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没有定式
《庄子·秋水》中记录了一段发生在庄子和惠子之间的精彩对话。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攸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面对庄子“鱼之乐”的感慨,惠子说道:“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巧妙地回了一句:“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确实,鱼有鱼的快乐,人有人的快乐,惠子有惠子的快乐,庄子有庄子的快乐——生命各有各的快乐,因为快乐本没有定式。
在《逍遥游》中,庄子曾说过:“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树根上的小蘑菇寿命不到一个月,因此它不理解一个月的时间是多长;蝉的寿命很短,生于夏天,死于秋末,它们自然不知道一年当中有春天和冬天。它们的生命都是短暂的,或许一般人觉得它们可怜,但其实那些生命即使活了几秒钟也是活了一辈子,因为它们有它们的快乐。人生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感受的境界也各自不同,最重要的是能感受到各自生命中的快乐就行。
一天龙王与青蛙在海滨相遇,打过招呼后,青蛙问龙王:“大王,你的住处是什么样的?”“珍珠砌筑的宫殿,贝壳筑成的阙楼,屋檐华丽而有气派,厅柱坚实而又漂亮。”说完,龙王还反问了一句:“你呢?你的住处如何?”青蛙说:“我的住处绿藓似毡,娇草如茵,清泉潺潺。”
说完,青蛙又向龙王提了一个问题:“大王,你高兴时如何?发怒时又怎样?”龙王说:“我若高兴,就普降甘露,让大地滋润,使五谷丰登;若发怒,则先吹风暴,再发霹雳,继而打闪放电,叫千里以内寸草不留。那么你呢?青蛙!”青蛙说:“我高兴时,就面对清风朗月,呱呱叫上一通;发怒时,先瞪眼睛,再鼓肚皮,最后气消肚瘪,万事了结。”
人活在世上,都要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或者是“龙王”,或者是“青蛙”。龙王有龙王的活法,青蛙有青蛙的活法,不要一味地羡慕别人,“青蛙”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乐趣,而这些乐趣“龙王”们不一定拥有。当然,反过来,也别一相情愿地以为龙王过得没有青蛙快乐,生命的快乐就在于对各自生活的一种简单的满足。
富翁到海边的一个小渔村度假。傍晚,他来到海边散步,看见一个渔民满载而归。富翁与渔民闲聊起来,看着他捕的鱼,问他为什么不再多捕一些呢?
“这些鱼已经足够我一家人生活所需。”
“那么你一天剩下那么多时间都在干什么?”
渔民满足地说:“我呀?我每天回来后跟孩子们玩一玩,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们儿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过得充实又忙碌呢!”
富翁不以为然,帮他出主意:“我倒是可以帮你忙!你应该每天多花一些时间去捕鱼,到时候你就有钱买条大一点的船。然后你可以捕更多的鱼,再买更多渔船,拥有一个渔船队。到时候你就不必把鱼卖给鱼贩子,而是直接卖给加工厂。接着你自己开一家罐头工厂,离开这个小渔村,搬到洛杉矶,最后到纽约,在那里经营你不断扩充的企业。”
“这要花多少时间呢?”
“十五至二十年。”
“然后呢?”
富翁大笑着说:“然后你就可以在家当富翁啦!时机一到,你就可以宣布公司股票上市,把你公司的股份卖给投资大众。到时候你就发啦!你可以几亿几亿地赚!”
“然后呢?”
富翁说:“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边的小渔村去住。每天出海随便捕几条鱼,跟孩子们玩一玩,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们儿玩玩吉他!”
渔夫一脸疑惑地说:“我现在不就达到这样的生活目标了吗?”
这是一个老故事,常常被人用来讽刺富翁不懂生活。其实,在这个故事中渔夫有自己的快乐,他的快乐在于自己悠闲的生活;富翁有富翁的快乐,他的快乐在于奋斗的乐趣和对休闲的多样化选择。如果一味地褒扬渔夫而贬低富翁显然是有失公允的,其实这个故事中两人的心态都很可贵,因为两个人都找到了让自己快乐的方式。
人来到这个世界后,一开始无忧无虑,因为需求的东西少,负担少,所以得到的快乐也就多。随着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断增加,要求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负担和烦恼也由此而生,除了苦苦挣扎于得到想要得到的一切外,没有时间去想自己是不是过得快乐。到了最后,终于明白这个问题时,生命的守护神已经开始离你远去,等待你的已是生命的衰落、灭亡。
心理学家曾说:“快乐纯粹是内发的,它的产生不是由于事物,而是由于不受环境拘束的个人举动所产生的观念、思想与态度。”生命各有各的快乐,快乐没有定式选择属于你自己的快乐吧。
把生活过成一门艺术
生命是短暂和悲哀的,但是人不能因为生命的短暂和悲哀而陷入虚无,如何使短暂的、悲哀的生命有意义,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庄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答案,那就是“得至美而游乎至乐”。在庄子眼中,人生如艺术一样蕴涵着无处不在的美,而生活对人而言就是一场表现与完成美的行为艺术。以什么样的姿态来表现它,是人生的又一门重要课题。
庄子提倡一种艺术化的生活,一个人,在短暂的人生路上,能够以实际行动演绎好它,纵使平淡无奇,也能把生活演绎得绚烂而多彩。
宋朝时的才子苏东坡,其文自由奔放,其人自然洒脱,是一个颇有老庄意味的文人。在他的文集中有一篇著名的小短文,记叙了他在某个颇有情致的夜晚独自赏月的情形,这篇文章写道: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宽衣解带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在庭中散步,赏玩月色。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漫步。
庭院池塘中的水在月光照耀下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其实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良友相伴,月下赏水,这是一幅意境何等优美的画面。苏东坡深有体会,感叹道:“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东坡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而并非人人都能欣赏,而唯有人的欣赏,月夜的美才能最大限度地显现出来。
所以,生活当中永远都不缺少美和情趣,只缺少发现美、发现情趣的眼睛和心。
明代著名的文人金圣叹,曾经留下他自娱自乐的方法,叫“三十三则不亦快哉”,读之令人莞尔:
夏七月,溽暑炙人,汗出遍身,苍蝇附鼻,驱之不去,忽疾雷如金鼓,豪雨如瀑布,身汗顿收,苍蝇尽去,不亦快哉!
入市购物,讨价还价,市儿苦争,必不相饶,便如数掷之,市儿改容拱手,不亦快哉。
朝眠初觉,似闻家人叹息之声,言某人夜来已死,急呼而询之,正是城中第一绝有心计之人,不亦快哉!
冬夜饮酒,转复寒甚,惟窗试看,雪花片片,已积尺许,不亦快哉!
夏日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不亦快哉!
夏日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不亦快哉!
久欲为比丘,苦不得公然吃肉;若许为比丘,又得公然吃肉,则迅以热汤快刀,净割头发,不亦快哉!
坐小船遇逆风,苦不得张帆,忽逢轮轲,疾行如风,取缆系其尾,品吟杜诗,乘风破浪而去,不亦快哉!
留得三四癞疮于私处,时呼热汤,闭门澡之,不亦快哉!
无意于箧中忽检得故人手迹,不亦快哉!
还债毕,不亦快哉!
金圣叹确实是一个懂得把生活过成艺术的人,甚至于在临行前,他还忙里偷闲写了封家书委托狱卒转交给自己的儿子。那封家书的内容是:“字付大儿看,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吾无遗恨矣。”三百年来,金圣叹的最后一乐惹得多少人啼笑皆非又感心酸不已。
金圣叹的自我找乐方法留给后代文人许多启示,梁实秋、三毛、李敖等人都随其后,写了风格不同的“不亦快哉”。与金圣叹略有不同,三毛是一个个性尤为洒脱且率性的女作家,她的文字恰如其人,愤世嫉俗之气少,而生活气味更强烈一些:
山居数日,不读报,不听收音机,不拆信,不收信,下山一看,世界没有什么变化,依然如我,不亦乐乎!
雨夜开车,见公路上一男子淋雨狂奔,煞车请问路人:“上不上来,可以送你?”那人见状狂奔更急,如夜行遇鬼。车远再回头,雨地里那人依旧神情惶然,见车停,那人步子又停并做戒备状,不亦乐乎!
四日不见父母手足,回家小聚,时光飞逝,再上山来,惊见孤灯独对,一室寂然,山风摇窗,野狗哭夜,而又不肯再下山去,不亦乐乎!
逛街一整日,购衣不到半件,空手而回,回家看见旧衣,倍觉件件得来不易,而小偷竟连一件也未偷去,心中欢喜,不亦乐乎!
夜深人静叩窗声不停,初醒以为灵魂来访,再醒确定是不识灵魂,心中惶然,起床轻轻呼唤,说:“别来了!不认得你。”窗上立即寂然,蒙头再睡,醒来阳光普照,不亦乐乎!
匆忙出门,用力绑鞋带,鞋带断了,丢在墙角。回家来,发觉鞋带可以系辫子,于是再将另一只拉断,得新头绳一副,不亦乐乎!
现代社会中的人,失去了信仰的基石,以至于忘记了人在社会中真正要追求的是什么。他们的心灵变得空虚,所以只能用各种各样的欲望来代替。他们每天都在匆匆赶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奔波不息。其实,生活的美一直在我们周围,如果我们能改变自己的想法,珍视自己的内心,修身养性,把生活当做一门艺术来对待,我们就能像庄子所说的那样,获得真正的艺术化的自由生活。
材与不材间,是轻松的生命
《庄子》一书中记载了一则有趣而寓意深刻的故事,讲的是大材小材、有用无用之间的微妙关系。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被奉为社神,这棵树大到可以隐蔽几千头牛,树干有数百尺粗,树梢有山头那么高,树干几丈以上才分生枝杈,很多枝杈都可以做成小船,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动手砍伐。
于是,庄子走上前去问他们是什么原因,伐木人不屑一顾地说:“那是没有用的散木。用它做船会沉,做棺材会很快腐烂,做器具会被毁坏,做门窗会流出汁液,做梁柱会生蛀虫。就是因为一无是处,所以才能长得那么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