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想,我有百万大军,辎重粮草堆积如山。我虽然称不上英明的君主,可也不是阿斗那种愚蠢之辈。我要以这屡战屡胜之师进攻苟延残喘之敌,就不相信我会失败!他再次把大臣们召集到太极殿,宣布道:“如今,天下已大部分统一,只有江南一个角落尚未实现一统。朕承担着治理天下的重任,怎能在国家不完整的情况下过日子?我国有劲卒百万,摧毁晋国的残余,还不是如秋风扫落叶一样容易?但令朕不解的是,朝廷内外一片反对之声。当年,如果晋王司马昭也听信群臣的意见,不敢出兵灭吴,晋国如何能够统一天下?朕的决心已经下定。伐晋的事将不再同诸位商量。”
当晚,苻融又来到苻坚宫中,对苻坚说:“陛下,劝你南进的人不过是慕容垂、姚苌这些人。他们都是开化较晚的塞外异族。他们唯恐我们安定发展,愿意我们在战争中削弱自己,以便实现他们自己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才是我们应该防备的敌人。我看,陛下的决定就是我们秦国大势的完结。还有,朱彤这类人的谄媚之言不过是想讨陛下欢心而已,陛下千万不要上他们的当啊!”
“贤弟,不要再说了,吾意已决。”苻坚觉得,这样重大的事情不能优柔寡断。
就在这时,即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晋将桓冲率众十万进攻襄阳,并分兵几路向秦国发起攻势。苻坚大怒,派他的儿子征南将军苻睿、冠军将军慕容垂、左卫将军毛当共率步、骑兵五万援救襄阳等地,击退了晋军的进攻。
苻坚正式发布命令:征集各地人马,每十名男子出兵一名,二十岁以下有点武艺的男子都授给一个名为羽林郎的小官。就是说,实行了全国规模的总动员,倾力伐晋。
对于东晋皇朝来说,这是一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晋孝武帝司马曜以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中,实行满朝的总动员,准备迎战秦军。但动员起来的只有骑兵三万多人和一些步兵。其他部队无法放弃戍边,不能大量集中。
苻坚任命苻融为征南大将军,张蚝为骠骑将军,苻方为抚军将军,梁成为卫军将军,慕容垂为冠军将军,共率步兵、骑兵二十五万为先锋。苻坚则亲率由少数民族中征集来的六十万骑兵和二十万步兵随后。秦军总数达一百一十余万,队伍逶迤而行,前后长达数千里。苻坚已经到达项城(在今河南省沈丘县)附近时,后面的凉州兵才到咸阳。四川方面的秦军乘船顺江而下。于是,秦国形成了一幅大规模的战争动员图,东西万里,水陆并进,真是气势磅礴。仅运河中运兵、运粮秣的船就有上万艘。秦军不但来势凶猛,而且初战屡胜。苻融首先攻占寿春(在今安徽省寿县附近),活捉了晋平虏将军徐元熹和安平太守王先。紧接着,慕容垂攻下郧城,杀死晋将军王太丘等。卫军将军梁成与扬州刺史王显、弋阳太守王咏等率军五万,屯驻在洛涧(在今安徽省淮南市,淮河支流),隔着淮河与晋军对峙。梁成还多次打败晋军。对于晋国来说,形势危如累卵。
晋国急上加急,派都督谢石、徐州刺史谢玄、豫州刺史桓伊、辅国将军谢琰等率水、陆军七万,在淮河南岸列阵,与苻融的队伍相距只有二十五里。
晋军统帅谢石、谢玄等想要诱歼一部分秦军,又怕秦军不上钩。
这日,苻融正在帐中考虑如何布阵的时候,有探子来报,在硖石(在安徽省寿县西北)被围困的晋军阵前,有一人驰马向东,经过我军阵前,被我军生擒。从他身上搜出硖石守将写给大将军谢玄的一封信。信中说:“我部被秦将苻融所逼,粮食已尽。而贼军势力甚盛,我怕再也见不到将军了。”苻融看了这封信,非常高兴,立即派人给苻坚送去。并捎信给苻坚说:贼军人少粮尽,容易俘获,只怕他们会逃跑,陛下应该尽快进军,活捉贼帅。
苻坚使劲一拍自己的大腿说:“我早已预言,我们肯定会成功!”他选择轻骑八千,由他亲自统率,抄近道,快马加鞭直奔寿春而去,准备突袭硖石晋军。为了保密,他还宣布:有敢言我军来到寿春的,就拔掉他的牙。因此,谢石等并不知道苻坚已经来到寿春。
晋军的突围信本是一诈,是用来迷惑秦军的。谢石还派龙骧将军刘牢之率五千劲卒趁夜偷袭梁成,一举杀了他以及他的十来名将军和五千士卒。这一胜利对于处于劣势的晋军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舞。晋军士气高涨,继续从水、陆两路向淮河边挺进。
苻坚损失了梁成是他没有料到的,使他对晋军的虚实没了底。晚上,他与苻融一起登上寿春城墙,见远处淮河对面晋军营垒严整。更远处就是八公山,他对苻融说:“怎么八公山上也有那么多的晋军营地?”苻融说:“不会吧!那好像是山上的草木。”“那圆圆的东西不是帐篷?”苻融又仔细看看说:“那好像是郁郁葱葱的树林。”苻坚对弟弟说:“看来,敌人还很强大。怎么能说他们人少呢?”他的脸上露出了不祥的恐惧。
苻坚求胜心切,派尚书朱序为使,到南岸晋军中劝降。朱序原来是晋将,后来战败投降了秦国。他表面上做出忠于秦国的样子,取得苻坚的信任,但内心仍向着晋国。他见到谢石后,对他说:“秦国伪皇帝苻坚是派我来劝降的。不过,我觉得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行军迟缓,现在大部分都还在路上。苻坚只率领八千精兵来与苻融汇合。现在,他们前线的人马并不很多。如果这时交战,秦军在兵力上并不占优势。如果晋军打败苻坚的前锋,就胜了大半。但如果等秦军全部集中到战场,那就没有晋军的便宜了。”
谢石听说苻坚已经来到寿春,心里害怕,对已经投降的朱序又不敢过于相信,因此他打算隔河观望不战,以疲劳敌军。但他们的几名将军建议他采纳朱序的意见。他们分析说,秦军虽然表面强大,但他们的军队组成复杂,有的是想通过秦晋之战削弱苻坚,以便取而代之,有的原来就是晋人,对“戎狄”也就是少数民族的统治心中不满,内心还是向着晋国。朱序就是属于这种情况,所以他的话是可信的。
谢石觉得这些分析有道理,就让朱序回秦国去,并带去他给苻坚的一封信。
苻坚在寿春一面催促后面的主力部队加速进军,一面部署兵力与晋军决战。这时,朱序给他带来了谢石的信。信中说,贵军在淝水严密布阵,使我军无法渡河。如果贵军能稍向后撤一下,让我军上岸,与贵军决战,我们也可看看我军是否能战胜贵军,以便决定是否投降。如果我们两军总是隔河而望,岂不成了持久战?淝水发源于安徽省合肥市西北,流入寿春,在八公山附近汇入淮河。现在这里已经壅塞成一个湖泊,叫瓦埠湖。
苻坚不希望持久,愿意速战速决,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尽快实现统一全中国的大志。他把信交给苻融,说:“贤弟,你看如何?”
苻融看过信说:“完全让开阵地是不合适的。如果趁敌军半渡而击之,定可大胜。我们假意答应撤军,让河边部队做出撤兵姿态。待晋军渡河未及落脚时,便回头反击。”
苻坚见弟弟终于同他有了一致的看法,无比兴奋,便说:“那么,一旦时机成熟,就请贤弟下令,让河边上的营地稍稍后撤。”
苻融给谢石回信说:我军愿接受贵军建议,待贵军渡河时后撤,以便贵军登陆决战。
苻融又给自己的阵前将军下令,一旦对面晋军渡河,即可假意后撤。但他又不能把这个“假”字泄露出去,以免引起敌方的警惕。
第二天清晨,晋军果然上了船,向北岸驶来。秦军的阵前将军下令自己的队伍后撤一点。
秦军士卒并不愿意打仗。有的害怕战死,听说后撤,急不可耐,唯恐与晋军有所接触;有的不想打仗,听说后撤,高兴得大喊:“晋军打来了,我们后撤了!”
有人一喊,别人不知怎么回事,也跟着一面喊一面向后跑:“晋军打来了,撤呀!”
秦军一时大乱,纷纷向后跑。有的唯恐逃之不及,甚至丢下旗鼓兵器。这一来,秦军倒是果然成了溃退的架势。
苻融听到阵前大乱,一片喊声,不知何故,急忙骑上战马迎过去。只听士卒们乱喊:“晋军好厉害啊,杀死我们的人啦!快跑啊!”其实,这时晋军与秦军根本还没有接触。
苻融急忙上前大喊:“不要退了!我军小退是计,马上就要反击了!”
他一个人的声音怎能压过几千个逃跑士卒的喊声?多数士卒也不认得他。他拼命地阻拦,反而被退潮一样的逃兵撞倒了战马,连他自己也被士卒们践踏而死。可怜这位叱咤风云的将军,竟死在自己拼命逃跑的士兵的脚下。
谢石见秦军自乱,抓住时机,指挥晋军追击。晋军没有追击的时候,秦军尚且溃退不止。这一次晋军真的追杀上来了,秦军的溃逃就更加不可阻止。晋军一直追到青冈。秦军尸横遍野。苻坚也中了箭,仅在几十名贴身卫士的保护之下才逃了出来。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强大的秦军被比自己弱得多的晋军打得大败。秦军的著名将领苻融也在这次战斗中丧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