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蒋介石也是一介凡人,对权力的恋栈,是他毕生的追求和嗜好。虽然在《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的加持之下,蒋介石早已成为台湾地区终身最高领导人。然而,在时间面前,他也不能不认输。自从1969年阳明山车祸以来,蒋介石身体每况愈下。此时的他最大的愿望,除了“反攻大陆”之外,就是尽快地将权力和职位传给儿子蒋经国。然而让他烦心的是,这个接班人的问题,似乎牵扯了他太多的精力。
说法四:接班人问题
1972年,蒋介石为了权力传承,他打算在当选新任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时,将政治权力移交给蒋经国,提名蒋经国为“行政院院长”,并由“蒋太子”筹组“内阁”。为了儿子蒋经国能够顺利当选,晚年的蒋介石可谓费尽心机,以羸弱的身体为儿子铲除了许多竞争对手。在一场场看不见的腥风血雨中,蒋介石自己也是心力交瘁。那么,这些竞争对手都有哪些人呢?
竞争对手一:孔令侃
1972年元旦过后,也就是蒋介石逝世前3年,一辆轿车从台北松山机场出发,直奔士林官邸。车内坐着的不是别人,正是孔祥熙和宋霭龄的长子、宋美龄的外甥孔令侃。蒋介石在世时期,孔令侃很少主动造访台湾,除非是接到宋美龄的指示,才飞到台北,与宋美龄会面。那么这一次,孔令侃究竟为何突然回台湾呢?根据台湾作家王丰在《蒋介石死亡之谜》中的说法,1972年元旦新年后,宋美龄密召孔令侃来台的真正目的,是“要与蒋经国争权”,向蒋介石推荐孔令侃担任行政院院长。这让蒋介石大为光火。那么,充满神秘色彩的孔令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否有能力取代蒋经国呢?
孔令侃在孔家里面,是一个比较有怪才的人,而且孔家确实对他是寄予厚望的。
——吴基民
他的完整的档案,现在已经烧了,所以说现在,对这个人,还是一个谜一般的人物。
——杨天石
1942年至1943年,宋美龄为了争取美国政府援助中国抗战,代表蒋介石到美国奔走求援。孔令侃应宋美龄之请,担任中国访美代表团秘书长,成为宋美龄的“首席文胆”。为此,孔令侃放弃了即将到手的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文凭,与妹妹孔令伟,陪同小姨宋美龄访问美国,在全美掀起一阵阵中国旋风,赢得了空前外交胜利。
据说当年宋美龄访问美国时,所有的英文演讲稿,都是孔令侃这位哈佛大学博士生的手笔。年轻的孔令侃也很善于结交美国权贵,和美国政要及国会议员关系密切,使宋美龄初次访美之行非常顺利。宋美龄结束访美行程之后,命孔令侃随同她一块儿归国,并安插他在国民党政府的中央信托局担任常务理事。
这个单位是财政部下面的一个单位,而且是专门进行对外贸易的……特别是进行武器贸易,也可以说是肥缺。
——杨天石
国民党政府的中央信托局,主要业务就是经手大宗物资进口,其实就是一家国营的大型贸易公司。孔令侃在“中信局”服务的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广交朋友,于1946年4月私下成立了一家“官倒”公司“扬子公司”。1948年8月,蒋经国到上海“打老虎”就不幸遇上了“扬子公司”这家自家院子里养的大“老虎”。
因为他(蒋经国)看不起孔令侃,一,夸夸其谈。二,又贪腐,他一直是看不起的。尤其是到“打老虎”这个事件以后,他感到孔家没有一个是以国家为己任,而是以私人的财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这个是他所鄙视的。
——吴基民
自那天起,上海“打老虎”草草收场,蒋经国铩羽而归。然而,蒋介石心里明白,丧失大陆的原因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以孔宋为首的利益集团让国民党失尽民心。痛定思痛,蒋介石在退居台湾后,始终与孔宋家族的成员保持距离。
夫人(宋美龄)的目的就是想安插她们孔家的人,这个时候,老先生(蒋介石)怎么会听?怎么会答应?不可能答应的。
——何占斌(时任士林官邸内卫主任)
然而,在1972年这个关键时刻,如果一切真如老蒋所愿让蒋经国执掌大权,对于宋美龄所代表的孔宋家族来说,势必在台湾当局政治舞台上被彻底边缘化,再也不可能和权力沾上边。那么,作为姨妈的宋美龄之前是否已为最疼爱的外甥孔令侃争过一权半职呢?
1949年之后,孔祥熙全家移居美国。而短短几年之后,孔令侃就在姨妈宋美铃的“关照”下拥有了一个新的职务,台湾当局驻美“使馆参事”。
美国国会有一批,叫院外集团,就是国务院外面的集团……孔令侃就是院外集团的成员,他的使命,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给美国人塞钱,给那些议员塞钱,收买那些美国议员。
——杨天石
身为宋美铃的外甥,又担任如此关键的职务,这在那个台湾当局急需依靠美国人、全看美国人脸色的年代里,孔令侃这个角色是完全有机会得到蒋介石的重用与信任的。那么,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
早在1972年之前,孔令侃就有几件事让蒋介石很不满意。蒋介石曾经很想购买美国一种叫F4的战斗机。起先孔令侃吹牛能买到,结果却没有办成。仔细翻阅蒋介石的晚年日记,在1972年的3月、5月和6月,蒋介石定夺接班人的关键时刻,他在日记里连续三次都写下了同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其中又有什么含义呢?
小人,那就是很简单,就是孔令侃,他认为孔令侃是个小人。那么这个女子嘛,当然指的宋美龄。
——杨天石
1956年,尼克松曾经访问台湾,希望蒋介石能够多提供一些资金作为他竞选总统的经费。但是尼克松没有主动开口,蒋介石也佯装不知,尼克松最后空手而归。当1972年2月,尼克松作为美国总统出现在北京,开启中美两国外交大门时,蒋介石深信,是因为自己少送的“红包”而导致了美国外交政策的突然转变。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尼丑(尼克松)未当选以前,来台北相访,彼满怀我协助其选举资本,因其未先提,而我亦未提也。此乃吾妻专听令侃一面之词所致。令侃之罪不小也。”
蒋介石想来想去,他说尼克松干吗发生这个变化,他找了一个原因,就是尼克松到台湾来的时候,没给他钱。那么蒋介石讲是谁让我没有给尼克松钱呢?他想来想去,一个是宋美龄跟蒋介石讲……那么宋美龄听的谁的主意呢,宋美龄是听的孔令侃的主意。
——杨天石
蒋介石思前想后,痛心不已。不久之后,他便撇开了发妻宋美龄,一人从久居的福林路60号士林官邸搬出,住到了位于阳明山中兴路12号的中兴宾馆。以冷战的方式表示自己对于宋美龄与孔令侃的不满。80多岁的蒋介石突然“离家出走”,令左右侍从以及其他亲人措手不及。
老先生(蒋介石)同夫人(宋美龄)闹别扭,闹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就是说,一个住士林,一个住阳明山(中兴宾馆),经国先生阳明山也跑,士林也跑,是这样的。
——何占斌(时任士林官邸内卫主任)
就在蒋氏夫妻冷战开锣之时,孔令侃的美梦也就此破灭了。
1964年,当蒋经国任职“国防部副部长”期间,某日,蒋介石于士林官邸召见了他与另一位追随多年的心腹。蒋介石打开天窗说亮话,对他们说道:“你们都是我们革命的同志,更是我最亲近的两个人。如今我们退守台湾,已经十年有余,河山尚未光复,同胞犹在倒悬,你们两人若还区分彼此,明争暗斗,那我们党国还有什么希望呢?”蒋介石口中这位与蒋经国明争暗斗的人就是另一位他儿子的竞争者。那么,他究竟是谁呢?
竞争对手二:陈诚
在蒋介石私人医生熊丸的回忆录中有这样的记载:“辞公(陈诚)后来肝硬化,火气总是很大,非但对经国先生得理不饶人,对吴国桢也是一样。陈与吴虽然彼此搞不好,但他俩又一起对付经国先生。”
陈诚是蒋介石的一个心腹爱将。他很早的时候就怀有一个比较远大的志向。
——吴基民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陈诚因为既是“黄埔系”,又是浙江人,再加上对蒋介石绝对忠诚,且家教自律甚严,不贪污,不腐败,在国民党官僚内可谓“百中不得其一”,所以深得蒋介石的信任,也可谓官运亨通。他先是出任台湾省主席,后由他“组阁”。1957年,由蒋介石保举当上了台湾地区副领导人,直至去世。陈诚在当时台湾的地位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港台不少舆论盛传陈诚将接蒋介石的班。然而,曾经身经百战、名副其实的军人头脑的他,对于复杂的政治斗争却还是缺乏经验,不知不觉在很多地方与蒋介石产生了摩擦,让蒋介石颇为不满。根据李松林所著的《晚年蒋介石》一书记载,陈诚在组建“青年救国团”问题、人事安排问题以及再度连任问题上,均和蒋介石发生了矛盾。1963年,陈诚因身体原因适时请辞职务。
1963年9月份的时候,(陈诚)肝非常得疼。做了穿刺手术以后,确定是肝癌,当时是不治之症。这样的情况下,他不可能再做三个这么大的(职务),尤其是“行政院长”。“行政院长”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行政上第一把手,事情是非常繁忙的,因此他把这个职务就卸了。
——吴基民
据说,蒋介石很想立即传位给蒋经国,然而又欲擒故纵,不准陈诚辞职,给假休养一月。同年11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九大召开之际提出“提拔新进”,实则在逼陈诚交权。陈诚适时再度提出辞职,蒋介石才答应了他的要求,并推严家淦做陈诚的继任者。
严家淦是怎样的性格?蒋介石让其接任陈诚用意是什么?他(严家淦)就不像陈诚那样张扬。他(严家淦)在陈诚死了之后,担任蒋介石的副手。在表面上他是掌权,但实际上他把整个的权力都交给了蒋经国,都是蒋经国处理事情的。
——吴基民
1964年4月22日,香港《联合评论》刊载了一篇题为《陈诚被迫辞职的经过补述》的文章,讲述了陈诚递交辞职报告之后蒋介石的反应:“蒋顺势说:‘你太辛苦了,休息一下也好。’随即在辞呈上面批了‘准予辞职’四字。于是陈诚不得不辞职了。”
为国民党效尽犬马之劳的陈诚,到头来仍被爱子甚切的蒋介石踢出了权力场。1965年3月2日,陈诚病逝。对蒋介石而言,失去得力干将是一个沉重打击,但与此同时,他也终于能顺利安排蒋经国的接班计划了。
陈诚病逝后,蒋经国接班的格局已定,但马上继任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威望尚显不足。于是严家淦成为副领导人的接班人。“老好人”的严家淦果然在蒋介石逝世之后识时务地将已到手了的领导宝座拱手让给蒋经国。1972年5月20日,蒋介石就任第五任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同一天,其长子蒋经国就任台湾行政领导职务。此中的种种心血,大概只有蒋介石本人才能体味其中滋味。然而,经过这一系列争权夺利之后,蒋介石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
1972年,蒋介石年已86岁高龄,随之而来的血管硬化、主动脉闭锁不全,导致心脏功能受影响,产生心脏肥大,一度发生心律不齐现象。又因为长期躺卧病床,完全靠点滴和高单位营养针剂存活,导致体重大幅下降,肌肉也有萎缩现象。为此,宋美龄特地邀请了一位美国医师专门为蒋介石进行物理复健疗程,作全身按摩,活动四肢各个关节。正当蒋介石的身体逐渐恢复之际,1974年12月,却成为蒋介石身体状况的分水岭。
说法五:过激手术
蒋介石卧病昏迷期间,官邸重要事务都由宋美龄指挥。然而除了宋美龄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对于蒋介石的健康有着自己的发言权。她就是宋美龄最为宠信的外甥女、和孔令侃并称为“两大金童”的孔二小姐孔令伟。
孔二小姐长期生活在蒋介石和宋美龄的身边,而且很受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喜欢。
——杨天石
1962年,孔令伟跟随父母从美国来到台湾,从此住在士林官邸,陪伴蒋氏夫妇。在蒋介石的健康问题上,她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孔二小姐(孔令伟)在先总统蒋公的官邸里面是一个灵魂人物,她虽然不是医师,但医学的知识也很不错。……所以这个医生护士一些侍卫人员所有应该做的工作,都是在(孔令伟)严密的监督之中。
——姜必宁(时任蒋介石医疗小组成员)
1974年11月,蒋介石再度因感冒而患了肺炎,甚至出现肺积水现象。医疗小组认为,肺部积水问题,短时间里不会威胁蒋介石的生命。考虑到蒋介石当时已是快90的老人,所以主张暂时不要抽取肺部积水,以免节外生枝。然而,号称士林官邸“医疗总顾问”的孔二小姐,却向宋美龄建议,声称她和哥哥孔令侃在美国找到了一位世界名医,是一个洋华佗,他可以抽出蒋介石的肺部积水,让蒋介石身体快速复原。
宋美龄坚持她的侄子侄女的意见,说是应该把他(蒋介石)的胸水抽掉……最后,还是宋美龄的那个意见占了上风。3月份,做了胸部抽水,抽了大概500CC的胸部的积液。
——吴基民
在进行肺积水抽除手术之后,蒋介石的身体状况究竟是转危为安,还是跌入低谷呢?我们在不同版本的记载中发现了截然不同的说法。台湾作家王丰说:“手术之后,蒋介石的病情立即完全失控。当天夜里,体温急剧拉高,高烧飙升至41度。医疗小组忙得手忙脚乱。”一位高级侍卫官员日后回忆:“虽然夫人(宋美龄)与总经理(孔令伟)都是好意,但却是蒋介石病况恶化的主要原因。”然而,在蒋介石私人医生熊丸医师的回忆录中,却找不到关于这次手术的只言片语,反倒有“先生病况可说一天好过一天”、“老先生的病情一直都很稳定”这样的叙述。然而,在专门论述孔二小姐的章节时,熊丸的一句:“她(孔令伟)会不惜用一切方法与手段为夫人做事,但却反而连累了夫人。”颇为引人遐思。
不管手术造成的影响真相究竟如何,有一点可以确知,在手术过后的4个月,蒋介石即病死在台北士林官邸。而其实早在蒋介石去世的几年前,因为身体原因深居简出的他就被海外媒体描绘成早已寿终正寝。为此,在他的坚持要求下,我们能看见他在1973年之后的几次公开露面。而这也成为蒋介石生前留下的最后影像了。回顾蒋介石的晚年,他曾为健康问题深受折磨,也曾为接班人问题伤透脑筋,与发妻宋美龄也曾爆发过短暂的“冷战”风波。一个曾被描绘成“神”的人终究逃不过人世的恩怨纠葛。
1973孙子蒋孝勇结婚后偕同新婚妻子方智怡到医院与蒋、宋合照;
1973年国民党四中全会主席团成员在中山楼与蒋、宋合影;
1974年病魔缠身的蒋介石与在台家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