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上海,是一个落霞的傍晚
起风了。
上海黄浦江发怒了。
一浪接着一浪地冲向码头和岸边。
1906年的夏天,一艘开往东京的邮轮,鸣放着沉闷的笛声,起锚离开码头,向着大海深处驶去。此时,陈其美站在甲板上,风吹散了他的分发头,他一动不动,凝望着身后的祖国,潸然泪下。本来他是在压抑着自己,不让泪水流出来,可是他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那泪水顺着他的脸颊,像条小河,汩汩而下……
作为一个青年人,谁说他不爱自己的国家?而是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外崇洋人,内压人民,国将不国,人民怨声载道。
作为一个青年人,谁说他没有自己的家?昨天他的家还被清兵搜查。
作为一个青年人,谁说他没有自己的朋友?不久前他的朋友邹容已被监狱抛尸荒野。
他从长沙回到上海后,清兵就一而再、再而三跟他过不去。他已经没家了,流浪就是家。
在这个国将不国的日子里,陈其美更加迫切地感觉到,国家不需要商人,而需要大量振臂一呼的革命者。
他崇拜革命领袖,昨天,他在上海的街头书摊上买来一本《孙逸仙》,让他看了一夜,今天他还把它带在身边。书中记载着革命的故事,最让他感动的还是《伦敦蒙难》一章。于是翻腾的大海化成书中故事,展现在他的眼前……
这时,邮轮经过四天五夜的航行,舱上方的播音喇叭响了:东京港就要到了——
陈其美格外激动。
他来日本的第二愿望就是有一天,他要见识一下革命领袖孙中山,争取加入孙中山的中国同盟会。
早在上海期间,东京同盟会总部也派何海樵由东京抵沪,秘密介绍蔡元培加入同盟会。前几天,同盟会执行部庶务长黄兴执总理孙中山书信也来到上海,正式委任蔡元培为中国同盟会上海分部负责人。
东京,陈其美革命人生的转折第一站!
1904年的春天,正是中国留学生东移日本东京之际。
革命经过几多失败,孙中山已把目光盯上了留学生。他认为留学生觉悟高,素质好,是革命队伍的先锋。革命如果不与他们结合,便没有希望。
孙中山住在牛达区。当时,在这个区里,还居住着章士钊、杨度等几十名留学生。在这些学生中,杨度名气最大。为了号召革命,发展组织,商议起义大事,孙中山曾找到杨度等人,畅谈关于满、汉民族问题,关于革命与改良问题,无所不谈。他们尽兴地谈了三天三夜,双方都十分高兴。最后,杨度推心置腹地说:“我赞叹你的高论,可我投身于宪政已久,难改初衷,不过我有个同乡好友,名叫黄兴,他真可以称得上是当今的奇男子,要文有文,要武有武,出类拔萃,他来辅助你,一定能成全你的大业。同时,我也愿意把他引见给你。”
“很好。”孙中山十分高兴,“不行,我可以前往拜访。”
杨度说:“还是叫他来见你好了,他是小辈。”
孙中山急忙说:“这样的事,没有什么前辈与后辈之分,我去找他!”
黄兴一见孙中山,大叫一声,一股热流直涌心胸。两人志同道合,相见恨晚,滔滔不绝一口气谈了两个多钟头。
从此,这两个革命伟人就开始并肩战斗了。
在黄兴的推荐下,又有76名留学生加入了兴中会。
这是孙中山楼上的一个大房间。
黄兴、宋教仁、陈天华、朱执信、汪精卫、张继、田桐、程家柽等17个省的留学生代表共七八十人,衣衫各异,或着制服,或着西装,间有着和服者,大都是青年人。大家挤坐在榻榻米上。
黄兴拍了拍手掌,宣布开会:“17省的留学生代表到齐,请先推举会议主席。”
立刻响起一致的提名声:“孙文君!”
“孙君为4万万人之代表!”
“先生是中国英雄中之英雄!”
孙中山站起来,语调激昂而又深沉:“诸君,我们都是中国人。4亿中国人占了地球上人数的四分之一,算是地球上最大的民族,而且是最古老文明的民族。可是,现今世界上有谁看得起中国人呢!我们既是专制政府的奴隶,又是列强的奴隶,备受压榨,横遭杀戮……”
不一会儿,屋子里一片低泣声,许多人都热泪纵横。
孙中山:“洪秀全创建太平天国,还是打倒皇帝做皇帝,内讧发生,终归覆灭。康梁倡导维新,囿于和平手段,戊戌变法,昙花一现,‘六君子’血洒街头。……要救国,只有走国民革命这条路!我们要相互联络,同仇敌忾,推翻清廷,建立光辉灿烂的共和国。当务之急,在于结束各自为战的状态,建立统一的革命政党,结成大团体!”
掌声雷动。
等孙中山把话说完,年轻人便跳起来争相发言。但因地方狭窄,跳起来的人只好又重新坐下,一个个像日本武士一样喊话。
“先生,只要17省同志齐心协力,中华的复兴指日可待!”
“先生,马上成立大团体!”
“叫‘反满同志会’!”
“叫‘讨满同盟会’!”
在嘈杂的喊叫中,最后一个声音越喊越响。
孙中山举起手,声音静下来:“革命的宗旨不专在反清排满,我们只反对压迫他人的满人。国体民生,皆当变革。至于名称,我提议定名为‘中国同盟会’!”
提问声:“誓词呢?”
孙中山的回答强劲有力:“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争论声:“为什么要平均地权呢?”
孙中山说:“在文明富庶的欧美的城市中,到处都有贫民窟。我到过伦敦的街头,真是悲惨世界。同盟大罢工的爆发,绝非偶然。我们要思患于预防,勿使托拉斯跋扈专横。故于民族、民权主义外,复行民生主义,俾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并举,毕其功于一役,建立一个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的共和国!”
从那天起,东京便成了革命的中心。在这个革命中心,有他们自己的报纸《民报》和刊物多种。
警监学校轶事
1906年夏天,陈其美乘坐的邮轮经过十多天的航行,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东京港。当陈其美走下邮轮、望着这座海滨城市,他心旷神怡。
异国求学,是他多年的梦想。今天,他终于步着弟弟陈其采的足迹来到了东京,该让他多高兴啊!他深吸了一口空气,好新鲜啊,这与上海压抑的空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次与他偕同一起来东京求学的还有徐锷、谢持等同学,大家都一致赞叹东京的空气比上海的新鲜。
东京警监学校是清政府驻日公使与日本文部省协商,由日本大学代办的。以招收清政府派遣的官费留学生为主,但也有少量的自费留学生。学校开办后,进校学习的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多,到次年(1907年),学生已达到800多人。
陈其美上的是自费生。
陈其美进入东京警监学校第三班,而徐锷、谢持则是第二班,主要是学习警察法律及业务。据说,陈其美特别聪明,对“功课领悟甚易”,成绩相当不错。
晨曦中,你可以看到他早起锻炼的英姿;月光下,你可以看到他练武的身影;星夜中,你可以看到他苦读的情形。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班级,他的成绩总是第一名。
他的“文体”特别出众。他是班级中的活跃分子。他爱运动,他的擒拿格斗的成绩又是出类拔萃的。好警察必须有一手好的枪法,于是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据称,他花钱买了100只活兔,活蹦乱跳的,放在训练场上,当做活靶子训练,使他练就了百步穿杨、弹无虚发的本领。
据说,陈其美十分崇拜邹容、吴樾、陈天华等革命烈士,1906年10月,陈其美在东京革命党人主办的刊物——《洞庭波》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五言诗《吊吴君樾》:
国运丁阳九,狐兔不掩形。
即我在草莽,哪堪震威霆。
烈士是以起,杀贼红尘里。
一击天地崩,余响复振耳。
偾车未及展,武士不暇威。
丑类四方窜,血肉风雨飞。
贼但一已破,君躯一已殒。
不异一士命,唯欲戒来轸。
异族钳吾民,悠悠数百载。
日短心自殷,途穷辙将改。
彼美多芳华,及时正可采。
不图方就道,遽尔遭倾殆。
独夫一何愚,暮四而朝三。
用心良独狡,路人畴不僮。
我爱吴夫子,视死忽如归。
慷慨赴大义,初阳生光辉。
志士赫然怒,有家且不顾。
使吴君而在,执鞭所欣慕。
读了陈其美的诗,不少人啧啧称赞。这个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那个说,这个陈其美,不光人长得帅,诗文也漂亮!
就是这首诗,让他认识了孙中山,加入了东京同盟会,真正成为革命人。
这首诗发表后的第三天,陈其美到商店买来了一把剪刀,随即把自己脑后像绳索一般的辫子剪了下来:要做革命人,不戴清人小辫子!
一个月后的一天,一位自称同盟会同志的人,来到了陈其美所在的学校,声称要见陈其美。
陈其美说:我就是陈其美。你是——
对方说:我是同盟会的宋教仁,《洞庭波》的主编。
屋里坐。陈其美用手一指说。
二人在屋里落座后,宋教仁说:你是不是那个在《洞庭波》发表《吊吴君樾》的陈其美?
陈其美:不错,那首诗是我写的。有问题吗?
没问题。宋教仁直摆手说:我是说孙先生看了,叫好,并大加赞扬。顺便让我来看看作者。后来有人说是警察学校的学生,我就来了。
陈其美哈哈笑了:我以为是来兴师问罪的,原来如此。
宋教仁又问:最近还写了什么?
陈其美说:最近学业很忙,没再写什么。
接着,宋教仁又问陈其美的一些情况,陈其美一一作答。
临分手的时候,陈其美突然问道:宋先生,你是中山先生身边的人吧?
宋教仁点点头说:你有什么事?
陈其美说:我能加入同盟会吗?
宋教仁说:加入同盟会,是要被清政府杀头的。
陈其美说:我不怕!
宋教仁说:我给孙先生汇报一下,再回答你吧。
陈其美说:我等着你回话。谢谢。
会见孙先生,加入同盟会
半个月后的一天,宋教仁来找陈其美,表示可以见到孙总理。
陈其美很高兴,在宋教仁带领下,来到孙中山的住处——小石川区的武藏野。
武藏野在井之兴公园旁边,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这里松柏青翠欲滴,鲜花四季开放。
陈其美很快见到了孙中山。
这一年,孙中山年届40岁,血气方刚。他穿着一套在日本极常见的黑西服,中等身材,脸庞端正,留着两撇八字须,眼眶微陷,但双目炯炯有神。见陈其美到来,忙迎到门口,热情握着他的手说:“欢迎!”
宋教仁说:“总理,这就是陈其美先生,今天特来见你。”
“噢,你就是写‘使吴君而在,执鞭所欣慕’的那位?那首《吊吴君樾》我拜读过,有气魄,有见地。”
“先生过誉。”陈其美有些不好意思。
在客房落座后,宋教仁为陈其美倒了一杯茶。
孙先生又道:“古人说,诗言志,陈君的诗抒发了自己的心志,应该说是好诗。”
陈其美说:“我的拙作何足挂齿。这几年,我陆续读到先生的许多文章,也读到你的传记,常常被先生的宏论所折服,极为仰慕先生,真乃有人所云‘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孙逸仙’啊。”
“惭愧!”孙中山真诚地说,“在下鼓吹革命十数年,也组织不少起义,可惜收效甚微呀。”
“不,中国所缺者,唯先生之革命精神也。有了先生这种精神,何愁革命不成功?其美不才,愿追随先生,为革命肝脑涂地。”
“太好了!”孙中山激动地站起来,“如今革命势头甚健,正需陈君这样的人才。欢迎你加入同盟会。”
“这就来做陈其美先生入盟的宣誓吧。”宋教仁说。
接着,孙中山把陈其美带到里面的密室。陈其美举起左手,面对同盟会旗,手执宣誓辞,道:
联盟人,浙江省吴兴县人陈其美。当天发誓: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运丙午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中国同盟会会员陈其美。
宣誓完毕,孙中山紧握着陈其美的手:你又成了同志。白希著:《上海第一都督陈其美》,金城出版社1997年版,第80—81页。
在孙中山住处,先生又把前来开会的黄兴介绍给陈其美。
陈其美加入同盟会后,立刻投入到革命党人广泛联络的活动之中。
1907年夏,陈其美回国度假,并筹措留学经费,了解国内革命形势。在此之前,其弟陈其采已由长沙调至南京新军中任职。
陈其美到南京小住了几天,从弟弟处取到300元,准备重返日本。路过上海时,陈其美在租界发现一所学校因欠租而被查封,该校当事人被拘捕,菩萨心肠大发,当即捐出陈其采给他的全部学费,帮助学校渡过难关。之后,陈其美又回到南京,向弟弟陈述了事情的经过,陈其采听了也为哥哥的义举感到高兴,再次为陈其美筹集到数百元,使他能够得以继续学业。
当陈其美回到警监学校时,发现学生已经多达800余人,每人每月学费5元,校方收入共4000元,而大学老教员到校授课者少,挂名的多,与学校当局所标榜的延聘大学著名教师授课的宣传不符。这里有欺骗。陈其美当即与学校当局争论了起来。
陈其美并以学校“只知自己图利,罔顾学生学业”为理由,印发传单,利用日本学派分歧,要求同学赞助,另办一个东斌学校。
陈其美的同学魏伯桢站出来劝说:警监学校是清政府所指定,不能轻易改变,现在警监学校鉴于学生要求办新校,允许添聘几位名老师以满足学生的愿望,你陈其美适可而止,不要再吵了。
但陈其美不听,说办新校就要有正文。庄之盘也站出来附和陈其美。
后来,东斌学校的牌子终于挂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