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帝国史话 俄罗斯帝国
5603100000033

第33章 帝国斜阳:农奴制危机(1)

一、揭竿而起:斯杰潘·拉辛举义旗

1649年,就在英国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经过多年革命,推翻了长达六百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英吉利共和国,并把英王查理一世推上断头台的时候,就在世界历史开始一个新的时代——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时代的时候,沙皇俄国却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了一部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的法典。法典重申了审判权和行政权高度集中于中央,宣布凡反抗教会、政府、沙皇、波雅尔、地方军政长官乃至一般官吏的“国事犯”一律“杀无赦”,规定凡农民从宫廷领地、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逃亡,可以无限期地追回,同时,追回其妻子、儿女及财产。同时还规定,凡窝藏逃亡农民者,除了要归还逃亡农民和他们的牲畜、粮食外,另加罚款10卢布;否认窝藏逃亡农民而被查出者,要在商业广场受鞭打三天,监禁一年;逃亡农民嫁了他乡人,连同她丈夫一起归还原主。在此之前,农民在尤里耶夫节还可以出走,因饥荒逃亡不予追回,如今全部取消,还取消了寻找逃亡农民的规定年限。这就从法律上完全剥夺了农民逃离本地地主剥削压榨的自由,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任由地主剥削压榨,从而在法律上把农奴制彻底固定下来了。

沙皇政府的倒行逆施,地主阶级在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庇护下对农奴的残酷剥削压榨,必然激起广大农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导致一次又一次农民起义,不断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在欧洲历史上,由于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落后性与反动性,俄国是农民起义最频繁的国家。在1649年法典通过后不到20年,俄国就爆发了17世纪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斯杰潘·拉辛起义。

斯杰潘·拉辛出生于顿河一个“善于持家的”也即富裕的哥萨克家庭,出生年月不详,领导起义时约37岁。他身材魁梧,性格刚毅,面如朱砂,双目炯炯。年轻时他曾走南闯北,两次横越俄国,到过许多地方,并多次参加顿河军使团同卡尔梅克人、莫斯科官方进行交涉。这不仅使他增长了许多见识,学会了多种语言,积累了丰富经验,也使他对俄国农奴的处境、哥萨克下层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他们产生了深切的同情。同时,他的哥哥伊凡因在俄波战争期间逃离哥萨克部队而被沙俄政府处死,更加深了他对沙皇政府的仇视。种种因素决定了他将成为一位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

17世纪50—60年代,沙皇俄国为争夺乌克兰和波罗的海地区,分别同波兰、瑞典进行了长达13年的战争。战争期间,沙皇政府不仅多次抓兵抽丁,平均每20—25个农民和商人家庭就要抽一人当兵,而且不断增加赋税,以支付沉重的军费开支。什么驿站税、射击军税、“伍一号”税、“什一号”税等,名目繁多。许多地方的农民还必须向部队提供呢子、粗麻布和食品,提供运输徭役。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贫苦农民不堪重负,不顾1649年法典的束缚,逃亡到顿河地区。

顿河中下游一带是辽阔的大草原。当时这里尚属俄国的边区,为俄国的军事力量所不逮。从15世纪以来,俄国中部地区许多农奴、城市贫民为躲避封建农奴主的剥削压榨,逃到这里谋生,自称“哥萨克”(突厥语“自由自在的人”)。他们不受沙皇政府管束,自由选举首领。同时,为了防范政府和农奴主的追捕与外来侵扰,他们逐渐养成了强悍善骑、勇猛作战的特性。17世纪上半叶,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军事组织顿河军。为了利用哥萨克保卫俄国东南边疆,并使之成为俄国同奥斯曼帝国、克里米亚汗国争斗中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沙皇政府允许哥萨克人自治,实行土地免税,还给哥萨克金钱、粮食和武器作为薪饷。

但此时哥萨克已发生分化。富裕的哥萨克被称为“善于持家的”哥萨克,他们作为哥萨克的上层,沙皇政府的赏赐几乎全被他们吞掉,很少有贫穷哥萨克的份。从前贫穷的哥萨克为维持生存,常常在克里木和黑海一带抢劫掠夺,向伏尔加河和里海远征劫掠。现在由于土耳其加强了对顿河出海口的封锁,俄国政府加强了对伏尔加河一带的防卫,贫穷哥萨克的劫掠之路被堵塞了。与此同时,战争又使沙皇政府减少了对哥萨克的粮食供应。贫穷的哥萨克处于饥饿状态。此外,大量逃亡农奴的到来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带的困难。当地贫穷的哥萨克和新逃亡来的农奴们衣食无着,只好聚众造反了。

1666年春,哥萨克统领瓦西里·乌斯率500名被饥饿折磨的贫穷哥萨克队伍溯顿河而上,打算主动去投奔沙皇军队,为沙皇政府效力,以便摆脱饥饿,混碗饭吃,但当队伍抵达沃罗涅什时,被俄军守将乌瓦罗夫将军扣留。随后,乌瓦罗夫派6名哥萨克组成使团,前往莫斯科陈情,答复是要哥萨克人返回顿河,等候沙皇诏令。

但哥萨克人已无法等待下去,他们设法逃离沃罗涅什,继续向莫斯科行进。沿途的贫穷农民和奴仆闻讯后纷纷前来投奔。他们破坏地主庄园,夺取地主的财物,吓得那些地主老爷们携家带眷逃往图拉城。消息传到京城,沙皇政府立即派1000人的精锐部队前来镇压。这时乌斯知道要加入俄国军队为沙皇政府效力的希望已经破灭,在沙皇大军的压力下被迫撤回顿河。

这次行动本意并非造反,但却激发了农奴破坏地主庄园、逃离地主庄园的热情,大有登高一呼,天下响应之势。它预示着一场暴风雨就要到来了。

1667年5月,斯杰潘·拉辛率领一千多名贫穷哥萨克前往伏尔加河和里海沿岸进行“谋衣食”活动。从前到这一带远征掳掠的哥萨克队伍最多不超过200人,现在拉辛率领如此众多的哥萨克行动,足见其情势不同寻常。拉辛在给察里津总督的一封信中写道:“他们的吃喝已经没有了,国家发给的钱粮微不足道,他们只好去伏尔加河一带谋生。”这就是说,由于饥饿,他们要被“逼上梁山”进行抢劫了。

拉辛率领的起义队伍从顿河经卡梅申河进入伏尔加河,在这里他们袭击了沙皇、大主教和富商的船队,没收了船上的货物。有些船上装载着沙皇政府的囚犯,起义队伍便处死了船上的看守,砸开了囚犯身上的镣铐,释放了囚犯,向他们宣布:“你们都自由了,到你们愿意去的地方去吧……谁要是愿意和我们一道,谁就是一个自由的哥萨克。我们只打击波雅尔、贵族和富有的老爷,至于穷人和平民,我们要和他们分享一切,如同兄弟。”走投无路的囚犯们自然加入了起义队伍。

不久,斯杰潘·拉辛率军从伏尔加河经布赞河进入里海,来到雅伊克河(即乌拉尔河)口,在这里击溃了驻防的射击军。从被俘的射击军获悉,雅伊克城防守薄弱,守军头领伊万·杨岑财迷心窍,让大部分射击军去当雇工给他挣钱,城里守军很少。于是拉辛设计智取,把部队隐蔽在附近,只带40人来到城门口,要求守军放他们进城“去教会做祈祷”。守军请示长官杨岑后给他们放行,这时拉辛等人便一拥而上,占领了城门,随后隐蔽部队迅速开进城里,雅伊克城唾手而得。

拉辛在占领雅伊克城后,以此为基地四处活动。沙皇政府闻讯,不敢等闲视之,派普罗佐罗夫斯基率四队(相当于团)射击军前去镇压,同时派人去劝说拉辛“向沙皇投降”。拉辛的回答是将前来劝降的莫斯科射击军百人长西夫佐夫投入河中,并英勇机智地迎敌作战,击败了别佐布拉佐夫指挥的3000名射击军。

雅伊克城地盘狭小,难以供应数千哥萨克队伍的军需。同时,沙皇政府加强了对哥萨克军的打击,雅伊克城难以长期据守。于是,1668年3月,春意盎然,万物复苏,拉辛率领哥萨克部队离开雅伊克城前往里海。在这里他们同来自顿河的另一支哥萨克义军会合,共同开往伊朗。他们沿里海海岸一路攻城略地,攻打了杰尔宾特、巴库等许多城镇及乡村,抢夺富人的牲畜、粮食、衣服、布匹,解放在当地做奴仆的俄罗斯人。他们派代表去和伊朗国王谈判,希望能在伊朗获得一席之地,让哥萨克人长期居住。但伊朗国王对哥萨克人的劫掠早已恨之入骨,此时又收到沙皇政府的照会,要他协助打击哥萨克,而不要给哥萨克提供避难所,因此伊朗国王扣押了拉辛的代表,并加强了对哥萨克的抵御和打击。

斯杰潘·拉辛见在伊朗立足无望,便继续沿里海南岸攻袭劫掠,先占领了拉什特城,由此又驶向马撒德兰,在那里抢劫了许多城镇,捣毁了伊朗国王的夏宫费拉巴特,袭击了阿斯特拉巴德,最后来到米扬—卡拉半岛,在这里度过了严冬。

1669年春暖花开之际,拉辛的哥萨克队伍向里海东岸土库曼人的游牧地区进行了远征,获得了粮食和衣物的补充。是年夏,拉辛的哥萨克军同伊朗海军在里海激战。伊朗的麦涅达汗指挥由50艘平底船组成的庞大海军向拉辛的哥萨克船队发起进攻。他们把船舰用锁链连在一起,企图“像网一样兜捕敌人”,但这反而缚住了自己的手脚,使之失去了机动性。与之相反,哥萨克人驾驶着小船像鱼儿一样来回穿梭,袭击敌人。结果,伊朗海军被打得大败,麦涅达汗差点被俘,其子则被哥萨克活捉。

此时,拉辛的哥萨克义军经过两年多的征战,损失也很大。不久,伊朗国王重新调集大军前来围剿哥萨克军。拉辛便率领队伍,带着战利品,向里海北岸撤退。当队伍撤至阿斯特拉罕附近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岛时,该城守将普罗佐罗夫斯基将军派李沃夫率3000名射击军分乘五十多艘船舰前来袭击。拉辛的队伍此时仅剩600人,他知道寡不敌众,便率军撤离该岛,再度出海。不久,俄军送来沙皇的开恩诏书。此时拉辛的哥萨克军已无力再战,如坚持再战或继续出逃,很可能全军覆没。于是拉辛接受了沙皇的诏书,与俄军和谈,达成协议。协议规定哥萨克军交出所掠夺的武器财物,俄军把哥萨克部队平安送回顿河。8月21日,拉辛的哥萨克军开进阿斯特拉罕。久闻拉辛及哥萨克军威名的市民和射击军下层官兵纷纷前来观看。当他们看到拉辛和其他哥萨克弟兄一个个气宇轩昂、威风凛凛时,钦佩之情油然而生。9月初,拉辛的部队离开阿斯特拉罕,返回顿河。离别时,阿斯特拉罕及城郊乡村的许多贫民和射击军出于对自由的向往,出于摆脱贫困与压迫的渴望,加入了拉辛的队伍。沿途也有许多逃亡农民加入。当拉辛率领着这支重新壮大起来的队伍路过察里津时,打开监狱,释放了囚犯,“拔去了监狱长官的胡子”。之后,拉辛的队伍在察里津附近渡过顿河,从而结束了这次远征。

这是斯杰潘·拉辛农民起义的第一次远征。这次远征使拉辛的队伍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为起义军的发展壮大锻炼了战斗核心,为新的远征、更高程度的农民战争准备了条件。

1670年4月,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拉辛的队伍在顿河地区经过近半年的休整,兵强马壮,士气高昂,力量空前壮大,起义军总数已达八千多人,于是经过精心准备,开始了新的进军。他们兵分水陆两路,陆路由拉辛指挥,水路由乌斯率领,浩浩荡荡,首先去攻打察里津。察里津城内的居民得知起义军来临,立即打开城门,欢迎义军。城中守将屠格涅夫见状,指挥射击队躲进炮楼内负隅顽抗,被起义军包围三日攻破,屠格涅夫被扔进河里淹死。拉辛起义军占领察里津后,四处张贴文告,宣布起义者坚决反对波雅尔和贵族,但不反对沙皇,号召人们参加起义。同时,他们放风说,皇太子阿列克塞·阿列克谢耶维奇和被废黜的总主教尼康都在起义军手中,以吸引人们的支持。他们还没收了属于沙皇、贵族、官吏和商人的一切财产,分给起义军官兵和穷苦老百姓。

起义军在察里津滞留了一个多月。正当拉辛准备北上莫斯科打击大贵族时,获悉阿斯特拉罕总督普罗佐罗夫斯基派李沃夫率5000名射击军前来收复察里津,已经抵达黑亚尔。于是起义军决定南下迎敌,并进而夺取阿斯特拉罕,以解除后顾之忧。6月初,拉辛率7000名起义军水陆并进,向阿斯特拉罕扑来。当起义军途经黑亚尔时,和李沃夫的射击军遭遇,起义军迅速发动攻击,射击军仓促应战。起义军中许多战士没有武器,他们拿着削尖的长木棒,尖头绑着布条,远远望去,黑压压一片。这使射击军大惊失色,无心恋战,纷纷倒戈,和起义军拥抱接吻,并发誓要和起义军同生共死,消灭大贵族,砸碎奴隶制枷锁。射击军统兵见状,慌忙登上小船,企图夺路逃走,黑亚尔城上倒戈的射击军立即向他们开枪,挡住了他们的去路。随后起义军赶来,将他们一个个活捉,并根据射击军的意见,将这些平时作威作福、欺压射击军士兵的老爷们统统扔到河里淹死,只把李沃夫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