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楚史传奇(北望长安系列丛书 )
5599800000027

第27章 虽败犹荣:城破国亡的衰败沉沦(3)

从张仪入楚到楚怀王客死他乡,长达18年。这18年,是楚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楚在与秦的交往中,一再受骗,在与秦、齐、韩、魏的战争中一再受到重创,国土大片沦丧,将士不断洒血疆场。如果说在这之前,楚国北上中原,称王称霸,傲视一切,甚至达到可以一统天下的态势,但这之后,楚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秦、齐两大强国争雄中原,甚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秦灭亡,楚国真的已经无能为力了。

二、油尽灯枯,城破国亡

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个国家的存亡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一个国家开始走向衰落时,其产生的国君往往是一个不如一个。这反过来又加速了灭亡的进程。

楚顷襄王即位时,楚国已处于风雨飘摇之态,而他还是一个不作为的君王,国家朝政皆由大臣裁决。如果说楚怀王对秦斗争的失败成为楚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那么楚顷襄王对秦斗争的失败,则加速了楚国的灭亡。

有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楚顷襄王善于利用国人对秦的痛恨,整顿朝纲与吏治,任用贤臣良将,那么楚国也许会强大起来,甚至大败秦国。只可惜,这是一种假设,历史是无法假设的。

楚顷襄王不仅没有激发国人抗敌的力量,反而排斥忠良,任用佞臣,不顾国政。

公元前295年(楚顷襄王四年),秦为了集中力量进攻韩、魏,扩展势力与扩张领土,一方面与齐重归旧好,另一方面与楚和解。当时正值楚国遇到粮食危机,秦国遂援助楚国5万石粮食,楚顷襄王欣然接受这番“雪中送炭”之情谊。

公元前294年(楚顷襄王五年),秦向韩、魏发起攻击。第二年,秦将白起率兵大破韩、魏、周联军,斩首24万。这次大胜使得秦昭襄王更加狂妄,对楚国继续欺压。秦昭襄王写信给楚顷襄王说:“楚如果背叛秦,秦将率领天下所有诸侯攻打楚国。请君王整顿军队,准备进行一场战争吧。”楚国君臣感到害怕,决定与昔日仇敌和好。公元前292年(楚顷襄王七年),楚顷襄王迎娶秦女为夫人。宋朝司马光曾言:“秦太残暴,杀了楚怀王,还胁迫他的儿子楚顷襄王,而楚顷襄王太不争气,忍其父而婚其仇”,即忍受杀父之仇恨,而与自己的仇敌之女儿结婚。

公元前285年(楚顷襄王十四年),秦、楚两国会于宛,再次缔结友好盟约。此时的楚顷襄王,想的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而秦昭襄王则是在运筹帷幄,企图称霸天下。在会盟上,秦昭襄王对楚顷襄王炫耀说:“我们蜀地之甲兵,五日就可抵达郢都,而大王想看到有人攻破函谷关,将是一件很遥远的事啊。”显然,秦昭襄王的话里悬藏着杀机。

公元前284年(楚顷襄王十五年),以秦为主谋,以燕为主力,六国联军伐齐,齐师大败。

公元前283年(楚顷襄王十六年),秦、楚再次相会。公元前281年(楚顷襄王十八年),楚顷襄王派人北上,谋求合纵抗秦。据说,楚顷襄王能够作出这样的行动,得益于楚国一位猎人。这位猎人很有才干,可以说熟知天下大事。有一天,楚顷襄王问这位猎人如何应对天下形势。他谦虚地说道:“小臣只有雕虫小技,哪敢向您陈述国家大计?”经楚顷襄王再三询问,他才娓娓道来:“秦、魏、燕、赵好比林子里的大鸟,费、郯等小国好比小鸟,而齐、鲁、韩、卫则为不大不小的中鸟。大王何不以圣人为弓,以勇士为缴,寻找时机张而射之?先王客死他乡,这是楚国的莫大耻辱。匹夫有怨还不惜生命前去报仇,何况国家呢?今楚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而坐此受困,恐怕这不是您所应该做的吧。”这番风趣而深奥的言论,说得楚顷襄王心悦诚服,所以才作出难得的雄心壮志之举。可惜,这仅是他人生的一个小片段而已。

公元前280年(楚顷襄王十九年),秦伐楚,楚割汉北和上庸之地予秦以求和,但秦受其地而未与之和。

公元前279年(楚顷襄王二十年),秦大将白起率兵攻打楚国,攻克郢都北面与西面的两道屏障,郢都告急。

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春,秦将白起引兵南下,所向披靡,一举攻克了楚国的国都郢。此时,楚国人心、军心涣散,无力组织有效抵抗。楚顷襄王携文武百官弃城而逃,迁都于陈县。

白起以攻破楚国郢都而受封为武安君,他赢得这场战争原因如下:一是楚王不打理朝政,不体恤民情,而楚国大臣们争权夺利,谄媚用事;二是楚国良臣被斥退,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三是秦军士兵以军为家,以将帅为父母,同心协力,不约而亲,不谋而信,而楚军独立为战,各顾各,自顾自,毫无斗志。这样,秦国必定取胜。

白起破郢,是楚国历史上一次重大事件,标志着楚国进一步衰落。楚国从此不再是强国了,也毫无实力与秦对抗了。

郢都在楚史上曾两次失守,第一次是被吴攻占,但很快就收复了。而第二次被秦攻占,直到楚国灭亡,始终都没有收复。在秦军强大的铁骑践踏与蹂躏下,无数的楚人被杀死,千年古器被洗劫一空,高大巍峨的宫殿被焚毁,这座承载着几十代楚人励精图治、艰苦卓绝的都城,就这样成为一片废墟。

楚国共有20位国君在这里执政,前后绵延长达411年。在这个华丽的殿堂里,集中了楚文化的精髓,它所呈现出来的都市胜景,可与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相媲美。在这四百余年里,它是楚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与文化中心。在这里,遍布着楚文化的遗存,就像一座巨大的文物宝库,被当今考古学家誉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

郢都故城位于今湖北江陵县境内,因在纪山之南,所以又称“纪南城”。现已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我们可以窥探楚文化的灿烂面貌,可以探索楚文化的兴起、发展历程。

楚顷襄王及其臣僚逃到陈县,迁都于此,并开始加固新都城防。其实,对于秦人而言,无论怎么加固,这个新都也是不堪一击的。

秦攻破楚郢都后,以楚腹地为南郡,进而与韩、魏合谋共同伐楚,白起为三军统帅。楚国遂派能言善辩之士黄歇出使秦国,以图瓦解秦与韩、魏联合之谋。

黄歇来到秦国,上书于秦昭襄王说:“天下最强大的就是秦、楚了,听说大王要伐楚,如果这样,那将是两虎相斗,对谁都没有好处。依臣之见,不如秦、楚联合,以备韩、魏。”秦昭襄王也考虑到韩、魏向来左右摇摆,不可深信,于是他听从了黄歇的建议,命令白起按兵不动,同时派使臣前往楚国,与楚顷襄王相约友好。

不久,秦、楚两国元首相会于襄陵,楚顷襄王答应割青阳(今湖南长沙市一带)以西给秦国。因为楚顷襄王觉得,自楚师北上之后,青阳必将弃守,何不以弃之地换取存活之时?

公元前277年(楚顷襄王二十二年),秦蜀郡守张若接管了巫郡与黔中郡。公元前276年(楚顷襄王二十三年),楚国曾一度收复青阳以北、南郡以东的15个城邑,这些地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了它们,就可保住楚国的经济命脉,这样至少可延续楚国微弱的生命,无之则势必速亡。所以,楚国不惜调集10万兵力全力以赴夺回此地。

公元前272年(楚顷襄王二十七年),三晋攻燕,秦助三晋。楚以景阳为元帅,也扬言攻燕,实则袭魏。当时,楚军稍有恢复,景阳乃一员名将,虽嗜酒好色,但威服诸侯,颇有功名。之后,楚、秦一度和好。楚太子完,以黄歇为傅,入秦为质。

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三十六年),楚顷襄王病重,遣使臣到秦国,想让太子完回国。秦国不答应。黄歇与秦相范雎关系不错,于是对范雎说:“目前楚王病危,贵国不如放太子完回国。一旦楚王去世,太子当立,那么楚必重秦,对秦友好。如果不放其回去,那么对贵国来讲,太子完只不过是咸阳一布衣而已。楚国另立太子,继而为王,必不事秦,秦、楚关系断裂。这恐怕不是贵国愿意看到的结果吧?还请贵国君王三思。”范雎觉得黄歇说得有道理,就立即向秦昭襄王如实禀报。秦昭襄王让黄歇先回楚国,看看楚王的病情如何,再作下一步打算。黄歇担心的是,如果楚顷襄王病故,太子完回不去,那么楚国就会另立他人为王,这对他和太子完都是不利的。于是,他心生一计,让太子完化装成一个赶车者,随楚使回国。

等得知太子完确已回楚国,黄歇才上报秦昭襄王,说:“我放走了太子完,他已回国,请治罪于我吧。”秦昭襄王大怒,让黄歇自尽。范雎劝道:“黄歇是一个臣子,他必须要效忠他的主子。太子完立,必用黄歇,故不如释放他回楚国,以示对楚的友好,那样楚必亲秦。”为了集中力量对付三晋,秦昭襄王同意范雎的建议。

公元前263年秋,黄歇回到新都陈郢不到三个月,楚顷襄王就去世了。太子完继位,是为楚考烈王。公元前262年(楚考烈王元年),楚以黄歇为令尹,封其为春申君,赐县邑12个。是年,楚考烈王为了报答秦释放他的这一恩德,割州邑予秦,此地界位于秦、楚之间,在今湖北洪湖市东北。

春申君黄歇,与当时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并称为“战国四大国相”。四人各有食客千人,礼贤下士,辅国专权,在诸侯当中威信很高。

公元前261年(楚考烈王二年),楚攻鲁,割其地。第二年,秦攻赵,双方相持于长平。后因赵孝成王罢免大将廉颇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结果赵军四十多万被屠杀。之后,邯郸被围困。平原君的夫人为信陵君的姐姐,于是想通过信陵君请求魏国出兵救援。魏国虽派兵前去援助,但中途受到秦国的威胁,而勒兵不进。平原君一看事情紧急,只得求救于楚,于是他挑选几十名有勇有谋的宾客,准备突围前往楚国。就在他严格挑选期间,有食客毛遂自荐前往。这就是“毛遂自荐”成语的来源。平原君说道:“先生在我门下已三年,从未听人说起你、称赞你,说明先生不能,请先生就不要跟着去了。”毛遂答道:“如果有机会,臣下早就脱颖而出。”平原君见毛遂如此自信,便同意带其突围前往楚国。到了陈郢,他们觐见楚考烈王,平原君向楚王指明利害。但从早晨到中午,楚王也没有表态。毛遂说道:“三言两语就可搞定,您怎么一上午还没有得到回复?”

楚王一看这个小毛孩,问平原君:“这是何人?”平原君说:“他是在下的一位食客。”楚王很不高兴:“寡人与你们主人说话,你小小毛孩,还不下去!”毛遂按剑走上前说:“大王之所以敢呵斥鄙人,是因为楚国人多,力量强大。但现在十步之内,大王的命已掌握在我的手中,我的主人在此,您怎么能这样无礼?楚地方数千里,带甲百万,乃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无敌。白起,小小将领,率数万之众,兴师伐楚,一举攻破郢都,羞辱大王先人,此百世之怨,就连我们赵王都感到羞愧,而大王却不知抱怨,洗刷耻辱。合纵是为了楚,而不是为了赵。”楚王一看这阵势,有些害怕,哆哆嗦嗦地说道:“先生说得对,寡人听从先生的安排。”毛遂说道:“楚愿意合纵吗?”楚王说:“愿意。”毛遂对楚王左右说道:“拿鸡、狗、马血来。”毛遂拖着放有血的盘子,跪在楚王面前说道:“大王应歃血以约定合纵,接下来是我们的队长,最后是鄙人。”

毛遂以过人的胆识与自信让楚考烈王为之震慑与折服,赵、楚合纵由此缔结。平原君对这位不起眼的食客,也刮目相看了。

春申君黄歇主动请战,率兵北上救赵。信陵君魏无忌也想法北上来援助赵国。楚、魏援军到达邯郸时,秦军正在围攻。平原君组成3000人的敢死队,对秦军发起突袭,秦军大惊,退却30里。加上楚、魏联军的攻势,秦师不得不撤离回国。

这次战役说明,只要六国合纵,秦国无敌的神话就不复存在。但这样的合纵仅仅存在一时,而不是一世。

公元前256年(楚考烈王七年),楚灭鲁。公元前253年(楚考烈王十年),楚以钜阳为陪都,其地在今安徽太和县东。公元前251年(楚考烈王十二年),秦昭襄王去世,春申君黄歇代表楚国前往吊唁。秦昭襄王子继位,是为秦孝文王。秦孝文王为太子时,以宠姬为正夫人,即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遂以夏姬子为子。华阳夫人是楚人,常思念家乡,乃给这个非自己亲生的儿子起名叫子楚。秦孝文王立一年就去世了,子楚继位,是为秦庄襄王。

公元前247年(楚考烈王十六年),信陵君积极策划合纵抗秦。诸侯尊其贤,敬其义,积极响应他的这一号召。信陵君于是联合赵、魏、韩、楚、燕五国伐秦,进逼函谷关,秦军不敢东向。秦人重贿魏将,使之向魏国国君进谗言,信陵君被夺去兵权,这次合纵攻秦的计划也就随之失败了。

之后不久,秦庄襄王去世,子政立。秦军继续东征,割三晋之地。

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春申君积极策划合纵伐秦,楚考烈王为纵长,由赵将庞援率赵、楚、韩、魏、燕五国联军攻击秦。到了函谷关,秦军还击,联军败走。

秦军进逼楚国陈郢都城,春申君听从门客朱英之议,请楚考烈王下令迁都寿春,是为寿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