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拉克洛瓦还有一幅名画——《自由引导人民》,描绘的是1830年法国大革命时民众与士兵的冲突。这幅画色彩生动鲜活,人们既能感受到法国民众渴望推翻君主统治的迫切愿望,也能从侧面折射出当时其他画派画家对古典主义画派的不满。所以这幅画也可以理解为,自由引导着浪漫派画家,反抗古典主义画派僵化的规则。
【长画廊】——屡次遭遇挫败的大画家
在画家箴言录中,有这样两句:“绘画不是技巧,技巧不能构成画家”、“拿调色板的不一定是画家,拿调色板的手必须服从头脑”。这是古典主义画派奠基人大卫的绘画心得。其实,这位赫赫有名的大画师的成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的。
23岁时,他因画面不协调落选,之后又经历了两次失败才获得罗马奖,得到远赴罗马留学的机会;到了罗马以后,他被罗马的雕刻深深吸引,足足用了4年时间画素描以研究其精髓;到了32岁,他以一幅素描稿《帕脱克卢斯的葬仪》学成归国,才开始赢得业内的好评。
插入【古典主义画派的诞生】文件夹
第二十一回 不再沉寂的英国画家
18世纪初,假如有人举办一场盛大的国际画展,会有那些画家的名作被高悬于这盛大的艺术殿堂呢?
强壮的罗马勇士捧来了米开朗琪罗的画作;聪明的威尼斯居民带来了提香的作品;充满风情的西班牙姑娘把委拉斯开兹的画带到了现场;说着奇怪语言的佛兰德斯人向人们展示着鲁本斯的画;荷兰人也不敢怠慢,早把伦勃朗的作品带到现场了;浪漫的法国绅士微微弯腰,用目光引导你去观摩普桑的作品;就连严谨刻板的德国人,也滔滔不绝地向人们介绍画家丢勒的魅力……
或许你已经注意到了,在这这盛大而美妙的文艺Party里,英国人竟然没有参加!难道英国人不爱画画吗?当然不是。
不过,18世纪初的英国的确没有闻名世界的画家,画坛像一汪沉默的死水。在这之后的一百年间,不少英国画家相继成名,像一颗颗石子坠入湖中,发出“噗通、噗通”的清脆声响,彻底打破了英国画坛的沉寂。
在1700年只有3岁的贺拉斯,后来成了英国第一位伟大的画家。
贺拉斯画画时,偶尔会采用小朋友们喜闻乐见连环画的手法,用七八张画来表现一个人的一系列动作。
他的作品不单单是表面上的幽默,还能揭示出当时社会的阴暗面,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讽刺画。其中有一组表现英国选举中的弊病的画,也是用连环画的形式完成的,画的主角是一个准备竞选议会成员的人,一组画中,有的是他在做演讲的场面;有的是他正在贿赂投票人;还有的则是雇人强迫选民投票。多幅图画连在一起,生动而精彩地刻画了某些政治家的丑恶嘴脸,颇具讽刺意味。
除了讽刺画,贺拉斯也画肖像画,他画过一幅自己和小狗玩耍的画,展现出来了难得的童趣。他还为卖虾女画过肖像画,贺拉斯抓住了卖虾女露出笑脸的瞬间,干净利落地勾画出来,女子的笑颜栩栩如生。贺拉斯的演绎方式很简洁,笔画简单,却能准确捕捉卖虾女的特点,运笔灵动,从中能看出贺拉斯对一个人物的理解。
当贺拉斯还在埋头苦画时,英国另两位以肖像画见长的画家也名声鹊起,他们分别是约书亚·雷诺兹爵士和托马斯·庚斯博罗。很多人曾前后找过他们两人,各为自己画过肖像,例如德文郡公爵夫人、西斯登夫等等。至于究竟谁的画更胜一筹,这就很难定夺了。如果非常好奇,大可以自己比较一下他们分别给同一个人画的肖像画。
由于雷诺兹爵士比庚斯博罗年长几岁,我们就先介绍前者吧。
雷诺兹爵士的出场是和你们特别感兴趣的人物联系在一起——海盗。看到这两个字,你们脑海中是不是立刻浮现出精彩激烈的海盗大战?遗憾的是,这种场面不会出现在我们的故事里。
在地中海地区,有一群猖獗的海盗专门抢劫过往船只,抢劫行为愈演愈烈,完全没有要收敛的迹象,后来,英国政府派了一位船长带领一支舰队前去和谈判。我们的画家雷诺兹恰好是这位船长的朋友,于是他随舰队一起出发。后来他到了意大利,并在那里居住了很长时间,潜心研究意大利的名家名作。
这一阶段的研究学习使雷诺兹的画技大大提升。后来他回到伦敦,很快成为整个伦敦最受喜欢的肖像画家。雷诺兹的名声和画技使得他成为众多皇室成员的御用画师,在相机还没被发明出来时,他像一部超越那个时代的相机,帮人们记录下他们的容貌。后来,为了表彰他的贡献,国王授予他爵位,由此他被称为约书亚·雷诺兹爵士。
这位爵士从来没有停止对绘画的探究,力求把每幅作品画到最好。他尤其擅长画妇女和小孩,像《草莓女孩》、《海雷少爷》、《纯真年代》以及《德文郡公爵夫人和她的女儿》等著名画作,都诞生于他的笔下。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雷诺兹对颜料的过分求新求变,他的很多画作在画成后不久就褪色甚至变形了。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人们对他画作的欣赏,在他们看来,雷诺兹的画即使褪色了,也比很多人刚画好的作品强得多。
庚斯博罗的肖像画也很精彩,得到很多人的青睐,但事实上他最喜欢画风景画。今天,尽管与肖像画相比,风景画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但终于得到了世人的关注,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出色的英国画家的实力。
《蓝孩》是庚斯博罗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的创作动机实则有几分孩子气。据说当时雷诺兹说过一幅有太多蓝色的画作不可能成为精品,为了推翻这一论断,庚斯博罗专门请来一位工场主的儿子,让他穿上蓝色的服装,创作了这幅以蓝色为主调的画,虽然以冷色调为主,却出奇制胜地营造出了活泼、跳跃的感觉。
有人认为庚斯博罗非常不喜欢甚至很讨厌雷诺兹。不过,在雷诺兹辞世前,庚斯博罗表示自己其实很欣赏雷诺兹的为人和作品,并请求他的原谅。
你们不妨猜一猜,雷诺兹到底有没有原谅这个傲慢的家伙呢?
【长画廊】——雷诺兹的听力是怎么消失的
米开朗琪罗是雷诺兹最喜欢的画家,甚至喜欢到了失聪的程度!
据说雷诺兹曾经长时间在西斯廷礼拜堂认真研究米开朗琪罗的作品。由于太过专注,他忘记了自己所在的位置旁边有一个通风装置。当他终于站起来准备离开时,突然感觉自己的听力好像有些模糊,这是耳朵长时间灌风造成的。此后,他的听力越来越差,最后发展到只能依靠助听器才能勉强听见声音。
第二十二回 三个英国人
如果之前的海盗故事让你觉得不够尽兴,那么我们今天来讲一个鬼故事吧!
虽然这个故事里没有神秘莫测的鬼屋、没有夜半钟声、没有沙沙作响的幽暗树林和回响在空旷阁楼里的脚步声,但还是要提醒胆小的孩子,请握紧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的手。现在,鬼故事的主角马上就要登场了——一只跳蚤幽灵,正在无声无息地向你靠近。
有没有人被我营造出来的气氛吓到呢?其实大可不必害怕,这个故事一点也不恐怖,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曾经有一位英国画家把跳蚤幽灵当做自己的模特,并以此命名,画出了这一幅令人匪夷所思的作品。他就是生活在伦敦的威廉·布莱克。
布莱克不仅是个画家,还是个诗人。他常常说自己能看到幻影,因此被人认为精神不正常。
布莱克对绘画有着执著的追求。早年他主要学习版画,在自己创业时,他又发明了一种新的绘画方式,就是在版画上刻上自己的画和诗,这样,故事和画完美结合,引人入胜。
在布莱克之前,版画大多由线条构成,看上去更像素描。后来,布莱克改进了版画技术,他在刻版之前,会先把书上的图片画一遍,这样刻出的画不仅有线条,还有颜色。
他不仅为自己的诗歌制作,也为其他的书制作版画。其中最出名的版画就是《圣经·约伯书》里的一组插画。我相信凡是看过这组插画的人,大概都不会忘记约伯和他所经历的苦难,以及他在苦难生活中表现出的虔诚和忍耐。
和鬼故事有关的画家的介绍就到这里,下面要请出一位会变魔术的画家。
其实这位画家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他就是画《蓝孩》的托马斯·庚斯博罗。只要他轻轻挥动画笔,夏天树木上的绿叶子就会变成黄色。根据常识判断,夏天的树木最爱穿绿色的衣裳,但是,怎么他笔下的树叶瞬间就换上了秋装呢?
这种现象在布莱克生活的时代并未改变,很多画家们会把夏天的树叶画成褐色。真令人费解,难道他们觉得褐色的树叶更好看吗?
直到约翰?康斯太勃尔登上画坛,树叶才恢复了本来的面貌。人们对康斯太勃尔的记忆,就是源于他对风景画画法的改革和创新。一方面,他将树叶画成了天然的绿色;另一方面,采用颜色分块的方式,使这画面显得鲜亮生动。
遵循事物的本来颜色,这是康斯太勃尔风景画所遵循的规则。也许你认为这非常简单,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一个画家想画出天空的白和亮,那么他就需要把画面其他部分的颜色调暗,以此凸显天空的明亮,可是这样又与事实不符了,因为即使在白天,天空以外的其他地方也不全都是阴暗的。
为了遵循自然规律同时达到自己的目的,聪明的康斯太勃尔想出了一个办法:给图画着色时,把颜料涂成许多小而厚的色块,这样着完色后的图画就会显得凹凸不平,整幅画看上去就会更亮一些。
举个例子,如果画一片绿色的田野,过去画家会把整片田地涂成绿色。如果按康斯太勃尔的方法操作,可以将田野画成很多小块,有绿有黄有蓝,这样整幅画看来反而会呈现出一种立体的绿色。当然,如果你靠得很近,就能把各种颜色分辨出来;如果从远处观看,绿色反而会显得更均匀、更鲜亮。
太阳的光亮是任何颜料都无法比拟的,这一点我相信所有人都了解,因此没有哪个画家能捕捉到太阳的夺目光彩,并把它完美锁定在画布上。不过,画家们各有一套诠释太阳的方式。画家特纳和克劳德·莫奈的绘画手法有些相近,他选用太阳的特征来代指太阳。比如他会用躲在云后的太阳、藏在迷雾中的太阳或者快下山的太阳来表示太阳的不同时期。如果你看过特纳笔下的夕阳,一定会惊叹这太亮了,太不真实了。
在英国,很多人认为风景画家特纳是英国最伟大的画家,他的全名是约瑟夫·马罗德·威廉·特纳。如果把光线比作蝴蝶,那么特纳就是经验老道的扑蝶专家。他在捕捉画面的颜色、亮度和自然光线方面的技法简直无人能及。
除了钟情于太阳,他对大海的感情也格外炽烈。《被拖去解体的鲁莽号战舰》是特纳的代表作,画的是一艘古老的被称为“鲁莽号”的战舰被一艘冒尾气的拖船拉去码头,准备解体。这时太阳刚刚下山,海面上倒映出绚丽的橙黄色。这幅画有很强的象征意味,既用夕阳的余晖表现出时间——一天的结束,同时暗喻这艘有着悠久历史的老战舰终于寿终正寝,即将告别历史舞台。
【长画廊】——艺术界的“奥斯卡奖”:特纳奖
特纳被公认为是最伟大的英国画家之一,他27岁就成了皇家美术学院的正式院士,18世纪末更是将风景画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984年,以他的名字命名,英国设立了“特纳奖”,这是欧洲最重要和最有威信的视觉艺术大奖,以发展和推动先锋艺术为宗旨,好比是当代艺术界的“奥斯卡奖”。
第二十三回 充满艺术细胞的穷画家
贫穷不是缺点,精神的贫瘠才可怕。那些人穷志不穷的人,显得尤为可贵。现在我要为大家引荐几位生活贫困但精神世界丰富的优秀画家,他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了眼里的美丽世界。
第一位出场的画家是法国的科洛。科洛生前,他的画一直都不畅销,直到50岁,他才卖出自己绘画生涯的第一幅画。要不是有父亲的接济,他简直连温饱都难以维系。
科洛对成为画家有着强烈的愿望,但父亲希望他继承自己的亚麻事业。因此,科洛不得不一边跟父亲学做生意,一边坚持画画。每天,他脑子里都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在喋喋不休地列举亚麻事业的光明前途,另一个则手执画笔痛诉自己对绘画的热爱。
这样矛盾地生活了一段时间,父亲终于被他的毅力感动,把他送到意大利进系统地学习绘画,这为他如愿成为著名的风景画家铺平了道路。遗憾的是,虽然他付出了很多努力,作品画得也很好,可是回到法国后,他的画作依旧无人欣赏。
那时在巴黎,像他这样经济贫困的画家有很多。后来,这些穷画家们忽然发现了一个风景优美、租金便宜的住处——巴比松乡村,这里的租金比巴黎最便宜的地方都少,而且环境清幽,巴比松附近的树林、小溪和田野都非常适合画风景画。因此,他们就在巴比松附近的一个小木屋里集体住了下来。
这个移居的想法最初就是由科洛提出的。每天清晨起床后,科洛会走出房门,去看看晨曦中的田野。那时天还只是蒙蒙亮,晶莹透亮的露珠还未蒸发,在草尖上、树叶上滴溜溜地打着转儿。科洛总是先把让触动自己的景色素描下来,回家后再据此画出油画。科洛还喜欢暮色和月光,画中总透着一股神秘、梦幻的味道,还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等到科洛逐渐成为一个脊背佝偻、脚步蹒跚的老人时,他的画作终于开始畅销,并且广受赞誉,可谓名利双收。这时候的他常常出资接济穷人。这个善良的老人用他的简单、快乐感染着身边的人,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科洛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