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动物表演史
4213500000007

第7章 宫苑:狞厉的盛宴(1)

人类驯养动物的历史,至迟始于新石器时代。根据考古发掘发现,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了畜牧业的雏形。这就是说,当时人们狩猎到的动物,除了供给本部落食用之外,尚有活着的动物剩余,可以将它们饲养起来,以备猎物短缺时食用。正是长期的人工圈养,使得野生的动物逐渐成为家畜、家禽。

舜是中国历史传说中的古帝王,在关于他的传说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他曾经驯服过象,也即野象。在部落时代,如果捕获到活象,当然属于整个部落所有,但也只有部落首领才有权支配。一部动物驯化史,其实从一开始就预示着,扮演主角的不可能是一般芸芸众生,而是享有支配动物特权的人。据说,夏朝的最后一个君主桀喜欢养虎,并用老虎吓唬宫女以取乐。这除了说明桀本人的暴虐之外,还告诉我们,还有什么别的人能够养得起虎呢?其后建立的商朝,在饲养动物方面已经形成常规,“六畜”之名就是这时出现的。所谓“六畜”,是指猪、牛、羊、马、鸡、狗。事实证明,这些家畜后来没有一种不被用来充当马戏团的动物演员。到了周朝,农业的地位上升,畜牧业的比重下降。但是,动物在社会生活中的观赏性作用却在悄悄增加。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庄子》中谈到的“驯虎”——驯虎的目的当然不会是为了耕地和拉车;出现了《史记》中谈到的“赛马”——赛马的结果就是为了决出胜负和高低;还出现了《左传》中谈到的“斗鸡”——斗鸡时甚至把鸡武装到了翅膀和脚爪……

我们不难发现,动物表演在这一时期经常是以大型动物、贵族阶层、激烈程度为特色的。其中的原因似乎并不复杂。第一,这一时期的人们,还保留着对原始狩猎的鲜明记忆,他们对鸟类、虫类等小型柔弱动物自然不太在意,而对大型凶猛动物情有独钟。第二,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之低下,一般百姓满足温饱已属不易,更不可能拥有大型动物作娱乐之用,于是以动物取乐就成为王侯贵族们的专利。第三,在文明初始阶段,人们更偏爱那些残酷的、凶狠的、你死我活的“游戏”,这种野蛮的审美嗜好要随着文明进程的推移才会逐渐发生改变。

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令世人震惊的骑兵方阵使我们有理由相信,那时人们在驯养动物方面追求的主要是壮观的排场、威武的气势、震慑的力量。当然,这些看起来非常威风的马队,最终并没能挽救秦王朝的短命。可是,秦王朝的短命主要是执政者犯了致命的错误,并不是战马的技术素养不够。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倒是吸取了秦的教训,让人民得到充分休养生息的机会。于是,一个自以为刘姓江山永远不会变更的神话出现了,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在这个大汉王朝的后宫里建造了前所未有的驯兽园和斗兽场,把狮、虎、熊、豹等大型猛兽分别圈养起来。皇帝一旦来了兴致,就在皇后和大臣的陪同之下,亲临现场,观赏血腥的斗兽表演。有一位广陵王刘胥,甚至亲自与熊格斗,每次格斗都会杀死一头熊。几乎在同时,西方的罗马也建造了大斗兽场,供皇帝、贵族以及自由民们欣赏角斗士与猛狮的“游戏”,而这种游戏是以生命作为赌注的。大汉王朝的血腥斗兽,文字记载得不多,这也许是因为史臣们不愿直书的缘故吧?好在斑驳而质朴的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为后人留下了丰富、形象的斗兽资料。从画像石和画像砖的画面上,我们了解到,汉代的“斗兽”有兽与兽的相斗,也有兽与人的相斗。无论是哪一种斗兽,其结果的惨烈都是可想而知的。皇帝和大臣就在血淋淋的表演前享受着特殊的盛宴。

汉王朝终于衰败,天下一分为三。混乱的政局并未减弱群雄们对于动物表演的兴趣。魏国的任城王曹彰亲自和象格斗,竟然让庞然大物俯首帖耳。吴国的建昌侯孙虑在堂前建起斗鸭栏以便随时观赏,被臣子劝谏后才不得不拆除。以象之大、鸭之小,只要能“斗”,就会进入乱世王侯的视野之中。这种“游戏”的背后,体现的正是那个乱世最需要的进取、攻击、胆识、力量、谋略、技巧等政治家所渴望的东西。

经过两晋、南北朝的纷乱和隋朝的暂现,中国历史终于进入又一个长足发展的时期——唐王朝。富有象征意义的是,和隋炀帝喜欢收集成斛的萤火虫的卑微兴趣相反,唐玄宗爱好的是几百匹骏马同时登场的恢宏气势。萤火虫虽然娇小可爱,作为帝王来说也许并不相宜,隋王朝的命运也真的像萤火那样,在历史的长夜中闪烁了一下便归于死寂。而几百匹骏马登场的气势,同政治上的“开元盛世”正好相称。唐代的经济全面发展,空前繁荣,以唐玄宗时为最。水利事业发达,土地垦辟扩大,人口超过西汉一千二百余万之数。官私手工业规模巨大,纺织、陶瓷、冶金、农桑、造船等行业,技术含量都相当高。交通便利,商业兴盛,城市化程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而就在同一时期,这位唐玄宗命令训练舞马四百匹,让马穿上精美的绣衣,戴着琳琅的珠玉,伴随音乐的节奏或进或退,忽左忽右。他还召集京城周围三百里之内的大小官吏一起来到宫中,观赏特大型动物表演,其中既有戏马、斗鸡,也有大象、犀牛入场。

汉唐时代的动物表演,尽管也有其他的形式与风格存在,但主流特征却是大型化、贵族化、威猛化。同汉朝相比,唐朝的动物表演少了一些暴力,多了一些技巧,增加了动物的种类,扩大了演出的范围。但是,动物表演作为皇家艺术的附庸地位与基本性质并未改变。

罗马斗兽场

举世闻名的罗马大斗兽场,现在实际上是一片断壁残垣。如果不是游客川流不息,一个人站在那高耸入云的破墙下面,也许会担心它随时会轰然倒塌。

斗兽场的真实名称叫做“佛拉维欧圆形剧场”,建于公元70年至82年。可以说,没有一页罗马史不与斗兽场有关,它已经成为罗马生活和罗马帝国的标记。公元八世纪时,有一位贝达神父曾预言:“几时有斗兽场,几时便有罗马;斗兽场倒塌之日,便是罗马灭亡之时;罗马灭亡了,世界也要灭亡。”公元1084年,日耳曼人攻进罗马城,城里被洗劫一空,斗兽场也被人遗弃,这部分地应验了贝达神父的预言。但罗马城仍旧存在,世界也没有灭亡。

斗兽场的整体结构有点像今天的体育场,或许现代体育场的设计思想就是源于古罗马的斗兽场。斗兽场呈巨大的椭圆形。从外围看,整个建筑分为四层,底部三层为连拱式建筑,每个拱门两侧有石柱支撑。正对着四个半径处有四扇大拱门,是登上斗兽场内部看台回廊的入口。斗兽场内部的看台,由低到高分为四组,观众的席位按等级尊卑地位之差别分区。斗兽场的中心是斗兽的沙场,也是椭圆状。下面的地下室,是演出竞技和角斗的后台,有更衣间、武器库、导演室、机械房,还有野兽的樊笼和陈尸的太平间。在地下室纵横交错的通道走廊上还有三十多个凹进墙中的壁龛,那是安装升降机将角斗士和野兽运上沙场的地方。为了这一与埃及金字塔争奇斗艳的工程,罗马皇帝征调了约十万名俘虏和奴隶,才建成这座可容八万人的大斗兽场。在斗兽场的内部复原图上,可以看出这个工程的浩大和壮观。

罗马大斗兽场以其宏伟的建筑规模和完美的设计艺术,成为古罗马帝国辉煌岁月的见证。德国建筑学家海因茨·于尔根·贝斯特向现代人揭开了古罗马人创造这一伟大而雄伟建筑的秘密。距今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帝国,其工程技术与建筑设备和现在自然不能同日而语。但是古罗马的能工巧匠,那时候就已发明出了很多类似现在大型建筑机械的工具。根据贝斯特的研究,为了搭建古罗马斗兽场,当时的人们至少使用了移动平台和可以升降的罩笼,以供工人在高空作业。另外,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当时还发明了大型“起重机”,以便将沉重的砖瓦、石料等建筑材料运到高处。据推测,为了建造斗兽场,罗马人至少制造了三十台以上的“起重机”。如此宏伟的建筑,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书写的却是一段血腥与野蛮的历史。在罗马斗兽场建成后的三百年内,穷奢极欲的罗马贵族们在这里欣赏着兽与兽、人与兽、人与人之间的残酷搏杀。在斗兽场参与决斗的人,大部分都是当时被看作动物的奴隶和战俘,他们的名字称为“角斗士”。他们的生死,完全由贵族们掌管。在一场激烈的搏斗之后,往往全场观众起立,拇指朝下,大喊:“杀死他!杀死他!”逼迫胜利者当众处死失败者,以这样的方式来满足贵族们嗜血的欲望。

古代斗兽的酷烈,显然深深留在人类的记忆中。即使在今天的小学课本里,也有课文追述两千多年前罗马城斗兽场上发生的故事。一篇题为《奴隶英雄》的课文通过男女观众的对话,交代斗兽场表演的内容及主要人物斯巴达克的身份和特点,接着描述斯巴达克杀死狮子的情形,最后讲到斯巴达克率领奴隶弟兄冲出铁门,举行起义。

历史上的斯巴达克是色雷斯人。他曾经是一个自由人,在一次反对罗马人侵略的战役中,不幸被俘,做了奴隶。奴隶主把他送进当时最著名的卡普亚一个私人开办的角斗学校做角斗奴隶。斯巴达克不堪忍受惨无人道的角斗士生活,于公元前73年或前74年,在卡普亚角斗学校秘密组织受过训练的两百名角斗士提前行动,他们用武器武装了自己,然后向南直奔维苏威火山建立了起义营地。他们在山上进行紧张的军事训练,不断地袭击小股罗马军队,夺取奴隶主庄园的武器、粮食。在斗争中,起义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很快就达到了一万人。斯巴达克的名字传遍整个意大利,各地奴隶和破产的农民纷纷投在他的麾下,使起义军猛增到七万多人。但后来在前有重兵阻击、后有强敌紧追的情况下,起义军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斯巴达克壮烈战死在沙场上。

在两千多年前的罗马,奴隶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奴隶的性命不受法律的保护,完全等同于普通的动物。罗马城里的斗兽场,实际上是一种叫做“奴隶”的动物与叫做“野兽”的动物角斗的竞技场。

历史竟有这般巧合,就在西方罗马帝国大建斗兽场的时候,东方大汉帝国也拥有自己的猛兽园。司马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曾经亲自视察汉宫中的“虎圈”:

(张)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

“虎圈”是汉宫上林苑畜养虎的地方,“禽兽簿”则是记载禽兽情况的册簿。汉文帝亲自视察虎圈,并且查问虎圈中的猛兽数量,又欲提拔任用虎圈里的下级官吏,这都表明汉代皇室对于虎圈的重视。

汉代的斗兽情形,画像石和画像砖里有形象的材料。南阳汉画馆里有一座角抵斗兽厅,它通过实物告诉游客,汉代统治者为了显示尚武之风,同时为了追求感官刺激,热衷于观赏惊心动魄的角抵戏。汉代的角抵活动,大部分在特定的环境例如宫苑中进行,表演性较强。但也有生与死的较量,充满了血腥气味。从汉画看出,角抵分三种形式,即人与人斗,人与兽斗,兽与兽斗。其中人与人斗又可分为徒手相搏、徒手对持器械、持器械对持器械三种,在一定意义上是武术对抗表演。有一幅技击图,画的是人与人斗,画面右一人持矛跨步刺击,左一人迎矛搏击,技击者的英武之气势不可挡。值得注意的是另一幅图,画的是人兽相斗,有一位武士只身一人,正力斗用锋利的犄角暴躁前抵的野牛。而同时,旁边还有狮、熊、虎等猛兽伺机出击。武士的处境极其危险。此情此景,很像罗马斗兽场。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有一种电子游戏叫“罗马斗兽场”,据说它的灵感来自充满光辉与荣耀的古罗马竞技场。各式格斗高手们满怀自信,憧憬着自己能在这虚拟的“斗兽场”一战成名。

还有一种电子游戏叫“斗兽棋”,整个游戏画面分为两块区域,一边是你的动物,另一边是计算机的动物,中间有河流分割两块区域,有三座桥梁可以让彼此的动物过河。要取得胜利,必须占领计算机那一边动物的巢穴。

虽然是游戏,但是人们也不妨自问:现代人为什么要以“斗兽”为乐呢?

曾经有新闻报道,英国监狱里居然有个“斗兽场”!狱方把黑人社区的小流氓和白人街区的坏孩子关在一起,把有性犯罪史的家伙和性变态者关在一起。无聊的狱警们下赌注,看牢房里的两个囚犯什么时候打起来。英国官员辩解说,这只是狱警“分而治之”的“管理技巧”。但事实是,狱警们把这种赌博游戏称之为“角斗士”或“罗马斗兽场”。后来果然发生了暴力狂打死亚裔男孩扎西德·穆巴拉克的事件。这个亚裔男孩因偷窃剃须刀被判教养,入狱后被安排与监狱里臭名昭著的囚徒罗伯特·斯图尔特住同一间牢房,而斯图尔特是一个暴力狂和一个种族主义分子。穆巴拉克入狱不久,斯图尔特威胁说,如果不允许他被保释,他就将杀死他的室友,然后拿着燃烧的十字架和**标志走出牢房。一个月后,穆巴拉克被斯图尔特用一根桌腿活活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