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天上午,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来电的是我个人往来的外商银行理财专员。她礼貌地告诉我,由于我在该银行的存款金额不足10万美元,“要求”我补足到10万美元以上,不然她就得对我加收手续费,或请我结清金额后退出该行的贵宾存款户,转为一般的存户存款。在15年前的当时,尽管她的通知极为含蓄委婉,但我的反应仍然是非常意外和恼怒。除了因为该笔钱作为存款或理财之用,我并没有得到什么利息,也没什么时间顾及理财,所以我不愿意多放一些钱在该账户外,就是一时情绪化,无法接受她的通知。难道我存钱给你们银行还不要,不但没付多少利息还要收手续费,这是要赶走客人吗?多么不应该有的服务态度!多么不合情理的内部规定……总之,在一脑子不满情绪下,我本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率直,愤愤不平地取钱走人!我另找了一家愿意替我提供类似贵宾服务的本国银行,但我心中的狐疑却一直存在着。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做?为什么他们敢这么做?如果没有清楚具体或铿锵有力的理由,他们怎么敢这样对待客人?他们承受的压力何在?为什么一家国际级的外商银行不接受,可是其他的本国银行却欣然接受?到底差异在哪里?
当然银行存款规定门坎这种事情,在15年后的今天俯拾即是,人们也开始习以为常,也开始理解其中的原因,也开始接受这个正开始普遍的现实,不再觉得这是什么荒诞、离谱、气人的事,尽管现在有些人在碰到类似情况时,仍然会选择拿钱走人。就这件事情来看,这个外商银行带入的做法,是很正确的,因为一个金额不高,偶有小金额出入或是几近停止的账户,银行背后所必须付出的维护与管理成本仍然存在。在将本求利的精算下,银行这样的选择不是他们的头脑不清楚,而是他们的头脑非常清楚。他们非常清楚他们的成本,也非常遵守他们必须坚定的获利原则。所以,这是他们在头脑完全清晰的情况下所选择的市场策略与定位,也表示他们的管理水平、顾客筛选与竞争力达到了一定水平。不然,任谁也不敢这样“拒绝客户”。
当市场的价值,被导入永无止境地抢占市场占有率时,盈亏似乎变成次要的选项。抢市场当然是企业面对竞争的事实,但必须谨守“适可而止”的原则,不能总是打着抢市场的旗号,牺牲了企业该有的获利。众所皆知,获利是一般营利组织的天职,然而,许多公司并不敢把事事要求利润放在嘴上,好像企业赚取利益是偷窃行为。其实不获利违反了企业存在的意义,伤害了股东的利益,反而更是欺骗顾客,一套不获利的产品或服务,必然无法持续久远,对顾客的承诺与责任,自然也会无疾而终。所以营利事业做不获利的事,对股东、对员工、对顾客都是不负责的行为。那么对顾客的获利与策略,究竟该如何进退呢?它必须通过以下两个关键的步骤。
1.掌握顾客真实的贡献与价值
这是关键的第一步,它包括两大部分:
(1)掌握顾客的真实贡献,也就是顾客真实的获利数据。对许多人来说这是很“错误却挺有自信”的一件事,我可以告诉大家,绝大部分的企业,特别是未施行作业基础成本法(注1)者,他们所掌握到的顾客的获利数据,都存在严重的扭曲与误导,简单来说,这些获利数据其实是错误的。因为该顾客的销售净额,“可能”没有扣除该分摊的直接服务成本(如联络成本、合作推销成本、交易信用成本、订单处理成本、销售成本),“可能”没有扣除其他应该分摊的管理费用(如外围的营销成本或商品的开发成本等),这些都是该顾客的总成本,或是虽有分摊,但分摊的基础是错误的人头或营业收入比例关系。就因为没有做到该有的分摊,使得成本变成“该使用者不付费”的错误贡献认定,所以导致顾客的真实获利是个谜团与错误。
(2)掌握顾客的终身价值。掌握顾客现在的获利状况、未来的获利潜力,以及其总体顾客成本后,即可简易演算出顾客之终身价值(注2)。顾客的终身价值=平均交易价值×每年的采购次数×期望的消费年数。把顾客第一次最昂贵的取得成本,与而后逐次消费的维系成本平均分摊于其有效之消费生命期间,最后便得以将顾客清楚地划分为高收入、低成本顾客(Champions),高收入、高成本顾客(De manders),低收入、低成本顾客(Acquaintances)与低收入、高成本顾客(Losers),然后展开产品服务的应对与策略。
2.展开产品服务的应对与策略
既然完成了前面第一个步骤,接下来就要针对顾客清楚地划分,展开产品服务的应对与策略。
(1)高收入、低成本顾客。思索长期留住顾客的捆绑消费、扩大销售的产品组合以增加消费、主动提供优惠与折扣,并提升客户服务实质内容或附加价值。
(2)高收入、高成本顾客。设法稳住顾客并检讨服务流程与支出、增加交叉销售的机会,试图摊平已投入顾客的高开发成本。
(3)低收入、低成本顾客。改变销售策略、尝试性投入优惠诱导、“道德劝说”以增加顾客忠诚,这群人正是待开发的不确定客户群。
(4)低收入、高成本顾客。勇于重新定价、设立消费门坎、检讨产品或服务的替换取代性、展开必要的精简检讨等,到最后拒绝顾客。
以作业基础成本法界定出的顾客价值或贡献度,倘若透过Excel中柏拉图(或称帕累托图)的分析,会神奇地找出顾客贡献度里的20/80原则(即少数的重要顾客,贡献了企业大多数的价值)。所以企业在有限的资源条件限制下,必须对重要的顾客用对策略,同时也要对没有贡献的顾客,作出抉择与淘汰。不然,不但侵蚀了利润,更会排挤掉该提供更高更好服务的重要顾客。
“常胜军的诀窍不单是在于骁勇善战,更在于选择精准的战场。”因为清楚自己,而拒绝顾客;因为定位鲜明,而能聚焦核心。日前在台北的一则新闻专访节目当中,报道了一则卖台币39元(约合人民币8元)盒饭的故事。在盒饭竞争激烈的台北地区,随便一个便利商店大量生产的冷藏盒饭也要这个价位,而一般小吃的盒饭也要台币50元到100元(约合人民币10元到21元)不等。这个老板把39元盒饭经营得有声有色而且大赚钱,电视台前来访问老板,询问经营的秘诀。39元盒饭有丰盛的三素一荤,老板每天掌握最划算的食材,天天不同,但都是以当天市场交易时价最新鲜但低廉成本来决定菜色。顾客订盒饭不可以挑选菜谱或换菜,一律标准化的盒饭,订购时也一律要求排队购买绝不外送,老板坚信任何“违反标准”或“附加价值”都会造成不敷成本,所以39元盒饭经营得非常坚持而有标准。有一次一个顾客因为无法停车,于是将车停在门口未下车打算买了就带走,老板坚决不准,除非顾客自己下车排队购买。老板认为,若处理这一个因停车而不依序排队的顾客,会影响到其他排队等待顾客的权益,应予以拒绝。这家39元盒饭之所以经营得有声有色,正是掌握了几项关键原则:
(1)清楚成本价位;
(2)掌握并实时反映低成本原料动态;
(3)筛选并拒绝侵蚀利润的所有服务或作业活动;
(4)清楚定位产品并坚持贯彻39元所能享有的最大利益。
一分钱一分服务,而不是一味迎合消费者那永无止境的额外要求,所以39元盒饭老板能在竞争激烈的大台北地区,硬是抢下一席之地。这看似不近人情的拒绝动作,包含的是深远的管理意义与独特的竞争力。
懂得坚持或拒绝,并不表示没有弹性,而是该坚持的很坚持,该柔软的很柔软,这种柔软就是所谓的弹性与变动。39元盒饭老板所奉行的管理箴言,与日本著名企业家7?ELEven的铃木敏文(注3)所谓朝令夕改的秘密,都是一样的。过去朝令夕改总被认为是负面的形容词,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企业面临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当策略被发现不再适用时,就得赶紧修正,否则就会被淘汰。换句话说,能毫不犹豫地朝令夕改,已经成为一个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39元盒饭老板的坚持点非常多也非常强硬,但他充分掌握了最该柔软的部分,就是每天该烹调什么样的菜色,完全保留弹性,全然依照市场的价格来快速决定。这与7?ELEven对于货架该摆设什么货品、摆在什么位置、何时该上架何时该下架等的弹性决定一样,随时在变动着。
“懂得拒绝顾客才是竞争力的开始。”从单一的市场定位,到多元的市场定位,成功者总是坚持许多不变与变动的原则,不随意顺顾客而起舞,掌握自己的利益,勇于向无利可图,或自身市场定位以外的顾客说No,这样做总能打下一片天。相对于一心讨好所有顾客,却处处失去核心顾客的企业而言,那些懂得拒绝客户的企业,才是最清楚自己、最聚焦市场与顾客的企业。下次不妨观察看看,敢拒绝顾客的企业,从坚持廉价与有限服务的西南航空,到硬是区分出六种不同店格,要顾客自行选择的沃尔玛(WalMart),是否都是心中早有一把尺,最会精打细算的智者呢?
注1:作业基础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ABC成本法)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GE公司使用的作业成本分析方法,之后历经20世纪70年代及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哈佛企管学院教授罗宾·库珀(Robin Cooper)提出成本动因(Cost Driver)、1991年Raffish&Turney提出作业基础管理(Activity Based Management),到1970~1990年托马斯·约翰逊(Thomas Johnson)和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发表Relevance Lost,延用至今。它是以作业活动的属性,重新界定成本归属的一套有力方法。
注2:Joseph A.Ness,Willmar J.Douglas,Mar2001,The Role of AB Min Measuring Customer Value,Strategic Finance。
注3:铃木敏文(SUZUKITOSHIFUMI)Seven&I Holdings(SEveN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会长暨总裁(CEO)。1973年创立了7?ELEven JAPAN,让该公司不仅稳坐便利商店的龙头宝座,更跃居为日本排名第一的零售商。旗下遍及全球的便利商店、超市、百货公司等33000家,为总营业额高达8万亿日元的巨大流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