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想什么呢!
这个世界只存在于书本里。
现如今,与“借口”和“抱怨”这样的名词儿死磕的管理、励志类书籍可谓火暴异常。
《没有任何借口》、《不找借口找方法》、《不抱怨的世界》……这些光听名儿就已然备觉给力的书都曾是响当当的畅销书,都曾经一时风光无限。
细细想来,这类书籍的火暴似乎颇合情理。中国人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就是“找借口”。
遇到问题或捅了娄子,我们本能的反应永远都不会是“承担责任”、“迅速寻找解决的办法”,而是“立刻开动脑筋找借口,想方设法尽快脱身,先把自个儿撇清了再说”。
于是,我们就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经典对话:
——(疑惑而愤怒地)这是怎么回事儿!
——(惶惶然地)这事儿和我没关系,因为1234567……抱歉,人家的问题是“这是怎么回事儿”而不是“这是谁干的”,你那么着急撇清自己干吗?这不明摆着是做贼心虚、此地无银三百两吗?借口害人,借口害事儿。
要是我们的职业素质能提高一半儿,找的借口比现在少一半儿,那咱这办事效率还不得跟搭上火箭一样,噌噌往上蹿?
中国人的事儿,还不得变得要多简单有多简单?但往往事与愿违,真令人痛心啊!但是,我有话要说。
净忙着痛心疾首了,是否曾有人抽出点儿时间来,认真地思考过人们如此钟爱“借口”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呢?
中国人为什么总是这么着急地找借口撇清自己,仅仅是因为“素质”差吗?不尽然吧?如果你从小在美国长大,相信你的“素质”一定不会比美国佬差,反之,即便是一个金发碧眼、货真价实的美国佬,如果他从小就生长在中国,相信他也照样会和我们一样,成为“借口”的骨灰级粉丝。
所以,很明显,这素质差,喜欢找借口的毛病和人种无关,肯定另有原因。有人可能会说出其他一些原因,诸如“脆弱的人、不自信的人、没本事的人才会找借口”,但这种说法似乎也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解释。很显然,别的国家不敢说,至少在咱中国,“坚强的人、自信的人、有本事的人”照样会找借口,顶多找借口的概率稍低点儿,找借口的招儿更高明点儿而已。要说完全不找借口,估计打死你你也不会信。所以,甭管任何时候,但凡你见着了那些标榜自己“特有责任心”、“特坚强自信”,所以“长这么大从来没找过借口”、“以找借口为耻”的主儿,你可以拉出去暴揍一顿,保准儿不会发生冤假错案。
因此,很明显,以上这些都不是人们爱找借口的最根本原因,照这个方儿抓药,一准儿治标不治本。
那么,到底这个根儿在哪儿呢?这个根儿就是俩字儿——“文化”。
国人爱找借口最根本的原因,其实不在于个人的“素质”,而在于一种群体性的“文化”。
这个“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桥段——对人不对事儿。
与老外“对事儿不对人”的文化不同,我们的文化是典型的“对人不对事儿”。在这种文化氛围里,我们总是习惯于“一有事儿就追究人的责任”,而不是去“解决这件事儿”。所以,如果我们够诚实,其实我们都敢于承认,在我们这里即使捅了娄子,把事儿办砸了都无所谓,只要你能找到顶缸的人,能让这件事儿交了差就成。在这种氛围里,“办事儿”或“解决问题”的前提就是先把“责任”说清,只有揪出了“罪魁”或“替罪羊”,即那个需要为这事儿“负责”的倒霉蛋儿、小可怜之后,大家才能踏踏实实地开始“办事儿”。否则,每个人心里都会打小鼓,在这种各怀鬼胎的情况下,你也不可能办好任何事儿。
因此,“揪人”这件事儿的优先顺位,一万年都会排在“解决问题”的前边儿。在这种文化氛围里,大家心里自然不可能惦记着如何“解决问题”,而是本能地防止自己被“揪”出来的厄运。
这种“自我保护心理”其实要多正常有多正常。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出了事儿勇于站出来担责任的人才是真正的傻瓜。道理也很简单,“责任人分清了”这件事儿,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其实已经等同于“问题解决了”、“事儿了了”。你站出来担责任,最后“解决问题”,即“办事儿”的人就很有可能只会剩下你自己。
其他人即便搭搭手,也只不过是应付一下差事而已,因为在他们心里,那块最大的石头已然落地,不值得那么玩儿命做事了。
所以,说得极端点儿,只要这“对人不对事儿”的文化氛围你改变不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论责任心是强是弱、素质是低是高,其实要想让人们改掉爱找借口的毛病,把主要精力放到“事儿”上边,永远都是一个大难题。
所以,真正的病根儿就在这儿,一点儿也不复杂。根本没必要搞得那么邪乎。既然找到了病根儿,方法也就一目了然了。对,要想根治这“爱找借口”的毛病,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改变这种“对人不对事儿”的文化氛围。其实,即便让全体中国人都改了这毛病确实不太现实,但至少在一个小范围里,比如说在你们公司,改掉这种“对人不对事儿”的文化还是大有可能的。秘诀就在我们管理者自己身上。只要不是大的原则性问题,我们的管理者应该尽量做到不责怪或少责怪,尽量把主要精力放到“处理与解决问题”这件“事儿”上去。这样做,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使我们的员工改掉好找借口的习惯。道理也很简单。我们为什么怕担责任,总喜欢找借口?说白了,就是怕受到责怪与惩罚。
所以,只要我们尽可能地减少这种责怪与惩罚,给大家吃个定心丸,让大家有了安全感,大家的精力自然会转移到“解决问题”这件“事儿”上面去。
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曾经在不止一个地方打过工。我发现了一个特点,就是日本人很少找借口。除了所谓的日本人“素质高”这一点外,其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在于日本的企业文化是典型的“对事儿不对人”。我发现,当员工捅了娄子的时候,他们的上司很少训人,和我们平时想象的,“日本鬼子”那种凶神恶煞劲儿大相径庭。员工犯了错误,出了问题,大家总是会在第一时间想办法解决。问题解决了,事儿也就结束了,就跟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很少会有某个人受到责难和训斥。就是说,他们的注意力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会本能地倾注于“事儿”上边,而不是“人”。
所以,当事儿来的时候,大家的第一反应绝不会是“这事儿是谁干的”,而是“这事儿该怎么解决”。
反过来说,日本员工的责任心都很强,出了事儿,根本用不着别人训斥,自己就会不断地检讨,不停地自责。这样,反而会得到上司和同事的安慰,而不是斥责与埋怨。
当然,这并不是说日本企业里完全没有责怪与惩罚,对那些屡教不改的“惯犯”和严重违纪的个人来说,不得不承担责任、受到惩戒的情况也是有的,但总归非常罕见,远远不像我们这里这样稀松平常。所以,人家那里能相对轻松地做到“对事儿不对人”也就可以理解了。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不找借口找方法”神马的,原本就不是个事儿。其实,话又说回来,喜欢找借口固然是一个“毛病”,但也未必没有“可爱”之处。
首先,这玩意儿让你心里踏实。大家都是凡人,凡人就要有个凡人样,这样才好把握,才好控制,你才能找到发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