官会大声地问:“咱们吃谁的饭?”士兵会声音洪亮地回答:“我们吃袁大人的饭。”又问:“你们穿谁的衣?”又答:“我们穿袁大人的衣。”再问:“我们为谁效力?”再答:“我们为袁大人效力。”
袁世凯对军队的管理真正做到了恩威并施,一方面他厚待将士,另一方面执法非常严酷,在《简明军律》中他规定了十八条斩罪,譬如临阵退却、不听号令、战后不归都是斩罪。据说,袁世凯有一次巡查的时候,发现一个士兵偷偷吸食鸦片,当场抽出佩刀将这个士兵斩杀。袁世凯确实是一个狠角色,让人敬,让人畏……
从这两个故事立可以看出袁世凯用人确实很高明,既照顾到集体,也照顾到个人。正因为袁世凯的这种高明的治军之术,新建陆军对他一百二十个忠心,军营中甚至供奉他的长生牌位。
保护伞荣禄
袁世凯的性格有非常强悍的一面,这种性格非常容易得罪人。
果不其然,有人向朝廷打小报告,说袁世凯横行霸道、滥杀无辜。一石激起千层浪,朝廷开始议论纷纷。原本举荐袁世凯的李鸿藻也将信将疑,李鸿藻是个非常爱惜名声的人,因为之前推荐过袁世凯,他怕自己被玷污,不但不帮这个后辈撑腰,反而落井下石,让人弹劾袁世凯。
前面反复提到袁世凯这人治军还行,但一碰到政治,就显得手生,心理素质也显得相对差点。听到有人弹劾自己,顿时心灰意冷,屡次想撒手不干。
朝廷对这次弹劾非常重视,慈禧派遣荣禄调查此事,引得袁世凯心慌慌,如一只蹦跳的兔子。荣禄是一介武夫,听到袁世凯这么胡作非为,气势汹汹地赶过来,想杀掉袁世凯,兼并新军。但是荣禄到达小站,检阅士兵的时候,满腔怒火化为乌有,袁军那股气势和阵容深深地感染了荣禄,再加上现代化的装备,简直看得这位老式大将心潮澎湃。
荣禄不但不想杀袁世凯,反而认为他是一个军事天才,将其收为自己的心腹大将。袁世凯运气真好,李鸿章得势的时候,他受到李鸿章的栽培。李鸿章失势后,荣禄得势,他又受到荣禄的恩宠。
荣禄回京后,向慈禧太后大赞袁世凯,说新建陆军军容整齐,战斗素质一流,并且给出一个评价“近年所见各军,尚无出其右者”。
1897年7月,袁世凯因练兵有功,晋升为直隶按察使,这一年,袁世凯3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