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代怀乡诗词三百首
5600900000015

第15章

【题解】

这首七绝作于高适解褐汴州封丘尉之时。封丘,位于今河南省封丘县。此诗表达了诗人在长期游历京师长安后,不过只得了一个微职的感慨。诗人到达任所之时恰逢秋天来临,这更平添了几许怀乡思归的惆怅心绪。此作篇幅短小却情意深长,是四处漂泊中的高适为数不少的怀乡羁旅诗中的上乘之作。

【注释】

a宦游子:因做官而离开故乡到处漂泊的人。

b家:此家指高适游梁、宋一带时的寓居之处,即所谓淇上别业,而不是指诗人原籍。

c秋风起:《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a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b?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c明朝又一年。

【题解】

这首七绝难以确考写作年月。从“霜鬓明朝又一年”来看,当为诗人进入中年以后某个在异乡度过的除夕之夜有感而作。唐汝询《唐诗解》卷二十七评价此作曰:“怀乡心切,衰老继之,客心所以悲。”除夕本是一家团圆欢聚的节日,可漂泊异乡的诗人独自在旅舍中丝毫体验不到节日氛围,品尝到的只有思念之苦与寂寞冷清的滋味,内心充满了无限凄凉与酸楚。想到千里之外的亲人此刻也正思念着自己,想到除夕过后自己又衰老了一岁,不由更加惆怅。诗作后两句用对比写法,与杜甫的《月夜》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的思乡之情与对时光易逝的感伤都被含蓄委婉又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注释】

a旅馆:逆旅,客舍。

b凄然:凄凉悲伤的样子。

c霜鬓:发白的两鬓。

赴彭州山行之作

唐·高适

峭壁连崆峒a,攒峰叠翠微b。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c。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d。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e?

【题解】

这首五言诗当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夏,高适自长安入蜀出任彭州刺史途中。从长安赴彭州一路上均系大山,绵延不绝,而唐代仕宦有重朝官轻外官的传统,因此诗人出任外官带有遭遇迁谪的意味,赴任路上的心情自然不会太好,故有“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之叹。全诗以白描手法描摹了入蜀途中的见闻,继而抒发跋涉旅途之上的羁旅之思与怀乡之情,表现了诗人独自赶路时寂寞凄凉的游子心境。

【注释】

a崆峒:山名,据《太平寰宇记》卷一五五:“崆峒山在岷州溢乐县西二十里。”位于今甘肃岷县西。

b翠微:山气呈青绿色,故曰翠微。

c忘机:语出《庄子·天地》:“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指去除得失功利之心。

d萝:莪蒿。拂:拭,轻轻擦过。

e芳菲:指芳草茂盛,吐叶垂华,芳香袭人。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唐·高适

胡人吹笛戍楼a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b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c。

【题解】

这首七绝约作于唐玄宗开元末年,当为高适在西北边塞从军,任职哥舒翰幕府期间。岑仲勉《唐人行第录》认为诗题中的“王七”为王之涣,此诗为和王之涣《凉州词》而作,具体年月难以细考。本诗有不同版本,此处据《国秀集》所录,《全唐诗》与之相同。诗题亦有不同,《河岳英灵集》题为《塞上闻笛》,《唐诗选》残卷、明活字本及《畿辅丛书》均题作《塞上听吹笛》。此诗描述了于边塞听到《梅花落》的笛声而生发出的羁旅之思与怀乡之情。高适素以边塞诗著称,但此作与其他表现边疆恶劣气候与艰苦生活的边塞诗有所不同,此作呈现出边塞生活恬静安详的一面。全诗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与报国之志结合起来,营造了一种辽阔悠远的意境,含蓄隽永,回味悠长,是唐人七绝中的精品。

【注释】

a戍楼:防卫的城楼。

b落梅:鲍照有《梅花落》诗。《乐府诗集》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按唐大角曲亦有大单于、小单于、大梅花、小梅花等曲,今其声犹有存者。”

c关山:《新唐书·地理志》:“沙洲燉煌郡有寿昌县,西北有玉门关。”位于今甘肃敦煌县西北。一说泛指关隘山岭。

【名句】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凉州词二首(二首选一)

唐·王翰

其二

秦中花鸟应已阑a,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b忆长安。

【题解】

王翰作为狂放不羁的盛唐士人中颇具典型性的一位,其诗歌表现出极其坦荡的心胸和豪健的气格,惜其存诗不多,《全唐诗》仅录十四首。《凉州词二首》是王翰的代表作。如果说其一表现了戍边将士的壮志豪情,那么其二则表现了将士们柔情的一面,抒发了他们蕴藏心底的思乡之情。诗作前两句采用对比手法,想起故乡仍是春风满城,而边塞却依然风沙飞扬,寒冷不堪,引出乡愁。继之又用“胡笳”、“杨柳”等隐喻思乡情绪的意象来渲染,最后直抒胸臆,表达了戍边将士们浓烈的怀乡之情。此作体现了王翰诗多一气流转的壮丽俊爽之语的特点,是表现怀乡情绪的盛唐边塞诗中的代表作。

【注释】

a秦中:古地区名称。范围在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因春秋、战国时期属秦国而得名。阑:残尽。

b意气:精神,神色。

从军行七首(七首选一)

唐·王昌龄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a,总是关山b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题解】

王昌龄是盛唐诗人中专攻七绝的高手,尤其擅长边塞题材。为了弥补反映复杂同时短章的局限,他创作了以相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联章组诗《从军行七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段,以表现戍边将士思乡为核心的深沉复杂的情感世界。此作与第一首是直接勾连的,主旨都是写深长的边愁。“换新声”勾连着第一首羌笛吹奏的《关山月》曲子中的离情别恨,又被琵琶撩乱,继而又托之以高天秋月朗照长城的苍凉背景,忧伤悲怆的乡愁中又弥漫着一种壮阔开朗的情思氛围。《从军行七首》是成就王昌龄七绝圣手的重要作品,而此诗又是其中表现怀乡之思的代表作。

【注释】

a换新声:(指琵琶)翻出新的曲调。

b关山:羌笛曲中有《关山月》。《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一说泛指阻隔故乡的山川关隘。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a,平明b送客楚山c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d。

【题解】

这首七绝是王昌龄于开元二十八年(740)任江宁丞期间的作品。江宁属今江苏南京市,东邻镇江。芙蓉楼,原名西北楼,位于润州(今江苏镇江市)西北。辛渐,是王昌龄的一位故交好友。王昌龄由江宁至镇江西北隅的芙蓉楼,饯别友人辛渐,写了两首赠别诗,这是第一首。此诗的主旨是借送友以自抒胸臆,用“冰心在玉壶”自喻高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洛阳亲友的思念。与早年的边塞诗相比,王昌龄被贬后心境上有变化,与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交往密切,难免受到影响,加之受南方自然风物的熏染,诗风发生转向。此作即体现出王昌龄晚年诗风偏于清逸明丽,却不失清刚爽朗的风格基调。

【注释】

a寒雨:指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满江。吴:江苏一带三国时属吴国领地,故有此称。

b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c楚山:春秋时楚国领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d冰心:比喻心地纯洁。这句是说我的心地纯洁,正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名句】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望秦川

唐·李颀

秦川朝望迥a,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b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c松。

客有归欤d叹,凄其霜露浓。

【题解】

这首五言律诗约作于李颀晚年辞官归隐,离开长安之时。秦川,原指秦岭以北的平原地区,这里特指长安一带。此作描述了诗人离开京师时回顾长安,遥望渭河平原的所见所感,秋意渐浓的背景引发诗人的羁旅之叹,抒发了诗人厌倦仕宦、惆怅思归的心情。李颀的文才颇为时人推重,于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曾对仕宦生涯抱有近于天真的狂想。然而历任县尉微职的现实,将他的仕途美梦击得粉碎,后未满秩而辞官,归隐东川。此作即表现了他在刚刚辞官启程返乡时的悲凉心绪。对秦川秋意的渲染烘托了诗人仕途失意的心境,也表达了归隐故乡的决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注释】

a迥:遥远的样子。

b逶迤:弯曲而长的样子。

c五陵:即五陵原,因西汉王朝在长安城外设立的五个陵邑而得名。

d归欤:归去吧!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

泊扬子津

唐·祖咏

才入维扬郡a,乡关b此路遥。

林藏初过雨,风退欲归潮。

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

客衣c今日薄,寒气近来饶d。

【题解】

这首五言律诗约作于祖咏南游江南后返乡途中。扬子津,又名扬子,是距扬州城南二十多里长江边上的一个古渡口,隋唐时期已成为一个小镇。隋炀帝开运河,利用邗沟故道,运河就在扬子处入长江。隋炀帝在扬子建有“临江宫”,又称“扬子宫”。从此扬子津日渐繁华,歌咏诗文也不计其数。此诗描述了祖咏夜泊扬子津的见闻和感受,抒发了旅途中的羁旅之思,以及渴望早日返乡的迫切心情。祖咏的成名作是《终南望余雪》,笔调苍秀。此诗作为其怀乡羁旅诗中的代表,也体现了苍秀雄健的气格,不失为盛唐正声。

【注释】

a维扬郡:即扬州。《尚书·禹贡》曰:“淮海维扬州”,此后便以“维扬”指代扬州。

b乡关:故乡。

c客衣:客行者的衣着。

d饶:富足,多。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a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b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c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d。

日暮乡关e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题解】

这首七律作于崔颢开元九年(721)开始的南游期间,当为他从汉水行至湖北武昌之时。黄鹤楼,因其在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故址在今湖北武昌县。传说有仙人子安乘黄鹤经过此地,又有费文伟于此地登仙驾鹤的说法。诗人崔颢游历至此,登楼观景,有感而发创作此诗。此作虽为律诗变体,却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标志着崔颢诗歌开始“忽变常体,风骨凛然”(殷璠《河岳英灵集》)。此诗的前半段抒发人去楼空的慨叹,后半段则落入深重的乡愁,而连接这种情绪转换的则是“鹦鹉洲”的典故。自诩为祢衡同道中人的崔颢南游至此,想到曾经的一代名士都已被萋萋芳草湮没,不由生发空茫之感,兴起归去之叹。此诗以吊古起笔,以怀乡收尾,用清拔隐秀的律句营造出寄情高远的诗境,的确是唐人七律中的杰作。

【注释】

a昔人:传说中在此地驾鹤登仙之人。

b余:剩下。

c晴川:此处指晴朗天空下的江汉平原。历历:清晰分明貌。

d鹦鹉洲:原址在武汉市武昌城外江中。此处用祢衡被杀的典故。相传汉末狂生祢衡被黄祖杀害于此,并葬于洲上。

e乡关:故乡。

【名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贬乐城尉日作

唐·张子容

窜谪a边穷海,川原近恶溪。

有时闻虎啸,无夜不猿啼。

地暖花长发,岩高日易低b。

故乡可忆处,遥指斗牛c西。

【题解】

这首五言律诗当作于张子容任乐城尉期间。张子容为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于先天元年(712)举进士,授晋陵尉。后于开元十五年(727)被贬乐城尉。乐城位于今浙江一带,地处偏远的东南之地。初来乍到的张子容自然深感不适。此作即抒发了诗人初至乐城的见闻与感受,描述了贬所荒蛮恶劣,与中原迥异的自然环境,以及由此所生发的思乡之愁。张子容素与孟浩然交好,在乐城便与孟浩然多有往来唱和,有《除夜乐城逢孟浩然》、《乐城岁日赠孟浩然》等诗作多篇。其诗风亦受孟浩然影响,善于营造清逸淡雅的诗境。此诗虽然并不能代表张诗整体的艺术风格,却充分表达出诗人遭遇贬谪时的落寞心境,以及仕途低谷中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不失为怀乡羁旅诗中的佳作。

【注释】

a窜谪:即贬谪。窜:放逐,贬官。

b这两句是说,大地温暖花儿常开,高高的山岩使得太阳都显得低了。

c斗牛:指北方玄武七宿中斗、牛两个星宿。

泊舟盱眙

唐·常建

泊舟淮水次a,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b依雁宿,候馆c听鸡鸣。

乡国d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题解】

这首五言律诗当作于常建出任盱眙地方官期间。盱眙,今江苏淮安市盱眙县。常建曾出任盱眙县尉,属于九品小官。诗人在仕途上始终不得志,自然常处于郁郁寡欢的状态中。某日当他泊舟淮水岸边,见水边一派深秋夜晚的凄清之景,于是独在异乡的孤寂之感与思乡之愁油然而生,故作此诗以抒怀。此作的颔联与颈联都是描写诗人在落寞心境下的见闻,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继而尾联直抒胸臆的乡思羁旅之愁也便水到渠成了。此诗构思精巧,造语精炼,体现了常建孤高幽僻、灵慧秀雅的诗风。

【注释】

a淮水:即淮河,我国重要的内陆河流之一,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老鸦叉,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次:临时住宿。

b平沙:指广阔的沙原。

c候馆:泛指接待过往官员的驿馆。

d乡国:故乡。

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宝初七月初三日在内学见有高道举征

唐·岑参

云送关西雨,风传渭北a秋。

孤灯然客b梦,寒杵c捣乡愁。

滩上思严子d,山中忆许由e。

苍生今有望,飞诏下林丘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