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国不能一日无君。莫斯科解放后,临时政府全国委员会决定召开全国缙绅会议,选举沙皇。1613年1月,缙绅会议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乌斯宾大教堂开幕,来自全国50个城市的约7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些代表成分各异,代表各个等级,既有大贵族、中小贵族、僧侣的代表,也有小土地所有者、工商民、国有农民的代表。当然,操纵会议的还是那些大贵族、达官显贵和僧侣。会议就沙皇人选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最后,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成为众望所归的人物。此人和留里克王朝有亲戚关系,是伊凡四世元配夫人阿纳塔西娅的侄孙,虽无留里克血统,却也沾亲带故。其父费多尔·尼基季奇·罗曼诺夫曾和大贵族痛恨的戈都诺夫争夺皇位,失败后遭受迫害,被削发为僧,押往北方,判当40年苦行修士。1605年其父被“季米特里沙皇”召回,1608年被伪季米特里二世宣布为总主教,1610年被派去和波兰国王谈判,被扣押,当时仍被拘押在波兰。他威望极高,人们尊称他为费拉列特长老,也同情他的遭遇,视他为俄罗斯受苦受难的圣人。父亲的辉煌往往给子女带来令人炫目的光晕,使其子女在人们心中也变得神圣。这样,2月7日,缙绅会议选举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沙皇。2月21日,米哈伊尔正式即位。从1598年留里克王朝终结后开始的长达15年的“混乱”时期宣告结束。一个新的王朝——罗曼诺夫王朝开始执政。这个王朝虽没有留里克王朝那样长寿,却也有长达304年的寿辰。
五、真命天子:彼得大帝的横空出世
1672年5月30日,克里姆林宫内圣母升天大教堂洪亮的钟声冲破了莫斯科黎明的宁静,紧接着,首都各教堂和修道院的几百口大钟应声而响,彼此呼应,整日不绝。钟声向人们宣布皇室添丁进口了。
这位新生儿不是别人,正是彼得·阿列克塞耶维奇,将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是罗曼诺夫王朝第一个沙皇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的孙子,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的第三子,为阿列克塞的第二个妻子纳塔利娅·基里洛芙娜·纳里什金娜所生。沙皇阿列克塞的第一个妻子叫玛丽亚·伊莉尼奇娜·米洛斯拉夫斯卡娅,她为他生了许多孩子,但奇怪的是,女孩儿个个长得结实健壮,男儿们却一个个体弱多病。五个男儿中有三个幼年夭折,剩下两个,一个叫费多尔,患有“败血症”;一个叫伊凡,智力发育不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小彼得降生来到人间,这不能不使阿列克塞沙皇喜出望外,对其疼爱有加,寄予厚望。
1676年,沙皇阿列克塞突然病逝,由其15岁的长子费多尔·阿列克塞耶维奇继位,其时小彼得还不满4周岁。但费多尔福浅命薄,在位仅6年就一命呜呼了,也没有给自己留下血脉。这样,一场争夺皇位的斗争便在宫廷内展开了。
这场斗争是围绕究竟应该由伊凡还是彼得——老沙皇阿列克塞仅剩的两个儿子——继承皇位展开的。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坚决主张由伊凡继位,他们早在费多尔在位时就操纵费多尔,把持了朝政,把纳里什金家族有影响的朝臣赶出了宫廷。该家族的核心人物是伊凡的姐姐索菲娅公主,此女非同寻常,野心勃勃,觊觎皇位,企图操纵智力迟钝的弟弟伊凡把持朝政。纳里什金家族则坚持拥立彼得为沙皇,但该家族中没有一位有声望的人物。当时,在克里姆林宫聚集了许多大贵族、高级僧侣、大商贾以及一般市民的代表,商讨确立新沙皇的问题。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和纳里什金家族唇枪舌剑,争执不下。出人意料的是,看破了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阴谋的总主教站在了纳里什金家族一边,支持彼得为新沙皇。总主教的建议获得了众多不满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人士的支持。结果,纳里什金家族获胜,年仅10岁的彼得被确立为沙皇,是为彼得一世。其母纳塔利娅·基里洛芙娜摄政。
然而斗争才刚刚开始。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和索菲娅公主并不甘心失败,他们制造谣言,蛊惑人心,企图利用射击军夺回权力。射击军是伊凡四世时期建立的,主要由手工业者、商人组成。他们使用火器,带有家属,一面执行武装任务,一面经营小手工业和商业,由政府发给现金军饷、军服和食物,任务是守卫京城。这是一支类似御林军的特殊军队,享有许多特权。费多尔在位时,他们的一些特权(如免税贸易权)被取消。同时,射击军的长官一般都出身于贵族,他们欺压士兵,克扣军饷,随意惩罚士兵,剥削他们的劳动。这些都引起射击军士兵的强烈不满。索菲娅和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便乘机造谣说,射击军士兵生活状况的恶化,主要是由纳里什金家族造成的,他们还“搞掉”了伊凡皇子。这就使得射击军士兵把仇恨集中在纳里什金家族身上,而把索菲娅公主和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看成是自己的保卫者。
1682年5月15日,射击军按照索菲娅和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设计的阴谋,打着旗帜,擂着战鼓,来到克里姆林宫。他们高呼纳里什金家族已缢死了伊凡皇子,他们要保卫沙皇家族,即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为了戳穿反对者的谎言,平息事态,在射击军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纳塔利娅皇后领着伊凡和彼得两位皇子,在一些贵族和僧侣的陪同下来到宫门的台阶上,出现在射击军面前。看到伊凡皇子安然无恙,射击军安静了一会儿,突然又提出了严惩“叛徒领主”的要求,并冲上前去,杀死了几位老沙皇阿列克塞的亲信宠臣以及纳里什金家族的成员,其中包括彼得一世的两个舅舅。他们一边大声叫骂,一边把被杀者的尸体在地上拖来拖去,这一切在小彼得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之后,射击军又要求把伊凡和彼得同时立为沙皇,由索菲娅公主摄政。迫于射击军的压力,5月26日召开的缙绅会议只得立伊凡为第一沙皇,称伊凡五世,彼得一世为第二沙皇,索菲娅被宣布为摄政。索菲娅和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的阴谋终于得逞。
彼得一世名义上是沙皇,但国家大权却掌握在其同父异母的姐姐索菲娅公主手里,他和哥哥伊凡只是起着装潢门面的角色,如参加教堂的礼拜仪式,和宫廷人员一道去莫斯科市内和郊区的寺院做祷告,接见外国使节等。平时,他和母亲住在离克里姆林宫7公里远的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村,在这里,他一面接受一些基本文化知识和宫廷礼仪方面的教育,一面发展对他终生产生重大影响的兴趣。
小彼得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干手艺活。说来也怪,小彼得虽然贵为天子,却偏偏喜欢被那些贵族老爷不屑一顾的“下人”所干的活,什么铁匠、木匠、石匠等,他都充满了好奇,都想试着学一学,做一做。他要侍从为他准备了他所喜欢的各种手艺的全套工具,一有时间便去学习。到他长大时,他至少已经精通了12种手艺。他做的木工活和车工活尤为精致,堪与专门的工匠媲美。
二是玩军事游戏。喜欢军事游戏是男孩子的天性,小彼得却尤其酷爱。他把他的侍从、一些贵族子弟以及附近村子里的少年伙伴编成两个少年兵团,以两个村子的名字命名,一个叫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兵团,一个叫谢苗诺夫斯基兵团。他们在附近修建了兵营、炮楼和土堡,从使用木枪木炮发展到使用真枪真炮。他还请来了教官,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真枪真炮地演习攻防战术。谁也不曾想到,这两个兵团后来竟成了彼得大帝正规军的骨干力量。
三是航海和造船。当他听说乘船可以到达“用脚走不到的很远很远的地方”后便对航海和造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从莫斯科外侨区请来了一位航海家兼造船师,请他教授造船和驾驶技术。起初他在莫斯科河的支流牙乌查河上学习驾船技术,然而河窄水浅,不能自由航行,后来他便借口到三圣修道院去做祈祷,跑到海阔天高的佩列雅斯拉夫尔湖畅游去了。
光阴荏苒,一眨眼7年过去了,彼得一世已由一个10岁的孩童长成17岁的青年。他身材魁梧,体格健壮,相貌堂堂,智高志远,多才多艺。他在政治上也开始走向成熟,对索菲娅公主的专权渐生不满。一次,莫斯科大教堂举行宗教游行,索菲娅公主竟和两位沙皇一道参加。彼得一世指责说她是女人,应立即退出这个游行队伍,因为她捧着十字架和圣画游行是亵神行为,但索菲娅不予理睬。彼得一世十分生气,翻身上马,愤然离去。
与此同时,索菲娅看到彼得一世羽翼渐丰,对自己专权已造成严重威胁,便决定先发制人,利用射击军,除掉彼得,自己加冕当女皇。她派其宠臣、射击军总监费多尔·沙克洛维蒂召集射击军指挥官举行会议,要他们写“劝进书”,让索菲娅加冕登基;她的走卒散布流言蜚语,说纳里什金家族存心要除掉沙皇伊凡和摄政索菲娅;她的一位追随者还假扮成纳里什金家族的人,殴打射击军士兵,以挑起射击军的不满;有些追随她的射击军军官设计了各种杀害彼得一世的方法。
然而,索菲娅的阴谋还没有策划就绪,一场意外就改变了整个事件的结局。
1689年8月7日深夜,克里姆林宫突然响起了警报声,射击军立即拿起了武器,却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射击军中拥护彼得一世的官兵以为要去讨伐彼得一世,立即派人飞马赶到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村,叫醒睡梦中的彼得,向他报告了情况。
彼得一世毕竟年轻,没有经验。他那时正睡得稀里糊涂,听到射击军来袭,眼前立即浮现出七年前射击军凶残杀戮、血溅宫门的惨景,也顾不得多想,只穿着内衣便逃进了附近的树丛。随后,仆从给他拿来了衣服,牵来了马,他翻身上马,带着三个仆从马不停蹄地跑了一夜,来到谢尔盖耶夫三圣修道院,向大祭司哭诉了所发生的一切,请他保护。
第二天,他的两个“游戏”兵团以及忠于他的射击军苏哈列夫团先后从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开来保驾,他的母亲也被护送到这里来。这时彼得一世早已冷静下来,他分析了形势,决心乘机铲除索菲娅及其势力。他下令让射击军的所有长官前去他的驻地,听候安排。索菲娅闻讯,企图阻止,宣布取消这道命令,但彼得一世再次命令射击军的所有长官前来见他,否则将处以死刑。射击军长官不敢违抗,纷纷脱离索菲娅,来到彼得一世身边,向他揭发了沙克洛维蒂企图举行宫廷政变的阴谋。彼得一世随即要求索菲娅交出沙克洛维蒂。
索菲娅完全慌了手脚。她企图缓和姐弟关系,派大主教约基姆到三圣修道院去调解,但大主教一去不返。她呼吁留在莫斯科的射击军官兵起来保护他们的长官,但无人响应。不得已,她交出了宠臣沙克洛维蒂。沙克洛维蒂受不了严刑拷打,向彼得一世交代了索菲娅的种种阴谋。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索菲娅的阴谋遭到彻底失败。她被宣布为“无耻之徒”,监禁在新圣母修道院。她的宠臣有的被处死,有的遭流放。留在莫斯科的射击军官兵为了表示自己的忠顺,躺在沿街放置的悬着大斧的断头台上,高声恳求胜利返京的彼得一世沙皇赦免他们。一场险恶的政治斗争以彼得一世的胜利暂告结束。
1698年夏,正在国外考察的彼得一世获悉:射击军再次发动叛乱!
原来,两年前,彼得一世在远征被土耳其控制的亚述海边要塞亚速夫时,曾调一批射击军参加远征。战争结束后,这批射击军被留在亚速夫戍守,莫斯科的其他射击军也被调离京城,戍守边疆。这就使射击军不仅失去了往日的特权,而且要远离妻室,长期过艰苦的兵营生活,因此他们对彼得一世政府产生了强烈的不满。1698年春,一批奉命开赴立陶宛边界的射击军首先回到莫斯科请愿闹事,抱怨说他们勤务繁重,领不到军饷。政府为平息事态,答应补发薪饷,要他们立即返回边防驻地。但他们并未立即返回,而是暗中写信给索菲娅,陈述了射击军的“痛苦遭遇”,希望得到索菲娅的同情和支持。已被监禁了近10年的索菲娅一看这是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自然不肯放过,立即予以复信,鼓动他们返回莫斯科,阻止彼得一世回京。于是,这批射击军返回驻地后,就对其他射击军进行了煽动和组织准备工作。6月6日,驻扎在俄国西部边境的两千多名射击军开始向莫斯科进军,他们要求恢复射击军的特权,要索菲娅公主上台当政,并准备谋杀彼得一世。那些对彼得一世不满的旧贵族和僧侣也乘机暗中给予支持。
然而,射击军的叛乱是不得人心的、短命的。6月17日,当射击军开到离莫斯科不远的新耶路撒冷时,被彼得一世儿时的两个“游戏”兵团——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兵团和谢苗诺夫斯基兵团彻底击溃。
8月25日,彼得一世秘密返京,其时对这场叛乱案的审讯已经结束,有136名射击军被处绞刑,140人被施鞭刑,约2000名射击军被放逐到全国各城市,但彼得认为案件并未查清。他对射击军已深恶痛绝,认为射击军“不是军人,而是一群祸害”,决心把问题查个水落石出,彻底解决这群“祸害”。因此,他要求对该案重新审理,将一千余名参加叛乱的射击军官兵押解回京,分关在20座监狱里,严刑拷打,互相对证。结果查实,彼得一世的姐姐索菲娅公主是叛乱的幕后指挥,他的另一个姐姐玛尔法·阿列克塞耶芙娜从中通风报信。彼得一世亲自对她们进行了审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