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英才是父母炼成的:22位成功父母对我们的家教启迪
5508500000033

第33章 好父母塑造孩子良好品质的方法细节(4)

有一次,刘洋把算术书和作业本都忘在教室课桌里,没有带回家。当时天下着雨。他懒得去学校取了,就对爷爷说:“算术题做完了。”爷爷相信了。第二天,他在上课前急忙赶写作业,没赶完,受到老师的批评。坐在他后边的孙勇说:“没做完作业,你就编一个理由别交作业了,干吗自讨苦吃?”刘洋觉得孙勇的主意真不错。以后有好几次没交作业,他就开始编瞎话。就这样,刘洋经常说谎,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终于在五年级时留级了。

13岁的王小中,有一次带50元钱去交书本费。走在上学路上,几个坏孩子把钱劫走了。王小中不敢告诉父母,就对父母说钱丢了。虽然爸爸说他“废物”,打了他几巴掌,但还是又给他钱了。王小中尝到了“甜头”,以后说各种谎话向父母要钱,还多次偷拿父母放在抽屉里的钱去买零食吃,有时也偷偷去电子游戏厅玩。他的举动引起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少年的注意,他们就教王小中去偷钱、骗钱,最后王小中因偷窃罪被关进了少年管教所。

父母发觉子女说谎,一定非常失望和愤怒。说谎的孩子给人一个坏印象,甚至被冠上“坏孩子”的称号。但是,父母在动怒前,请先反省一下:孩子的认知及语言能力是否已经成熟?孩子知道自己在说谎吗?父母是否曾因孩子犯错,而施以严厉责罚,导致孩子不敢将真相相告?父母平日有否以身作则?有否违背对孩子许下的承诺?

当父母发现孩子说了谎话,先不要急于批评教育,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发育规律中找出真正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

父母纠正孩子说谎的具体做法如下:

(1)父母要了解孩子说谎的真正原因

一般而言,年幼的孩子难以明辨是非真假,对说谎的定义也不清楚,加上他们自我中心强,常常有过度幻想,将自己向往的事情说出来:“我昨天和妈妈、爸爸、姨姨、婆婆一起去海洋公园了。”但根本没有其事,只是孩子渴望工作忙碌的父母可以陪他一起玩而已。

孩子语言能力尚未发展成熟,找不到贴切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例如孩子看见一只很大的老鼠,对妈妈说:“那老鼠好大好大……好像一只猫那么大!”

对于这种没有不良企图的“谎言”,父母实在不应过分紧张,以免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甚至迫使孩子日后为了避免挨骂而真的说起谎来。

当孩子日渐长大,语言、认知能力成熟,父母就应开始灌输正确的语言方法,是非观念等,以培养他们诚实的个性。

(2)正确地纠正孩子说谎的行为

纠正孩子说谎,也要讲求方式方法,对不同原因造成的说谎行为,要采取不同的方法纠正。

对于存心欺骗的孩子,父母首先想一想,是否因为自己管束过严,或管教方式不一致,令孩子采用说谎作为自我防卫。

父母往往向孩子灌输“不可说谎”的观念,并表示会原谅他无意犯的错误。

但当孩子有犯错而被责骂的经验时,这种矛盾的结果,导致孩子选择说谎。

例如小明不小心把妹妹的洋娃娃扯破了,由于上次打破妈妈心爱花瓶的后果是挨了一顿骂外,还被罚挨饿,于是,这次只好把洋娃娃塞到沙发下,企图隐瞒事实。

孩子初犯错误,都会满心恐惧,这时候,父母如果替他们忧虑,让他们觉得爸爸妈妈会原谅他们无意犯的错误,这样,就杜绝了继续说谎。以小明为例,当第一次打破花瓶时,如果妈妈说:“好可惜啊!没办法啦,再买一个吧,下次小心啦!”那么在弄破洋娃娃后,孩子可能会诚实告诉妈妈,请妈妈把娃娃缝补好。

此外,父母以身作则,做错了事亦会向对方道歉,包括对孩子说对不起,孩子也就有勇于承认错误,接受合理惩罚的勇气了。

10.坚决纠正孩子的自私心理

孩子自私,一般都是和家长的教育分不开的。天性只是一方面,环境和后天的教育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得到正确而及时的教育,孩子是不会自私的。

自私是人类的通病,一个健康的社会人一生都在和自私作斗争。克服自私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将会在孩子以后人生道路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次同事聚会,一位同事把她的宝贝儿子也带来了,这孩子原来给大家的印象很好,但是在餐桌上的表现,却使同事们改变了对这孩子的看法。原来在大家聚餐时,孩子的母亲负责端菜,由于平时在家吃饭母亲也是这样,孩子便认为大家在吃他们家的东西,于是,在大家夹菜时他便将别人筷子拨开,将好吃的菜全拢到自己跟前,嘴里说出:“想吃我们家的东西,没门!”大家先是一愣,然后面面相觑,孩子的母亲也非常尴尬,赶紧说了他几句。孩子觉得委屈.就大哭大闹起来,结果这次聚会大家都很扫兴。

现在,每个家庭只允许要一个孩子,加之生活逐渐富裕,孩子的惰性较强,如果大人总是娇惯,那么孩子的占有欲会逐渐膨胀,天长日久,孩子的私心也将慢慢形成。一个孩子自私的轻重将决定他选择何种的人生道路。自私过重将影响人生发展。一个小孩如果让别人看来特别自私,那么他将会失去很多朋友,一般的成人也非常讨厌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也不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器重,这样的孩子将会更加自私和贪婪。所以当孩子有了自私的现象时,千万要给予重视。

孩子有了自私的苗头也不要危言耸听、大惊小怪,同时也不能放任自流。

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退一步讲,自私如果对孩子成长有促进作用,那么我们就加以鼓励和培养。但实际上,自私给孩子带来的是什么,每一个做父母的心里都很清楚。所以,我们就必须去制止,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孩子现在还小,各种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如果发现自己的小孩有自私的现象,就应该马上去解决。那么解决的途径是什么呢?

面对孩子的自私,家长可通过以下方法予以教育:

(1)要教育孩子:不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如果孩子没有这样的概念,不仅会发生同伴交往上的不适应,还有可能发展成偷盗。许多成功的家长,从子女小时候就严肃地告诫他们,不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是很有道理的。

(2)要教孩子学会和大家分享

幸福的人不仅和大家分享快乐,也会和大家分享痛苦。你的痛苦和大家分享时,痛苦便减少一倍;你的幸福和大家分享时,幸福便增加一倍。但这些分享技能是孩子从小开始学会的,是他们从与小朋友分享玩具、分享物品开始的。从来不舍得把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的孩子,最终也没有人给他玩。自私会把分享的大门关闭。

(3)要教育孩予不要把物质的东西看得太重

物质是重要的,但不是拥有了物质就拥有了一切,人间还有友谊、友情等非物质的东西,在有些情况下,真挚的感情更重要。把物质的东西看轻些确实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

11.有效矫正孩子偷东面的不良行为

偷窃行为是父母最不能容忍和原谅的缺点。但切不要先给孩子下这样的定论,应找到孩子的真正动机,再加以纠正。轻易地给孩子贴“小偷”的标签对孩子的身心是非常有害的。

邻居家的小昆,是个人见人爱的乖孩子,可有一天从他们家传出以下的对话:

“这只忍者神龟哪里来的?”

“我的啊!”

“我的!真的是我的!”5岁的陈小昆依旧理直气壮地强调忍者神龟归他所有。从他的诡辩中似乎可以了解,他想告诉妈妈:“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能是我的!”

可惜,妈妈并不了解这点。

“再不说实话,我可要打人了,是不是小宝的?”

“嗯!”陈小昆讪讪地点头。

“这还得了,五岁就会偷,长大不抢、不盗才怪!”妈妈怒气冲冲地叫骂着,手上的竹条已如落雨般狂泻而下。

陈小昆的行动真的叫“偷”吗?

教育心理学专家告诉了我们其中的原因和道理。对于一个初次窥探人生的五岁小孩子而言,其实是没有“偷”这个字眼的。他们习惯以“好奇”的眼光看待世界,只要没见过的、有趣的、喜欢的东西,他们都会理所当然地想据为已有。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这种现象定义为“自我中心”。这个阶段的小孩,往往以欲望为中心,于是“只要我喜欢,就把它带回家”成为他们的至理名言。

严格来说,因为孩子们太小,其“认知”能力尚未健全所致。这时候他们的智慧只停留在“宇宙绕着我旋转”的地步,很难分得出“你的”、“我的”、“他的”,更难去理解别人的感觉。

因此,当父母带孩子到朋友家时,孩子常会将别人家中的“超人”、“芭比娃娃”、“机器人”、“圣斗士”等自己喜欢的东西,未打招呼便拿走。

3至6岁,甚至七八岁的孩子,普遍会发生这类情形,对此,父母用不着大惊小怪,或者随便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

小昆的家长可以改变方式纠正孩子私拿东西的缺点:

“好可爱的忍者神龟哦!妈妈知道你很喜欢它,对不对?不过这是别人的东西,别人也很喜欢它啊!人家现在找不到忍者神龟了,一定很难过!我们一起带忍者神龟去找它的主人,赶快送它回家好不好?”

孩子是相当具有童趣的,只要家长的处理方式不伤及他的自尊,不强加给他一些不名誉的标记,不狠狠地处罚他,孩子是可以接受“完璧归赵”的结局的。

这里要提醒每一位家长:不要以法官的架势宣告自己的小孩是“不可救药的小偷”,或断言他的未来。因偷窃而被退学的法国短篇小说家纪德·莫泊桑,日后功成名就;不良少年卢梭,也成为举世闻名的思想家。那么小小的顺手牵羊者,又何尝不能攀越巅峰?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真正的信任!下面是父母纠正孩子偷东西行为的具体方法:

(1)及早建立“所有权”观念

英国心理学家马许诺曾经说过,他训练自己的小孩时,最不会忘记的一句话是跟他说:“能不能借我玩?”

这种征求孩子同意的做法,其实就是对孩子“所有权”观念的训练,让孩子从日常生活中逐渐明白,要经过别人同意,才能把属于他人的东西带回家或拿来玩。但如果父母缺乏这种概念,那就很难保证孩子不会顺手牵羊了。

马许诺博士强调,类似的训练早在二三岁就可以开始了,让孩子明白哪些是爸爸的东西,哪些是妈妈的物品,哪些又是他自己的杯子、玩具、衣服,并鼓励他照顾好“自己的物品”。

(2)教孩子认知物品的归属

让他逐渐建立拿东西要告知及付钱的概念。例如到超级市场购物时,应先告诉孩子,等付完钱后,才能带走或开吃。使孩子渐渐了解,每一种东西都有主人。洋娃娃的主人是孩子,当爸爸拿他的东西时,别忘了告诉一声:“宝宝,爸爸能不能拿你的娃娃?”使孩子知道,即使爸妈要动他的东西,也得经过他同意。

(3)拿别人的东西必须归还

你可以和颜悦色地告诉孩子:“××正为自己心爱的东西的丢失伤心、难过,我们还他好不好?”

(4)偷必受罚

所谓的“罚”并非要痛打孩子一顿,而是剥夺他的某些权利。如果孩子喜欢看卡通影片,当他带回别人的东西后,不妨剥夺他看卡通影片的权利一次。

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因为你拿了小明的汽车,所以不能看晚上的忍者神龟。”

令他明白——做了某些事是必须付出自然合理的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