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陈氏家族全传
3751400000027

第27章 共和悲歌(2)

临别时,中山先生神气极坚决地再次指示:第一,让伍廷芳名义上为议和首要代表,而实权则由汪精卫操持;第二,我们设法利用袁世凯,不是袁利用我们。这两点,望向汪精卫转达。并望你们保守秘密,不要外传。

孙中山送走了张竞生,秘书宋霭龄又走过来,呈上“北京方面清室优待条件最后文本”,内容如下:

一、大清皇帝改称皇帝,相传不废,以待外国君主之礼待之。

二、暂居宫禁,日后退居颐和园。

三、优定皇帝岁俸,年支若干,由新政府提交国会议决,唯不少于300万两。

四、所有陵寝、宗庙,得永远奉祀,并由民国妥为保护。

五、保护其原有私产。

优待满、蒙、回、藏人条件:

一、满、蒙、回、藏人与汉人平等,均享受一切权利,服从一切义务。

二、保护其应有之私产。

三、先筹八旗生计,于未筹定以前,原有口粮暂仍其旧。

四、从前营业之限制、居住之限制,一律蠲除。

五、所有王公世爵概仍其旧。

孙中山阅毕,哈哈大笑道:“此乃条件,殊为可笑。”于是提笔复信伍廷芳,指示如下五条内容:

请告唐,清帝退位,共和既定,既推让出于诚意,至其手续,则须慎重。以为民国前途计,若两日为期,不特贻外人讥笑,且南方各省或有违言,转为不美。今以五条件要约如下:

一、清帝退位,其一切政权同时消灭,不得私授其臣。

二、在北京不得更设临时政府。

三、得北京实行退位电,即由民国政府以清帝退位之故电发各国,要求承认中华民国彼各国之回电。

四、文(指孙文)即向参议院辞职,宣布定期解职。

五、请参议院公举袁世凯为大总统。如此方于事实上完善。

次日,孙中山又电告伍廷芳,将三、四、五条并为一条:“各国承认中华民国之后,临时总统即行辞职,请参议院公举袁为大总统。”

同日,孙中山又对北京方面清室优待条件提出修改:“‘相传不废’当改为‘终生不废’。至交海牙存案,民国内阁反对者多,其理由:一、国内之事件,交列国国际公会,大伤国体;二、不信国民,存案于外,即为丧失国人信用,牵涉于国际;三、唯有用正式公文,通告各国政府,即可为将来之保证。”

19日,清隆裕太后见电,又召集御前会议于养心殿。此时隆裕有意退位。会议开始后,隆裕太后原文宣读南京关于优待皇室条件和优待满、蒙、回、藏人条件的电文,结结巴巴念完电文后,便问:“你们都听了,看是君主好?还是共和好?”闷了好长一段时间,溥伟等对曰:“臣等皆力主君主,无主张共和之理,求太后圣断坚持,勿为所惑。”

太后尖声笑道:“我何尝要共和?都是奕勖和袁世凯说的,革命党人太厉害,我们没有枪炮,没有军饷,万不能打仗。……”

接着她拂了拂袖子,又说:“现在内帑已竭……胜了固然好;要是败了呢,连优待条件都没有,岂不是要亡国吗?”

溥伟仍坚持不退位的好。

太后龙颜不悦:“就是打仗,也只冯国璋一人,焉能有功?”

溥伟道:“为了大清,我愿意自己率兵出战!”

最后太后问他:“他们主和了,你还出什么战?”

溥伟仍坚持:“请太后仍是主持前次谕旨,着他们要国会解决。若设临时政府,或迁就革命党,断不可行,如彼等有意外要求,请太后断不可行。”

隆裕则答道:“我知道了。”

会议不欢而散。

恰在这时,清廷驻俄国公使陆徵祥,致电请外务部,再次促请清室退位。清驻意大利公使吴宗濂、驻日公使汪大燮等亦随后电请内阁,呼吁清廷退位。

20日,孙中山再电伍廷芳,重申五条件:

一、清帝退位,系帝制消灭,非只虚名。

二、袁须受民国推举,不得由清授权。

三、袁可对中外发表政见,服从共和,方为被举之地。

四、临时政府不容有二,以避竞争,今清帝退位后,民国政府当然统一。

五、袁可被选为实任大总统,不必用临时字样。如此,始得民国巩固,南北一致。并要求袁世凯来南京会谈。

袁世凯接电后,再次拖延,致使战火再起,革命阵营内也意见不一。一些原来不赞成议和的同志,也对孙中山不满起来:“议和,议和,这不,又打了起来吗?”一些主张议和的同志也针锋相对:“不能无谓地流血!先生你怎么又改变了初衷?”

袁世凯暗中促进清帝退位的实现,使驻外公使和段祺瑞等军人要求共和制,但表面上,有时又表现出左右为难的姿态,一会儿跪请清廷退位,一会儿又致电伍廷芳,仍要求召开国会公决国体,甚至还佯作备战,其中心目的,是以舆论为工具,窃夺总统大权,又因唯恐失去总统职位,不愿承认南京政府,故有意阻碍和平解决清帝退位的进程,与南京政府讨价还价,完全为个人一己之私而玩弄权术。

南京。陆军部的参谋部作战室。

会议桌边,围坐着陆军总长黄兴、秘书长胡汉民、陆军部次长蒋作宾、海军部次长汤芗铭、实业部次长马君武、交通部次长于右任及宋教仁、汪精卫等。

孙中山坐在绘有六路北伐进军的挂图前,环视与会者:“关于战局,务请各抒己见。”

黄兴首先发言:“战局令人忧虑,军费支出庞大,国库空虚。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甚至连预算都无从算起……”

大家沉默。

孙中山道:“也不能只看财政,武昌起义以来,民气激昂,北方人心也大体倾向共和。海外华侨,继续踊跃捐输,美洲、南洋、日本等地,都有汇款……总之,和谈,北伐,不可偏废!”

马君武立即应声:“陆军总长是否应马上率所属17个师北上,不管袁世凯是战是和,我们都要直捣幽燕!”

宋教仁仰首冷笑。

马君武站起;“遯初,你笑什么?”

宋教仁:“我笑我辈不外纸上谈兵。”

马君武不快地坐下。

宋教仁:“兆铭兄刚从北京回来,谈谈那边的形势吧!”

风尘仆仆的汪精卫脱下大衣,走到地图前:“不仅要明白北方,还要统鉴世界大局。英、日、美、德等列强支持袁世凯,路人皆知。甚至横舰长江,阻拦民军在秦皇岛登陆,驱逐占领即墨的义军……公使团日前通电,不准在京奉铁路两侧十里内交战。日、俄增兵东三省和内蒙古,企图乘机分割……”

一种沉重的气氛压迫着会场,大家都不做声。

孙中山用期待的目光注视黄兴:“克强,刚才的话还未讲完。”

黄兴:“湖北实际上已经与袁世凯媾和,北洋七镇正向南京压来。陆军部所辖部队号称17万,但真有战斗力的也只有粤、浙两军……”他的话又被咳嗽打断了。

全场默然。

汪精卫:“项城若能促清帝退位,则我辈目的已达。战事如果再起,恐非国民之福!”

孙中山愤然:“袁世凯阴怀莽、操之志,居心叵测,反复无常,企图在南北对峙中渔利。共和肇始,将元首职务交给这个守旧官僚,似应慎之。”

宋教仁:“可是在临时大总统选举之前,不是已经商定虚位以待吗?”

孙中山:“是的,但前提是他必须服膺共和主义!”

汪精卫浅浅一笑:“先生,您不会对大总统的职位恋栈吧?”

宋教仁语带讥讽:“先生当然不会有权力思想。”

马君武拍案而起:“你们是暗指先生贪恋权势吗?”

宋教仁轻轻拉一拉马君武:“你坐下。”

马君武怒不可遏:“你这个袁某的说客!”说罢,一拳向宋教仁左眼打去。

宋教仁意外而委屈地:“你——”他的眼睛立刻肿起来。

与会者的目光都集中到马君武身上,然后又一齐转向孙中山。

孙中山痛心地、感情复杂地看着马君武:“君武——太粗暴了,应该向遯初道歉!”

马君武执拗地坐着不动。

孙中山叹了口气:“这不是什么恋栈职位和权力思想。既然历史把重任赋予我们,我们就要不辱使命!”

黄兴满怀同情地看着孙中山,断断续续地说:

“上海的和议若不成……兴自度不能下动员令,唯有剖腹以谢天下。”

说罢,低头吐出一摊鲜血。

“今也让,明也让。吃人的老猿称霸王”

1912年2月13日,就是7岁的宣统皇帝溥仪签署退位诏书的第二天,孙中山被迫向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并推荐袁世凯继任总统。

局势急剧地变化。

就在宋嘉树帮助宋教仁起草《临时约法》的时候,2月12日,清帝在袁世凯的威逼下,宣布逊位。两千多年的帝制终得推翻。接着孙中山履行诺言,向参议院提交了辞职咨文。

他在致参议院的咨文中说:“清帝逊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发表政见,更为绝对赞同,举为公仆,必能尽忠民国。且袁君富于经验,民国统一赖有建设之才,故敢以私见贡荐于贵院。请为民国前途熟计,无失当选之人。”同时宣布,袁世凯必须遵守《临时约法》,又派出以蔡元培为专使,汪精卫等为随员的迎接总统候选人代表团北上迎袁南下,希将袁世凯引出巢穴,到革命党人占优势的南京来,以便监督其遵守《临时约法》。

但在临时参议院门外,陆军所属的沪军和浙军蜂拥而来,包围呐喊着:“我们要见孙大总统!”“我们要见议员!”“谁要让孙大总统辞职,我们就把谁绑走!”口号声一阵高于一阵,远处的炮台也传来隆隆的炮声……

参议员们一个个呆坐在座位上,心情复杂。

当时,既有革命党人表示反对推袁世凯为下届总统候选人,海外华侨也有来电反对推荐袁世凯的。孙中山复电说:

“今日目的已达。……我辈之义务告尽,而权利则享自由人权而已,其他非所问。”

2月15日,参议院举行选举,袁世凯以17票被选为中华民国第二届临时大总统。

2月18日一早,陆军第一军军长柏文蔚(民国元年6月任安徽都督)不赞成一味向袁世凯退让,主张利用革命气势组织力量打击袁世凯,亲到南京政府谒见孙中山哭谏。孙中山“亲为调牛奶、咖啡、茶并给以饼干”相待。

柏文蔚岂能吃下,痛哭流涕地对孙中山说:目前革命气势正在高涨,北伐军事不应停止。且北洋军实力尚在,“应利用当前革命优势,予以严重打击,将所有障碍扫除,方能实现本党政治主张,否则急于求和,恐难有好结果。”

“我非常同意你的主张。”孙中山道,但这时他只能向柏文蔚表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绝对赞成共和,他自己可以立即辞职,不再涉身政界,专求在社会上做成一种事业。关于今后的军事问题,则指示柏文蔚与黄兴研究。柏文蔚在总统府吃完早餐,向孙中山告辞。到了陆军部,他向黄兴说:“袁世凯乃是不讲信义之人,戊戌政变,他能卖友向慈禧告密,我们对他不能相信太过。”

黄兴向他解释说:“革命目的是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只要袁世凯承认这种主张,我们就可以将总统让给他。他虽狡猾,也一定与我们合作,假如完全靠武力解决,将来鹿死谁手,尚难预料。”此时,柏文蔚已看出黄兴,“亦大有放弃武力之意”。他后来很感慨地说:“当时和平空气浓厚,余之不放弃武力主张,已不为各方面所重视,诚所谓曲高和寡者也。”

2月20日,补选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

3月30日,孙中山与袁世凯最后敲定了内阁成员名单,唐绍仪为总理,九名总长中,同盟会员占了四席,分别是司法总长王宠惠,教育总长蔡元培,农林总长宋教仁,工商总长陈其美。

4月1日,孙中山于参议院举行解职礼。他说:“清帝逊位,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达到,只待实现民生主义。”他念念不忘修筑20万里铁路的宏图,表示10年之内不过问政治,一心完成铁路建设计划,使中国在经济上富强起来,与欧美同步。

辞去职务一身轻。

南京郊外。紫金山。

清明时节,细雨霏霏。

静寂的山林,偶尔响起回荡的枪声。

时断时续的哭声传来——人们在扫墓。

蜿蜒的山路,远远可见几个身着猎装、手执猎枪的人在攀登……

黄兴、胡汉民、宋教仁、朱执信等人依次攀上一块平坦地方。走在后面的孙中山也攀了上来,马湘接过他手中的猎枪。人们停下来歇息。

孙中山轻喟一声:“总算轻松些。”

黄兴眺望着山脚下,一群祭扫烈士墓的小学生列队走过。嘹亮的歌声隐约传来:

五色国旗照亚东,

问谁铁血功?

中华大总统,

孙中山与黎元洪。

两千余年专制毒,

一旦扫而空。

……

黄兴有所感地转向孙中山:“我们终究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

似乎也在倾听孩子们歌声的胡汉民站了起来:“几个月来,事变太过迅速和复杂,来不及思考,更遑论索解。”

宋教仁却执著于自己一贯的思路:“我持乐观态度。议会、宪法,必使共和制度长存。”

他们起身,继续攀登。

路过许多小小的墓前,纸幡飘动,粗瓷碗碟里放着简陋的祭品——几个馒头,两块猪肉。

孙中山颇有感触:“民生主义,迫待实施。……当务之急,先得修20万里铁路。”

朱执信好像自言自语:“有的出国,有的做官,有的退隐,还有的出家——路漫漫其修远兮……”

散漫的谈话中断。孙中山凝望着嫩绿色的山峦,缓缓地对宋教仁说:“既然我们在国会获多数,组织内阁是必然的,您也将出任内阁重任……”

大家朝他转过脸来。

孙中山回避开战友们的眼光,从马湘手中取过猎枪,走了两步,朝着从容飞过的一群白鸟随手射击。

回声在山谷中滚动,消逝。

林木萧萧。细雨霏霏。

鸟群像是没有受到任何惊扰,自由舒展地向着更高的苍穹飞去……

4月3日,卸任后的孙中山乘坐的火车抵达上海,陈其美率都督府官员及总务科全体人员到车站迎接。

说心里话,对于孙中山的请辞总统,陈其美是有其不同看法的。但是孙中山又是他最为尊重的人。为欢迎孙中山抵沪,陈其美特地动员上海戏剧界,在沪南新舞台演出新剧《波兰亡国恨》,为孙中山先生一行接风洗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