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代怀乡诗词三百首
5600900000028

第28章

【题解】

这首七言绝句是南宋诗人叶绍翁行旅途中所作。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祖籍浦城(今属福建),后徙居龙泉(今属浙江),生卒年均不详。由于他的诗歌被收入书商陈起所刻印的《江湖集》,故被归入江湖诗派。同大部分江湖诗人相似,叶绍翁的诗也以绝句最佳,善于从日常生活中一些稀松平常的事物中挖掘其审美意义,以独具匠心之笔法结构成诗,在宋末诗坛上自成一家。此作描写了诗人在一次行旅中所见的夜景以及由此引发的乡思。全诗出语平淡自然却极具画面感,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与深切的怀乡羁旅之愁。

【注释】

a萧萧:指风声。

b动客情:勾起游子的羁旅之愁。

c挑促织:捉蟋蟀。

d篱落:指篱笆。一灯明:指儿童捉蟋蟀时提的灯。

唐多令

南宋·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a。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b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c、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题解】

《唐多令》首见于刘过的《龙洲词》。吴文英是浙江宁波人,一生足迹未曾离开过江浙。他是一位颇为独特的江湖游士,长期充当一些权贵的门客与幕僚。此词作于宋理宗景定年间,吴文英受知于丞相吴潜,往来于苏杭之间,抒发了他在漂泊旅途中的羁旅之思与怀乡之情。“有明月、怕登楼”表现出词人月夜思乡怀人而又充满矛盾的微妙心理。全词字句不事雕琢,自然浑成,在吴词中堪称别调。

【注释】

a此句表面看是个字谜,“心”上着“秋”即成“愁”字。实是言离别之人心中充满了愁绪。

b年事:往事。

c燕辞归:语出曹丕《燕歌行》:“群燕辞归燕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名句】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柳梢青·春感

南宋·刘辰翁

铁马蒙毡a,银花b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c,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d风光,山中岁月e,海上心情f。

【题解】

此调又名《云淡秋空》、《雨洗元宵》。此作是刘辰翁在宋亡后所写的十余首元夕词中的一首,借感春意而抒发故国之思与亡国之痛。此词上片描述了宋亡国之后的元夕景象。江山易主,风月全非。上元之夜,耳目所接,不再有繁华灯市,满城的仕女箫鼓,取而代之的竟是元蒙铁骑的横行与北地番腔的喧嚣。上片感时,下片述志。“想故国、高台月明”,除了心怀故国,还含有杜甫《月夜》中“月是故乡明”的怀乡意味。最后三句使得此词的精神境界超越了一般追怀故国的词作,“辇下风光”不仅追怀故都临安的风月繁华,“山中岁月”还表现了词人为国守节的坚定意志,“海上心情”则又是关切崖山流亡君臣的安危存亡,表达出词人复杂而微妙的心绪。

【注释】

a铁马:指元人骑兵。蒙毡:指战马身上蒙有御寒的毛毡。

b银花:元宵夜的花灯。

c番腔:指笛中吹出的蒙古族曲调。

d辇下:帝辇之下,指京城。辇:原指用人拉挽的车子,秦汉以后专指皇帝的车子。

e山中岁月:指词人避难山中的生活。

f海上心情:南宋都城临安沦陷后,陆秀夫、文天祥等先后拥立赵昰、赵昺在福建、广东一带海上继续抗元,引发词人的关切,故云。另有一说,此处是用苏武囚于匈奴,在北海上杖节牧羊之事。

玉京秋

南宋·周密

长安独客,又见西风,素月丹枫,凄然其为秋也,因调夹钟羽一解。

烟水阔,高林弄残照,晚蜩a凄切。碧砧度韵b,银床c飘叶。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d。叹轻别,一襟幽事,砌蛩e能说。

客思吟商还怯f,怨歌长、琼壶暗缺g。翠扇恩疏h,红衣香褪i,翻成消歇。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楚箫咽j,谁倚西楼淡月。

【题解】

《玉京秋》为周密自度曲,为周密客居临安时所作。此调歌咏调名本意,作此调者甚少。此作主旨是抒写客中秋思。异乡悲秋,感伤无限,而怀乡情绪的背后又是故国之思。上片从视觉、听觉、感觉等不同角度呈现出一幅秋景图的长卷,继而引出离情别绪的主题。下片则层层深入,照应小序中所言“长安独客,又见西风”,将离情别恨、悲秋怀乡融为一体,愈见怨恨之深。最后以月下闻箫作结,将伊人的思念与词人孤寂凄凉的心境一并呈现,余韵悠长。此作语言典丽精工,意境高远幽深,堪称草窗词中的代表作。

【注释】

a蜩:蝉。蝉鸣往往引发凄切之情。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砧:捣衣石。度韵:有节奏的捣衣声。

c银床:银饰的井栏。庾信《侍宴九日》:“银床落井桐。”

d凉花:此处当指芦花。秋雪:芦花白如雪花,故云。

e砌蛩:指蟋蟀。

f客思:客寓他乡的羁旅思乡之情。吟商:吟咏秋天。《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其音商。”商:宫、商、角、徵、羽五音之一。商音凄厉,与肃杀的秋气相应。

g琼壶暗缺:用《晋书·王敦传》典故。史载东晋大将军王敦酒后歌曹操乐府:“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边唱边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

h翠扇恩疏:用班婕妤失宠后作诗托辞于纨扇之事。这里借用其意,感伤与情人离别。

i红衣香褪:意为女子留下的红罗衣上的香气逐渐消退。红衣:一说指荷花。

j楚箫咽:有人用湘竹制成的箫吹奏出悲凉的乐曲。

瑞鹤仙·乡城见月

南宋·蒋捷

绀a烟迷雁迹,渐断鼓零钟,街喧初息。风檠b背寒壁,放冰蜍c,飞到蛛丝帘隙。琼瑰d暗泣,念乡关、霜芜似织。漫将身、化鹤归来e,忘却旧游端的f。

欢极。蓬壶蕖浸g,花院梨溶,醉连春夕。柯云罢弈h,樱桃在,梦难觅i。劝清光,乍可幽窗相伴,休照红楼夜笛。怕人间、换谱伊凉j,素娥未识。

【题解】

《瑞鹤仙》调始见于周邦彦词。双片一百零二字,前片七仄韵,后片六仄韵。此作当为蒋捷于宋亡后羁旅漂泊中所作。宋亡之后,蒋捷遁迹不仕,过着四处漂泊的生活。他乡赏月,更易牵动乡关之思。上片营造了一个为愁云惨雾所笼罩的月夜之景,烘托乡思之绪。过片语气一转,“欢极”与上片的凄楚心境形成强烈反差,下片描述已经忘记亡国之痛的小儿女情态。通过“柯云罢弈”、“樱桃在”两个典故,表达今昔剧变、沧海桑田之感触。此作借赏月而抒写遗民词人的亡国之恨与故园之思,词风清雅秀丽,音节和谐,语浅情深,表现了竹山词主要的风格特征。

【注释】

a绀:一种深青带红的颜色。

b檠:灯架,此处代指灯。

c冰蜍:指月光。传说月宫中有蟾蜍,故以冰蜍代指皎洁的月光。

d琼瑰:美玉。

e化鹤归来:用丁令威事。《搜神后记》中载有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后化为仙鹤返乡之事。

f端的:实际情况。

g蓬壶: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指倒映水中的月亮。蕖:荷花。

h柯云罢弈:用王质伐木遇仙之事。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载:“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柯:斧头柄。

i此句用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典,《酉阳杂俎》卷八云:“有悦邻女者,梦女遗二樱桃,食之。既觉,核坠枕侧。”形容思念至深,到了朝思暮想,梦境与现实难以分辨的程度。

j伊凉:唐代商调乐曲名,指《伊州》、《凉州》。

月下笛

南宋·张炎

孤游万竹山中,闲门落叶,愁思黯然,因动黍离之感。时寓甬东积翠山舍。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约略a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谩惊回凄悄b,相看烛影,拥衾谁语。

张绪c,归何暮d。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e。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f,问杜曲、人家在否g。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h。

【题解】

《月下笛》调始于周邦彦《片玉词》,因词中有“凉蟾莹彻”、“静倚官桥吹笛”句,故名“月下笛”。此词约作于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张炎流寓甬东(今浙江舟山定海县)期间,词人独游万竹山,亡国之痛、怀乡之思再次涌上心头而填此词。词人所游“万竹山”,位于浙江天台西南四十五里处。宋亡之后,张炎心怀国亡家破的巨大悲痛而四处漂泊。他以孤云自况,抒写故交零落、故宫荒芜、故园残破的无限悲痛,表达对故国、故人、故乡的深切怀念。上片写羁旅漂泊生活的孤寂凄清以及怀人之思,下片以张绪自比,抒写羁旅思归之愁苦,并以持高节的隐者自喻以自明心志。全篇以羁旅漂泊之叹为抒情主线层层推进,不断切换时空,虚实相映之间意脉清晰,化用典故贴切无迹,将故国之思、怀乡之情、羁旅之愁表现得凄婉动人,是张炎清空词风的代表作。

【注释】

a连昌:唐代宫殿名,唐高宗所置,宫中多植柳树。这里借指南宋故宫。约略:大概。

b惊回:梦被惊扰。凄悄:凄凉寂静。

c张绪:南齐吴郡人,少有文才,姿韵清雅,官至国子祭酒。《南史·张绪传》载:齐武帝植蜀柳于灵和殿前,叹曰:“此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时。”张炎《南楼令》云:“可是而今张绪老,见说道,柳无多。”可见,词人常以张绪自比。

d归何暮:词人慨叹自己迟迟不能回到故乡杭州。

e断桥:西湖一景,在杭州西湖白堤之上。鸥鹭:暗指隐居不仕的故交。

f西州泪:西州为古城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宫西。此处用《晋书·谢安传》所载羊昙典故。羊昙为谢安所赏识器重,谢安去世后,羊昙为之一年不听音乐,并且不再经行谢安抱病还都时走过西州门的道路,避免伤感。有一天,羊昙因大醉而不觉走到了西州门,伤心恸哭而去。

g杜曲:地名,位于唐长安城南,高门大族聚居此地。唐代杜氏世居于此,故名。此句意为,不知旧时住在临安显贵地区的高门大族是否还有人家在。

h此二句化用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此处以翠袖佳人隐喻宋亡不仕、守节不移之士。

金陵驿

南宋·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a,孤云b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c,城郭人民半已非d。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e!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f。

【题解】

这首七言律诗是祥兴二年(1279)文天祥被押解北上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当时南宋已覆亡。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末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为了挽救南宋的亡国命运,百折不挠,进行了殊死的抗争。他的诗歌以德祐元年(1275)为界明显分为前后两期,成就主要是后期那些记录抗战经历,表现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以及誓死不投降的血性精神的爱国诗歌。此诗即其后期代表作之一,叙写了诗人在被俘虏押解途中的见闻与感悟,表现了诗人深重的亡国之痛以及对故国的无限怀念。

【注释】

a草合:长满了草。离宫:即行宫,指皇帝的临时住所。

b孤云:此处为诗人自比。

c元:同“原”。此句用东晋初周凯的话“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原意是讲沦陷了的北方与南方不同。作者此处反其意用之,大意是说南方北方都已沦陷,再无任何区别了。

d此句用丁令威典故。据《搜神后记》载,汉曲阿太霄观道士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空中下望云:“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这两句是说山河无恙,而原本宋朝子民却已成了元朝的臣民。

e此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f带血归:古有杜鹃啼血的传说。此句是说诗人想象自己死后化作杜鹃鸟啼血而归,以此追悼纪念故国。

【名句】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诉衷情

金·吴激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a。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b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c牵衣,笑我华颠d。

【题解】

此词调按万树《词律》及《钦定词谱》应为《诉衷情令》。双调,四十四字,平韵,为正体,始见于宋晏殊《珠玉词》。又名《一丝风》、《渔父家风》。本词作者吴激,字彦高,号东山,建州(今福建建瓯)人。宋钦宗靖康年间使金被留,命为翰林待制。吴激工诗善画,尤擅词,元好问推为“国朝第一手”,与蔡松年齐名,世称“吴蔡体”。其词多故国之慨,哀婉清朗,善于化用前人成句而具深情。此作即表现了吴激使金被扣留后,整日为思乡南返之愿魂牵梦绕。可悲的是他客死北地,归乡竟终成空梦。此词上片写凄寒的夜景与失眠之状,而下片所描述的归家团聚之场景,全属幻想之辞,虽表面流露欢愉之情,但对照词人的真实遭际,读来更添哀伤。此词出语自然毫无雕琢之迹,体现了吴激秀朗中透出凄婉的风格,是金代怀乡词中难得的佳作。

【注释】

a吟鞭:诗人惯用词,吟哦着挥动马鞭。

b鸥:水鸟,白羽为多,主要生活于沿海和南方内陆河川。

c童稚:幼童。

d华颠:头发花白。

八月并州雁

金·元好问

八月并州雁,清汾照旅群a。

一声惊晚笛,数点入秋云。

灭没楼中见,哀劳b枕畔闻。

南来还北去,无计得随君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