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御园漫步:皇家园林的情趣
5606700000014

第14章 龙舟趣事

历史上有三种船,被称作龙舟。一种是端午节竞渡的赛船;一种是古代皇帝的御用船;还有一种是内藏火器,外形为有头有尾的龙模样,称为“赤龙舟”,实际是一种战船。在拥有湖池水域的皇家苑囿中,龙舟往往是必备的水上游览玩乐的船只。历代均有记载。在东汉文史大家班固(32~92)的《西都赋》中,描绘上林苑昆明池的景物和游乐活动中,就有“登龙舟,张凤盖”的内容记载。稍后的《三辅皇图》引用《三辅故事》记载中,还出现了“龙首船”的名称。龙首船是否在船头树立塑制龙头,船身雕绘龙鳞,后艄刻画龙尾的形象,尚无形象资料可以印证,但龙首船并未是皇帝乘坐,而是由宫女泛游水上,皇帝在岸边的豫章观中,登临俯览取乐。皇帝乘坐龙舟的故事,是隋炀帝杨广(569~618)到江都游幸看琼花,后世绘画所表现的也是这种有头有尾的龙舟,同时还配有雕造凤头、凤翅、凤尾的“翔螭舟”,专供皇后乘用。

龙舟是否一定要具有龙的形象,那倒未必。乾隆皇帝在清漪园的昆明湖上,有十艘御用船,其中最大的一艘,取名“昆明喜龙船”。根据档案记载,丈尺换算长可达42米,船上有一座方亭和五间两层舱楼,内部珍宝陈设数以百计,可谓是一座水上宫殿,但没有发现雕造龙头龙尾的记载。倒是一幅传为张择端所作宋代斗方绘画《金明池争标图》,给我们留下了皇家御苑中龙舟的形象。

金明池是北宋东京(开封)琼林苑、宜春苑、玉津园、含芳苑四苑中琼林苑的附园,以水池水殿著称。“争标”是北宋皇帝与民同乐在水上展开的游乐、竞技、演艺等有奖活动,时间并不在端午节。另一张南宋宫廷画师李嵩所作的《天中戏水图》,画中的龙舟应是反映端午的应节活动。比较这两艘龙舟上建筑的平面部局、立面构图极其相似,只是后者将主殿屋面改作十字顶。但龙头造型、龙尾捲曲有了很大差别。反映了北宋南渡以后审美情趣的转变和受到地域民间文化的影响。

关于金明池中的龙舟,有一则近似传奇的趣闻记载,见于著名的北宋权相蔡京(1047~1126)的小儿子蔡修所著的《铁围山丛谈》之中,大意如下:

金明池中有一艘很大的龙舟,是宋太宗赵炅(939~997)时所造。舟上的殿座称为“时乘”。经过一百多年,到了宋哲宗赵煦(1077~1100)绍圣年间,赵煦命令著名匠师杨谈主持重新打造一艘新龙舟,费了很长时间才造成,新龙舟比原来的龙舟既大又更加繁华,打造时用铁就达十八万斤(另一种记载是八十万斤),其他的用材可想而知。由于船上的殿阁结构过于高大,船舱底部又压载了许多重物才能行使平稳。早先宋太宗时,在金明池北岸为“时乘”龙舟,建造了深沟大屋的船坞,俗称“龙奥”。新龙舟造成,停泊在里面,将旧龙舟弃置在西岸停靠。奇迹出现在以下记载原文之中:

都城忽累夕大风,异常不止,众惧为灾,虽哲庙(指赵煦)颇亦戄。顷风息,方知新旧二舟即池中战,且三日矣。新龙毁一目,旧龙所伤尤甚,后得上达,哲庙怒,降敕悉杖之,始得宁帖。

水面大风起浪,断缆的船只纠结在一处,相互冲撞,致使船只损毁,并不罕见,当时即使船工冒险登舟,使篙弄桨,也是徒劳。御苑中的龙舟管理不善,或为风力过大,始料不及,无能为力,造成损失,为天灾所致,情有可原。龙目、龙身损伤,应是客观描写,奇在视龙舟为灵物,移罪龙舟,杖责息事,何其荒唐!戏剧有“打龙袍”剧目,此事可编成“打龙舟”传奇。

这则记载应该属实,难得为我们留下一位北宋时代打造龙舟高手、著名匠师杨谈的名字。考辨《金明池争标图》的创作年代,画中的龙舟或为杨谈所打造,在风浪中搏击三日,仅损一目的那一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