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吴国传奇(北望长安系列丛书 )
5599700000004

第4章 开化:由蒙昧走向文明(2)

这些便是周朝的礼乐制度的大体形式和作用。顺便还要说一下,制定这些礼乐的人是周公,姓姬名旦,又被称为“周公旦”,他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去世的时候,继位的周成王年纪尚幼,于是本来被封在鲁地的周公并没有赶赴鲁国,而是留在周地主动担当起了摄政王的角色。这一行为在当时的王室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认为周公是趁机阴谋篡权,事实上周公若想篡位也极其容易,他在朝中手握重权,况且本身就是周武王的弟弟,废掉年幼的侄子对他来说简直是易如反掌。然而《尚书大传》当中的一段记载反映了周公摄政时期他都做了什么:“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可见,周公摄政期间做成了很多有助于周朝发展的大事,而且在第七个年头,也就是周成王十二岁时又将朝政交还给了周成王。有了周公奠定的基础,周朝在周成王及其子周康王的治理下社会安定、百姓和睦、经济发达,这段时期在历史上也被称为“成康之治”。周公功成身退,面对巨大诱惑仍不为所动的美德一直被后世传扬,他是孔子最推崇的圣人之一。

寿梦父子来到鲁国,彻底开了眼界,没想到治理一个国家还可以依靠这样的手段!尤其是寿梦的儿子季札,他接触到了礼、乐之后,便着了魔,终其一生研究这两样东西。寿梦父子把礼、乐这两个文明的代名词带回了吴国,这是寿梦在位时期对吴国文化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当然,这两人只是象征性地把礼、乐带回了吴国,实际上从后来的发展来看,这两样神奇的东西并没有给吴国带来太大的影响,可能因为吴国的贵族们受教育的程度实在太差,实在欣赏不了这么高雅的玩意儿。另外,这一次出行除了收获之外也留下了一个后遗症,就是小儿子季札从此迷上了文化,多年以后他成了一位深谙礼乐的文化人,但也从此对继承王位这件事失去了兴趣。

二、天上掉馅饼:晋国人主动来教军事

在寿梦以前,吴国的军事力量一直是以水军为主。这主要是由自然地理条件决定的,吴国起家时占领的第一块土地就是三面临水一面靠山的平原,而后又跨长江作战,这些战争需要的都是水军。其战争中的打法也以水军的作战方式为主。我们甚至可以由此产生一种猜测,寿梦的父亲去齐向楚国人称臣很可能与此有关,因为楚国对吴国发动战争很可能是在陆上作战,吴国这样的军队构架显然有着极大的弊端和地理束缚,第一无法有效地防御来自陆地方向的进攻,第二也无法向有水区域以外扩张。然而,一个与楚国有仇的楚国人帮助吴国解决了这个军事方面的难题。他的名字叫做申公巫臣。

申公巫臣姓屈,通过这个姓大家就可以看出他是楚国的大贵族,和后来的楚国大名人屈原同姓。他前半辈子在楚国混得不错,官职很高,也很受楚庄王的器重。可是申公巫臣的性格很奇怪,他这个人城府很深,做事情极有手腕,最奇怪的还要数他的爱情观和审美观,他深深地爱上了比自己大了十多岁,来自战败国陈国的俘虏——夏姬。倒霉的是,楚庄王也看上了这个徐娘半老却又倾国倾城的女人。于是,申公巫臣设下了一个通天阴谋,辗转拐走了自己的心爱之人,逃亡到了晋国,做了晋国的大夫。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夏姬本是郑国郑穆公的女儿,生得娥眉凤眼、俏目桃腮,少女之时便极具风流韵味。更有传说她在十几岁的时候便梦见一位伟岸异人,星冠羽服,自称来自上界与其交合,并传授她吸精导气的方法,能够令她容颜永驻。这位夏姬还未出嫁的时候,便与自己的兄长以及朝中的权臣有染。后来,夏姬嫁给了陈国的大夫夏御叔,夏姬的名字即由此而来。

夏姬嫁到陈国以后很快生下了儿子夏征舒。据说夏征舒出生的时候,夏姬来到陈国还不到九个月。可能是夏姬“吸精导气”的作用,她的丈夫夏御叔年仅三十几岁就去世了,留下了夏姬和夏征舒这一对孤儿寡母。夏姬年近四十,但容颜依旧,很快又与陈灵公和陈国的两位大臣孔宁、仪行父勾搭起来。这君臣三人都持有夏姬的内衣,甚至在上朝的时候拿出来互相嬉戏。如此丑行引起陈国上下的阵阵声讨,大夫泄治苦苦劝谏陈灵公,却把灵公弄得恼羞成怒,命令孔宁、仪行父二人将其暗杀。一天,君臣三人共同在夏姬的家中饮酒作乐,不知为何将话题转到了夏征舒的身上,而且还拿他的身世开起了玩笑,意思是夏姬来到陈国还不到九个月就生下了你,你怎么能姓夏?正值血气方刚年纪的夏征舒怎么忍受得了如此的人身攻击?他恼羞成怒,趁灵公将要离开的时候,拉开弓箭将其射死,并且号称自己是陈侯,执政陈国。

孔宁、仪行父二人见势不妙,赶紧跑到了楚国避难,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楚庄王。隔年,作为霸主的楚庄王发兵讨伐夏征舒,很轻松地攻破了陈国都城,将夏征舒处以车裂极刑,并俘虏了夏姬。夏姬的魅力实在太大,仿佛只要与她有过一面之缘的男子都会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即便是一代霸主楚庄王也抵挡不住这个女人的魅惑,想要纳她为妾。此时,申公巫臣站出来劝谏楚庄王不要因为一个女人在世间留下淫乱的名声。楚庄王接受了申公巫臣的建议,按捺住了自己的淫心。楚庄王这边的风波刚刚平息,楚国重臣子反又提出想要娶夏姬为妻,这再一次被申公巫臣阻拦,说夏姬曾经害死了自己的丈夫、情人和儿子,甚至陈国也差点灭在这个女人的手里,这是个不祥之人,是祸水,子反于是打消了念头。最后,楚庄王让夏姬嫁给了晚年丧偶的大将军襄老。

厄运再一次降临,公元前597年,晋国大夫荀首在邲之战中一箭射死了襄老,并且带走了襄老的尸体。夏姬又一次成为了寡妇。具有如此魅力的女人当然永远不会寂寞,夏姬很快便又和襄老的亲生儿子黑要有了私情,黑要收到父亲的死讯不但没有急着去寻找尸体,反而很高兴,因为他终于可以肆无忌惮地和自己的这位狐媚继母通奸了。

楚国是大国,当然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在朝中长时间上演。早已对夏姬暗生情愫的申公巫臣终于找到了机会,由他出面,命令夏姬回到自己的娘家郑国去,并私下许诺夏姬,自己会尽快找机会到郑国去下聘礼迎娶她。巫臣对她的爱慕之情夏姬自然也是早就了然于心,此时巫臣坦白,夏姬当然喜不自胜。事情总是这样的巧合,正在这个时候,郑国方面声称,已经找到襄老的尸首,派使者来通知夏姬回去迎取,就这样,夏姬名正言顺地得到了楚庄王的许可,回到了娘家郑国。而巫臣这边,则开始酝酿一个巨大的阴谋。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去世,年幼的楚共王继位。巫臣趁机申请出使齐国,得到了允许。当巫臣率领着仪仗携带大量礼物行至郑国时,巫臣便打发人把礼物送回楚国,自己找到了夏姬。公元前589年,申公巫臣按照他当年的诺言,名正言顺地迎娶了夏姬。

夏姬的确切生平年代我们找不到历史资料,但可以进行大致的推理。当年夏姬在陈国与陈灵公等人勾搭的时候已经年近四十。公元前597年,夏姬的第二任正式丈夫去世,再到公元前589年,这中间已经经历了8年的时间。如此推算,巫臣与夏姬真正在一起的时候,夏姬最少也是年过半百了。如此大的年纪,在整容之术欠发达的春秋时代,夏姬还能够拥有如此的魅力,这实在让后人汗颜。可惜当时还没有摄影拍照的技术,否则真希望能够一睹夏姬的风采。当然,没有图像流传下来也有一个好处,读者们可以展开自己无限的想象力,去勾勒生活在距今2500多年以前的那个绝世美女的样子。夏姬不愧为“春秋四大美女”之一,她的事迹虽然很荒诞,但远远比后来的西施精彩得多。单从其“祸国”的能力来判断,她应该也是高居榜首了。

一代“妖姬”的故事讲完了,接下来我们还要收拾收拾心情回到主题。公元前589年,巫臣拐带夏姬逃到晋国,当时楚国与晋国正在激烈地竞争中原霸主之位,楚庄王的去世令楚国的能量大打折扣。而巫臣在这个时候为了一个女人逃离了楚国,这势必要惹来楚国的追杀,更何况那么多楚国人都对夏姬这个女人垂涎欲滴,这个便宜让巫臣占了很多人是不甘心的。这也是巫臣一定要带着夏姬离开郑国而来到晋国的原因,他心里很清楚,此时只有晋国能保得他的安全,而来自敌对国的大夫,这个身份也会令晋国人很好地对待他、保护他。很快,巫臣就遭到了楚国人的报复,楚国的两个重臣子重与子反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暴跳如雷,诛杀了巫臣在楚国的全族。这一行为彻底燃起了巫臣的仇恨之火,他决定要真正帮助晋国对抗楚国了。

巫臣终于等来了属于他的机会。公元前584年,寿梦率领的吴国在中原各诸侯国的视野中漂亮地出了一次镜,虽然攻打的是晋国的附属国,可聪明的晋国人很快便想到了一个化敌为友的方法。此时晋国与楚国还是连年征战,不可开交,晋国人虽然无法灭掉楚国,可楚国想要出击中原必须先要跨过晋国这道屏障。吴国的亮相令晋国人眼前一亮,他想出了一个对付楚国的好办法,那就是扶植吴国并且与吴国联合夹击楚国。所以,巫臣主动请缨,负责联络和出使吴国,并且帮助吴国训练军队。

同年,巫臣便带上自己的儿子子狐庸以及30乘战车、士兵出使吴国。巫臣来到吴国以后,受到了吴王寿梦热情的接见。对于寿梦来说,可以得到人家免费带来的人力、物力资源的帮助,而代价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协助他们骚扰一下自己本来就很讨厌的楚国,这是天大的好事。巫臣教给了吴国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打法——以步兵配合战车的作战方式。当时还以水军为主的吴国军队,对于战车这种先进的装备,可能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巫臣带领将士展示了战车的作战方式,令吴国上下大吃一惊,立马就被这种先进的打法所吸引,将士们全都刻苦学习。

巫臣在吴国停留了一段时间后便回到晋国与夫人团聚了,但他并没有一走了之,而是留下了自己的儿子子狐庸作为吴国的“高参”,后来子狐庸还在吴国官拜“行人”,成为吴国除吴王以外权位最高的官员。巫臣还留下15乘战车和驾驭战车的将士作为吴国长期的军事指导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巫臣还教给吴国人射、御之术,这是周朝从天子到大夫都要学习的六艺中的两种。简单说射就是引弓射箭,御就是驾车的技术,这两门技术是运用车战战术的基础。当然,射、御这两门技术除了在战场上使用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作用就是表演。有关于射御作为表演项目的细节,在《左传》中有多处专门的记载。

吴国人从巫臣那里不但学会了车战技术,还学习到了先进的战阵,因为在步兵中混入车兵,这当然要特殊的阵法。现代专门研究古代军事的学者多认为,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在战争中采取的主流阵法便是战车阵,由战车和步兵共同构成一个作战单位,一辆战车上配备三名人员,分别是御手、射手和盾手。御手负责驾车,射手负责攻击,盾手负责防御。这样,即便是有战车落入重围,也可以单独作战冲杀一段时间。而围绕着一辆战车,配备50—75名步军士兵。作战时,以一辆战车所构成的军团为单位布阵,冲锋、防守都要遵循阵法,变换自如。

巫臣的到来大大地勾起了寿梦的野心,也许有一天,自己所统率的吴国也可以像楚国那样向中原出兵,在各诸侯国之间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寿梦在学习到先进打法之后,为了快速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还在扩充兵源方面想了很多方法。他首先打破了“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的旧制,吸纳周边欠发达地区的“野人”入伍。这些“野人”没有文明的概念,打仗时更加拼命,寿梦利用野人的这一特点把他们编排进吴国的先锋军队,这令吴国的先锋军在冲锋的时候极其勇猛,势不可挡。此外,吴国甚至将死囚犯也扩充到军队当中,这一股势力虽然人数很少,但简直就是现代战争电影里面的“敢死队”,他们无所畏惧,因为原本已经是“死人”了,所以在战斗中无所不用其极,战斗效率非常高,有时候还可以执行一些特殊的“敢死”任务。

巫臣对吴国做的这些也许有着自己的目的,从他把儿子留在了吴国我们可以看出,他很可能是在为自己谋求一条退路。当时的晋国内部各大家族的权力纷争已经开始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了,巫臣作为一个楚国逃来的叛臣在晋国没有任何的背景,很容易被政治漩涡搅得粉碎。这可能是巫臣真心实意帮助吴国的根本原因。但是,不管巫臣出于什么目的,他出使吴国,都标志着吴国从一个弱小的国家正式走向强大,同时也走上了“不称霸不罢休”的这条不归之路。寿梦通过巫臣的指引,进行的这一系列改革大大增强了吴国的军事实力,为日后的联晋抗楚,以至于进一步逐鹿中原奠定了基础。从此,吴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