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狂饮大时代:来自中国高科技领域的最新报告
4720800000060

第60章 科学家心声(4)

信息有两类功能:主观的和客观的。主观的信息是指把意识传送给别人,例如说话、文字等。客观信息指通过它而了解物质运动规律。一种现象在人脑中反馈,从而作出决策。例如,“天要下雨了,出门要带伞。”这“天要下雨”是事实信息,人根据种种经验,分析推理判断,得出“要带伞”的决策,后者属逻辑信息。

这中间有一个信息的发生、传输、存储、处理、显示与应用问题。它在人类从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中起媒介作用。

信息高速公路是通信,但不限于通信。信息高速公路就是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n)。用NII比信息高速公路更正确。“信息高速公路”正适合传媒机构作宣传用。

信息高速公路对美国尤其适合。因为目前美国信息堆积如山,不利用实似废物,这就要靠通信,把大量信息传输给社会大众。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有其背景:1.每个总统都要提个新名词。里根搞星球大战计划,克林顿搞信息高速公路。不过。信息高速公路比星球大战计划更实际更现实。2.解决大企业之间的矛盾。过去电话公司与广播公司矛盾,电话不能传电视图像,电视不能传电话,现在电话可传电视,电视可传电话,NII就把两者的矛盾解决了。

美国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目的是要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发展教育、娱乐和商业。政府投资一些钱,以引导私人企业投资。目前真正的信息高速公路还未达到,还需要作出努力。intemet对研究非常方便,政府出钱办,免费使用,e-ma上用起来比传真、电话都要便宜。现在免费使用,以后可能还得收点钱。

我国有些人认为,信息高速公路只是要建一个通信系统问题,实际上我们必须以一种信息时代的观点和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信息高速公路将通向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以计算机为标志,电子计算机是关键。实际上“计算机”这个名字并不合适。

台湾称“电脑”。因为用它来代替人做的工作。目前还不能代替人脑的功能,但已见效用。

为什么可以称为“一个时代”呢?钱学森用第五次产业革命来描述这个时代。从分工来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用物质手段代替人的机械功能,而现在则用物质手段来代替人的神经系统功能。它可以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电子计算机还在继续发展之中,直到新的拟真或灵境(Virtualreality)技术。它能自动设计出房子,设计出模型,并进一步精化操作;设计飞机机翼,可以事先发现问题,然后优选模型,再进行实际制造;设计发动机可从各侧面进行考察,从结构上作分析;建筑上设计房屋,可以在计算机上选择坐落位置,采光方向,各类门窗位置以及室内装饰等。空间探索中人们可以用无线电测出人眼所看不见的东西,再加分析,得到金星表面的真实图像。

用灵境技术可以模拟实际危险的环境,在特别环境下训练可处理应急情况,对训练十分有用。可以用它做许多人所无法做的事情,包括游乐园内做许多不同的惊险动作……

为什么说它标志着一个时代呢?因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新情况:①报纸已不再用传真而是用压缩编码技术传送;②电视会议虽然家庭使用尚有困难,但在其他许多情况下可以采用;③声像多媒体技术大大发展与普及了;④仅就铁路运输上的信号自动控制系统得到改进而言,运输效率即可提高一倍;⑤目前的天气预报比以前大为准确,就是因为应用了信息通信技术,从各方面获取信息。

无论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我们要与国外接轨,没有信息技术的发展,就将会成一句空话。我们要是跟不上这个时代,我们只能是二流、三流国家;这是大势所趋,是时代提出的挑战。我们在思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问题时,需要从时代的高度上去看,提高我们的时代意识。

信息技术是生产力,靠控制靠管理。目前我国偷税、漏税情况十分严重,国家每年损失达上百亿。通过建立“全税”工程,利用计算机建立稽核网络,对专用发票进行交叉稽核审计,强化税收征管,国家就能增加一大批收入。

信息产业本身已成了一个产业。有了文字和印刷术,就有了出版业,对社会产生了很大作用。如今有了电话业、电视业,是一种新产业,服务于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

信息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是计算机,货就是信息。要建立各种管理信息的系统,如经济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这里不光是传输,还有信息发生、收集和处理。今后是信息爆炸,必须加强信息管理,综合处理。

信息是我们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文化的基本组成要素;在人的进化中信息起着重要的作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说明信息的重要。

政府要制定政策,基本的信息技术我们自己非掌握不可,不掌握我们就没有主动权。目前我们用的芯片都是从国外买的,是万国牌。我们不能完全依靠进口。对我们国家来说,有一个全面发展问题,要考虑世纪之交如何与国外接轨。将来为了维护量大面广的文化市场发展,必须考虑经营方式。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与交通事业一样,必须由政府制定政策。国家应成立一个信息咨询小组,从外交、经济、政治等各方面进行研究,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新形势。

进入信息时代以后,现在提倡的是知识经济,这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潮流,真正要达到知识经济,还有几十年的路程。现在的网络系统,对于我们整个工作面貌、生活方式都起了极大的变化。去年召开了一个办公自动化学术讨论会,主会场在中国北京,有一个分会场在美国的硅谷,在那里,华裔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很多,另外有一个分会场在广东,三处的论文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过去开这样的会,时间、路费花很多,效果也不见得好,以后这种网络会议的形式,会使我们的以往研究工作有很多的改变,地区上距离已经不是障碍了。

李:今天的时代已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国家的信息资源无疑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您如何看待国家信息资源这个问题?

王:1979年,邓小平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首次访美,与卡特总统签署了中美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其中一项是在中国北京建设陆地卫星地面站,接收处理美国陆地卫星数据。这是一项填补我国航天遥感技术空白的大好机遇。政府把它交给了中国科学院。当时我受中国科学院之命,率团到美国考察洽购设备。

地面站的同志又经过一番艰苦的工作,终于在1986年12月建成我国目前仍是惟一的民用资源卫星地面站,并且不间断地运行了10年,积累了一批宝贵的航天遥感信息资料,为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办了一件大好事。

我们如今都在讲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时代最根本无疑是信息本身及其来源。地面站的工作就是接收用卫星遥感所获取的地面信息,并进行处理和存档。这是对地球表面客观的、实时的记录。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国土信息、资源信息、动态变化信息,还有那些一瞬即逝的突发性灾害信息等等。正是由于这些信息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世界各国都不惜工本,使用人造卫星及其他高技术手段,用高投资来支持卫星遥感工作。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正计划对我国卫星对地观测工作进行统一规划,以充分发挥它的效益。

近年来,遥感技术作为一个新的综合的高技术领域方兴未艾。遥感应用的产业化进程也在加快。10年前,我国地面站没有运行之前,遥感应用大多处于学术研究及小区域实验的阶段。

而今天涉及国家26个部委和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万名遥感应用科技工作者都在使用地面站这个信息源。他们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国土整治和规划、土地利用和普查、农作物估产、地质勘探、重大灾害评估诸多方面做出了很多突出的、有说服力的工作。说明我国遥感技术有了长足进步。

展望地面站的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国疆土广阔,现有地面站获取的卫星信息还没有覆盖我国全部领土,还应该考虑建设西部和南部两个分站。另外地面站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完全满足产业化对遥感信息的需求,除了增加一些重要卫星数据的接收和处理外,还需要加强对光谱信息的物理背景的认识,搞好数据量化,使遥感数据更准确。要根据中国遥感应用需求,结合建立地面校正实验场、地面信息库及可运行的图像深加工处理系统。据统计,我国每年灾害损失以百亿人民币计,如果每年拿出1/50放在遥感上,解决1/10的实际问题是很必要的,也是很值得的。首先是地面站这个信息源要发展好,由于10年来地面站的同志们不懈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正向全国各行各业提供越来越丰富的遥感信息,才使我国的遥感取得像今天这样的成果。这是可贵的成就,是宝贵的基础和财富。一项高技术的应用,搞好了会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它的价值和意义是很难用数字表达的。我预祝这个遥感信息源在本世纪末及下世纪初发挥更大作用,这也是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必须做到的。

李:中国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想在这个世界不受欺负,最根本一条,就是要提高我们的国力。那么作为一个科学家,您认为怎么才能提高我们的国力?应该从哪几方面去提高国力?我们的主要差距是什么?如何才能尽快缩小这种差距?

王:我国是一个12亿人口的大国。狭义的国力,就是指在保护安全方面;而综合国力,则包括许多方面。综合国力建国后有了很大加强。综合国力,一个是经济力量,一个是军事力量。

但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那就是我们的精神文明,即文化。

建国初期比现在穷得多,但那个时候全世界人民非常看得起我们,为什么?因为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有革命的精神,有创造新世界、适应新世界形势的气概。正因为这点,我们把抗美援朝坚持到了底。现在,一旦有什么事情,我们还是能拿出抗美援朝的精神再加上今天的国力。把南联盟的民族纠纷撇开不谈,在综合国力上,南联盟并不强,但这样一个面积不算很大,国力也不强的国家,却能对抗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靠的是什么?这值得我们深思。

从物质方面来说,我们在科学技术方面还比较落后,有些东西我们还不具备,这是毋庸置疑的。世界上科技进展得很快,北约导弹能打到人家床上,我们差距很大,这对我们是一个教训。

知道现在战争形势之下,我们应注重什么。航空上差距很大,导弹也有差距,虽然我们的导弹、卫星已经上天了,这只表明我们有这个实力,有这个智慧。但有许多事情我们时间还短,队伍的基础较差,特别是基础设施较差,如巡航导弹,它不仅只靠导弹技术本身,还有空间技术的现代化。巡航导弹靠的是导弹卫星系统,用它进行定位。这个技术在民用方面是公开的,精确度为直径100米,军事上可精确到10米,甚至还小。我们也在用导航系统,汽车上装上这个系统,便可得知它在路上的什么位置。

有这个水平,可以准确地打中一座房子。美国用导弹打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说这是误炸,没人相信。因为许多参考点已经确定了。美国可以将导弹打到米洛舍维奇总统的床上。美国利用导弹卫星系统可以使导弹按照它预定的轨迹飞行,什么时候飞到什么地方,都十分清楚。海湾战争时,美国的导弹可从烟囱里打进去,这好像是把一个人关起来再用刀子刺捅一样。

我们要对付这种技术,主要是信息技术,只有利用现代技术,才能达到这个程度。从前的炮弹和现在的不好比,过去只是一个利用火药的发射系统。美国有这个GPS系统,地球上它有二十多颗卫星转,随时可利用数据获得全球定位信息。

我坐过麦道飞机,它上面有这种定位系统,隔几分钟就获得一个图,得知飞机在世界的什么地方,一个区的什么地方,离城市有多远,离机场有多远。但这个系统我们没有,我们要做定位,也是用人家的系统。GPS系统用在导航上,可为世界做好事,但它的主要用途在军用。它也可以关掉,这样就把我们卡死了。这就是“基础设施”,没有这个系统,即便有巡航导弹,也无法使用。这不是简单的事。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需要花钱的,经济实力不够。有的情况是这方面的投资力度不够,经费到位了,我们这方面的发展如果真要做,还是能够做成的。

2.科学家的心声(二)

李:从中国眼下的情况来看,我认为既要加强经济实力,又要提高国防实力,二者谁都不能偏废。但这二者之间可能会出现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怎样才能把发展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这两个问题解决得更好一些?

王: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综合国力包括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和精神文明。

李:现在回过头去看,当年你们搞了“两弹一星”,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您如何看待“两弹一星”的意义?

您认为现在的中国在国防问题上,应该如何加强自己的实力?

像“两弹一星”之类的东西,我们现在是不是还应该再搞一些?

在人力和物力上,是不是还应该再加强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