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这首五言古体诗当是刘希夷某次旅途中夜宿南阳而作。南阳,位于河南西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东汉时期曾作为陪都,又是光武帝刘秀发迹之地,故在东汉时又有“南都”、“帝乡”之称。刘希夷是汝州(今河南临汝)人。从结尾两句描述的诗人迟迟不忍离去的情境来看,此次旅程当是诗人从故乡出发,赶赴异乡,途经南阳。此作通过描述诗人经过一家破败的旅馆,用歌唱的小鸟、独自哭泣的旅人、密集的古道荒田、长满草木的坟墓等诸多意象,勾勒出一幅早春荒凉的郊野画面,表达了诗人作为独自跋涉在旅程上的过客孤独哀伤的心情。刘希夷少有文名,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他的人生短暂而悲苦。从他流传至今的代表作如《代悲白头翁》来看,充满了对人生易老、青春虚掷的慨叹,流露出生不逢时的苦闷、无奈与哀伤。《全唐诗》对其创作的评价是:“善为从军闺情诗,词旨悲苦。”此作便体现了刘希夷善为悲苦之辞的特点,表达了悲凉的身世之感与深重的羁旅之愁,是唐人羁旅诗中较有特色的一篇。
【注释】
a废:衰败。
b征夫:远行的游子,此处是诗人自指。
c篁:竹林。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唐·沈佺期
天长地阔岭a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b风光何所似?崇山c瘴疠不堪闻。
南国涨海d人何处?北望衡阳e雁几群?
两地f江山万馀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题解】
这首七律是沈佺期与杜审言的唱和之作。杜审言于神龙元年(705)因与张易之交往,流配峰州,而沈佺期也受此牵连,遭流放欢州。此诗便作于沈佺期赴欢州贬所途中。杜审言原诗已佚,从沈佺期与之唱和的这首诗来看,杜诗当亦以叙写羁旅之苦,抒发思乡之愁为主题。诗人以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挂念与浓烈的思乡之愁。由于二人同为天涯沦落人,故抒情真挚感人,声律调谐流畅而蕴含深厚,被后人称为初唐七律的典范之作。
【注释】
a岭:五岭,在今湘、赣二省与两广交界处。
b洛浦:洛水滨,指洛阳。
c崇山:山名,位于欢州。
d涨海:即南海。
e衡阳:县名,今属湖南。
f两地:指洛阳与岭南。
初达欢州(二首选一)
唐·沈佺期
其一
自昔闻铜柱a,行来向一年。
不知林邑b地,犹隔道明c天。
雨露何时及,京华若个边。
思君无限泪,堪作日南d泉。
【题解】
这首五言律诗是沈佺期神龙元年(705)岁末刚抵达欢州贬所时作。欢州的州治在今越南荣市,唐代属岭南道,处于当时唐王朝的南部边境,是十分荒僻的地区。这首诗便叙写了沈佺期以流放罪臣的身份抵达欢州第一年的见闻与感怀,表现了贬谪生活的孤苦寂寞与对往昔京华生活的无限怀念,以及由此生发出真挚浓郁的思乡之情,感人肺腑。
【注释】
a铜柱:东汉马援所立南方疆界的标识,在爱州境内,其治所在今越南清化。
b林邑:古国名,即占城,公元二世纪建国,十七世纪末亡于广南阮氏,其地在唐欢州之南,今越南中南部。
c道明:越南古国名。
d日南:汉郡名,元鼎六年置,在今越南洞海南,此指欢州,隋大业中曾改名日南郡。
欢州南亭夜梦
唐·沈佺期
昨夜南亭里,分明梦洛中。
室家谁道别,儿女案常同a。
忽觉犹言是,沉思始悟空。
肝肠馀几寸,拭泪坐春风。
【题解】
这首五律记述了诗人在贬所欢州做的一场归乡夜梦。诗人梦见与家人重聚一堂,只见儿女们如往常一样围坐膝下,同案而食,梦境之逼真使诗人一时以为真的返回了家园。梦醒后沉思几许,诗人才意识到不过是梦一场,继而更加伤心。虽然春天已至,诗人却独坐春风里,回味着梦里情景,暗自神伤。整首诗均以平常语出之,自然明白如话,看似平铺直叙中却有思乡深情贯注始终,是沈佺期五律中颇具特色的作品。
【注释】
a案常同:常同案(而食),讲述梦中情景。
度大庾岭
唐·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a,停轺b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c。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d。
【题解】
这首五律为宋之问于神龙元年(705)春被贬泷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大庾岭是五岭之一,在今江西、广东交界处。诗人还未到贬所却先想到了归期,可见一路上始终对故园难以割舍,将遭贬后含泪吞声的悲怆情思表现得真切细腻。难能可贵的是,全诗不见任何刻意文饰的痕迹,诗律和对仗十分工整。这首诗由于是宋之问遭遇南贬,人生出现了极大起伏之后有感而发,故用情很深,字字含泪,是其五律乃至全部诗歌中的代表作。
【注释】
a国:都城,指洛阳。
b轺:小型轻便的马车。
c北枝花:指代大庾岭。《白孔六帖》卷九九:“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
d此句用《汉书·贾谊传》典。长沙:汉郡名,今属湖南。贾谊为周勃、灌婴等谗毁,谪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意不自得,有鸟飞止坐隅,此为不祥鸟也。贾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
晚泊湘江
唐·宋之问
五岭a恓惶客,三湘b憔悴颜。
况复秋雨霁,表里见衡山。
路逐鹏南转,心依雁北还。
唯馀望乡泪,更染竹成斑c。
【题解】
宋之问曾以应诏、应制之作极得武则天的赏识,获有“夺锦袍”的最高荣誉,但他依附权贵,终于贬谪五岭之外。一路上,他写过不少南征北顾、痛苦难言的诗歌,情真意切,凄怆感人。与他早年那些歌功颂德之作大为不同了。这是其中的一首,是他乘舟溯湘江而上,路过衡山时所作。全诗语言朴质,结构细密,诗情深厚,对仗工整,不愧佳作。
【注释】
a五岭:指通往岭南的五条道路,见宋周去非《岭外代答案·地理·五岭》。
b三湘:湖南的别称,在古诗文中多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区。
c此句源于娥皇、女英的传说。传说舜帝南巡死于湖南九嶷山的苍梧,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往南方追寻至洞庭湖的君山,得知舜亡的消息,抱君山翠竹痛哭不已,竹子染上斑斑泪痕,即为现在的斑竹。后人多以斑竹歌咏深切怀念之情。
发藤州
唐·宋之问
朝夕苦遄征a,孤魂长自惊。
泛舟依雁渚,投馆听猿鸣。
石发b缘溪蔓,林衣扫地轻。
云峰刻不似,苔藓画难成。
露裛c千花气,泉和万籁声。
攀幽红处歇,跻险绿中行。
恋切芝兰砌d,悲缠松柏茔e。
丹心江北死,白发岭南生。
魑魅天边国,穷愁海上城。
劳歌f意无限,今日为谁明?
【题解】
这首五言排律为宋之问于景云二年(711)赴贬所钦州途经藤州时所作。藤州的州治在今广西藤县,唐代属于五岭以南地区,地处偏远。宋之问在诗中记录了一路南下的沿途风光、旅途艰辛,表达了对故里的深深眷恋与流贬中悲凉绝望的心境。此作虽篇幅较长却并不拖沓,从游踪起笔,中间写景细致入微,以议论抒情收尾,颇具章法,开阖有度,是宋之问被流放岭南后创作达到高峰时期的代表作。
【注释】
a遄征:急行。遄:快,迅速。
b石发:水边石头上的苔藻。
c裛(yì):通“浥”,沾湿。
d芝兰砌:指家族聚居的故里。典出《世说新语·言语》:谢安常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e茔:墓地,古时多植松柏。
f劳歌:劳者之歌。《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a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b,不敢问来人。
【题解】
这首五言绝句作于神龙二年(706)宋之问北归途中。汉江,即汉水,在今湖北襄阳附近。宋之问于神龙元年(705)因谄附张易之兄弟而被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参军。次年,遇赦北归,授鸿胪主簿。此诗便是宋之问出湘后溯汉水北上,归洛阳途中有感而作。全诗的主题在抒写思乡情切,却正意反说,诗人感到距故乡愈近,便愈不敢打探与故园相关的消息,将久别家乡的游子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总之,这是一首精彩的五绝,具有声情并茂、意在言外的艺术感染力,与盛唐人的五绝已然相去不远。
【注释】
a岭外:五岭以外,即过了五岭更靠南的偏远地区。
b怯:胆小,畏惧。
【名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回乡偶书(二首选一)
唐·贺知章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a,乡音无改鬓毛衰b。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题解】
这首七言绝句作于贺知章天宝三载(744)辞官乍归故里之时。贺知章是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从三十多岁登进士第后一直在外为官,鲜有机会回乡。当他告老还乡之时,距他离家已过去了五十多年,诗人已是年逾八十的古稀老人。当他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中,内心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乡,两鬓斑白。诗人切身体验到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不禁感慨万千。于是便以两首七绝记录下初返故乡时的见闻与感受。此作为第一首,抒发了诗人久别回乡的亲切感,以及久客异乡的感伤情绪。其中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生活情趣,全诗就在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含蓄,余韵不绝。总之,此作以欢乐的场景描写表达出惆怅哀伤的思乡心绪,是一首构思别致的怀乡诗。
【注释】
a贺知章三十七岁登进士第,在此之前已经离家,故称“少小离家”。他在天宝初年返乡时已经八十多岁,故言“老大回”。
b鬓毛衰(cuī):指老年人须发稀疏变白。衰:疏落,减少。
【名句】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a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b,月照花林皆似霰c。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d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e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f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g。
昨夜闲潭h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i。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j。
【题解】
《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创制,可惜其原词已失传。后隋炀帝也曾做过此曲。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收录同题为“春江花月夜”的乐府五家七首,张若虚此作入选。此作为拟题作诗,与原有的曲调已有所不同,却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祖籍扬州的张若虚是初盛唐之际的知名文士,与同样来自江南的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当时便名扬上京,文才颇受时人追捧。然而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却仅有两篇,此作是其中一首,被誉为“孤篇横绝全唐”。被闻一多赞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张若虚创作此诗的具体背景已不可详考,诗人以江南地区夜色中的春江、花、月等几种颇具诗意的典型意象,由景入情,继而叙事,以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如梦似幻、美妙空灵的世界。此诗主旨并不局限于某一点,除了对月下江景的传神描摹,也蕴涵了对宇宙时空的真切体验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其中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思妇的念君之意是其中重要的题旨之一,描写得细腻婉转,真挚动人。此诗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彻底洗去了宫体诗的脂粉气,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全面而集中地体现了盛唐气象的艺术特质,确是唐诗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注释】
a滟滟:形容水面波光荡漾的样子。
b芳甸:芳草茂盛的原野。甸:都城的郊外。
c霰: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此句是形容月光下的春花晶莹洁白如冰粒。
d汀:水边的平地。
e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江边地带。浦:水边。
f捣衣砧:捣衣石。
g文:同“纹”,花纹。
h闲潭:幽静的水潭。
i碣石:山名,在渤海边上。潇湘:潇水与湘水在湖南零陵县合流后称为潇湘。此处用碣石与潇湘泛指天南地北。
j摇情满江树:此处指落月的光辉摇动起满树的月影,像是含情脉脉地陪伴着游子回乡。
【名句】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深渡驿
唐·张说
旅泊青山夜,荒庭白露秋。
洞房a悬月影,高枕听江流。
猿响寒岩树,萤飞古驿楼。
他乡对摇落b,并觉起离忧c。
【题解】
这首五言律诗是张说入蜀途中所作。诗题中的“深渡”为地名,驿,为驿站。此诗当为张说跋涉于蜀道经过名为深渡的驿站时创作的。张说一生曾两次入蜀,此诗约作于第二次入蜀期间。由于诗人遭遇贬谪而被迫去国离乡,因此他眼中的山水景物难免笼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取景偏于黯淡冷寂,如月影斑驳的幽深居室、萤火盘桓的古驿楼等萧索景象。诗人通过描摹沿途驿站的见闻,抒发了身在异乡的羁旅之思与怀乡之愁,与驿站见闻形成密切的对照与呼应,是初唐行旅诗的典范之作。
【注释】
a洞房:幽深的居室。
b摇落:指寂寥的秋色。
c离忧:被贬离京生发出的怀乡忧思。
被使在蜀
唐·张说
即今三伏尽,尚自在临邛a。
归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