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千古一相:管仲传
4734900000022

第22章 夜来风雨倚晴日(1)

管仲一生最大的作为不仅仅是事齐相,他能够名垂青史,关键是他在齐相之位上做出了千秋后人望尘莫及的伟业。在帮助齐桓公称霸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以稳定周室权威为前提,即天下只有一个王——周天子为前提,以安定民众生存为最终目的。这在当时与后来,无人可比肩。

他能做到这一点,与齐桓公是分不开的。因此,不得不先说齐桓公。要说齐桓公,更要先说说齐国的历史。

司马迁说,齐国之封号远在夏。这是有根据的。史书上说,尧舜禹时代曾经封国达万国之多。齐,就是其中之一。一个国家一个姓氏,万国之封,姓氏该有近万个吧!后人整理出来百家姓,远不达万姓啊!可见先古时中华民族之昌盛!

依据司马迁对太公望家族的刨根掘底,我们能够知道吕尚的先祖住在东海(今江苏北部黄海边),炎帝之后,即神农氏的后代,曾经相佐大禹治水。禹的父亲鲧治水不力,被舜处死在羽山。羽山,今山东郯城县东北(一说今山东蓬莱东南)。舜将治水的重任交给了鲧的儿子禹。禹汲取鲧的教训,在吕尚祖先的相助下,改变父亲以堵阻为主的治水方法,采用疏堵结合,因势利导,成功地解决了洪水的难题。舜将帝位让贤于禹。禹立国为夏,封天下有万国之盛。吕尚的祖先也因此被封国,赐姓姜。但不知为什么,司马迁又说,夏商之际,吕尚祖先这一脉又成了庶民。

司马迁笔锋一转,说,齐真正在历史上辉煌与浓墨重彩地出现,是助周灭纣的太公望,即吕尚,俗称姜子牙。周替代商后,姜子牙封于齐,即他祖先原先生活的地方,但疆域扩大了许多许多倍,成为周朝诸侯国齐国的国君。关于姜子牙相助周朝的故事,司马迁写有两则,其中之一是:

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西归周西伯。或曰,吕尚处士,隐海滨。周西伯拘羑里,散宜生、闳夭素知而招吕尚。吕尚亦曰:“吾闻西伯贤,又善养老,盍往焉?”三人者为西伯求美女奇物,献之于纣,以赎西伯。西伯得以出,反国。言吕尚所以事周虽异,然要之为文武师。

(《史记·齐太公世家》)

又说: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都营丘。

(《史记·齐太公世家》)

吕尚出道,助周伐纣成功,周武王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营丘山(今山东淄博临淄北),在这个地方建起了诸侯国齐都。

《中国历史大辞典》上说齐国的第十二位主公齐僖公,“在位期间,曾与鲁、卫、郑诸国会盟伐宋,又与宋、燕联合伐鲁,有小诸侯之称。”

从历史的角度看,齐僖公能够坐上“诸侯小伯”的位置,与当时的政治格局分不开。春秋时期,周王朝式微,诸侯各国像装在麻袋里的铁钉,个个想出头,挟天子以令诸侯。其中郑庄公、楚熊通与秦国几位主公先后尝试。让齐国庆幸的是,上天没让齐僖公与楚和秦做邻居,而是与郑、卫两国做了邻居。

周桓王十九年(前701),郑庄公请齐僖公、卫宣公和宋庄公一起会盟曹国(山东定陶北)。曹国虽小,身价不低,周文王之子叔振绎当初封于此,人称陶叔。郑庄公选在这里,想借会盟之机与齐僖公掰掰手腕,试试强弱。齐僖公胸有成竹,整个会盟期间,他根本不把发起人郑庄公放在眼里,始终乐呵呵地与宋庄公冯逗趣。娶了齐女宣姜做妾的卫侯姬晋始终顺着齐僖公的呼吸说话。三两个回合较量下来,竟然谁也不输谁,没有赢家。郑庄公气得胸闷,阴沉着脸离开了。

郑庄公一回到国内,故事就开始了。

说这故事前,还得先提一个人物。此人名忽。郑国姓姬,人们习惯上称他为姬忽,是郑庄公钦定的太子。如果郑庄公去世,接位的就是他。还有一个人物也必须先提。她叫文姜,是齐僖公的大女儿,排行第二。那个时代波及郑、鲁、齐数国的悲怆奇闻,就由这两个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

葛之战前两年,齐僖公偶遇太子忽,慧眼读出忽的美好前景,公然提出将大女儿文姜嫁给他。当时,太子忽已娶陈女为正室夫人,齐僖公这样做,可见是以缔姻来加强联盟的用心。他能这么想,也是因为宋戴公将女儿仲子嫁给鲁惠公。那时,鲁惠公的正室孟子生产而亡,继室声子生长子息姑,即鲁隐公。在这种情况下,宋戴公还将女儿仲子送去做填房,竟然生下了今天在鲁国执政的鲁桓公,可见宋戴公的高瞻远瞩!如果我的女儿嫁给公子忽,公子忽极有可能主政郑国。那么,齐与郑的关系不就明显亲近了吗?文姜如果生下的儿子接位,哈哈,那是什么概念了呀!齐僖公将这个想法与上卿竖曼说了。竖曼是齐国夏时封侯竖国后裔。竖国在吕尚时成为齐之属国,后改为邑,保留公室大姓。到齐僖公时代,只是世袭公卿,封为上卿。上卿竖曼听后,自告奋勇要前去说合。齐僖公扬手制止,说是自己去说。齐僖公万万没想到,郑太子忽拒绝了他,并且婉转地告诉齐僖公说: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配偶,郑国是个小国,齐国是个大国,我是小国的公子,娶大国的公主做妾,并不合适。姬忽有句说不出口的话,正是耳闻文姜在家不守妇道,与同父异母的哥哥诸儿乱伦。

被郑国公子忽拒绝掉的文姜,两年后(前709)嫁给了鲁桓公姬轨(又名允)。起因是这年夏天,齐僖公与卫宣公和鲁桓公在卫国的蒲邑(今河南长垣)相会,年长的齐僖公与两个年轻的主公玩得很开心,当齐僖公得知登基三年的鲁桓公虽有几房女人,但都没授大礼,便让卫宣公趁着酒兴提了一句,鲁桓公早闻文姜美貌,一口答应。齐僖公在蒲邑就着人正式提亲,但有要求,入门必须是夫人!鲁桓公当然愿意。鲁桓公很高兴地把文姜娶回家,急急想尝个新鲜。没想到有人在他之前下过手了。鲁桓公一气之下便想弃之。但以此为由退婚,似乎没有先例。那时的齐僖公是“诸侯小伯”,闹起来,他一脚就能踏进鲁国扫了你的宗庙,那可得不偿失。思忖之后,“小不忍则乱大谋”,鲁桓公干脆不声张,晾着文姜,反正女人多的是,大不了以后从公子堆里拔一个太子!无奈三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文姜还是怀上了。鲁桓公做主公第六年,迎来了公子子同的出生。在取名时,鲁桓公问朝中最有学问的申 。申 答:

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

(《左传·桓公六年》)

鲁桓公认为申 说得对,便应道:“是其生也,与吾同物[1]。命之曰同。”接着又生了第二个男孩庆父。怪的是,从那以后,文姜被鲁桓公宠幸如至宝,夕夕相随,夜夜相伴。

齐僖公再次向太子忽提亲,是在北戎讨伐齐国之际。当时,齐国难以一国之力抵挡马背民族北戎的侵略,向郑国请求支援。郑国派太子忽前往。太子忽大败戎师,不仅擒获了北戎的两位主帅,还砍了三百戎卒的首级,一并献给齐僖公。齐僖公亲往迎接凯旋的胜利者,再次看到武艺超群膂力过人的太子忽,又一次萌生把小女儿嫁给太子忽的想法。没想到太子忽再次辞谢说:我受国君之命赴齐救难,若娶妻回国,百姓定会议论纷纷,说我劳师远征不过是为了娶妻而已。

太子忽两次拒绝齐国的提亲,闻者反应各有不同。有人深感太子忽的大义与正直,有人则不然。当时齐国的实力与郑不相上下,如果此时齐郑联姻,应该是战略上的大好事。偏偏太子忽没看到这一点。时随太子忽前往救郑的大夫祭仲见忽再次拒绝齐僖公,深感忧虑,赶紧提醒他:最好还是娶了齐女,否则你在国外缺乏强大支援,虽身为太子,也未必能继承君位;你那几个弟弟,都有可能做国君的!

后人在这一点上评说太子忽是勇武而缺谋略之人,若他登基,未必是郑国之幸。

果被祭仲言中。

就在那次曹都会盟,郑庄公窝一肚子气阴着脸回到家不久,竟一病呜呼哀哉!郑庄公姬寤生辞世,祭仲按郑庄公生前的钦命,主持太子忽嗣位,是为郑昭公。谁也没想到,姬寤生之死,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郑国内乱骤起。

第一个向郑昭公宣战抢位子的,是公子姬突,姬忽的大弟弟。

姬突的母亲是宋国雍氏之女,宋庄公冯当年居郑国时,暗中与雍氏有染。母子暗潜到宋国,煽情于冯。果然宋庄公不满于祭仲立郑太子姬忽为君,小施一计,把祭仲骗到宋国,威胁他,如果你不立姬突为君,必死!威胁之下,祭仲屈服了商纣王庶兄微子启的后人。宋庄公冯不顾天下之大不韪,竟然与祭仲盟誓。在宋国大军浩浩荡荡拥护下,祭仲和郑公子姬突一起进军郑国。可怜的郑昭公闻讯,竟然不组织抵抗,于这年九月十三日逃到卫国避难。

七天后,姬突在宋庄公的扶持下,登上了郑国国君的宝座,做了郑厉公。

姬突做了郑厉公,好景不长。最为担心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宋庄公冯。

宋庄公是个贪得无厌的家伙,帮了姬突一把之后,开始大摆架子,伸手向姬突要美女与物质。特别是与其母的故事,弄得姬突难以招架,仅仅一年,他受不了,不得不请鲁国出面调解。本着都是姬姓宗室,鲁桓公姬允的母亲仲子[2],出面与宋庄公会谈。但好强的宋庄公油盐不进。又一年(前699),姬突忍不下去了,联合鲁国,兵伐宋庄公冯,好好教训了宋庄公一顿!幼稚的姬突以为这样一来就能阻止宋庄公冯的勃勃野心了,其实是埋下了更大的祸根!

逃到卫国避难的郑昭公姬忽,刚刚到卫国,就遇上了卫国的内乱。从曹都会盟归来的卫宣公姬晋与宣姜见面,久别胜新婚,夫妻之间的事做完,宣姜开始吹枕边风,但碍于太子伋的母亲夷姜[3]虽然病重还活着,话只能阴一句阳一句温度适中地煽着,弄得卫宣公心里七上八下不知如何是好。

这个姬晋,不是省油的灯,继位时就狼烟四起,烽火不断。周桓王元年(前719),州吁弑卫桓公姬完,卫人又杀了州吁,姬晋因此得以立为国君。

州吁,卫庄公的儿子、卫桓公同父异母的弟弟。

卫庄公娶齐庄公之女庄姜为夫人。庄姜无子,卫庄公又娶陈侯之女厉妫为夫人,生子孝伯早逝。随嫁的厉妫之妹戴妫得卫庄公宠爱,生公子完、公子晋。戴妫早逝,公子完归庄姜收养,视为亲生,立为太子。卫庄公另有宠妾生子州吁。此子生性暴戾好武,善于谈兵,深得卫庄公宠爱,并任其所为。大夫石碏忠言相谏卫庄公:“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并以“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的“六逆”,“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的“六顺”再三劝卫庄公。卫庄公不听。

卫桓公十六年(前719),州吁借卫桓公到周朝吊贺之机,与石厚合谋,在朝歌西门外设饯,弑杀卫桓公取而代之。

州吁弑兄而立,又穷兵黩武,卫国上下都不拥戴。消息传到鲁国。鲁隐公曾问大臣对公子州吁的看法。史书这样记载:

公问于众仲曰:卫州吁其成乎?

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

(《左传·隐公四年》)

大家都认为州吁残暴狠毒,众叛亲离,必定失败。

果然,在位不足一年的州吁无法统治下去了,他让石厚去请教其父石碏“安国稳君”之策。石碏原本就反对州吁,闻后将计就计,提出让他两人赴陈国请陈桓公带去朝觐周天子,让周天子来替他们说话支持。州吁与石厚不知是计,欣喜若狂,立刻动身前往陈国。石碏暗中与陈国联手,在陈国扣下两人,由卫使右宰诛州吁,又使家宰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石厚,为卫国除掉两害。卫国众臣联合立桓公弟晋为君,是为卫宣公。

这个被卫人寄予厚望的姬晋,私生活一塌糊涂。早年就与其父卫庄公姬杨的妾夷姜通奸,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姬伋。姬晋一登君位,随即立夷姜为夫人,立姬伋为太子,并让右公子做他的师傅。

姬伋长大成人,应该娶亲时,朝廷众议,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卫庄公美丽端庄、温性大度的妻子齐女庄姜(《诗经·硕人》赞美的就是她)。于是,派右公子赴齐,为太子伋从齐国迎娶一位新妇。齐国美女宣姜来到卫国,果然光彩熠熠,美艳绝伦,一下子就把卫宣公姬晋吸引了,他秘示将此美女藏于密室,先自己享用,然后火速新筑柳台于皇宫河对岸,据为己有。《诗经·邶风》中有一首诗名曰《新台》,就是讽刺姬晋强夺儿媳妇之事: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

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宣姜成了姬晋的女人,很快给姬晋生了两个儿子:姬朔与姬寿。有了儿子,就是女人的本钱,有了本钱的宣姜开始乱卫。宣姜把持内宫,卫宣公主外政。宣姜隔三差五的小闹影响不了卫国的政局,数年过去,卫国还算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