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爷爷奶奶带孩子宝典
5598700000003

第3章 尽情发挥隔代教育之优势(2)

奶奶的交友哲学是不以貌取人、不把人分三六九等,她用自己的智慧为孙子提高了“人气”,收获了珍贵的友情,十分难能可贵。也许丁丁还不能彻底明白为人处事的深刻含义,但在奶奶的教导下,他的行为却是具有处世智慧的。

案例二:

柔柔很爱说话,有时却不招人喜欢,因为她说话不讲究技巧,很多时候都出力不讨好,好心办坏事。

一次,奶奶带着柔柔上街买菜,恰巧碰到隔壁的王奶奶带着孙女买炸薯条,柔柔大声地说道:“王奶奶,青青妹妹都那么胖了你还给她买炸薯条啊!吃完岂不是要变成小胖墩儿啦!”说完还咯咯地笑了起来。本来很高兴的王奶奶一下板起面孔,心想:“你也不瘦啊,还不是一样吃那么多炸鸡腿。”青青也狠狠地白了柔柔一眼。

孩子说话直爽也许不是什么坏事,但惹得别人不高兴就不好了。这时,奶奶不妨指出孩子的不当之处,告诉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说。比如“青青妹妹胖乎乎的虽然很可爱,但多吃炸薯条还是不好。”

然而奶奶只是尴尬地笑笑,什么都没说。柔柔说话不讲究方式,在外面这样,在家里更是如此。她特别喜欢抢话,常常截断别人的话,不在意别人的感受,只顾自己说得兴高采烈。

“老头子,你看我穿这件衣服怎么样?去参加同学聚会不会老土吧?”奶奶边照镜子边问在一旁看书的爷爷。

“难看死了,奶奶穿这件像个老太婆。”爷爷还没说话,柔柔就开始说起来了。

“小丫头片子,主意还挺多,那你说奶奶应该穿什么?”奶奶笑着问道。

“是啊,还是我孙女有主见,你帮奶奶参考吧!爷爷就不参与了。”爷爷也被柔柔的话逗乐了。

爷爷奶奶也许是这样想的:这是孩子最真的地方,应该让其自然发展,用处世智慧去约束孩子会阻碍孩子的自由成长,因此对柔柔的说话方式并不进行纠正。

不讲究处世技巧,孩子的人际关系可能会陷入困境,谁也不想看到孩子没有朋友吧!当孩子说话不当时,尽量在不伤害孩子尊严的情况下,指出不当之处,并告诉他正确的做法,比如告诉孩子见到认识的人要打招呼,委婉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不揭短等等。

专家指示

1.鼓励孩子在学校和不同类型的同学交朋友,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势利眼”现象。让孩子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开阔孩子的眼界。

2.让孩子懂得处世智慧,可以让他参加一些活动,如夏令营、冬令营等。这些活动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乐于助人的品质,也能让孩子学会团队协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孩子遇到处世挫折时,尽量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帮助孩子分析道理,使他客观理解事情的真相,接受失败的结果,学着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永不言败。

4.试着让孩子自己挑选一些好伙伴,朋友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当然,爷爷奶奶也要了解孩子朋友的品行,毕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第四节 怎样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

特别提醒

人品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社会关系。假如一个人人品不好,无论他多么优秀也很难受到别人的欢迎;相反,好的人品能为孩子赢得掌声与尊重。拥有了良好品质,未来社会的主人翁们才能茁壮健康地成长,继而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谦让、珍惜、理解、正义、勇敢、宽容等都是好品质的体现,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更是孩子成长道路上闪亮的指明灯。

问题聚焦与剖析

社会上诱惑很多,陷阱也多,稍有不慎,懵懂无知的孩子就会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对品质重要性的认识,对好坏的分辨不是那么明确,如果过分宠爱孩子,纵容孩子的过错,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欲望,忘了教孩子知恩图报、为他人着想,只会加快孩子性格扭曲的速度,使孩子的缺陷会越积越多,很难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品质。

案例一:

浩浩是家里的宝,爷爷奶奶甭提多宠他了。这样的宠爱使他成了一个无法无天的小皇帝,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这不,爷爷奶奶出远门探亲之后,浩浩的日子不自在了。不能随时出去玩,也得不到中意的玩具,不能没完没了地看动画片,甚至连零花钱都没几个……浩浩心想:爷爷奶奶才出门多久啊,我的日子就过成了这样,不行,我得想想办法!

他翻箱倒柜,但爸妈太谨慎了,从不乱放钱,浩浩首战失败。情急之下,浩浩想到电视里那些收取“保护费”的场景,决定模仿一把。因为势单力薄,事情最终也没能成功。

孩子为了钱不择手段,完全背离了优秀品质。看来,“溺爱害人”绝不是危言耸听。如果爷爷奶奶在带孩子时不那么宠爱,不让他养成为所欲为的习惯,事情也许不是这个样子。

最后,浩浩盯准了爷爷钟爱的旧邮票,把它们拿去换游戏币了。爷爷奶奶回来之后,发现一套邮票所剩无几!大惊失色之余,开了个家庭会议。

浩浩毕竟做贼心虚,爸爸没费几下工夫就把实情套了出来。正准备给他一点颜色瞧瞧,可是奶奶挡在前面,一副“先过了老娘这关再说”的架势!

孩子犯了这么大的错,奶奶还一味护短,怎么可能让他拥有优秀的品质!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起码要做到不溺爱不护短。当孩子父母要教育孩子时,尽量不要过多干涉,即使有更好的建议最好也背着孩子提。

案例二:

“哎,你的包,拿好,不要随便乱放。”

“你这人怎么这样,没看见我的包先放在座位上吗?”

“那又怎么样,是我先坐上去的。”

“是我先放下包占到这个位置。”

“……”

接下来越吵越厉害,眼见就要大打出手。“阿姨,你们别吵了,来我这儿坐吧。”一个稚嫩的声音使得这场战争戛然而止。一个小女孩,睁着一双亮丽的大眼睛,平静地看着这一切。奶奶镇静地拉起小女孩,站到了角落里。

吵得不可开交的两个人,顿时变得像熄了火的发动机,没了声音,仿佛脸上被狠狠抽了几耳光,红红的。车刚停,几乎同时,两个女人迅速逃离了现场。

如果孩子具有优秀的品质,那无论放在哪里都会发光!公交车上的一幕,也给在场所有的大人们上了一堂品质教育课。当然,这一切离不开奶奶的谆谆教诲。

“小语,人要学会宽容忍让,像刚才的两个阿姨,如果互相谦让一下,就不至于打搅到整个车厢的人了,而且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也是不礼貌的行为!”吵架的女人下车后,老人轻声提醒小女孩。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奶奶适时地提醒更让孩子懂得了这个道理,相信孩子以后遇到类似问题也知道该怎么处理。

专家指示

1.爷爷奶奶要以身作则,把自身的优良品质通过平时的生活、学习、沟通传递给孩子,让他们逐渐吸收,自然消化。

2.在孩子做错的时候,要明确指出,千万不要因为怕孩子伤心难过或是生气就把问题忽略掉。

3.引导孩子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因为身边经常会出现具有优良品质的人,用他们的正面事例来引导孩子,让孩子在生活中自然接受。

4.多讲一些历史上展现良好品质的小故事给孩子听,启发他们,以后也要做这样一个受人尊敬具有良好品质的魅力人士。

第五节 怎样让孩子学到诸多才艺

特别提醒

孩子生活在浓厚的现代艺术文化氛围里,经常接触的都是小提琴、钢琴、芭蕾等,而爷爷奶奶比较了解传统艺术,像京剧、花鼓戏、皮影戏等。想让孩子学到诸多才艺,爷爷奶奶们不妨将中外艺术融会贯通,开阔孩子的视野,巩固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在优雅的艺术氛围中高贵地成长。

问题聚焦与剖析

与国际接轨的政策使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没底气,洋货风靡中国后,国人对那些洋味十足的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越来越多的小孩很难再愿意感受民族文化带来的乐趣。因此,将中外艺术相结合,培养孩子多才多艺,成为家长们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所有家长的心声,希望孩子多才多艺的期盼可以理解,但凡事都得有个度,切记“贪多嚼不烂”。起初可以让孩子们接触尽量多的才艺,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根据个人兴趣学习。

案例一:

爱洋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虽然感觉很幸福,但还是有一些不如意。比如现在,爷爷正拿着笔墨纸砚等她去练字,奶奶则等着教她唱黄梅戏。

爱洋既不喜欢写毛笔字,又觉得唱黄梅戏很土。她跟别的同学一样,喜欢没事弹钢琴、画漫画。虽然打心底排斥,但懂事的她顾及到爷爷奶奶的感受,还是能敷衍就敷衍。练了一年,毛笔字毫无进展,黄梅戏也仅学会了《女驸马》这一出,还唱得跟《义勇军进行曲》似的。

毋容置疑,让孩子学他们不感兴趣的东西自然出不了成绩。爷爷奶奶可能觉得现在条件好了,当初想让孩子的爸妈学这些都没机会,因此恨不得把曾经的遗憾全都填补到孙子孙女身上。但让孩子学习也要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学有所长,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让孩子学习。

渐渐地,爱洋一拿起毛笔就变得烦躁,一听到戏曲音乐就坐立不安,面对这种情况,爷爷奶奶该如何是好?及时沟通,对症下药——这是爱洋奶奶在咨询过儿童教育专家后得到的答案!

周日下午,本该是爱洋唱戏的时间,爷爷奶奶破例开了个家庭小会。逮着机会了,爱洋把憋了一年多的委屈全倒了出来,爷爷奶奶也向爱洋承诺,今后再也不强迫她学不感兴趣的才艺了。

让孩子变得多才多艺,并不是强迫孩子学他们不喜欢的才艺,而是根据孩子的喜好为他安排才艺课程。如果孩子对那种才艺根本没有学习兴趣,又如何能够精通呢?

案例二:

乐乐是学校有名的小提琴手,每当学校举行娱乐活动,乐乐肯定是场上最闪亮的星。可是今年的校庆晚会,乐乐却没把自己最好的搭档——小提琴带来,而是准备了一个神秘的节目——相声。

乐乐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作为相声爱好者的爷爷有事没事就在家里自说自演,在公园里碰到志同道合的人也扯几个段子,这些都被乐乐看在眼里。爷爷偶尔去参加一些类似相声俱乐部的聚会,乐乐也会跟着去开开眼界,但爷爷从不强迫他,没想到这样反倒助长了乐乐对相声的兴趣,虽然乐乐大部分业余时间都在拉琴,但只要来了兴趣,爷孙俩就能一唱一和地说起相声来。

爷爷想让乐乐学相声吗?当然,只不过他用了“潜移默化”这一招,通过明里暗里的牵引和熏陶,勾起了乐乐的好奇心,他才会主动要求了解和相声有关的信息。没记错的话,享誉全世界的《卡尔·威特教育全书》里,就专门有如何引发小孩兴趣的介绍,爷爷奶奶们有空不妨研读一下,一定会让你们受益匪浅。

在爷爷的协助下,小提琴王子改穿长衫,笑嘻嘻地登场,把马三立老先生的《逗你玩》演得生动有趣,“说学逗唱”一点不含糊,颇具马老爷子的神韵。毫无疑问,那晚的乐乐又拉风了一把。

兴趣是孩子学习才艺的灵魂,是贯穿始终的一根神经线。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学习,真的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专家指示

1.在孩子兴趣的培养上,祖辈和父辈一定要达成一致,否则对孩子的学习很不利。祖辈喜欢古典艺术,父辈喜欢现代艺术,如果相持不下,不妨听听孩子的意见。

2.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舒适快乐中接触新事物新才艺。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孩子,往往适得其反。

3.给孩子多一些选择,让他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才艺尝试,一旦选定了就要监督着他们坚持到底。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将一事无成。

4.老卡尔·威特说过,趁着孩子小,接受能力强,不妨让孩子多学几门艺术。因此希望爷爷奶奶们不要一头扎进某个专项里出不来,可以有主次之分地引导小孩子学习,不要只攻一门。

第六节 怎样替孩子保守秘密

特别提醒

隐私是人们隐藏在内心深处,不愿意告诉他人的秘密。每个人都有隐私,孩子也不例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自我自尊意识不断增强,知识水平、生活、情感也逐渐丰富。不经意间你会发现,那个曾经和你推心置腹,谈话毫无顾虑的小家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渐渐紧闭的心扉。

问题聚焦与剖析

当孩子渐渐长大,他们逐渐渴望拥有自己的小秘密,渴望被尊重。当孩子的隐私意识增强,并试图通过各种办法保护个人隐私时,表明他们开始懂得保护自己,这也是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家长们应当高兴才对。尽管那些隐私不一定正确,但毕竟是孩子成长的表现,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

案例一:

厚厚最近开始写日记了,但奶奶发现小家伙用的日记本却是那种带锁的。每次写完日记,小家伙都会小心翼翼地锁好,生怕别人看到!厚厚“神秘兮兮”的做法,引起了奶奶强烈的“好奇心”!

可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人们总觉得自己是权威,对于孩子的事情事无巨细都想了解,恰恰厚厚又把和同学之间的书信、他自己的日记都藏了起来,奶奶的心理难免会不安,越是不安越有可能在“隐私”问题上和孩子产生不同程度的交锋。

有一天,厚厚刚走到公交车站,忽然想起来昨天晚上做好的数学练习题忘带了,于是赶紧掉头往家跑。当厚厚打开门发现,奶奶从自己的房间走了出来,神情慌张。

“乖孙子,你怎么突然又回来了呀?”奶奶掩饰不住紧张和尴尬。

“没什么,我的作业本忘记带了,半路想起来,就赶紧回来拿了!”厚厚稍做解释,就回自己房间了。

进屋才发现,书桌的抽屉全都开着,同学们写给自己的信、送的一些贺卡胡乱摆了一桌子。厚厚暂且没有理会,而是到处找那本日记,还好日记本没有被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