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孔氏家族全传
3751500000029

第29章 山西首富(27)

“不不!”潘益民这会儿吃准了,定是自己那天的话给老孔煽起了什么欲望,何不再给他几句好话,让他把雇车的事儿定下来。“孔局长,我那天说的话句句是真,我有师傅的真传,有相书秘本为证,你可不能当儿戏呀。”

“我觉得不大可信。你说我有卿相之相,将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我都40多岁了呀,平生政府的官才做这么个局长,还已经撤了,怎么还能有那种机会呢?”

“哈!你不听说过吗?有道是,人的命,天注定,胡思乱想不顶用;又道是,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忙断肠。这天命不可违呀。五代十国时天下大乱,老百姓都说没有一个英明的好皇帝,搞得天下战乱不止。一天那陈抟老祖碰上逃难的赵匡胤父亲,用一支扁担挑着赵匡胤、赵光义兄弟。陈抟老祖看了一眼这两个光屁股孩子,随口说出一句话:‘谁说天下少皇帝?如今皇帝一担挑。’这话传出来知道的人很多,可没有几个人相信。结果怎么样?果然是赵匡胤先做了皇帝,死后传位给兄弟赵光义,真正是皇帝当初一担挑了。你不要以为我是瞎吹瞎捧,这话我怎么不对别人说?你应该相信自己的呀。”

孔祥熙喃喃地说:“何时能有这种机会?你能预测吗?”

“我只看相,能认定你有这个骨相就够了。至于具体时间,那不是我研究的范围。你应该找算命先生,按生辰八字去测,我不通那一经。”

“你原来也不是全知全能啊。”孔祥熙有些悻悻然。

“全知全能的只有你们的耶稣基督。我是出家人不打诳语,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我能看准的我说,看不准的我绝不瞎编哄人。”

孔祥熙心底高兴起来,看来这小潘不是胡编瞎说,他肯承认有看不透的东西,就说明他说的是有些道理。

受到潘益民看相的鼓舞,孔祥熙一时不想回山西了。俗话说,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朝中有人好做官,太谷毕竟太偏僻了些,远离着社会政治中心,发达的机会太少了些。要让面相显灵,还不能放弃自己的努力。他主动找到王正廷,请求他为自己再谋一份差事干干。

王正廷笑了:“孔兄,前番两次都是我赶着求你请你,你还推三阻四。这一次怎么想通了?”

孔祥熙挺挺胸脯:“是的,这一次跟你接受青岛,目睹了洋人的嚣张,百姓的企盼,国家要有人出力啊!我孔某也曾饱读诗书,也曾出国留洋,我应该向你王兄看齐,胸怀天下。为民请命,为国效力。现在我的铭贤已理清了工作路数,走上正轨,可以不必多费心思;我的生意则是做也可,不做也可。我正当壮年,正是该为国出力的时候,人生易老,时不我待啊!”

王正廷使劲拍了拍孔祥熙的肩膀:“你老兄总算明白了这一层道理。虽说略嫌晚了点,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说不定能抱大金娃娃呢。”

“全仗王兄提携啦!”

“好说好说。只要你想干,政府用人的地方多着呢。”

不久,王正廷请孔祥熙速到北京中俄会议督办公署报到,另有重任。原来,这段时间,北洋军阀政府在外交方面打算与苏联恢复邦交。苏联派加拉罕为代表,中国派王正廷为代表,双方商谈两国间有关的一切事宜,因此设立了中俄会议督办公署。王正廷被委派为督办。公署有两个要员。一个是“会办”,一个是“坐办”。“会办”由张作霖保荐的郑谦担任,“坐办”这把交椅就由王正廷推荐孔祥熙坐上了。

孔祥熙虽说事事用力,可看来在北洋政府中,他这个国民党人并不能顺利发展,要大展宏图,这条路似乎不大对头,必须另作打算。第十六章追随中山第十六章追随中山

宋霭龄为孔祥熙广州探路

早在1922年初,孙中山领导的南方革命轰轰烈烈,正是用人之秋,致电孔祥熙,要求他速去广东参加革命。孔祥熙夫妇商量一周,决定夫人先行一步,以便探探虚实,先借关系周旋一下。

4月的一天清晨,宋霭龄带着7岁的长女孔令仪,从山西出发,路经石家庄、郑州、长沙,径到广州,看望妹夫孙中山和二妹宋庆龄。

霭龄多年任孙中山秘书,自然并不陌生。庆龄又是亲妹妹。除了家庭生活,还一起在美国留学几年,感情不薄。但是,这一次情况似乎有些不同。在庆龄与孙中山的婚姻问题上,霭龄曾有过想法,虽然庆龄并不知道那些疙疙瘩瘩,但霭龄心里总有一种负疚感。这一次她想今后要让孔祥熙与孙先生一起共事,必须先在姐妹之间把关系融洽起来。

孙中山任广州军政府大元帅,寓所位于观音山粤秀楼,他指挥的北伐军正一路高奏凯歌,向北推进。过去的小秘现在变成了大姐,这一角色的转换对初见的双方都还有些不适应。但孙中山十分高兴,寒暄过后,孙中山安排夫人宋庆龄对霭龄热情接待。

庆龄对于一母同胞的大姐的到来,非常高兴,特别是见到娘家侄女、7岁的令仪,这个用了她英文名字的小罗莎蒙黛,庆龄的感情一下子涌了出来,又是拿糖,又是端水果。霭龄看在眼里,姐妹之间也一下子亲密得难以述说。

在热情的气氛中,姐妹进行了长谈。从家庭到社会,又从社会到家庭。

“大姐,孔先生是个有本事的人,现在干些什么呀?”庆龄问。

“他呀,现在也没有什么大事。在前,阎锡山想用他,给他个厅长,但总是从心里感到话不投机。后来,吴佩孚、张大帅也都送过密信,邀他出山,但我觉得终究不是一股道上跑的车,也没有让他答应。现在跟着王正廷干,我看也不是个常法儿。如果这里用得着他,他会很乐意出力的。”

“我姐夫的事,我和孙先生谈过几次,他对孔先生的才能是很欣赏的。这次请他来就是想让他在大元帅府任职,我听说他在理财方面是很有办法的!”

听到这里,霭龄心里咯噔一下,马上转了弯子说:“谢谢妹妹关心!他这次没跟我一起来,主要是他手头还有些要紧的事儿,一时难以离开。要不的话,也和我一块儿来了。”

一天晚上,孙中山陪大姐吃饭的时候,他又旧事重提:“祥熙的事庆龄已经给我说过了。你回去好好劝劝他,让他尽早来南方参加革命,广东形势很好,正在进行北伐,很需要人呢!”

“要来还不容易?只是他除了办办教育,还能干些什么?我怕他来了只能白吃饭。我听说这边的财政很吃紧,是吧?”霭龄话里藏话。

“噢?我们财政上是有办法的,不会让他为此过分操心。你知道,我一直是主张实行开放政策的,前些年准备修铁路时,我的计划就是利用外国资本,光靠国内的力量一时是建不起那么多铁路的。唉。说起修铁路我就动感情,你说我本准备专心搞经济建设,可你看那些北洋军阀们让干吗?不先把他们打扫了,国家就没办法进步。当然啦,这北伐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扫清障碍,建设民主富强国家。”

“我回去给他说说看,鲁案善后公署的事一完就马上让他来。”

“嗯,他暂时不来也行。现在我又有了个新想法,想让他在北方做一些工作,比如说……”孙中山压低了声音。

“好主意!他干这个挺在行,还没有人太注意,说不定能发挥更大作用呢。”

“饭都要凉了,边吃边说吧!”庆龄在一边催促说。

宋霭龄没有游览羊城旖旎的南国风光,便匆匆踏上了归程。她向孔祥熙传达了孙中山的最新想法,孔祥熙于是开始了他的秘密活动。他利用过去的老关系,积极穿梭于皖、奉二系之间,以便形成孙中山同段祺瑞、张作霖联合对付直系军阀的三角同盟。4月28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5月1日,张作霖宣布“东三省人民自主,并与西南各省取一致行动”,共同反对直系军阀。但是,时隔几天,奉系在战场上惨败,张作霖退回东三省。6月4日,张正式宣布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继续整军备战,以图反攻,并表示出“南倾意向”。在此形势下,孙中山致电孔祥熙,秘密指示孔祥熙进入东北,与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加强接触,以进一步巩固孙中山领导的南方政府同奉系的合作关系。

自己掏钱宣传孙中山《建国大纲》

1924年1月,孔祥熙应孙中山的邀请,赶赴广州,汇报在北方开展秘密工作的情况,孙中山夫妇热情接待了他。

一天,孔祥熙到孙中山的书房,看到桌子上一摞厚厚的手稿,薄薄的宣纸上,红格黑字,行书小楷,笔力遒劲,缮写得十分清楚。便不由问道:“总理日理万机,还能有精力做文章吗?”

“党人都在为具体事务奔忙,我不从总体上考虑些问题怎么能行。这是我对于国家建设的一些基本想法,写出来供大家参考。今天早上刚刚写完最后一行,你可以先看看提些意见。”孙中山说着递给孔祥熙。

孔祥熙拿到手上,只见扉页上端端正正的4个大字:“建国大纲”。孔祥熙抚摸着书稿:“啊。总理把革命胜利后建国的基本方略都制定出来了!这太好了,国家建设有一个大纲统一党人思想,这个理论的武装比军队的武装更重要啊!”

“你先看过我再听听你的具体意见吧。”孙中山接过侍卫递上来的衣服,看来要外出参加什么活动。

孔祥熙高兴地说:“总理这么信任,祥熙能先睹为快,实是幸运!我一定认真拜读,深刻领会。”

几天后,孔祥熙兴冲冲地来找孙中山:“总理,这个《建国大纲》太好了,它好比灯塔,照亮了我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道路呀!”

“噢,是这样吗?”孙中山听了也有点激动。

“太好了!太好了!这么伟大的思想一定要尽快让它发挥作用,不知总理对这部书稿有什么打算?”

“哪里想过那么多,于我来说,心中的这些想法就像骨鲠在喉,不吐出来不痛快。我是兴之所至,一挥而就,至于写出来以后怎么办,我没想那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吗?”孙中山掏心里话说。

孔祥熙搓搓手说:“如蒙信任,我想请总理把书稿交给我。我的想法是,第一,拿到上海去印它几万册,分赠各方,广为宣传。现在国家情形如此黑暗,许多人都嚷着没有办法,这本书一出,大家就会看到,孙先生对于救国拯民已经有完整的一套方案,而且是高屋建瓴,切实可行。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汇聚在总理的旗帜下,为实现革命目标团结奋斗。当然啦,也会更大地提高总理在全国民众中的威望,提高广州政府的号召力。第二……”

孙中山打断了孔祥熙:“一本书出来果真能有如此效力吗?”

“思想的威力是无穷的!这个我可以断定。”孔祥熙说得斩钉截铁。

“那好。只是印这本书也得花不少钱吧?为此动用公款怕不合适,而我个人财产状况,你是知道的……”孙中山显得有些窘迫。

“钱的问题好办!”孔祥熙慷慨激昂起来,“我自少年时代就仰慕总理,希望能为总理的事业竭尽绵薄之力,这次总算有机会一酬夙愿。这笔钱我出了,就算我对革命的一点贡献吧!”

“那怎么可以?”孙中山望着孔祥熙。

“总理放心,印这本书花不了多少钱,说不定还能有赢利呢。”

“你刚才不是说印出来分赠各方吗?既然不是去卖,怎么会有赢利?”孙中山不解地望着孔祥熙,“可不要为印一本书搞出不合适的事来。”

“总理放心。我斗胆说一句,搞革命,运筹帷幄,号召天下,我不能望总理之项背;而要说生财有道,敢散善聚,也许我自有些小办法呢。”孔祥熙自嘲地笑了起来。

“好吧,只是注意不要因钱的问题把书的名声搞坏了。”孙中山到底有些不放心。

“这个您绝对可以放心。我办铭贤,都知道那是花钱的事业,可我总是有办法的。而且我个人财产并未受到影响,这些年你听谁说过我在钱财方面的闲话吗?”

“对呀,办学校是要花不少钱的,你究竟是怎么解决经费问题的呢?”孙中山对孔祥熙的办法有了兴趣。

“如果总理想办学校。我可以把窍门说出来。我想现在先把这本书的事说定了。除了刚才说的第一条,这第二条……”

“慢!我想起来了,山西自古以来就出理财家。就像绍兴出名师爷、广东出革命志士一样,是个传统。既然孔兄在理财方面有专长,何不到这里来出任财政部长。帮我在财政方面运筹一番呢?”

“部长?”孔祥熙双眼放出光来,随即又暗了下去。“我听说即使在广州的革命政府中,争权夺利也是很厉害的。我于革命没有什么大功,追随总理身边的时间也不长,如果一下子占据部长高位,势必有人攻讦。只怕到时有人会说我是因裙带关系而上来的,不仅我不好开展工作,说不定会损害你的名声,反而不美。所以,我还是先在别的方面出些力吧。”孔祥熙试探着说。

“孔兄,你能洞察这底细,只想出力而不贪高官,难能可贵呀!我身边的有些人,的确是在革命的大旗下争一己之权夺私小之利,国民党成立时间不长而腐败得却很快,令我痛心。所以我要同共产党合作,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增加新鲜血液,改造国民党。实现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建立民主国家的目标。你暂时不出任官职也好,先在其他方面多做些工作。只要有才能,再积累一些资本,我想你以后会有施展抱负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