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汤头歌诀方解
4244800000020

第20章 杀虫之剂

十八、杀虫之剂二首

凡是以驱杀人体内寄生虫药为主,组成具有驱虫、杀虫、止痛、消积作用的方剂,叫杀虫剂。虫症按虫体寄生的部位有肝胆肠肺的不同,但本类方剂以驱杀肠寄生虫为主(含胆道)。虫的种类可分蛔虫、蛲虫、绦虫、钩虫等。消化道虫类多因误食被虫卵污染的饮食所致。虫症的一般常见证是腹痛时发,痛而能食,心嘈杂呕吐清水,面黄有干癣样白斑(虫斑),不思饮食,日久则腹胀筋露,目睛无神,成为疳积。若耳鼻作痒,唇内有红白点者为蛔虫见证。**作痒,入夜尤甚,是蛲虫症的见证。若便下白节片,是绦虫的见证。若嗜食异物,面色萎黄虚肿是钩虫见证。若右上腹顶钻样剧痛,阵作阵止,痛连及右肩,为胆道蛔虫。

由于体内虫有多少,病有缓急,人体有虚实寒热不同,治疗时,急则以杀虫驱虫为主,缓则应适当配合补益之剂,免单纯攻伐,正气更虚。若虫证兼寒兼热,当考虑杀虫与温中、泻火并进。在运用杀虫驱虫药之前,应先检查大便,是否有虫卵或虫体排出,不可滥用妄施。在使用杀虫驱虫剂后,过一段时间应再复查大便,以观治疗是否彻底。虫去之后,应当调补脾胃,并应注意饮食卫生,以免虫症再发生。杀虫剂一般空腹服用为好。

1、乌梅丸《伤寒论》

乌梅丸用细辛桂,人参附子椒姜继;

黄连黄柏及当归,温藏安蛔寒厥剂。

组成:乌梅480克细辛180克干姜300克黄连480克当归120克附子180克蜀椒120克桂枝180克人参180克黄柏180克

用法: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烂,和余药打匀,烘干或晒干,共研细末,加蜜制丸。每次服10克,一日三次,空腹温开水送服。也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比例酌减。

主治:蛔厥证,心烦呕吐,时发时止,食入吐蛔,甚至面青汗出,手足厥冷,腹痛。也可治久痢,久泻。

方解:蛔厥证类似现代医学所称的胆道蛔虫症。蛔虫是生长在小肠,小肠是一个碱性环境,当因发热,脏寒,或因其它原因引起肠功能紊乱,诱使蛔虫迁居乱窜,自空肠窜到十二指肠部。上则为胃幽门口排下的酸性物质,为蛔虫所厌恶。向右则为胆道,胆道排出为碱性物,其环境为蛔虫所喜,蛔向胆内钻窜,致使胆管收缩痉挛,即引起右上腹钻顶剧痛,甚则昏厥。古人认为蛔得酸则静,见辛则伏,见苦则下的特点。故以酸辛苦安蛔止痛。方中乌梅味酸,能制止蛔虫的蠕动,为主药。蜀椒、细辛,味辛能驱虫,且治脏寒。黄连、黄柏,苦能下蛔,清泻胃热。肉桂、干姜、附子温脏祛寒。人参、当归补养气血。诸药合用,温中散寒杀蛔平厥,治蛔虫较好。如痛甚可加木香、川楝子行气止痛。也可加苦根楝根皮,更加强利胆驱蛔效果。本方乌梅温酸涩,涩肠止泻。黄连、黄柏燥湿坚肠止泻。余药也能温中补虚健脾,故对寒热夹杂,久泻、久痢不止之症也合适,尤对小儿蛔虫所致的虫痢更合适。

2、化虫丸《和剂局方》

化虫鹤虱及使君,槟榔芜荑苦楝辟;

白矾胡粉糊丸服,肠胃诸虫永绝氛。

组成:鹤虱槟榔苦楝根皮胡粉(炒)各30克枯矾8克芜荑15克使君子15克

用法:共为细末,酒煮面糊为小丸,根据小儿大小酌情服量。一岁小儿,只可服1.5克。最大儿童量为6克。

主治:肠中诸虫,发作时腹中疼痛,往来上下,其痛甚剧,呕吐清水,或吐蛔虫。

方解:虫寄生在肠内,或因脏腑虚寒,或因饮食不节,或因外邪导致肠功能紊乱,造成虫在肠内的不安和窜乱迁居。虫动则腹中痛,虫静则腹痛止,故时作时止。虫扰动剧烈,以致胃肠失和降,则呕吐清水或吐蛔。法当杀虫。方中鹤虱能杀诸虫。苦楝根皮能杀蛔虫、蛲虫。槟榔能杀绦虫、片姜虫。枯矾、胡粉驱杀肠中诸虫。诸药合用杀虫力强,能杀肠中诸虫,惟本方中胡粉杀虫力最大,毒性也最强,用时宜慎重。其余各药可考虑是何种虫引起的腹痛,用时可酌情药味及剂量的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