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比分1比1,爵士争取了一整年的主场优势就这么丢了。更要命的是,这个系列赛正按照公牛教练组想要的方式进行着:后卫成功限制了斯托克顿的移动自由,从而孤立了马龙,让马龙无法成为流畅进攻的一部分;同时,罗德曼等人逼迫马龙变成一个跳投手,不让他上罚球线,不让他掌控比赛节奏。
回到芝加哥,公牛把第三战变成了一场狂欢。当然,芝加哥的狂欢,就是盐湖城的梦魇。
自东部决赛中段以来,公牛头一次显得休息够了,活力充沛。他们在防守端简直无可挑剔,反应迅速,轮转到位,经常把爵士逼到24秒进攻时限的最后一刻。前两场41投14中的马龙,此役倒是表现上佳,前6投全中,但他这么灵,爵士乐依然奏不响,因为爵士其他人首节16投仅1中。
一节打完,公牛17比14领先;半场,公牛49比31;三节,公牛72比45;最终,公牛96比54。双方42分的差距,创下NBA总决赛历史上单场分差最大纪录;爵士所得的54分,则是NBA设立24秒进攻时限以来的单场最低分—不仅是总决赛最低,而且是NBA所有比赛的最低。爵士主帅斯隆赛后坐到新闻发布会的讲台上,拿着技术统计纸问:“这是真的比分吗?整场的?我以为有196分,他们看上去像拿了196分。”一场比分如此悬殊的比赛过后,势头已转至公牛这边,现在轮到爵士该回答疑
问了:如何反弹?
第四场的过程比三天前激烈得多,爵士更凶悍、更强硬,结局却没有根本性改变:公牛还是掌控了节奏,靠防守与爵士相拼;马龙手感不错,却还是只得21分;最后两分半钟还是公牛的时间,他们以86比82再赢一场,总比分3比1领先。此后,芝加哥媒体开始讨论:总决赛MVP到底该给乔丹还是皮蓬?乔丹是第一核心,皮蓬却是公牛防守成功的关键。
总决赛赛制为2—3—2,第五场还在芝加哥。联合中心的赛前氛围完全和第三、四场不同,人人欢天喜地,做好了开香槟的准备。“这是不是乔丹身穿公牛球衣的最后一场比赛?”“一旦夺冠,警察要怎样应对赛后的骚乱?”大家讨论的都是这些,似乎胜负已无悬念,公牛主场夺冠已是板上钉钉。
意外发生了。一直遭受批评的马龙,打出自己职业生涯最好的一场总决赛,他27投17中轰下39分,让公牛防守无力抵挡。同样打出个人总决赛代表作的还有库科奇,他第一节手就热得发烫,全场出手13次,只有两球没进,拿到30分。可惜,一个库科奇撑不起整支公牛队。乔丹2 6投仅9中,皮蓬16投仅2中,除库科奇外,公牛全队的投篮命中率不足30%。
最后0.8秒,公牛落后2分,主场观众还在期盼奇迹发生。乔丹从右翼扔出超远三分,球没沾到篮筐,没有奇迹。81比83,公牛落败。什么香槟,什么派对计划,什么总决赛MVP归属,全被扔出窗外。现在,总决赛要回盐湖城去了。
杰克逊跟乔丹说:“迈克尔,我们还需要再赢一场,我们不得不去客场赢了。我想,这还更好一些。”乔丹表示认同。
乔丹生涯经典战之十二
1998年NBA总决赛第六场
时间:1998年6月14日
地点:盐湖城德尔塔中心体育馆
比分:公牛87:86爵士
球穿过网心那一刻,乔丹踮着脚,右臂伸得直直的,手指朝向篮筐的方向,好一派君临天下的王者风度。
这是乔丹伟大篮球生涯的惊叹号。
这是NBA悠悠历史长河最雄壮威武的瞬间。
这是一段乐曲的高潮强音。
这是一幅画卷的点睛之笔。
这是极致。
对芝加哥公牛而言,1998年总决赛,第六场就是生死战,只可胜,不可败。虽然他们仍保持着3比2的总比分优势,但剩余场次全在盐湖城进行,如果第六场赢不下来,第七场难度只会更大。
这么重大的一场比赛,刚开始没多久,公牛就陷入困境。皮蓬背部痉挛,不得不回更衣室接受治疗,按摩师为缓解其痉挛症状,得用力往他背上捶打。这天,皮蓬只出战26分钟,即便在场,行动也极为不便,弯腰捡球都困难。
这样的局面下,乔丹还是没有半点侥幸心理,就算全队只有他一人得分,也得把这场球给拿下,而不是等到下一场再拼。“我从未怀疑过自己,”他说,“我知道我们有机会赢下这场球。”
终场前41.9秒,斯托克顿投中一记三分球,爵士以86比83领先,几乎置公牛于死地。暂停过后,乔丹只用5秒钟就上篮得手,将分差缩小到一球之内。
是什么给了乔丹无比坚定的信心?是防守。乔丹说:“我们整个系列赛都防得很好。如果不是防守,我们根本打不到这儿来。”这个系列赛,公牛把爵士防到场均只得80.2分,创下NBA六场总决赛失分最少纪录。其中最精彩、最关键、最致命的一防,正来自乔丹本人。
比赛时间剩21秒左右,马龙在低位接斯托克顿传球,正要背打罗德曼,没留心乔丹就在身后不远处,没有跑开。说时迟,那时快,乔丹悄无声息地溜到马龙身边,啪地一掌将球拍落。马龙摔倒在地,眼睁睁看着乔丹把球拿到手里。“卡尔根本没看到我过来。”乔丹说。
这一断为乔丹自己赢得了扭转乾坤的宝贵时间。这球如果没被断下,爵士可能会将优势扩大到三四分。哪怕爵士进攻不成,公牛大概也只剩三到五秒的时间来执行最后一击。因此,乔丹这一断价值连城,不亚于接下来的最后一投。
杰克逊在场边挥手示意乔丹直接往前场攻,不要叫暂停。乔丹把球带过中线,还有超过15秒的时间。他在三分线外拍着球,看着时间一秒一秒流走。爵士坚持着斯隆的防守原则,只用布莱恩·拉塞尔一人盯防乔丹。
“那一刻,开始变成我的时刻,”乔丹说,“当你进入那样的时刻,你知道它来了。周围的一切开始变慢,视野开始变得无比清晰,你开始阅读对方的防守意图。我看到了,我看到了那一时刻(的到来)。拉塞尔过来防我,而我好好利用了那一时刻。”
终场前9秒,乔丹启动从右路突破,拉塞尔紧随其后。在罚球线上方弧顶处,乔丹突然变向急停,把球拉回来。拉塞尔回身不及,滑倒在地。乔丹面前一片空旷,他从容地跳起,出手,球干脆利落地钻进篮筐。5.2秒,87比86,公牛反超。
乔丹保持着投篮姿势立在场上,右手高举,时间仿佛凝固。此后,NBA所有的历史经典排名,几乎都把这一刻、这一投、这一战列在榜单之首,原因在于:最经典的作品理应属于最伟大的艺术家,而乔丹就是那个艺术家;在乔丹篮球生涯堪称完美的情况下,这一刻、这一投、这一战将其完美推到极致,你想不出比这更令人激动和感动的结局。
乔丹得到45分,占公牛全队总分的一半还多。在前一年总决赛第五场过后,杰克逊本以为乔丹“不可能再超越了”,然而—“今晚,他超越了,”杰克逊说,“我不知道还有谁能写出比这更有戏剧性的情节。”
乔丹后来在自传中详细记录了最后一投的心理活动:
1998年总决赛第六场的最后一投,一切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就好像电视画面用慢动作在我眼前播放一样。
我断下球,抬头看了看时间,然后带球到前场。我能看到场上每个人,并且记得他们分别站在什么位置。史蒂夫·科尔在底角,约翰·斯托克顿则盯着我,假装要来协防;丹尼斯在左边,禁区底部;斯科蒂站在右翼。我可以听到周围的声响,但那就像沙沙沙的噪音,在那种时候,我分辨不出每一个声音各自是什么,但我可以判断出场上的每一个机会。
我打算走右手边,因为我知道那样会有出手的机会。每次当我必须进球的时候,我都会从右边走,除非对方防守犯错,在我左手边开了条通道给我。当你向右运球时,防守球员要绕过你的身体才能碰到球。1997年总决赛第一场,我命中绝杀,走的是左边,那是因为布莱恩·拉塞尔当时扑向他的左侧,造成他自己失去平衡。1998年这次,我还是准备让自己走右手边,从球场左侧开始启动。
我并不想变向急停,但想是这么想,到最后真正出手时,我是靠本能做完了那一系列动作。场上的一切慢慢在变化,对我而言已足够慢,我能分辨出每一个细节。我察觉到拉塞尔又犯错了,这一次他再向前扑,我就知道该怎么做。
我向科尔那边走,斯托克顿不会再像1997年总决赛第六场那样丢掉科尔不管,所以他只是假装扑向我,然后又回头防科尔。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我这次都没有传球的打算。我想,既然我把球断了下来,这就是由我来决定胜负的机会。就算对方五个人来防我,我也会自己投那球。讽刺的是,我当时走右边急停跳投有些困难,因为我已经有体力透支的趋势。正常情况下,我习惯有一点后仰,但那个球我不想后仰,因为此前我每次跳投,球都有些偏短。
想想吧,我当时竟然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这么多,即便对我而言,这也有些不可思议。不过当时就是这样,我没必要撒谎。
我有意识地把手一直伸着,指向篮筐,因为我前几次投篮都有些短。看上去好像我摆了个pose,但其实那是完成投篮的基本动作。
真的很惊人,我竟然能在那么一点时间里,把比赛拆分成那么多细节,然后再执行投篮。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11秒之内。
这场比赛,乔丹出手35次,只投进15球,命中率不算高。那记最后一投,既不是商标式的飞翔劈扣,也不是高难度的闪转腾挪,而是最普通的中距离跳投,连习惯性后仰都没加,看上去似乎少点什么。但现实往往如此:最经典、最传奇的不是百发百中、所向披靡、波澜壮阔,而是在屡投不中、举步维艰的环境中,依然能用最平淡无奇的方法克敌制胜,返璞归真。
乔丹第四节先后五次跳投不进,受体能影响,投篮大多偏短。等到生死攸关的时候,他毅然改变了攻击方式—最后两分半钟,五波进攻机会,乔丹只浪费一次,那是一记中距离后仰跳投,仍旧偏短;其余成功的四次,他的选择是:突破造犯规,再突破再造犯规,继续突破上篮得手,以及那记没有后仰的中投。这两分半,乔丹独得8分,这是公牛全队最后的8分,也是赢得冠军的8分。整个第四节,乔丹拿下16分,8次罚球无一失手。
乔丹最后一投,无人不为之惊叹。“你不得不向他致敬,”斯隆说,“你所有的哲学都可以扔到窗户外头去了。你可以包夹他,可以逼他走中路,但伟大球员总会投进伟大投篮。”
乔丹球进后,时间还剩5.2秒,爵士只落后1分,并非没有机会。但爵士最后一攻处理得有些草率,斯托克顿匆匆从三分线外出手,球砸中篮筐弹开。乔丹高高跃起,伸出六根手指,芝加哥公牛赢得第六个总冠军。
人群中,杰克逊和乔丹长久地拥抱。
“噢,天哪,真是漂亮,”杰克逊感慨,“多美妙的结局啊!”
“我有信心!我有信心!”乔丹说。
“我赌你肯定有。”
1998年总决赛,前后六场球,乔丹平均每场得33.5分,毫无意外地再次当选总决赛MVP。八年之内,六夺总冠军,两次三连冠,六届总决赛MVP得主,乔丹的职业生涯至此圆满。他成为绝大多数人公认的NBA历史最伟大球员,或者,篮球运动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
公牛队带着最新的冠军奖杯回到芝加哥,在当地举行了盛大的游行活动。游行当晚,球员、教练及其家属在乔丹餐馆共进晚餐,除了特立独行的罗德曼之外,全队悉数到场。那是一个欢乐而喧闹的夜晚。他们这些人,在一起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而这美妙的一切即将成为历史,他们当中很多人下赛季都不会再回到这里,所以他们尽情地庆祝,也动情地缅怀。到后面,家属们默契地走开,让这些男人有时间可以互诉衷肠,场面立刻变得温情而伤感。
杰克逊给哈珀敬酒,感谢他为这支球队做出的无私牺牲。哈珀是为数不多仍将留在这支球队的人,大伙儿拿他开了几句玩笑。等到皮蓬站起来给乔丹敬酒,在场每个人都感觉到,这是公牛“最后的舞蹈”之最后的篇章。几乎可以肯定,皮蓬不会留在公牛,他的离去预示着乔丹的离开和公牛王朝的终结。
皮蓬站起身,对乔丹说:“没有你,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那一瞬间,美好至极。
所有人站起身来,欢呼,举杯。全部的苦痛、拼争、协作、荣耀,都化入手中这杯酒,流进他们的身体里。
1997—1998赛季
常规赛:82场,28.7分,5.8篮板,3.5助攻,1.7抢断,投篮命中率46.5%
季后赛:21场,32.4分,5.1篮板,3.5助攻,1.5抢断,投篮命中率46.2%
总决赛:6场,33.5分,4.0篮板,2.3助攻,1.8抢断,投篮命中率42.7%
NBA总冠军
NBA总决赛MVP
NBA年度MVP
NBA年度最佳阵容第一队
NBA年度最佳防守阵容第一队
NBA得分王
NBA全明星赛M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