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朱育理文集
3762300000029

第29章 航空工业1986—1999(24)

今天召开引进苏-27,打通生产线动员会议,目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的重大决策,检查三年来此工程的进展情况,认真总结前段工作的经验,安排和落实下一阶段任务,动员全行业的力量,精心组织,大力协同,全力以赴,按计划、高质量地完成引进苏-27,打通生产线的任务,为加速我军航空装备现代化而不懈努力,为航空技术再跨上一个新台阶奋勇拼搏。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程,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等中央领导始终关注工程进展情况,刘华清副主席亲自组织并率团与俄方谈判,自始至终领导这项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简称总参)、国防科工委、空军以及国家有关部门都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关怀。今天,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和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及总参、国防科工委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和极大支持。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全体职工决心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发扬敢打硬仗的精神,坚决完成此项工程任务。

进入9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世界出现了多极化发展趋势。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正确分析形势的基础上,制定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了做好高技术条件下应付现代局部战争的准备,把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的发展放到突出地位。1995年12月6日,刘华清代表中国政府同俄罗斯联邦政府第一副总理索斯柯维茨在莫斯科签署了转让苏-27生产的政府间协议,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与俄罗斯联邦国家武器和军事技术进出口公司总经理签订了总合同。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度重视,决定工程由刘华清副主席亲自抓,邹家华副总理亲自协调,并要求我们要加快工程进度。从现在起,整个工程要立即启动,全力以赴展开工作。为此,我提出几点要求。

一、立即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引进苏-27,打通生产线的重大意义

引进苏-27,打通生产线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策的重大国防科技项目,是中央军委直接抓的国防现代化建设重大武器装备之一,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抵御可能发生的侵略、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撒手锏”,是航空工业发展史上承前启后、打基础、上水平的关键。完成这一任务,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这是加强我国空军战斗力、威慑力的需要。虽然国际形势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但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在世界东方崛起,不断散布“中国威胁论”,加紧对中国的封锁和遏制,在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等问题上多方制造障碍。以李登辉为首的台独势力逆两岸人民渴望和平统一的历史潮流而动,妄图借西方的反华力量分裂祖国。最近一段时间,台湾大规模扩充军备,从美国购进了2艘比较先进的导弹驱逐舰,部署在台湾海峡周围,在大幅度增加“经国”号军机产量的同时,订购了法国的“幻影”2000飞机和美国的F-16飞机;新的潜艇与驱逐舰、改进型“爱国者”导弹都将在今后几年陆续拿到手,还准备从美国购买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另外,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国家的军用飞机性能都超过我国。这样一个周边态势,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通过引进苏-27飞机生产线,可以为我军提供一种与周边国家空军装备水平相当、性能较好的飞机,形成我军重要的威慑力量,这对于反击台独势力的疯狂叫嚣,抵御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保卫祖国的独立统一,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其次,这是航空技术上台阶的需要。经过45年建设,航空工业基本形成了多机种系统配套的第二代军机设计生产能力。但从总体上说,性能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第三代战斗机的关键技术如先进气动布局等,更有待突破。通过引进苏-27,打通生产线,不仅可以提供一种高水平的装备交付部队,而且为航空工业发展第三代战斗机(简称三代机)创造良好条件,尽快形成三代机的设计制造能力,掌握一些关键技术,培养一代航空人才,为后面的发展打好基础。

同时,实施该工程是推动航空工业全面发展的需要。最近,航空工业正在总结“八五”,制订“九五”发展计划,力争通过5到15年的努力,在航空产品、非航空产品、外贸出口、经济效益和职工收入5个方面上新台阶。通过实施引进苏-27,打通生产线,不仅在航空工业的科研生产手段上有所改善,而且可以提高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水平,并吸收先进的系统工程管理经验,推动其他型号研制,促进航空工业的结构和能力调整,调动全行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航空工业早日实现腾飞创造条件。

为此,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党中央领导同志的精神,深入理解此项工程的重大政治、军事意义,迅速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既要看当前,又要想长远,树立紧迫感,立即启动,进入状态。总公司党组要求,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重大决策,把引进苏-27,打通生产线作为航空工业“九五”“十五”发展的重中之重,按照“精兵强将上阵、精心组织配合、精益求精攻关”的研制方针,实行全行业动员,参研单位全力以赴,确保按计划、高质量地完成工程任务。

在工程建设中要充分把握三点:一是在技术上消化吃透。二是在技术改造上,统一定点,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集中投资,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兼顾生产能力的改造和科研设计条件的完善提高,重点放在提高数控加工和试验设施水平上。三是通过引进苏-27,打通生产线,培养一批掌握航空工业新技术的新一代人才,为更长远的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二、加强领导,全面实施系统工程管理

引进苏-27,打通生产线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工程任务量极大,周期长,而且牵涉到行业内外上百个单位,组织管理工作极为关键。因此,我们要认真总结重点型号研制中推行系统工程管理的经验,严肃认真、精益求精地搞好系统工程管理。为加强引进苏-27,打通生产线的组织领导,总公司决定成立以总公司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加强办公室的力量,有关厅局都要明确一位领导具体负责工程研制工作。各单位要尽快确定行政总指挥、总设计师、总工程师和总质量师,迅速到位,分析研究和考虑有关引进苏-27,打通生产线的工作,同时要把领导小组建立起来,专门具体组织好这项工作。

各单位行政指挥系统和总设计师系统建立后,要明确分工,密切配合,提高效率,充分行使职能。针对引进生产周期非常紧张的情况,要认真分析任务,制订周密可行的计划,分为若干阶段,切实组织协调力量,安排好平行交叉作业,千方百计缩短周期。要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把此项工作放在最重要、最突出的位置,抽调最好的力量,组成得力的、高效的队伍,层层落实责任制,争分夺秒,按网络图要求,确保进度。总公司机关各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深入现场,及时掌握情况,迅速解决基层反映的问题,凡是因工作不力影响进度的要追究责任。为此,要制定机关深入一线、加强组织、搞好服务的规定,严格贯彻执行。为了及早动手,抢时间做好工作,机关当前要抓紧编制网络图、明确分工定点等工作;有关单位也要尽早做出安排,进行开工前准备工作,对具备条件的技改项目应立即开展设计。同时,要实行严格系统的质量管理,建立质量责任制,坚决杜绝各种隐患。在国家经济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国家投入巨资引进苏-27,这是对我们的巨大关怀和支持。各单位都要从大局出发,坚决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精打细算,管好用好每一分钱。

三、大力协同,密切配合,共同把引进苏-27,打通生产线工作搞好

引进苏-27,打通生产线是航空工业历史上最大的一项新工程,要保证工程顺利,必须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集中一切必要力量,进行全国大协作,全行业大协作,争时间、抢速度,高质量地完成。首先,航空工业系统各单位都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做到引进苏-27,打通生产线全行业一盘棋。无论飞机厂所、发动机厂所还是机载设备厂所,都要把该工程摆在第一位,从全局出发,不折不扣地执行计划,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凡是牵涉到该工程的项目,都要全力以赴,全线“绿灯”,坚决确保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在航空工业长期发展中,特别是在重点型号研制中,我们始终得到国家有关部委、人民解放军和各兄弟行业的大力支持。为使国内能够真正具备生产苏-27整机的能力,我们热切希望继续得到各个综合领导部门和兄弟行业的支持与协助,在经费及时到位、有关进出口物资验放、按规定免税和有关配套定点、进度协调等方面积极支持。总公司有关单位要积极与国家有关部委、使用部门和兄弟工业部门联系,及时汇报介绍情况,主动地求得他们的支持。

四、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引进苏-27,打通生产线困难很多,难度相当大,而且由于周期较紧,还可能遇到一些复杂因素,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和精神准备,尽最大主观努力去克服客观困难,把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交给我们的重大任务完成好。各单位要发扬老军工的光荣传统,发扬航空工业的光荣传统,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结合引进苏-27,打通生产线开展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各单位要在春节前展开一次全面的动员工作,讲清这次任务的重大政治军事意义,讲清对航空工业发展的重大作用,动员大家为壮国威、强国力、搞好工程贡献力量。在研制中,首先要把干部、党员发动起来,带领职工开展各种形式的立功竞赛活动,搞出特色,注重实效。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科研试制、技术改造的第一线,要做得更加细致,更加生动有效,有力地保证引进苏-27,打通生产线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争取探索出一条在实际中生动活泼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子。

五、起好步、开好头,扎扎实实地搞好今年的工作

会议开完后,大家回去就要立即启动,展开紧张的工作。按照刘华清、邹家华关于立即抓紧工作的要求,以及总的进度安排,初步研究今年要完成的主要工作,并主动安排俄语的培训工作。

引进苏-27,打通生产线是国家一项重大工程,也是航空工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任务。这项工程的实施,必将在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写下新的一页。我们一定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重大决策,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军委领导的重要指示以及总部首长的要求,在兄弟行业和部门支持下,打好一场轰轰烈烈、扎扎实实的引进苏-27,打通生产线之战。

把名副其实的航空高技术产业带给21世纪[47]

(1996年1月5日)

在这里有三件事向大家表示感谢。

第一件事是把“航空”两个字写入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去,是来之不易的。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在座的很多院士、专家替我们奔走呼吁;特别是在会上,军方几位领导在我们组,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空军司令曹双明、副总参谋长熊光楷都替我们呼吁,最后终于写上了。在我们传达时,几位老同志都非常激动,有的老部长都站起来,长时间鼓掌。这是要向同志们表示感谢的。

第二件事要表示感谢的是,100座飞机国家已决策要搞了。这件事情在立项的过程中,很多专家和领导同志出了很多主意,也反映了很多意见,并和我们多次座谈,还亲自率队到各方面进行调研。尽管在研讨过程中意见不完全一致,主要是在座级上。但是,我想有两点,第一就是怎么样把我们国家的干线飞机赶快搞上去,这一点大家目标是完全一致的。第二是给领导的决策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最后领导同志根据我们的意见,做了最后的决策。

第三件事,在新年伊始,主办单位召开这样一次会,应该感谢。特别听了许多领导、专家、前辈们的发言,非常受启发,也非常感动。所有这些,都会激励我们,指导我们去把航空工业搞好,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技术产业。

航空作为高技术产业列入国家长远发展规划中去了。但是,凭心而论,航空目前的状况从整体上还够不上是名副其实的高技术产业。为什么?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讲:

首先,作为高技术产业要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现在,从航空来讲,民用飞机只有运12,17个座;运7,50个座左右;运8是货运型,运11也是很小的飞机,附加值都很小。这个差距太大,内销外销市场都挤不进去。军用飞机,建立航空这个行业就是生产军用飞机的,尽管到今年就45周年了,40多年来为部队生产了1万多架飞机,5万多台发动机,还有各种空空导弹,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从技术上来讲,现在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也比较大,还是相当落后的。从目前看,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部队使用的要求来讲,差距还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