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三境界:淡定从容舍得
3771900000003

第3章 淡定篇(2)

在美国有一位叫罗伯特·菲利浦的心理学家,精于个性分析,帮助很多困惑的人解开了心里的难题。有一天中午,他已经准备下班了,但助手告诉他有一个人前来求助,助手说:“这个人看上去精神非常萎靡,急需您的帮助。”

当菲利浦亲眼见到这位求助者时,才知道助手为什么会那样说。求助者仿佛已经在街上流浪了很多天,衣衫褴褛,鞋子上满是泥土与破洞,更令人担心的是,他满脸胡须,表情沮丧,眼神茫然。菲利浦请这位狼狈的求助者坐下来,要求他把自己的故事原原本本地讲出来。

最初,这位流浪者还有些犹豫,他讲话有些磕磕巴巴,似乎已经很久没有和人交流了。在菲利浦的引导下,他才一点一滴地说出了自己的经历。原来,这个流浪者本来是一家企业的老板,收入丰厚,手下人才济济,另外,他的妻子年轻貌美,还有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儿。但是,由于一次决断错误,他的企业破产了,员工们纷纷离开,他变得一贫如洗,连妻子也带着女儿离开了他。

从巅峰坠落到谷底,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无法适应。破产后的日子里,他总是不时地回想着自己在事业巅峰时期的样子,回忆起与大人物们交往的日子,想着那些高端酒会上的名贵红酒,还想起众多职员对自己恭恭敬敬的样子。然而,这一切转眼之间就再也不存在了,他甚至无法支付房租,在街上偶遇昔日的伙伴,他只想灰溜溜地躲藏起来。他痛不欲生,甚至想自杀来逃避现实。

求助者痛苦地捂住了自己的脸庞,声音都哽咽了。菲利浦安静地听他说完,问他:“那你为什么又想到来向我求助呢?”

他迟疑地说道:“我还不甘心,但我并不确定自己是否还能拥有一个幸福的明天。”

菲利浦说道:“我来帮你确定。请跟我来。”

菲利浦带着求助者来到了另一间办公室,让他站在一块帘布前面。菲利浦说:“现在,我将带你见一个人。”他一边说着,一边将帘布拉了起来,露出了一面镜子。求助者诧异地望着镜子中潦倒的自己,不禁瞪大了眼睛。

“仔细看看吧,镜子里就是你的过去。不论是辉煌的还是失败的,都在里面了。”菲利浦一边说话,一边仔细观察求助者的神情。看到他眼中流露出痛苦与悲伤时,菲利浦突然拿起身边的锤子,将镜子击碎了。“哗啦”的巨响让求助者大吃一惊,他惊恐地望着菲利浦,只听见对方说:“现在,你可以与过去的自己道别了!”

求助者茅塞顿开,握着菲利浦的手说:“感谢你让我知道如何遗忘,又如何重新开始。”后来,这位求助者果然东山再起,重新开创了一份事业。

和过去说再见,说简单也简单,说不易也不易。生活里很多人觉得不幸福,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和过去纠缠不清,就像一个人总与旧情人瓜葛不断,又怎么能全心全意投入到对眼下幸福的追求里呢?

遗忘是一种幸福,生命里的很多烦恼都来源于不曾遗忘的往事。善于遗忘的人,常常会过得更好些。

为活着的每一天喝彩

有人说,一个人从生下来就开始走向死亡,其实,生活远没有那么悲观,“走向”是一个生命的经历,最起码我们没有立即死亡。我们从出生到死亡,要过一段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的时间旅程,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有拥有过律动的生命,就没有什么理由去惧怕死亡。

一位中年人和一位年轻人都不幸身患绝症,他们住在同一间病房。中年人的生命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年轻人则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年轻人对自己即将终结的生命感到很沮丧,同时也不断怒骂老天对他的不公平。尽管他的父母为了给他治病,几乎倾家荡产,累得筋疲力尽、心力交瘁,但他还是对父母充满了怨恨、指责,埋怨他们没有给他好的身体,也没有挣很多的钱给他治病。每次来探望他的时候,他的父母听到的都是对他们的愤恨。老人家只能默默流泪。

而另一位中年人则表现得很平静,每次对前来探望他的家人、朋友都非常平和,经常还谈笑风生,非常幽默,根本看不出一个即将死去的人的悲凉。一次,年轻人的父母在受完儿子的责骂走后,中年人终于忍不住对年轻人说:“你死了,不仅是对你父母的解脱,也是对你自己的解脱。”年轻人很愤恨地问道:“你为什么这么说?”

中年人平静地解释道:“你的内心充满了怨恨,丝毫没有怜惜你的父母,他们是在承受着你的折磨;而你自己在折磨他人的同时,也在折磨自己。生命走到最后了,你却还是没有看到美好的东西,如果这样,给你100年的寿命也活不出什么意义来!”

托马斯曼说:“死亡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用几个贫乏的、煞有介事的字说出来的……死亡是一种幸福,是非常深邃的幸福……是在痛苦不堪的徘徊后踏上归途,是严重错误的纠正,是从难以忍受的枷锁桎梏中得到解放。”

有生便有死,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自己恐吓自己,自己折磨自己,意志消沉。笑对人生,笑对死亡,这才是珍惜生命的重要法则。

生命从起点到终点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没有死的悲伤就没有生的喜悦,洞悉了生与死的本质,就不会为终究要死去而坐立不安,只会为生存的每一天而喝彩、叫好。

弗洛伊德说:“我们当然有着思想准备,把死亡看作是生命的必然归宿,从而同意这样的说法:每个人都欠大自然一笔账,人人都得还清帐——死亡是自然的,不可否认的,无法避免的。”正所谓“尘归尘,土归土”,死有何惧呢?

生活就像一个山坡。眼望着坡顶往上爬,心里会觉得很高兴,但登上峰顶,马上就会发现,下坡路就在眼前,路走完了,死亡也就来了。上坡很慢,但下坡却很快。或许生命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是,只要我们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就没有什么好抱怨的,珍惜每一寸光阴,不要去担心死亡,凡事平常心待之,便能生活得更加充实而快乐。

(第二章)世事变换,不必圆满——淡定,是一份拂去浮华的坦然

失意也是一种经历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不知有多少年轻人,曾因诗人汪国真的这首《热爱生命》而热血沸腾。“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但凡能理解了这句话的真谛,何须再因生活里的失意而苦闷惆怅。选择远方,便风雨兼程,无论结局是否圆满,这趟旅途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值得珍惜和品味的经历。

“人生失意无南北”,失意无处不在,无论是帝王还是乞丐,都可能成,也可能败,就像富丽堂皇的宫殿里也会传出哭声,而简陋破旧的茅草屋里也会传出欢笑。关注生活里风光的一面,忽略失意之事,往往是很多人下意识的选择。但是事实上,失意也是生活的正常滋味,只需去品味,就像嚼一枚橄榄,反复咂摸之下,苦涩中也自有一股让人难忘的味道。

那些学会滑冰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跌倒,他需要爬起来,然后再跌倒,再爬起来,反反复复,在不断地摔打中学会这项技能。每一次跌倒的时候,他心里总会有大大小小的失落情绪,懊恼为何还是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那一双冰鞋。但是,在每一次重新爬起来的过程中,他又总结出了之所以摔倒的原因,并在下一次出发时尽力避免。每次挫折都是一次教训,每次失意都是一种经历。

一个叫班纳德的德国人,在生命中的前50年里,遭受了近200次灾难,简直可以称为“世界上最倒霉的人”!

在刚满一周岁后不久,他的后背被摔伤;学会走路后,他不慎从楼梯上滚落,一只脚落下了残疾;稍微长大一些,他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摔伤了手臂,所幸这次并未造成更大的伤害;磨难接踵而至,他骑车时摔倒,膝盖受了重创;上中学时,他在回家路上落到了一个丢失井盖的下水道里,幸好管道不深且没有多少积水,他被救援人员成功救出;坠井没有让他受伤,但车祸却险些让他丧了命,额头上还留下了一个很深的伤疤……

这仅仅是班纳德所遭受的磨难中的一部分,最初,他难免怨恨命运不公,三番四次地把他抛入不幸的漩涡里。但是,当他一次又一次地从这些险境脱身而出,他开始越来越镇定,能冷静而机敏地应对之后的祸事。他甚至开玩笑地对身边的人说:“瞧瞧,我已经从世界上最倒霉的人变成了世界上最坚强的人。”

班纳德对自己的评价一点也不夸张,他在一次次失意中变得坚强、勇敢、镇定。没有被失意打败,而是以胜利者的心态、征服者的姿态生活了下来,与那些在挫折面前卑躬屈膝、唯命是从的人相比,班纳德的形象是那样高大。

古人将人生四大失意事概括为“士子落第”、“将军被俘”、“后妃失宠”、“寡妇死儿”,后来又有人把“楚臣去境”和“汉妾辞宫”也列入其中。到了今天,能让人产生失意情绪的事情更多,考试分数低、工作待遇差、家庭关系乱、生活节奏快……诸般种种,都可能让人陷入与失败类似的情绪里不能自拔。失恋、失落、失常、失望,不过是失意的不同形式。失意难免,失意常在,那么正确的态度,就是要坦然接受失意,尽量淡化失意,努力走出失意,奋勇战胜失意。

人生有潮起潮落,有人春风得意,也有人万念俱灰。高低起伏的曲线才是生活的本来样子,快乐时“人生得意须尽欢”,沮丧时也不必怨叹和悲泣。面对失意事,想开了就上天堂,想不开就下地狱,何去何从,早已变成了无须再犹豫的事情。

失误,同样美丽

齐白石先生是我国着名的国画大师,擅长画花鸟虫鱼,尤以画虾最为出名,一幅《戏虾图》天趣横生,是不朽名作。然而,这幅画的诞生却是出于一次偶然。当时,齐白石不小心将一滴墨滴落到了刚刚完成的画作上,画作的意境就此被破坏,围观众人纷纷为之惋惜,但齐白石只是沉吟片刻,便挥笔在墨迹上涂抹描画,只是几笔,就勾勒出了一只憨态可掬的蝌蚪,为《戏虾图》又添生趣。

把墨水滴在画纸上,这是齐白石先生的一时失误。但是,他没有因为这失误而懊恼悔恨,反而“借题发挥”,把失误变成了一种美丽。所谓人无完人,即便是完美之事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失误甚至错误都不可怕,只要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去改正,去弥补,就会换取好的结局。假如每每出现失误,都将其当作致命的打击,从此不敢再向前,只怕便要长久地停在路上了。有时候,失误也可能是通向成功的门铃,再勇敢地按一次,或许就能跨进成功的大门。

可是,在现实生活里还是经常听到有人感叹:“要是……就好了!”或者有人懊恼:“假如我不……或许就不会是现在的状况。”总是把“如果”、“假如”挂在嘴边的人,始终活在过去的失误的阴影里,又怎么看得到光明的前景呢?偶尔的失误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起码可以从中汲取教训,避免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有时候甚至误打误撞,会迎来生活的转机。

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就有过类似的经历。在一次实验中,由于失误,他把甘油误倒进了钴里面,实验的阶段性结果与预测的相差甚远。他一开始也为自己的不慎而懊悔不已,但助手的一句嘟囔却让他茅塞顿开。助手无意间说了一句:“也不知道就按现在的情况继续下去会出现怎样的结果。”田中耕一决定“将错就错”,继续把实验进行下去。结果,他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了可以异常吸收激光的物质,并最终用来对蛋白质分子进行测定——一项震惊世界的发明就此产生,田中耕一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令很多倾尽心力孜孜追求的科学家羡慕不已。

失误固然会造成麻烦,但是对这些已经发生了的,再也难以避免的事实,倒不如以平和的心态去接受,反而能化不利为有利。像田中耕一一样淡定从容地面对失误,且因此获益匪浅的,还有可口可乐的发明者潘伯顿。

潘伯顿本是美国亚特兰大的一名药剂师。最初,他本来想以桉树叶为材料,研制一种令人兴奋的药剂,但反复试验,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一天,一位头痛难忍的病人来就医,潘伯顿将自己刚配制的药剂拿给病人服用。但是,在冲制药剂时,他误将苏打水当成了清水。等到病人将药水喝下去,他才意识到出了问题。

一瞬间,潘伯顿惊慌不已,深深地埋怨自己的粗心大意。幸运的是,病人并没有出现什么不良反应,反而向潘伯顿道谢,因为他感觉头痛的症状减轻了。一方面,潘伯顿受到了教训,决心以后将督促自己更加认真谨慎;另一方面,他又得到了启发——假如将此前研制的兴奋药与苏打水冲兑到一起,在比例合适的情况下,是否可以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

后来享誉全球的可口可乐,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发明出来的。

由此可见,失误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当你发现做错了的时候,虽然你与成功又错失了一步,但是这一步很有可能会助你成长,帮助你吸收更多的经验;而有时候你也可能会误打误着,得到不一样的收获。所以,在遭遇失误时不用那么沮丧,当你用积极的态度正视它的时候,你也许会发现就在那些小小的失误中暗藏着成功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