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鉴
时事第二纂
或问曰州牧刺史监察御史三制孰优曰时制而已
曰天下不既定其牧乎曰古诸侯建家国世位权柄
存焉于时置诸侯之贤者以牧总其纪纲而已不统
其政不御其民今郡县无常权轻不固而州牧秉其
权重势异于古非所以强干弱枝也而无益治民之
实监察御史斯可也若权时之宜则异论也
大学衍义补
重台谏之任
周礼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冢宰
臣按御史之名始见于此然其所职者乃邦国都
鄙之治令以赞冢宰者也汉因秦制而设此官则
专以司纠察之任名虽同而其制则异也
通典
唐杜
佑作
御史之名周官有之盖掌赞书而授法令
非今任也战国时亦有御史秦赵渑池之会各命书
其事又淳于髡谓齐王曰御史在前则皆记事之职
也至秦汉为囗察之任所居之署汉谓之御史府亦
谓之御史大夫寺亦谓之宪台后汉以来谓之御史
台亦谓之兰台寺隋及唐皆曰御史台龙朔二年改
为宪台咸亨元年复旧门北辟主阴杀也故御史为
风霜之任弹囗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
臣按御史台即今都察院是也前代有中书省而
御史台之职专掌囗察不得与之并列我朝罢中
书省而以政权分属六部而都察院之设品级与
六部同其权视前代尤重云
唐制御史大夫一人中丞二人其属有三院一曰台
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
院监察御史隶焉大事奏裁小事专达凡有弹劾御
史以白大夫
臣按御史大夫即今左右都御史之职中丞即今
左右副佥都御史之职唐有三院今并其二于察
院祖宗设都御史六员职专纠劾百司辨明冤枉
提督各道凡事之不公不法者皆在所理其属有
十三道各设监察御史曰浙江曰江西曰福建曰
湖广曰山东曰河南曰山西曰陕西曰广东曰广
西曰四川曰云南曰贵州分掌其各布政司事其
京卫并直隶府卫则分隶焉御史之职在纠劾百
司照刷文卷问拟刑名巡按郡县是则朝廷耳目
之任所以振肃纪纲而防邪革弊者也六部之职
各有攸司而都察院惟所见闻不系职司皆得以
纠察焉
御史大夫李承嘉尝召诸御史责曰近日御史言事
不咨大夫礼乎御史萧至忠曰御史人君耳目比肩
事主得自弹事不相关白若先白大夫而许弹事如
弹大夫不知白谁也
臣按今六部官属皆书其部如吏部属则曰吏部
文选清吏司兵部属则曰兵部武选清吏司之类
是也惟都察院则书其道而不系于都察院焉是
亦唐人之意也
武后以法制群下许谏官御史得以风闻言事
胡寅曰武后使谏官御史以风闻言事其兴奸慝
来谗谮害忠良伤公道之符契乎朝廷者众正之
原是非所仰以决谮诉所望以明毁誉所赖以公
人心服与不服一在是焉彼风闻者得于道听涂
说或两怒溢恶岂皆真实遽然按之以施刑罚其
差失多矣既以风闻多不审谛被言者又泯默被
罪不得申理而冤结无告伤平明之政亦甚矣
臣按后世台谏风闻言事始此前此未有也有之
始自武氏宋人因按以为故事而说者遂以此为
委任台谏之专嗟乎此岂治朝盛德之事哉夫泛
论事情风闻可也若乃讦人阴私不究其实而辄
加以恶声是岂忠厚诚实之道哉夫有是实而后
可加以是名有是罪而后可施以是刑苟不察其
有无虚实一闻人言即形之奏牍置于宪典呜呼
莫须有何以服天下哉我祖宗着为宪纲许御史
纠劾百司不公不法事须要明着年月指陈实迹
不许虚文泛言搜求细事盖恐言事者假此以报
复私雠中伤善类污蔑正人深合圣人至诚治天
下之旨
睿宗时侍御史杨孚弹纠不避权贵权贵毁之上曰
鹰搏狡兔须急救之不尔必反为所噬御史惩奸慝
亦然苟非人主保卫之则必为奸慝所噬矣
臣按睿宗此言可以为世主任用风宪之法
肃宗在灵武时武臣崛兴无法度大将管崇嗣背阙
坐笑语喧纵监察御史李勉劾其不恭帝叹曰吾有
李勉朝廷始尊
穆宗时夏州节度使李佑拜大金吾违诏进马侍御
史温造劾之佑曰吾夜入蔡州擒吴元济未尝心动
今日胆落于温御史矣
臣按御史之设所以为朝廷非为其人也既授之
以是职必假之以是权彼持其权以举厥职则人
知所严惮而不敢为恶其为朝廷之益大矣唐人
有言御史为天子之耳目宸居之堂陛未有耳目
聪明堂陛峻正而天子不尊者也天子尊未有奸
臣贼子而不灭也奸臣贼子灭矣可以自朝廷至
于海隅荡荡然何所不理哉观于此言则知古人
设官之意
宋制御史入台满十旬无章疏者有辱台之罚
臣按宋朝切责御史以举其职其严如此盖惟恐
其不言也上之所以责之于其下者必欲其言如
此居是职者虽欲缄默不言不可得矣
石介曰君有佚豫失德悖乱亡道荒政咈谏废忠慢
贤御史府得以谏责之相有依违顺旨蔽上罔下贪
宠忘谏专福作威御史府得以纠绳之将有凶悍不
顺恃武肆害玩兵弃战暴刑毒民御史府得以弹劾
之君至尊也相与将至贵也且得谏责纠劾之余可
知也
曾肇曰御史责人者也将相大臣非其人百官有司
失其职天下之有败法乱纪服谗搜慝者御史皆得
以责之然则御史独无责乎居其位有所不知知之
有所不言言之有所不行行之而君子病焉小人幸
焉御史之责也
臣按宋二臣之言可见御史责任之重且难如此
为御史者必如二臣所言然后为能举其职不然
则于是职有愧矣由是观之则凡其在任之日所
以形于言论见之章疏者乃其职分之所当为非
好为是以求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