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当代女马可波罗日记(中文)
5531400000003

第3章 探访崖尧村,见证黄土高原变绿洲(2008年)

崖尧村是坐落在中国西北部陕西省黄土高原深处的一个普通村庄。几个世纪以来,这片土地孕育了中国的皮影和剪纸艺术。在陈凯歌的电影《黄土地》、张艺谋的电影《秋菊打官司》里都有镜头取材于这些艺术形式。

30年前,这里非常荒凉,来这里只能靠徒走山路。如今这里却成为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2008年11月3日,在离开黄帝陵之后,我们驱车来到崖尧村。但这次并不是走的山肠小道,汽车行驶在水泥大道上,我们看到路的两侧都是各种果树,其中有苹果树、栎树、核桃树和柿子树,而在田间我们看到了玉米收割之后留在庄稼地里的玉米茬。突然间我们团队中几个曾经在过去见证过这里干旱贫穷的人放声高呼:黄土高原变成了如今的绿洲!事实上,这只是我们即将抵达崖尧村之前发现的些许变化。

崖尧村有107户家庭,共410口人,有意思的是村里所有的人都姓“何”。在阵阵欢呼声中,我们到达了村口,很多村民都出来热情地迎接我们。这是为什么呢?对于我们这支团队中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这实际上是一次“回家”的过程。因为他们曾经赶上了中国当年知识分子大下乡的政策,于20世纪70年代在这里下乡劳动,所以在崖尧村的一户院子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写有“欢迎你们回家”的欢迎条幅。

几年前崖尧村的村民集体搬迁到了这个高地,住进了砖瓦平房,而先前这里的村民世代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土窑洞里。我们进了村子里一户人家的院子,院子一侧有一个菜园,里面堆着需要晾晒的玉米,篷子下面堆满了为过冬存放的苹果。院子里还有挂满柿子的柿子树,水井,沼气池,一派现代农村的生活景象。村里的一位老大妈告诉我们:

“现在生活方便多了,只要打开这个转钮,就可以做饭了,不用像以前生火那样弄得哪儿都很脏。村里几乎家家都有这样的炉子,只有那些特别传统保守的人不习惯这种新鲜事物,觉得沼气池和炉子很奇怪。为了不浪费,我们用鸡的粪便和玉米杆来造沼气。”

村民的家里通常会有一张宽敞的砖床,和炉灶连在一起。以前仅仅是做饭用的,现在在冬天也可以用来取暖,这也是高原窑洞房屋的一个特点。在砖床旁边,我还发现了一个很大的电视机,电视被架在镶有花纹图案的黑木家具上。家里还有一台电冰箱,据说这是这家嫁到城里的女儿回来送给父母的。

也许你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偏远乡村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个本来很少有外来人到访的村子,更不可能见过像我这样的外国人了。如今这个村庄发展到了新房子遍布全村,几乎家家都有彩电、冰箱。当然对于电脑这样的东西,我想还是一会儿再专门介绍吧。这应该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这项已经有了30年历史的政策就是从农村开始实施的,确切地说就是中国中部的安徽省,然后遍及了城市和农村,特别是那些贫穷落后的传统村庄。

我们看到的崖尧村建造在黄土高原的一个高地上,而这个高地是由干石灰淤积而成的。这里的村民通过世代劳动将山坡地变成了梯田,种植玉米、稷、四季豆、大枣、苹果和核桃。因为当地长期缺水,所以收成欠佳。高地山壁上的凝灰岩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简易廉价的栖身之处,凭借这个特点,村民们修建了拱形顶棚的窑洞,冬暖夏凉非常舒服,里面还装有用炉灶控火的砖床。窑洞的外墙壁装有一扇门和一扇方形木质的窗户,曾经一度窗户是用白色蜡纸糊着用来防寒的。每逢春节之时,就在白色蜡纸上贴着象征着祝福的红色剪纸图案。这些窑洞在山坡梯田上一个挨一个地排成一排,前面都有一个打谷场来晒粮食。此外还有厨房、仓库等等,这里的村民就这样生活在一起。

在这样的生活方式下,崖尧村也孕育了一种特殊的民间文化形式。它以民歌信天游为特点,声调高亢有力。曾几时分,当地村民在山坡放羊时总是高喊这种民歌来抗拒孤独,特别是在冬天的夜晚,在节日期间消磨时间。非常有意思的是这种民歌的节奏抑扬顿挫,突显了重复的歌词,这也是当地人平时说话的一个特点,让生活充满了色彩。

在崖尧村,剪纸和腰鼓舞蹈也非常有名,特别是打鼓的隆隆声响彻山谷,直冲云天。

在崖尧村我们还看到了一些古老的土窑洞,现在都已被拆除。那段时间,家家都住在这些破旧的土窑洞里,还有一所很小的小学也曾经在这样的条件下开课。今后这些山坡肯定还是会被逐步开荒的,用来种些植物。现在村里的村民也是在几年前迁到这里来的。

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至今仍然穿着很多年前流行的高领蓝色“中山装”。在田间劳作了一辈子之后,他们的脸已经被太阳晒得黝黑黝黑的。透过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现有的生活的满足感,当然他们也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生活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他们很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这里的新房子,给我们削苹果、沏茶、倒酒,脸上流露出的激动表情是对我们这些客人最大的欢迎。由于我们是从远在1000多公里以外的北京赶来的客人,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所以完全可以从他们高兴和自豪的表情中感受到他们的心情。

在崖尧村一户人家的院子里,我们受到盛情的邀请一起享用午餐,小牛(音)的到来让大院子的气氛再次热闹起来,我们这个团队里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都认识他。这顿午餐最有特点的是荞面禾烙,这是村里的女人们在厨房炕头上架上小木凳,用做禾烙专用的机器压出来的。事实上,因为中国西北地区缺少大米,当地农村就以各种各样的面食作为主食用餐。桌子上还上了很多道菜,包括土豆、南瓜、四季豆、野菜、玉米饼、荞麦面、兔肉、猪肉和鸡肉,所有素材和荤菜上面都盖了一层厚厚的辣椒,这也是当地人饮食习惯决定的。像崖尧村这样盘踞在黄土高原上的村庄,家家户户都把红辣椒串成串,挂在院子里晒干,这也是这个地区独特的一景。

村里一户农家的女主人除了做得一手好菜,还用她精湛的剪纸和做画手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女主人叫王秀清,她给我讲述了她的做画经历:

“我今年48岁,从1982年开始画一些农民风格的画。我是和父母学的剪纸手艺,画画是在文化中心学的,同样我也获过奖。1992年我获得了第一届陕西省农民艺术展大奖,1985年我的一幅作品被北京艺术馆收藏,另一幅作品还参加了在法国、挪威和其他国家的巡回展出。”

然而王秀清也常常抱怨丈夫不理解她,责备她浪费钱买颜料,这也让她非常难受。但是我们非常理解支持她,因为她所在的崖尧村刚刚连通了和其他村镇的公路,和外界有了接触。所以一个女人全身心投入做艺术创作,即便是传统艺术,仍然会令人感到奇怪,更何况这种艺术创作能改变她的人生。记得我们在参观以民间艺术闻名的陕西省安塞县的时候,当地的一位剪纸艺术家已经意识到工艺品牌的重要性。她的剪纸卖得很好,最终成功在县城中心买了一套商品房,供孩子们在城里上学,而她的丈夫和父母却依然靠在农村种地为生。这也是这些年中国农民发展变化的又一个范例,因为涉及到我们女性所以显得特别有意义。

当年由于道路不畅、交通工具落后,农村的一些传统风俗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我们可以想想张艺谋的电影《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就是在黄土高原上拍摄的,片中巩俐扮演的女主角秋菊正是坐着一辆小推车,在满是路坑的道路上颠簸着到达城里的。正是这种距离将地方风俗几个世纪以来保护得完整无缺。

然而所有这些都已经成为了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这片偏远的土地经历了进一步变化,赶上了时代的发展潮流。更为有意义的是,在通往崖尧村的一条小路上,我们甚至遇到了一个会讲英语的小伙子。他是学经济专业的,刚刚大学毕业,现在在附近镇里的一家银行工作。

如今崖尧村也有很多大学生,上大学之前他们都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一个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

“我们村里所有的孩子都免费接受着小学和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正是因为这项好的国家政策,村里所有的孩子都有学可上,即使是到附近村里的寄宿学校去读书,只有周末才能回家。为了他们的将来,这些孩子们高兴地做着自己的牺牲。”

弄清楚这些情况之后,对于今天上午在那户人家中看到的电脑,我想也就不足为奇了。那台电脑是家里为在城里上学的孩子买的。我了解到镇里给每个村分了两三台电脑,为的是培养村民如何使用电脑,这样他们就可以自己上网查询信息,掌握种植玉米、苹果、核桃和大枣的先进方法。我觉得这也是推进中国农村工作的一项新政策。还是在这户农家的院子里,我发现了一个带有农业资讯的柜窗钉在墙上,在一个房间里还找到了广播站话筒。这些资讯是从哪儿来的呢?一位负责人告诉我们:

“这些关于粮食种植的资讯是镇里的服务社发来的。最早是通过村里广播站播出的,现在我们有了其他更现代的方式,像电视、电脑和电话,此外新修的公路也帮我们更加快捷地传播活动信息。”

提到农民的收入,崖尧村党委书记何全拴自豪地告诉我: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这个村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已经全面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电话;新修建的水泥大道连通了我们和其他相邻村镇的公路;今年全村农民的平均收入已经达到了2800元。”要知道在1978年,这里的年人均收入只有98元。

正如你们想象的那样,崖尧村村民一般靠在村里种植玉米为生,在农闲时他们还可以进城打工赚一些钱。中国农村的一个现实问题在于一般只有老年人留在村里,因为年轻人包括女孩子都喜欢到城市里去生活,50多年前的意大利也有这样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在崖尧村可供耕地用的土地非常少,而且土地还很干,收成比较低,所以得到一份固定的月工资就变成了一种奢望。村委会主任何邦劳说:

“现在全村有410口人,107户家庭,家家都通了电,还有电话、彩电,有些人家也有了电动摩托。在耕地方面,全村平均每人拥有1.2亩的苹果地和0.6亩的核桃地。”

单从上面这组数字,我们也可以知道这里可支配耕地的匮乏。要知道在中国土地是归国家所有的,不同地区的农民可以在家庭联产的基础上分期限承包土地,签订可续签的合同。近年来,该地区因为缺水,种植业的利润受到了很大影响,同时还受到了退耕还林政策的限制,因此国家通过免费提供栽种树苗补偿农民,诸如栎树、柏树、苹果树、柿子树、枣树等需水较少的树种。为了进一步保护生态,退耕还林政策得到了进一步地推广,有效地避免了水土流失。这也就可以想象当我在这片干燥的土地上看到一片绿洲时候的惊喜感了。这里供水主要靠雨水补给,非常珍贵,村民把这些雨水保存在院子里的池子里以备家用,而耕地主要靠稀有的雨水补给。要知道40年前,这里的山坡都光秃秃的,连一棵绿树也没有,因为木柴都被砍伐用做生火做饭的燃料。这也是我们今天感受到的一个显著的变化。

崖尧村所在的宜君县同样也成为了一个绿色生态发展的典范,以其绿色核桃闻名。县里的一个官员介绍说:

“宜君县积极推动绿色生态工程,我们的森林覆盖率和绿色覆盖率分别达到了46.4%和91.8%,因此我们也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我们这儿是一个传统农业的县,现在地方政府计划以生态指标为基础增加农民的收入。我们这里有高产优质的苹果,还有很好的核桃,可以提炼出优质的核桃露。另外,鉴于这里地处海拔1200米,空气非常好,早晚温差非常大,夏天非常清凉,所以我们也想发展成一个度假中心,吸引更多的游客。

我可以肯定这位官员并没有说谎,因为从宜君县中心可以观赏到和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的蓝格地区相似的风景。那里是我的故乡,广阔无尽的绿山,雄伟而甜美。谁知道将来这个地区会不会效仿蓝格的发展模式,就像意大利作家凯撒·帕维瑟描述的,那曾经是一片移民的穷地,现在变成了专业的葡萄园、城堡、小村庄和餐厅。现在城里人都渴望新鲜空气,渴望放松,渴望回归大自然,由此也就促成了旅游农业和绿色休闲的逐步繁荣,所以和自然旅游相结合的生态保护已经是中国很多地区发展的一种趋势。

坐落在黄土高原深处的崖尧村盛产健康、绿色的食品,这里空气清新,风景迷人,非常安静。崖尧村的村民数代以来在山坡上种植玉米,过着简单安逸的生活,现在这里已经打开了连通世界的大门,让人们有机会去探索人类传统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