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这首七言律诗为熙宁五年(1072)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所作。秀州,地名,即今浙江秀水。报本禅院,为唐时所建寺院,宋时改名为本觉寺。文长老方丈,即本觉寺方丈文及。熙宁年间,苏轼出任杭州通判,期间曾三次过访秀州本觉寺,寺僧文及是苏轼的眉山同乡,故称“乡僧”。二人因是异地相逢的同乡知音,故交往甚厚。此诗作于苏轼第二次前往本觉寺之时。诗人在异乡得见故土之人,自然引发怀乡之情,因此全诗以思乡念亲之情思为底蕴,同时也体现出苏轼对文及的敬重感佩,以及他置身仕途低谷人生逆境之时,依然保持的豁达乐观的生活心态。
【注释】
a此句意为故乡遥远,诗人思乡心切,只能梦回故乡。
b此句用《南史·顾琛传》典故,意为由于太久没有回乡,家乡话已经变得像儿童初学说话一样稚嫩。
c蜀叟:意为来自蜀地的老人,此处指本觉寺的文长老方丈。
d翠扫空:描述峨眉山上树木葱茏,满山是遮天蔽日的翠绿。
e师:这是对僧人的尊称,此处指文长老方丈。忘言:陶渊明《饮酒》诗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处是称赞僧人文及已参悟人生真意。
f搜句:指写诗。这句是说自己除了写诗以外,什么事都做不成。
g采药:指求道。天台:天台山,浙江东部的名山。
次韵孙推官朴见寄二首(二首选一)
北宋·苏辙
其二
病懒近来全废学a,宦游唯是苦思乡。
粗知会计b犹堪仕,贪就功名有底忙。
怀旧暗听秋雁过,梦归偏爱晓更c长。
故人知我今何念,拟向东山赋首章d。
【题解】
这首七言律诗是苏辙与好友的赠答之作。诗题中的“孙推官朴”,名孙朴,是苏辙的同僚及好友。此诗是苏辙对好友寄诗的回赠之作。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颖滨遗老,四川眉山人,苏轼之弟,宋代著名文学家。此诗主旨在通过抒写宦游之苦,表达诗人对漂泊生涯的厌倦,以及心底蓄积着的深切的思乡之情。
【注释】
a废学:废止学问之事。
b会计:指管理钱账事宜。
c晓更:指五更,天欲亮而未亮之时。
d东山:《诗经·豳风》里的一篇,主旨是写出征士卒的怀乡思归之情,首章云:“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此句借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觞字韵
北宋·黄庭坚
中年畏病不举酒,孤负东来数百觞a。
唤客煎茶山店远,看人秧稻午风凉。
但知家里俱无恙b,不用书来细作行c。
一百八盘d携手上,至今犹梦绕羊肠。
【题解】
这首七言律诗为崇宁元年(1102)黄庭坚自萍乡归途经过新喻时所作。诗题中的“新喻”为地名,即今江西新余县南。元明,指黄大临,字元明,黄庭坚之兄。崇宁元年四月,黄庭坚从故乡分宁赴萍乡探望其兄长黄大临。此诗即自萍乡返回途中所作。黄庭坚当年被贬官黔州时,黄大临曾一直护送他到达贬所,一路上兄弟二人共同历经千辛万苦。黄庭坚在此诗中回忆起当年赴贬所途中与兄长共同经历的磨难,既表现了兄弟二人患难与共的感人亲情,也表达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深切眷念。此作体现了黄庭坚晚年诗歌创作返璞归真的倾向,已不同于早年“山谷体”的生新硬峭,而是趋向于简淡平静,朴实老成。
【注释】
a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
b无恙:无病,古代问候的常用语。
c细作行:意思是细字作书,写家信。
d一百八盘:地名,在蜀中巫山境内。此地当为黄大临送黄庭坚赴贬所途经之地。
踏莎行
北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a渡,桃源望断无寻处b。可堪c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d,鱼传尺素e,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f,为谁流下潇湘去g?
【题解】
《踏莎行》调名取自唐人韩翝诗句“踏莎行草过春溪”,又名《喜朝天》、《柳长春》、《踏雪行》等。这首小词作于秦观贬谪郴州期间。词的上片写词人登楼远眺,只见眼前一片笼罩着愁云惨雾的蒙眬世界,又听到杜鹃的啼归哀鸣,更加剧了萧索凄楚的气氛。下片写收到友人从远方寄来的书信礼物,不仅没能驱散词人心头的愁苦,反而唤起了他远谪异地的沦落之悲,以及思乡怀友之感。结尾两句是词人在极度愁烦中生发出的奇思妙想,责备江水无情,不留驻片刻以稍解词人之寂寞,表露了词人内心无法释怀的悲苦哀伤情绪已达到了极点,读之令人动容。
【注释】
a津:渡口。
b桃源:指陶渊明《桃花源记》所描写的理想世界。望断:望尽。无寻处:无处可寻。
c可堪:哪堪。
d驿寄梅花:驿指驿站。此处用南朝陆凯自江南寄梅花并赠诗给范晔之雅事,意思是指远方朋友寄来了礼品与书信。
e鱼传尺素: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并以鲤鱼木函装书信寄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f郴江:在郴州,北流至郴口,与耒水汇合后注入湘江。幸自:本自。
g为谁:为何。潇湘:潇水与湘水的合称。
【名句】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梦扬州
北宋·秦观
晚云收。正柳塘a、烟雨初休。燕子未归,恻恻b轻寒如秋。小栏外、东风软c,透绣帷、花蜜香稠。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d。
长记曾陪燕游。酬妙舞轻歌,丽锦缠头e。殢酒f为花,十载因谁淹留g?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题解】
据《词谱》载,《梦扬州》是秦观自制词,取词中结句为名。此词当作于元丰二年(1079)秦观将赴湖州任之时,他在此期的诗作中也表露过怀乡之情,如《泊吴兴西观音院》中便有“志士耻沟渎,征夫念桑梓”之类的慨叹。作为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少游此作的主旨显而易见,抒发羁旅漂泊中的怀乡之情。上片写绣帷中人对征夫之思念,下片抒写征人之离情。词人借征人思妇之口,道出了自己对故乡扬州的深切眷恋与思念。清人万树在《词律》中评曰:“如此风度,岂非大家杰作!”可见此词不仅是怀乡词中的精品,也代表了秦观作为宋词大家的创作水准。
【注释】
a柳塘:植有杨柳的池边堤岸。
b恻恻:通“侧侧”,指寒侵肌肤的感觉。
c东风软:春风柔和。
d此句由唐郑谷《席上贻歌者》诗:“坐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化用而来。鹧鸪:鸟名,崔豹《古今注·鸟兽》载:“南山有鸟名鹧鸪,自呼其名,常向日而飞,畏霜露,早晚希出。”
e丽锦缠头:指给歌儿舞女的奖赏。《太平御览》卷八一五引《唐书》:“旧俗赏歌舞人,以锦采置之头上,谓之缠头。”
f殢酒:病酒,困于酒。
g此句化用杜牧《遣怀》诗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自喻在扬州淹留之久。
阮郎归
北宋·秦观
湘天a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b,迢迢清夜徂c。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d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e,郴阳f和雁无。
【题解】
此词作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秦观谪居郴州之时,据“峥嵘岁又除”句可知,此作当作于此年除夕。从结尾两句来看,当时词人已久无故乡亲朋的音讯,独在异乡又逢佳节,乡思之深可想而知。这首小词抒发了久居异乡的词人怀乡怀人之情,以及强烈的思归之愿。“乡梦断,旅魂孤”道出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孤寂与凄苦。
【注释】
a湘天:泛指今湖南一带。郴州属湘地,故云。
b丽谯:指城门楼。小单于:唐代曲调名。
c徂:往。
d峥嵘:寒气凛冽,这里指岁末的严寒。
e衡阳:地名,即今湖南衡阳。雁传书:相传衡阳有回雁峰,鸿雁南飞,至此遇春而回。
f郴阳:地名,即今湖南郴县。秦观晚年贬官于此地。
望长安
北宋·贺铸
排办张灯a春事早,十二都门b,物色宜新晓。金犊车c轻玉骢小,拂头杨柳穿驰道。
莼羹鲈脍d非吾好,去国讴吟,半落江南调e。满眼青山恨西照,长安不见令人老f。
【题解】
此词约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正月贺铸流寓江南之时,借追忆往昔京师上元节日景象表达怀念京国之思。
【注释】
a张灯:唐以后有正月十五后开坊市门燃灯的习俗,宋代因袭。
b十二都门:据《东京梦华录》载,旧京城东南西北各有三道壁门,共计十二门。
c金犊车:装有金饰的犊车。
d莼羹鲈鲙:用《世说新语》张季鹰典。《世说·识鉴》载:“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莼羹:莼菜羹,产自吴江,味道甘而滑。鲈脍:鲈鱼细切而成的肉。鲈:鲈鱼,产自吴江的一种鱼。
e江岸调:江南流行的曲调。
f此句化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句“长安不见使人愁”。长安:此处借指东京。
天香
北宋·贺铸
烟络横林a,山沉远照b。迤逦c黄昏钟鼓。烛映帘栊,蛩催机杼d,共苦清秋风露。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e。惊动天涯倦客,骎骎岁华行暮f。
当年酒狂g自负,谓东君h、以春相付。流浪征骖北道i,客樯南浦j,幽恨无人晤语。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题解】
《天香》为词牌名,双片九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六仄韵。这首词的主题是叙写宦游漂泊中的羁旅之思,以及忆旧游、念旧欢。贺铸词集《东山乐府》中既有风格接近东坡词的豪迈壮阔之作,也有表达柔情蜜意的婉约之词,还有部分处于这两者演化融合过程中的作品,表现出刚柔相济的过渡性特征,《天香》即为典型一例。上片描写从黄昏到夜晚的见闻,呈现凄清之境况,由此兴起宦游四方、浪迹天涯之叹。下片抚今追昔,融入词人多年来仕途蹭蹬、流离动荡的身世遭际,写尽羁旅之愁。全词在表现“天涯倦客”的凄苦心境的柔婉之辞中掺入刚健峭拔之笔,体现了词人对不同词风的熔铸。
【注释】
a络:缭绕。横林:一带平林。
b山沉远照:意为远处的夕阳开始西沉。
c迤逦:曲折连绵的样子。
d蛩:蟋蟀。机杼:织布机。
e砧杵:捣衣石和捶衣棒。古代妇女秋季常连夜捣洗寒衣以寄征人。此处代指捣衣声。
f骎骎:快速飞驰的样子。此处比喻时光飞逝。岁华行暮:一年将尽。
g酒狂:用《汉书·盖宽饶传》事。汉宣帝时,盖宽饶任司隶校尉,为人刚正不阿,敢于弹劾不法官吏,公卿贵戚皆惮畏之。席间曾对人云:“无多酌我,我乃酒狂!”这里词人以盖宽饶自喻。
h东君:司春之神,此处代指春天。
i骖:古代指驾在车前两侧的马。北道:北行之路。
j南浦:语出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后以“南浦”泛指离别分手之所。
宿齐河
北宋·陈师道
烛暗人初寂,寒生夜向深。
潜鱼聚沙窟,坠鸟滑霜林。
稍作他方计a,初回万里心b。
还家只有梦,更着晓寒侵c。
【题解】
这首五言律诗是陈师道元符三年(1100)冬赴棣州途中所作。诗题中的“齐河”,在今山东禹城县南。这首诗是诗人在宦游途中夜宿齐河有感而发,置身幽寂的旅舍之中,那昏暗的烛光,深潜水底的鱼儿,滑翔林中的鸟儿,都令诗人联想到四处游宦漂泊中的自己,从而勾起深深的思乡之情,凄冷萧瑟的冬景更衬托出诗人心底怀乡情思之浓烈。方回在《瀛奎律髓》卷十五评价此作云:“句句有眼,字字无瑕。”对尾联尤其称道,认为“尾句尤深幽”。此诗是陈师道五律中的上乘之作。
【注释】
a他方计:客游他方的打算。
b回:收回。万里心:宦游天下之心。这句是讲诗人不再有四方之志。
c这两句化用杜甫《东屯月夜》中“天寒不成寐,无梦有归魂”句意,大意是讲只有梦里才能回家,而归家的梦也被拂晓的寒气所侵扰。
【名句】
还家只有梦,更着晓寒侵。
兰陵王
北宋·周邦彦
柳阴直a,烟里丝丝弄碧b。隋堤c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d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e。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f,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g。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h,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悽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i,津堠岑寂j,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题解】
此调原为教坊曲。据史载,宋文襄帝之子长恭封兰陵王,上阵戴假面以对敌,败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武士因作《兰陵王入阵曲》。宋人当是依据旧曲另制新声。此调始见于秦观词。三叠,一百三十一字,仄韵。此词以柳为题,主旨却是抒写京华倦旅之叹,以及离愁别恨。该词一叠借柳发端,兴起羁旅之叹;二叠切入眼前辞别友人的情景;三叠转入别后的凄凉感受以及对往事的感伤回忆。全词布局井然有序,章法错综多变,且感情真挚,声调谐美。此作曾在北宋绍兴初年盛行,被称为“渭城三叠”,影响极大。
【注释】
a柳阴直:一道长堤,两行垂柳,远望中柳阴连缀成直线。
b烟:形容柳丝浓密如烟。弄碧:柳丝飞舞,闪弄它娇嫩的碧色。
c隋堤:隋代开通济渠,沿渠筑堤植柳,后称隋堤。这里指汴京附近的汴堤。
d飘绵:指柳絮飘飞。
e京华倦客:作者自谓。作者久居京城,渐生厌倦之意,故云倦客。
f趁:追随,伴和。哀弦:哀怨的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