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英才是父母炼成的:22位成功父母对我们的家教启迪
5508500000023

第23章 和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1)

理解和尊重孩子是与孩子心灵沟通的前提。家教中大量不成功的案例,恰恰表现在这方面的缺失。塑造英才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恰恰是父母与孩子在理解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心灵沟通。

1 成功的家教源自融洽的亲子沟通

孩子的成长与家庭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教育学家,还是心理学家都非常强调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融洽、和谐的亲情关系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无论是对于孩子的学习,还是对于孩子的心理和人格,都是极为有益的。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父母是否能够顺利传达自己的信息和意愿。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都有爱不够的感觉,更有输不起的想法。有些父母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当做小皇帝、小公主,当做命根子,对孩子百依百顺;也有的父母换之过急,为让孩子达到自己设立的目标,严格得像对待仇人似的,从来没有好态度。父母对于孩子要么过于严格,要么放任自流,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要么过于紧张,要么过于宽松。这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父母与孩子建立健康良好的关系,对于子女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孩子的人格和心理发展影响非常大,如果父母能够和孩子亲情融融,那就什么想法都好和孩子交流了,就不愁孩子不“听”你的话了。

父母要与孩子形成融洽的亲情关系,就要与孩子经常进行沟通。父母要与孩子进行真正的思想交流,平日除细心观察孩子的言行,了解他的需要外,还要多与孩子聊天,把他看做成人、朋友一般,有时也要把自己的感受、梦想向孩子倾吐,心灵相交,孩子自然也会将你视为朋友了。

当孩子遇到困难向父母诉说时,父母必须积极倾听,让孩子把心中的话说出来。在适当的时候父母要站在孩子的一边说话,安慰他、认同他。当孩子将自己的感受抒发后,又明白你对他的了解和支持,他的心情便自然会平伏下来,而烦恼也会随之消失,进而会以理智的态度处理自己的问题。

湖南有一个女孩,只有12岁,她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但这个仅仅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却在一个黎明从高楼跳下。人们在晨光中发现了她尚温暖的尸体。

她曾多次说过想自杀,但家长和学校都没有在意过这个危险信号。也许是她自述死亡的次数太多了。临自杀的前半夜里,她从自己的房间里跑出来,敲父母居室的门,说头疼、肚疼,然后睡到了母亲的床上。这是许久以来不曾有过的事情了。母亲以为她学习累了,劝她休息一天。这时候她流露出死的念头。她说:“我不是为我自己死,我是为全班50名同学,我的死可以促使全班同学期终考试成绩好。”

母亲听过很多次类似这样的话,也没太当回事,早早去上班了。不过在临走的时候,还是叮嘱了女孩的父亲有时间去学校谈谈女儿的情况。

但是女儿没有再给他们时间!

专家称,教育的内涵中,应当包括心理教育。心理障碍往往比生理残疾更可怕。

母亲在痛悔,说她没有留住孩子的生命。

母亲的忏悔不无道理,因为如果平常这对夫妇就很注意与女儿交流思想,沟通情况;如果当这个女孩第一次流露自杀的念头时,家长便予以重视,与之认真地谈心;如果临自杀的前半夜里,她许久以来不曾有过地突然睡到母亲的床上时,母亲敏感一些,正视这一不大正常的现象,别只简单地以为女儿是累了,而代之以亲切的关怀和询问;如果当天夜里,母亲关切地去女儿房问看一看;如果……如果真可以再“如果”的话,这桩悲剧完全是可以避免发生的。

2 愉快的亲子沟通能促进孩子进步

父母只有在沟通的基础上才能了解孩子,才能知道如何鼓励他们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并教导他们明白哪些是不正确的和不应该做的,也才能为他们所接受。

父母以平等的态度,以礼相待,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想问题,才能有益于和孩子实现沟通,才能使孩子在学习、心理等各方面取得进步。

1998年,章启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他的父母总结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写了一本名为《清华男孩章启轩》的书。书中章启轩的父母谈了许多教养儿子的方法和体会,其中讲到,平等的沟通能使孩子健康成长。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章启轩的父母是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激励孩子的。

章启轩曾在他的日记中写过这样的一段话:“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是不太希望爸爸妈妈对自己干涉得太多的,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因为我们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渴望的是平等的交流,而不是家长制的灌输。”

章启轩的这段话对父母震动很大。

许多家庭教育都存在着这种问题,有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生硬的,动不动就以家长的身份来压制孩子,甚至动手打孩子,伤孩子的自尊。而正确的家教方式则应该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孩子,与孩子沟通,成为孩子的朋友。自从听儿子的这番话后,章启轩的父母就决定改变自己的做法了。

章启轩的母亲回忆说:“有一件事我印象特别深。那几天我儿子很兴奋,因为学校里正在筹备艺术节。儿子是个外向的孩子,每次吃晚饭时都要和我们说好多班里的新鲜事。他说艺术节有一个花展,他们班负责拿花,是那种盆花,他向老师报名要拿一盆菊花。虽然他说了两次,并一再叮嘱,可我还是忘了去市场买。那天我母亲病了,我一下班急着去看我母亲。我儿子哭了,很伤心。我一再安慰他,并给老师写了信,解释原因,可他还是很伤心。那两天,他在吃晚饭时话都很少。第三天晚上他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下次再有这样的事,您一定要写下来,那样您就不会忘了,就像我记作业那样。’他只有9岁,我忽然觉得自己是个失职的母亲。

“从那件‘菊花事件’之后,我忽然意识到:我和儿子需要进一步的交流。

因为孩子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毕竟有限,更多的时候他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帮助。过度的放权会让孩子误以为我们对他漠不关心,这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会僵化我们两代人之间的交流。

“学校里少了一盆花照样美丽,但孩子少献了这一盆花就少了一次得到爱的机会。也许我当时的那顿晚饭只懂得了‘倾听’,只是未掌握倾听的艺术,选择出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然而亲子间的交流应从倾听开始,倾听才是爱的表现。”

上面的一些事情,使章启轩的父母认识到:

父母跟子女的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就看做家长的怎么处理。父母跟子女成为朋友,家庭成员有快乐,大家都可以分享;有困难和痛苦时,大家共同承担。这样的环境,才最有利于亲子间的沟通。孩子面临竞争,压力是自然存在的,甚至我们有时候还要自动加压,但是压力要转化才能成为动力,如果我们家长也和社会一样,一味地给孩子加压,那孩子就要被压垮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具体的家庭教育方式也因之千差万别,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就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孩子的问题,特别是和孩子做朋友,互相平等地沟通理解,听听孩子的想法很重要。尤其在一个家庭里,父母与儿女之间爱的天性是第一位的,千万不要让其他的东西凌驾于爱之上。

基于上述认识,章启轩的父母经常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因而他们建立起了亲密的朋友关系。母亲曾这样对章启轩说:“妈妈尊重你的自尊心,接受你独立自主的愿望,接受你走向成熟的努力,允许你有参与家庭管理的权力:当你遇到困难、失败时,妈妈愿意像一个朋友一样给予你安慰和鼓励。

“我们可以尝试一下互换角色的感受:假如你是父母,我是子女,作为父母,需要孩子的尊敬,一种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尊敬。作为孩子,需要父母的关怀,一种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关怀。假如我们彼此都能理解,就不会因年龄不同而疏远;假如我们彼此都能信任,就不会因阅历不同而阻隔。说到底,这一切都来源于我们之间应该像朋友一样的信任和理解。”

后来章启轩在日记中写道:

“记得在我刚上初中的时候,父母就对我说,现在你长大了,今后我们就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了。于是,我们经常在晚餐桌上讨沦一天的学习和工作,我们可以交换对一切问题的看法。因为他们懂得,简单的说教和命令可能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被操纵的感觉。其实更多的时候,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问题并不在于观点本身的分歧,而只是在于对对方表达方式的不认同。”

章启轩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显然父母的沟通教育功不可没。没有这样理解孩子,善于教育孩子的父母,哪会有这样优秀的孩子呢?希望所有父母都能像章启轩的父母那样,学会与孩子交朋友,学会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最终让孩子跨入名牌大学之门。

3.良好沟通有助于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父母只有与孩子有良好的沟通,才能了解到孩子的所思所想,知道孩子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心理上出现了哪些问题,然后才能够“对症下药”,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使孩子快乐成长。

随着社会的进步,孩子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越来越多,因而现在的孩子心理都成熟得较早。由于社会也越来越复杂,因此,他们年龄虽不大,但令其愤恨、迷惑不解、担忧的事却不少。例如与同学发生矛盾、遭老师误解、喜欢上某个异性、考试没考好、某个场合丢丑了等等,都可能让孩子产生相应的心理问题。所以,父母平时要多留心体察,发现孩子情绪不佳时,要及时进行抚慰,并和孩子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关专家指出:即使是小一些的孩子,也往往不是整日无忧无虑。特别是5~7岁的儿童正处于转变期,由幼儿依恋父母的阶段过渡至自理自治的儿童时期;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校环境、新的老师,以及建立新的社交圈子,精神负担不可谓不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学习上有无困难,更应成为父母关注的要点。

据资料介绍,江苏有一个8岁的男孩,藏在运煤火车里,几经周折,盲目地跑到了离家几千里外的一座矿山上,幸遇几位工人搭救,才免除冻饿一死。

问其原因,仅仅因为功课不好,老师苛责,同学讥讽;至于为什么不和父母说,回答是:“爹妈忙着做买卖,没有工夫搭理我。”

孩子遇到困扰时,需要父母的同情与鼓励;孩子被人欺负时,需要父母的支持、安慰;孩子犯错时,需要父母的谅解、指导与安慰;孩子成功时,更需要父母的赞赏与鼓励。

家庭是孩子实习处世的最佳场所。在亲密的家庭关系中,若有不同的见解,可以坦诚地提出来讨论,这样便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解。

家庭可以让孩子尽情发泄情绪。当孩子毫无顾忌地向关心他的家人诉说感受时,快乐的情绪会更添喜悦,而忧烦则会随之而减轻。

只有让孩子将愤怒、怨恨的感受宣泄出来,才能将亲情与爱心的感受注人孩子的心。因此,无论是肯定或否定的情绪,都应该让孩子宣泄出来。

如果硬要孩子抑制愤怒、害羞、惧怕等感情,结果,孩子会连爱情、亲情的情感也一起压抑下来。

父母不但要让孩子抒发他的感受,也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了解他的感受。

孩子情绪不稳时,了解和同情他的家人,可以让他发一下脾气,使他的情绪趋于平稳。在一个爱他和信赖他的家庭内生活,任何挫折都可以忍受下来,设法克服,这也是家庭的主要功能所在。

当孩子在外面遇到困难或内心受到伤害时,应该让他想到家是他唯一的“避风港”,可以治好他的创伤;也能够永远得到家人无条件的支持。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要与孩子坦诚交心,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心境。

最有效的引导方法,就是大人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与他交谈,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心境,掌握孩子的心。

譬如遇到孩子有些不能接受的不良行为时,如偷窃、抽烟等,父母首先要冷静地处理,不要气昏了头,然后以体贴、谅解的语气鼓励孩子说出原因或心中感觉,巧妙地使用沉默与倾听,领略孩子谈话的要点或弦外之音。由于父母的诚恳及友善的态度,孩子会毫无保留地宣泄内心的情感。通过聆听、对话的方式,父母逐渐引导孩子重新思考问题的核心,共同摸索一个解决办法,孩子便知道父母尊重他,愿意接受他、了解他和帮助他。

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常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理性、平和、不发脾气,以免影响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这种压抑自己的情绪,强作从容,不但抹杀了父母的天性,亦令小孩心里不好受,因为他知道犯了错误便迟早会受惩罚。所以,家长没有必要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坦诚地表达内心感受,使孩子也明白父母的困扰,才可以使他自我约束。

4.态度温和是与孩子良好沟通的前提

要达到良好的亲子沟通,父母温和的态度是很关键的。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摆出居高临下的姿态,总是以一副威严的面孔面对孩子,以严厉的语气对孩子讲话,无形中会使孩子产生畏惧的心理,从而不敢和父母交流,有的孩子甚至还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这样不但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而且会阻断亲子间的沟通。因此,要达到真正良好的亲子沟通,温和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