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代怀乡诗词三百首
5600900000014

第14章

【题解】

这首五言律诗是孟浩然于开元二十年(732)冬天来到永嘉,偶遇故交张子容,二人结伴游赏永嘉山水而作。张子容是先天二年(713)进士,曾被贬乐城(今浙江乐清县)尉,是王维的同乡好友。二人同游的上浦馆,位于温州府城东七十里。他乡遇故知,本是十分愉快的经历,然而诗人王维当时正因无人汲引而仕途失意,与谪居乐城的张子容可谓同病相怜。这首诗所表达的心绪情感比较复杂,既有“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的自在欢娱,更有天涯沦落、失路无依的悲苦惆怅。全诗在“江村日暮”的背景下,也笼上了浓郁的思乡情绪,前半部分故交重逢的温情与后半部分羁旅思乡之愁,对比中相得益彰,情绪流转自然贯通,艺术技巧炉火纯青,是王维五律中的佳作。

【注释】

a逆旅:客舍,旅馆。

b孤屿:指孤屿山,位于温州郡北江中,距城里许。据《浙江通志》载引王叔杲《孤屿记》:“孤屿与江心寺,林木交荫,殿阁辉敞。独浩然楼峻竦洞达,坐其中沧波可吸,千峰森前。孟襄阳所咏‘众山遥对酒’是也。”

c廨宇:官署,衙门。鲛室:《述异记》载:“南海中有鲛人室。(鲛人)水居如鱼,不废机织,其眼能泣则出珠。”“鲛”亦作“蛟”。这句的意思是永嘉靠海,与住着少数民族的岛屿相近。

d乡关:家乡。

e失路:指仕途失意。

登万岁楼

唐·孟浩然

万岁楼头望故乡,独令乡思更茫茫。

天寒雁度堪垂泪,月落猿啼欲断肠。

曲引古堤临冻浦a,斜分远岸近枯肠。

今朝偶见同袍友b,却喜家书寄八行c。

【题解】

这首七言律诗写的是孟浩然登上万岁楼眺望时的所见所感。万岁楼,是唐时位于润州的城楼名,由晋代时任刺史的王恭所创建。据《舆地志》载,此楼飞向江外,以铁锁縻之方止。唐诗人孟浩然、皇甫冉皆作有登楼诗。此诗讲述了诗人在一个寒冷的夜晚登上万岁楼,欲眺望故乡而不见,对故乡亲友的思念变得愈加强烈,表达了诗人深重的怀乡之愁。此诗在孟浩然的七律中属上乘,也是其怀乡诗中的精品之作。

【注释】

a冻浦:润州有东浦、西浦等地。诗人登楼之时正值天寒,故云冻浦。

b同袍友:甘苦与共的至交好友。

c八行:一页八行的信笺,此处代指家信。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a,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b,江清月近人c。

【题解】

这首五言绝句写的是诗人游历到建德江而夜宿,傍晚在江面上的所见所感。建德江,是浙江上游流经建德县境内的水段。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与《宿庐江寄广陵旧游》大致相同,都是诗人开元十八年(730)溯浙江西上时所作。此诗描述了诗人在日暮时分,将船停泊在烟雾迷茫的沙洲旁边,放眼望去,只见夜幕低垂,天际线看上去比岸边的树还要低,而投映到江面上的月亮,与人十分亲近。这样的景致并不离奇鲜见,但只有独自行旅当中才会有如此细腻的观察和深切的体会。诗人将其捕捉到,并自然而不失生动地呈现出来,衬托出了其客愁之深,成为怀乡羁旅诗中的名篇。

【注释】

a烟渚:笼罩着烟雾的小洲。渚:水中的小块陆地,小洲。

b此句的意思是原野空旷无人,远处的天际线看上去比树还要低。

c此句意为倒映在江面上的月亮,近在身旁。

【名句】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a处,遍插茱萸b少一人。

【题解】

这首七言绝句是王维于开元五年(717)的重阳节,因思念故乡的兄弟而作。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古时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山东兄弟,指王维留在家乡的兄弟。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故乡在蒲州(今山西永济),位于华山东边,而诗人当时是独自在华山西边的长安,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当时王维只有十七岁,少年离家,独自在长安交游闯荡,时值重阳佳节,本应全家团圆,这让诗人怎能不思念起故乡的亲人!这首七绝体制短小,自然平易近乎口语,却道出了佳节思亲的真切感受,因此具有感发人心的力量,不仅是唐代怀乡诗中的代表作,亦为唐人七绝中的佳篇。

【注释】

a登高:古时重阳节有登高饮酒、插茱萸的习俗。

b遍插茱萸:大家都头插茱萸。茱萸:乔木名,有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之分。《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周处《风土记》曰:“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恶气而御初寒。”

【名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a边,属国过居延b。

征蓬c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d,都护在燕然e。

【题解】

这首五言律诗是王维在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出塞途中所作。诗题中的“塞上”,指边塞,“使”,指奉命出使。王维此行是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出塞巡视宣慰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嘉奖其带领的唐军大胜吐蕃。所以带着巡边使命而跋涉于征途之上的王维,自是充满对戍边将士的满心期许,因而在诗中流露出的主要是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情绪。虽然通向塞外的旅程遥远而艰辛,独行于大漠之中的诗人显得孤独而渺小,自然也会有羁旅之愁,但这一切与诗人广漠般开阔的胸襟相比,显得不值一提。因此,诗人能够捕捉到大漠上最为壮美的画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成为千古佳句,此诗亦为唐人出塞题材诗歌中别具一格的作品。

【注释】

a单车:轻车简从。问:聘问,出使。

b属国:即附属国。居延:地名,汉代便有居延泽,唐以后称为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这句意思是说唐王朝的边塞十分辽阔,直到居延城以外的地区,都是其附属国。

c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这里是诗人自喻。

d萧关:古代关口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候骑:负责侦察敌情的士兵。

e都护:官名,汉宣帝时设西域都护,为驻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其后一度废置不常。唐初先后设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负责掌管辖区的边防、行政及各族事物。燕然:山名,即今蒙古杭爱山。后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北单于,在此刻石纪功而还。

【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春中田园作

唐·王维

屋上春鸠a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b,荷锄觇泉脉c。

归燕识旧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d,惆怅远行客。

【题解】

这首五言律诗的创作年代难以确考,从诗意来看,约作于王维隐居辋川别墅期间。诗题中的“春中”,指春季之中,即农历二月,是播种的季节。从诗题来看,此诗显然当归入田园诗,诗歌主体也确实生动描述了田园生活的画面,表现了躬耕田园的乐趣。但细细玩味诗意,诗歌的后半部分又从田园生活转入了游子的羁旅之叹,“归燕识旧巢”既是实写,也暗示了出门在外的游子在生机盎然的春光里,所忽然唤起的思乡之情。最后一联写到诗人想到那些离家远行的游子,心生惆怅而临觞不御,丝毫不觉突兀,反而与大好的春光、恬淡的田园生活形成对比,衬托出远行客的羁旅之愁。此作在唐代怀乡羁旅诗中构思新奇,以欢快爽朗的调子写思乡羁旅之情,千愁万绪而仍觉开朗,正是盛唐气象的鲜明特征。

【注释】

a鸠:鸟名,即斑鸠。

b伐远扬:指砍掉桑树高处枝叶所扬起的长枝条。语出《诗经·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取彼伐,以伐远扬。”

c觇:偷看,侦察。泉脉:潜流于地下的泉水。

d觞:酒杯。御:饮酒。这句的意思是诗人举杯欲饮,忽然又喝不下去了。

早入荥阳界

唐·王维

泛舟入荥泽a,兹邑乃雄藩b。

河曲闾阎c隘,川中烟火繁。

因人见风俗,入境闻方言。

秋野田畴盛,朝光市井喧。

渔商波上客,鸡犬岸旁村。

前路白云外,孤帆安可论d!

【题解】

这首五言古诗是王维赴济州途中所作。荥阳,唐代的县名,属郑州管辖,在今河南荥阳。开元九年(721)二月,王维得中进士第,三月授职太乐丞。然而六七月即遭贬谪,任济州(今山东茌平西南)司仓参军。初入仕途,却遭厄运,王维内心的失落郁闷可想而知。随后他一路东行,出函谷关,经东都洛阳,归家看望亲人后再次上路,至武牢(今虎牢关),王维于此地写下了《宿郑州》。翌日清晨,王维从武牢出发,坐船经荥阳东北的敖仓口入荥泽,沿途优美的景色使他暂时忘却了个人的不幸遭际与烦恼,诗兴又起,写下这首《早入荥阳界》,叙写他一路上的见闻与感受,表达被迫宦游中的羁旅之思。

【注释】

a荥泽:古泽名,故址在唐郑州荥泽县(今河南荥阳东北)北四里。西汉平帝以后,渐淤为平地。

b雄藩:指地理位置重要的城镇。

c闾阎:里巷。

d此二句意为,前路渺远,孤身独往,此中情味,安可言说!

和使君五郎西楼望远思归

唐·王维

高楼望所思,目极情未毕。

枕上见千里,窗中窥万室。

悠悠长路人,暧暧a远郊日。

惆怅极浦外,迢递b孤烟出。

能赋属上才c,思归同下秩d。

故乡不可见,云水空如一!

【题解】

这首五言古诗是王维谪居济州时所作。使君,是对州郡长官的称谓,此处指济州刺史,当时是王维的上司。开元九年(721)秋,王维因事获罪,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这对入仕不久的王维来说当是一次不小的打击。他在济州贬所的心情自然也会比较低落。这首诗正体现了处于仕途低谷中的诗人,在陪贬所长官登楼望远时的见闻与感悟,以景衬情,表达了诗人惆怅落寞的心境。结尾处诗人远望故乡而不可见,只见一片苍茫的云水,直接道出了诗人心底强烈的思归怀乡之情。

【注释】

a暧暧:昏暗不明的样子。

b迢递:遥远的样子。

c此句是对使君五郎而言,称赞其登高能赋的文学才华。

d下秩:下等职位。此为作者自指。王维时任司仓参军,为州刺史属吏,官职卑微。

渡河到清河作

唐·王维

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

天波忽开拆a,郡邑千万家b。

行复见城市c,宛然有桑麻。

回瞻旧乡国d,淼漫e连云霞。

【题解】

这首五言诗作于王维在济州任职期间。所渡之“河”,指黄河。清河,指唐贝州治所清河县,在今河北清河西。唐时济州属河南道,贝州属河北道,由济州治所渡河西北行,即可至清河。此诗写的是诗人在从济州渡河赴清河途中的见闻与感受。首二联写的是诗人泛舟黄河之上所见壮阔景观,忽然现出房屋俨然的城市,诗人试图眺望远方的故乡,却只见一派云水相接,浩渺无垠的景象。此情此景令诗人怎能不起思乡之愁!此作将描摹水面景观与抒发怀乡羁旅之思自然结合起来,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注释】

a拆:裂开。

b郡邑:指郡治所在的县城。由于从济州治所渡河,首先即当抵达博州聊城,故此处所言“郡邑”疑为唐河北道博州治所聊城县。这两句意为,河上水天开豁处,忽现人烟稠密的郡邑。

c城市:指清河。

d旧乡国:指故乡。

e淼漫:水势盛大的样子。此联意为,回望故乡,只见水波浩渺,仿佛与天上的云霞相连。

杂诗三首(三首选一)

唐·王维

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a前,寒梅著花b未?

【题解】

这首五言绝句写的是远在异乡的男子想向故乡来的人打听故乡亲友的消息,说明他也同样在思念着故乡和亲人。研读王维诗颇有心得的清人赵殿成将此诗与陶渊明的《问来使》、王安石的《道人北山来》作比,认为三首诗皆为“情到之辞,不假修饰而自工者也”,但王维的这首五绝更高出一筹,其只用短句,却有悠扬不尽之致。这首小诗仅用了二十个字,便将游子对故乡的挂念呈现出来,以口语出之,愈发自然动人。

【注释】

a来日:来之时。绮窗:雕画花纹的窗子。

b著花:生花,开花。

【名句】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寒夜江口泊舟

唐·储光曦

寒潮信未起,出浦a缆孤舟。

一夜苦风浪,自然增旅愁。

吴山迟b海月,楚火c照江流。

欲有知音者,异乡谁可求d。

【题解】

这首五言律诗是储光曦舟行旅途当中所作。从诗中流露出的孤苦落寞的心境来看,当作于后期被贬窜南方期间。全诗通篇围绕路途上的诗人寒夜中生发出的羁旅之愁来起承转合。首联叙事,叙述了出行的时间、地点与事件。颔联抒写沿途的心境,直接道出羁旅之愁。颈联用白描手法以宏观视角呈现旅途中的自然环境作为背景,烘托出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心绪。尾联抒发了漂泊中的诗人欲求知音而不得的寂寞惆怅,既呼应了颔联的羁旅之思,也奠定了全诗抒发旅愁的情感基调。此诗情景交融,风格自然淡远,代表了储光曦诗歌的整体艺术特色,也是唐人羁旅诗中的上乘之作。

【注释】

a浦:水边,岸边。

b吴山:吴地的山。吴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名,在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迟:等待。

c楚火:楚地的灯火。古代楚国所辖之地,大致为今湖南、湖北、安徽一带。

d这句是说,想找个知心好友夜谈,可身在异乡,又能找谁呢?

初至封丘作

唐·高适

可怜薄暮宦游子a,独卧虚斋思无已。

去家b百里不得归,到官数日秋风起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