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楚史传奇(北望长安系列丛书 )
5599800000026

第26章 虽败犹荣:城破国亡的衰败沉沦(2)

张仪来到郢都,首先拜见了靳尚,向靳尚说明了一切,还送给靳尚一份厚礼,希望他能替自己解围。然后,他孤身一人觐见楚怀王。楚怀王一看到他,顿时怒火中烧,立刻下令将其监禁,准备活剐了他。靳尚赶紧去见楚怀王的爱姬郑袖,他向郑袖说道:“大王要纳妾,夫人您可能要失宠了。”郑袖一惊,忙问:“怎么回事?”靳尚便说:“秦王非常喜爱张仪,可是大王要处死张仪。现在,秦王为了救张仪,准备把上庸六县送给楚国,把一位美人献给楚王,还附赠一些能歌善舞的女子进入王宫。以后大王一定以秦女为贵,夫人您不就被冷落了吗?”郑袖有点慌乱,忙问:“那怎么办?”靳尚说道:“夫人您和大王说说,让大王把张仪放了,这样您就不用担心了。”

郑袖是一个忌妒成性、刁蛮骄横的女人,她当然害怕失宠于楚怀王。有一次,魏国国君送给楚怀王一个美女,郑袖在旁一看,楚怀王很喜欢这位美人。为了讨好楚怀王,她故意装作也很喜欢的样子,还把自己的穿的、用的,甚至自己住的宫室,都让出来给这位美人。楚怀王听说后,很赞赏她的举动。但郑袖哪能平静,她开始策划一系列阴谋,要除掉这个碍眼的大美人。一天,她对这位美人说:“大王非常喜欢你的美貌,就是嫌你的鼻子低了一点。你以后见大王的时候,最好用手帕遮挡住鼻子,这样,大王就更喜欢你了。”这位美人满以为这是在关心她,很感激。于是,她以后见了楚怀王就用手帕捂住鼻子,楚王很是纳闷。有一次,楚怀王向郑袖问起这件事。郑袖说:“大王,我不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而是不敢跟您说。”楚怀王说:“你尽管说,我不会生气的。”郑袖悄悄对楚怀王说:“她觉得您身上有狐臭的味道,所以用手帕遮挡鼻子。”楚怀王听后恼羞成怒,下令把这个美人的鼻子割掉,从此不再见她了。而郑袖仍像以前一样,独享楚怀王的宠爱。

郑袖按照靳尚说的,来到王宫,日夜缠着楚怀王,甜言蜜语,说得楚怀王神魂颠倒。这时她趁机向楚怀王说:“张仪对大王是尊重的,人臣各为其主,他也是没有办法。如果您执意要杀死他的话,那我们母子就搬到江南去,因为秦人肯定要打过来,我们不能在此等待被俘获啊。”楚怀王经不住这位宠姬的哄劝,解除了对张仪的监禁,还像以往一样以礼待之。

后世诗人赋诗指责这个祸国殃民的王妃:“宫花一朵掌中开,缓颊翻为敌国媒。六里青山天下笑,张仪容易去还来。”

张仪非但没离开楚国,反而又向楚怀王进言说:“合纵政策无异于驱赶群羊进攻猛虎,很显然,羊是斗不过虎的。大王您不加入猛虎而入群羊,这是大错特错。凡天下强国,非秦即楚,非楚而秦。两国交争,势不两立。大王如果不和秦联合,那么秦就会和韩、魏结盟,到时秦攻楚之西,韩、魏攻楚之北,楚国就危险了。况且秦国现在据有巴蜀,大战船顺江而下,一日能行五百余里,用不了十天就能进逼楚关(今湖北长阳西),楚关受到威胁,楚国东部地区就很难保住。而西部的黔中郡也不再属于楚国了。秦军如果出北关,楚国北部地区也会断送。秦国进攻楚国只需三个多月,而楚国寻找诸侯帮助至少得需要半年。”

以战相胁之后,张仪又以和相诱。他对楚怀王说:“目前秦与楚相邻,如同兄弟般相处。大王如果能听臣下之言,臣请秦太子入质于楚,楚太子入质于秦,请以秦女为大王之妾,赐予封邑万户,永远都是好兄弟,再也不相互攻伐,岂不是很好吗?这对楚国来说,是最好的策略了。”

这一番热情洋溢的游说,使楚怀王变得六神无主,更不要说睿智的判断了。楚怀王对张仪说道:“楚国僻陋,位于东海之上。寡人年幼,不习国家之长计。今幸得先生赐教,寡人才得以明白如何治理国家,先生之言极是。”马上同意与秦和好,送走了张仪,并派使者以百乘入秦,献夜光之璧给秦惠文王,相约和亲。

楚大夫屈原出使齐国以重修旧好,这时刚回楚国。听说楚怀王要与秦和好,立刻上朝面见楚怀王问道:“为何不杀张仪?大王您已经被他骗了一回,我还以为大王您见到他后,一定会处死他。现如今非但没杀他,还再次听信他的邪说。这是天大的错误啊!”楚怀王说道:“答应张仪与秦和好,可以得到黔中,这是有利的事啊。如果我们反悔,这是违背道义的。”这个昏君真是糊涂至极,无药可救了。

张仪告别楚怀王,跑到韩国去了。楚怀王担心张仪再次食言,想派人监视他,一旦他食言,便就地杀了他。这时,大夫靳尚主动请求担当此任。靳尚当然不会这样做,只不过是欺骗楚怀王这个可怜的糊涂虫而已。

张仪来到韩国,开始游说韩襄王。他见到韩襄王说:“秦国就是想削弱楚国,而能弱楚的只有韩国。并不是说韩强于楚,而是韩国有利的地形可以胜楚。今大王西面事秦而攻楚,秦王必定高兴。”韩襄王表示听从这一建议。于是,张仪回秦国复命,秦惠文王封他为武信君。接着,张仪又去齐游说,使齐与秦和好。

此后的数年中,随着形势的发展与变化,楚国时而合纵抗秦,时而与秦联合伐齐。楚国的外交政策摇摆不定,根本没有一个符合自己国家利益的长远打算。

公元前311年(楚怀王十八年),秦惠文王去世,其子秦武王立。秦臣多厌恶张仪,秦武王也不喜欢他。恰巧这时齐宣王派使者前来,谴责张仪言而无信。张仪心不自安,自请到魏国去,游说使齐、魏两国相互攻击,以便秦国趁机伐韩与周。秦武王正好做个顺水人情,同意他去。齐、魏两国果然相攻,但不久就罢兵了,秦国也没有从中获得什么好处。张仪为魏相一年多,在众人的谴责声中去世了。

公元前309年(楚怀王二十年),经齐宣王策划,楚怀王同意联齐、韩对抗秦国。

秦武王野心勃勃,想做天子。他打算通过韩国胁迫周王室让位于他。公元前308年(楚怀王二十一年),秦攻打韩,围攻宜阳(今河南宣阳)。韩国向楚求救。楚国派景翠率兵前往救援。秦人害怕楚师进攻,不惜以地贿楚,韩人亦唯恐景翠迟迟不进攻,也献给景翠重金。景翠左右逢源,若即若离,虚张声势。结果,秦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攻克宜阳。

公元前307年(楚怀王二十二年),秦武王的帝王梦还没做多久,他就去世了。秦武王死后,时年20岁的秦昭襄王继位,由宣太后临朝主持政事。秦昭襄王是秦武王的异母弟,其母亲就是宣太后。宣太后是楚国人,她是不愿与楚为仇的。

公元前306年(楚怀王二十三年),楚国攻灭了越国。越地并入楚国,增强了楚国的实力。这时的楚国,就疆域而言,仍是七国之首;但从形势来看,却是七国之尾。

公元前305年(楚怀王二十四年),秦国发生内乱,秦昭襄王乃厚贿楚,与楚和亲。楚怀王经不起诱惑,遂背弃齐国,而与秦国联合了。第二年,秦昭襄王与楚怀王会盟,秦把上庸归还给楚。

公元前303年(楚怀王二十六年),齐、韩、魏三国因楚、秦和好违背了合纵抗秦的盟约,而联合攻打楚国。楚怀王派太子横前往秦国做人质,请求秦国支援。秦昭襄王派兵救楚。三国一见秦出兵,立马撤退。

公元前302年(楚怀王二十七年),楚太子横因个人恩怨杀死了一位秦国大夫,逃回楚国。由此,秦、楚友好关系破裂。当然,这只是一个借口。此时秦昭襄王的势力已经巩固,宣太后也老了,指挥不了这位年轻人了。秦国不再需要楚国这位外援了。

公元前301年(楚怀王二十八年),齐国趁机联合韩、魏共伐楚,大破楚师于方城。当时,楚国派大将唐昧率兵作战。双方在沘水两岸对峙,相持半年之久。三国联军因不知水的深浅,不敢贸然进攻。后抓到一个渔夫,三国联军才得知楚国重兵把守的地方水浅,防守力量薄弱的地方水深。于是三国联军派精锐部队深夜从楚国重兵防守的地方抢渡,发动突袭,结果楚师大败,唐昧被杀死。据说,唐昧还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天文学家。韩、魏两国分别攻占了宛县和叶县以北的土地。

这次秦国非但没有救楚,反而趁楚军疲惫之际,在此后的两年之内两次对楚进行攻击。一次是公元前300年(楚怀王二十九年),派庶长奂伐楚,楚损失精兵两万。楚怀王害怕齐、韩、魏趁火打劫联合秦再次伐楚,于是命太子横入质于齐以求和。另一次是公元前299年(楚怀王三十年),秦将芈戎攻楚,夺取楚国八城。芈戎乃宣太后同父弟,受封为华阳君。这些纯属或半属楚人血统的秦人,同秦昭襄王一样,莫不以损楚益秦为快。

有时,战争并非获取利益的唯一手段,而非战争的形式或许得到的更多。秦昭襄王的一份书信,就让秦国获取了意想不到的战果。

书信的内容是这样的,秦昭襄王对楚怀王说:“起初,寡人与君王相约为兄弟,在黄棘结为金兰之好,太子互质,这是多么好的事啊!后来贵国太子杀了我的大臣,不接受惩罚就逃跑了,寡人一时气急,派兵侵犯了贵国的边境。现在听说君王派太子入质齐国以求和,这或许就是我们之间的误会所造成的。秦、楚向来山水相依,互结婚姻,相好已久,如果不合,就难以号令天下。所以,寡人愿意与君王解除误会,和好如初。请您前往武关,让我们兄弟结盟友好。”

楚怀王打开信件一看,有些犹豫,去吧,又怕是一个骗局,不去吧,如何回复?大臣昭睢说:“大王不要前往。秦国乃虎狼之国,有并诸侯之心,决不可轻信。”屈原也认为楚怀王不能前往赴约。而楚怀王幼子子兰却劝说父亲前往,并说:“为什么要拒绝秦王的好意呢?”

楚怀王考虑再三,为了与秦和好,使楚国在逆境中避免更大的损失,他决定前往赴约。

秦昭襄王当然不会在武关,而是派一员大将守着,秘密布置力量,就等这位糊涂蛋往里钻。楚怀王进入武关,才发现秦昭襄王根本就没有来,但为时已晚,秦军将楚怀王挟持到咸阳。秦昭襄王在章台会见楚怀王,而且以不对等的礼仪来接见他,俨然一副天子的架势。楚怀王遭到羞辱后,才后悔没有听从屈原等大臣的劝告,但已无济于事了,只好硬着头皮撑下去,看看这个虎狼之人究竟想干什么。

秦昭襄王把楚怀王软禁起来,胁迫他把巫郡和黔中郡等土地送给秦国。楚怀王虽然糊涂、昏庸,但还是爱国的,断然拒绝了秦国的这一无理要求,宁死也不答应割让自己祖国的寸金寸土给这个狼心狗肺的昔日盟国兄弟。于是,秦人也陷入僵局,此时还不敢杀掉一个大国之君。

但楚国自身却先陷入危局。国不可一日无君,军不可一日无帅。眼看着楚怀王被秦国囚禁有些时日了,一些楚国大臣坐不住了,特别是窥视朝中权力的人,想趁机赚取政治资本。于是有人提出,既然君王在秦国回不来,太子又在齐国当人质,也回不来,只能立楚怀王幼子子兰为王了。昭睢力排众议,他说:“大王和太子现在都被困在他国,我们不想怎么去解救他们,而是在这里讨论王位废立问题,这恐怕不合适吧。”在说服多数大臣之后,昭睢立即奔赴齐国,撒谎说楚怀王已死,请太子回国继位。

齐闵王召集群臣商议,有人说:“不如我们借机扣留太子,让楚国送我们一些土地。”齐相说:“如果楚国另立王,那我们扣留太子也是无用的,而天下会说我们齐国不仁义,岂不是适得其反?”又有人反对说:“如果他们另立新王,那我们就要挟新王,如果割地给我们,我们就帮其杀死太子,这样他不就名正言顺地为王了吗?否则,我们联合秦、韩、魏共同立太子为王。”大家没有形成一致意见,最后齐闵王还是送太子横回到了楚国。

太子横回国后,被大家拥立为王,是为楚顷襄王。楚人还告知秦王,赖国家社稷有灵,楚国有王了。秦昭襄王听说楚国已立太子为王,要挟不成,一气之下,于公元前298年(楚顷襄王元年),率兵攻打楚国。楚军大败,5万将士被杀。秦国还夺取了析地(今河南西峡)及其附近50座城。

楚人开展外交活动,使得齐、韩、魏联合伐秦,秦师受挫,三国联军进逼函谷关。

公元前297年(楚顷襄王二年),楚怀王趁看守疏忽,逃了出来,准备回楚国。秦王很快得到报告,下令全城戒严,封锁各个通往楚国的交通关卡,务必抓回楚怀王。楚怀王不得不从小道辗转来到赵国。这时赵惠王刚继位不久,不敢得罪强大的秦国,所以拒绝楚怀王入境。楚怀王正准备到魏国,却被追兵抓住,又被押回到咸阳。不久楚怀王病重,死在秦国。秦昭襄王没有想到楚怀王竟这么顽强,他不愿让天下的人知道楚怀王是被秦国逼死的,于是赶紧通知楚国把楚怀王的尸体运回楚国。楚人看见楚怀王的尸体,很悲痛,也更加痛恨秦国,从此,秦、楚彻底绝交。

恐怕连秦昭襄王也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一软禁,使楚怀王在国人心目中的印象有了一个质的改变。在未前往秦国赴约时,楚人对这位君王是非常不满的,认为他是一个软弱、没有洞察力、听信奸臣,特别是一次次上当受骗的糊涂蛋,让楚人处处挨打,让楚国的领地渐渐丧失。但秦国的软禁,却让楚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君王,他宁死不屈,意志刚强,决不为威武所屈,宁客死他乡,也不捐弃国土。正是这样,他赢得了几代楚人的尊重和怀念。楚怀王,误国,但爱国;糊涂,但坚强;误国误得荒唐,爱国爱得坚定,这是我们今天读楚史之后的一种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