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帝国史话 奥斯曼帝国
5602900000019

第19章 黄金时代:贤能素丹的持续治世(9)

在对匈牙利的这次远征中,虽然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打过数次令人欢欣鼓舞的战役,但它最终只不过是一次大规模的袭击战,是一次帝国近卫兵团和封建骑兵们聚敛更多财富的机会,奥斯曼帝国的将领们并没有获得采邑封地,奥斯曼帝国也没有足够的军力可以派到像布达佩斯那样遥远的城市去驻防,匈牙利一直处于一种混乱的政治真空状态,贵族们为争夺王位勾心斗角,相互厮杀。最终特兰西瓦尼亚公爵约翰·扎波良率领军队占领了首都布达佩斯,并在奥斯曼帝国的支持和授意下当上了匈牙利国王。但是,奥地利大公,即哈布斯堡王朝国王查理五世的胞弟费迪南德公爵,在匈牙利西部地区贵族们的推举下,于1527年5月凭借着武力打败了约翰·扎波良的军队,而成为新的匈牙利国王。在沮丧和绝望中的约翰·扎波良派人前往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恳求苏莱曼大帝派大军援助他,帮助他战胜哈布斯堡王朝觊觎匈牙利王位的竞争对手,从而使得奥斯曼人卷入了匈牙利的王位争夺战,引发了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的直接冲突。

1529年5月,踌躇满志的苏莱曼大帝率领军队再次挥戈直指匈牙利,试图把奥地利人逐出匈牙利,以惩处哈布斯堡王朝的费迪南德大公。但连绵不断的倾盆大雨阻碍了奥斯曼帝国军队的行军。为了加快行军速度,苏莱曼大帝被迫下令抛弃许多辎重和大炮。直到9月,行动迟缓的奥斯曼军队才占领了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再次把约翰·扎波良公爵扶上王位。随后,苏莱曼大帝又亲率奥斯曼帝国的20万大军涌入奥地利,沿途烧杀抢掠,并于9月29日开始围攻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

双方之间的战斗异常激烈,坚守城池的奥地利守军在西班牙援军的配合下,顽强地固守池城达三周之久。虽然奥斯曼帝国军队的大炮严重地毁坏了维也纳的城墙,彪悍骁勇的步兵们挥舞着战刀差不多就要冲进城内,但此时双方都已筋疲力尽,伤亡惨重,丧失了斗志。尤其是在奥地利人顽强地抵抗下,苏莱曼大帝攻占维也纳城池的信心开始动摇,因此下令让疲惫不堪、一筹莫展的奥斯曼帝国军队于1529年10月15日全面撤退。

此时对于维也纳的守军来说,这里所发生的一切似乎是一个奇迹,因为在奥斯曼帝国军队如此凶猛的进攻下,岌岌可危的维也纳一片惶恐,悲观气氛弥漫军中。官无战心,士乏斗志的守城将士们马上就准备向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投降了。其实迫使苏莱曼大帝下令撤军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被帝国近卫兵团将士们的怨言所迫,因为无论是近卫兵团还是封建骑兵,都不愿意在中欧寒冷的冬季里作战,他们希望在寒冷的冬季来临以前返回到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另一方面是因为奥斯曼帝国军队的战线过长,造成粮草和军械不济,再加上秋雨连绵因素的掣肘,使得奥斯曼人长途行军异常困难,几乎不可能去拖曳那些在攻陷贝尔格莱德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重炮,所以在围攻维也纳城池的战斗中,根本不能充分发挥奥斯曼帝国军队的强大战斗力。

3.打败哈布斯堡王朝

1532年4月,苏莱曼大帝再次御驾亲征奥地利,并发誓必取维也纳而后快。哈布斯堡王朝闻讯起兵相迎,它的国王查理五世此次也亲任奥地利军队的总司令,倾举国之力,严阵以待,与奥斯曼人决一死战。然而了解敌情后的苏莱曼大帝却采取了瞒天过海,声东击西的战术,率领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在一座名叫冈斯的小军事要塞前滞留了三个星期。当奥斯曼帝国军队最终占领了冈斯要塞之后,苏莱曼大帝决定放弃原定进军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计划,转向奥地利的另外一座重要城市斯底里亚,并在彻底摧毁了该城池之后,率领全军携带着大量的战利品班师回朝。哈布斯堡王朝的国王查理五世似乎也放弃了与其对手决一雌雄的念头,不去追击撤退中的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尽力避免发生新的大战。1537年6月,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为了避免引发新的冲突,双方经过长时间的谈判,签订了一项和平条约,规定匈牙利平原和特兰西瓦尼亚仍然藩属于奥斯曼帝国,而哈布斯堡王朝要想继续领有匈牙利西北部的那份疆土,必须每年向奥斯曼帝国纳贡。

奥斯曼帝国同哈布斯堡王朝之间的交锋,并不限于多瑙河流域,双方从陆地打到海上,海战遍及北非和地中海东岸。因为受与法国结盟国家政策的支配,奥斯曼人的信仰武士精神在北非和地中海东岸找到了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用武之地。奥斯曼帝国的海军舰队司令,一位出身于希腊海盗的海雷丁·巴巴罗萨巩固了对阿尔及利亚的控制,并与哈布斯堡王朝争夺突尼斯。1538年7月,他率领奥斯曼帝国的海军舰队,在普雷韦扎重创了奥斯曼人在地中海事务中的另外一个强劲对手威尼斯人。从此,奥斯曼帝国在地中海东部建立起了强大的海上霸权,成功地遏制了由哈布斯堡王朝发起,并有威尼斯人参加的海上神圣同盟,控制范围由北非海岸一直延伸到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这一时期,苏莱曼大帝在陆上和海上均获得了辉煌的胜利,使他成为当时最伟大的伊斯兰君主。

苏莱曼大帝同哈布斯堡王朝之间的战争,还产生了一些别的作用,那就是重新挑起了奥斯曼帝国与波斯沙法维王朝之间的敌对情绪,因为哈布斯堡王朝竭力敦促波斯人进攻奥斯曼帝国,以抵消法国与奥斯曼帝国合作的影响。同波斯沙法维王朝经过两次生死之战,并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苏莱曼大帝率领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在库尔德斯坦地区又赢得了一系列新的胜利。虽然苏莱曼大帝也像他父亲塞利姆一世一样,并没有能够长期占领波斯沙法维王朝的首都大不里士,但他把伊拉克从波斯人手中夺了过来,并纳入了奥斯曼帝国的版图。这样一来,苏莱曼大帝把古老的伊斯兰世界的又一伟大都城巴格达,完全置于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之下。虽说此时的巴格达破落不堪,昔日的繁华和优美的风姿已荡然无存,但这一辉煌的胜利,还是令奥斯曼人激动不已。

4.伟大的立法者

苏莱曼大帝戎马一生,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而且在治理国家方面显示出非凡的才能。在他执政的46年期间,尽管战事频繁,但他还是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治理国家,把奥斯曼帝国推向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极盛时期,充分显示了一代明君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苏莱曼大帝在治理国家方面极为重视以法治国,加强帝国的法制建设,被他的臣民称之为伟大的立法者。

在苏莱曼大帝统治时期,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征服和扩张,它的版图不断地扩大,使得奥斯曼帝国境内的种族成分不断增多,宗教信仰及派别日益复杂。在全国三千多万人口当中,竟有40%为非穆斯林。许多非穆斯林工商业者和其他有产者,虽然有公民权,但不受伊斯兰法的保护。他们的社会权利和财产经常受到一些穆斯林的侵占。这种社会矛盾成为奥斯曼帝国发展商品经济的阻力,因为商品经济在客观上要求无限的私有制,要求有产者法律地位的平等和契约自由,所以奥斯曼帝国迫切需要出现调整和保护帝国境内一切有产者之间财产关系的统一法律。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司法制度,保护帝国境内所有臣民的生命、财产和宗教信仰,在16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苏莱曼大帝依靠奥斯曼帝国著名的法学家阿布·苏德等人,修订和整理了旧的法律,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新的法律和法典。内容主要包括对帝国官吏的任免、承袭、俸禄、职级和礼仪等。其次还包括商业市场管理,禁止征收额外税,以及债权、债务等内容。在修改后的帝国有关民事刑事的法律条文中,还明确规定了对抢劫、杀人、通奸、酗酒的惩处,但不涉及家庭、婚姻以及遗产继承关系。这些法律关系仍由伊斯兰法来调整,或按属人主义的原则由非穆斯林原来适用的法律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