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园林是皇家的禁地,一般百姓是无从进入的,包括大臣们在内,接受召见或者参加庆典,也是要按指定的路线和地点在指定的时间内在园中活动。颐和园的建筑布局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在游廊勾通的建筑群里,唯有东宫门内以仁寿殿为主体建筑的政治活动区,有南北九卿房、南北配殿却没有游廊相连接。政治活动区与帝后的生活居住区之间,有堆叠的土石假山相隔开,山道的入口,也处理得十分隐蔽,与其说是造园艺术的障景处理,还不如看作是区别君臣的礼制鸿沟。东宫门外200多米处的涵虚牌楼旁边,原有一块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的“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的石碑,进入牌楼,东宫门外分列四座朝房,是“大门侍卫”、“乾清门侍卫”和“散秩大臣”的值房。东宫门五间的中间三间有三铺门也不是为大臣们入园准备的,大臣们入园由东宫门两侧宫墙另设的南北两座罩子门出入,门内的南北九卿房,才是他们歇脚等候召见的地方。从这里到达仁寿殿还有一座仁寿门,官员只能由仁寿门两侧的随墙门洞进出。参加慈禧万寿庆典的王公大臣要按指定的路线在知春亭附近的码头上船,摆渡到指定的码头下船,礼毕由原路退回。
德和园大戏楼,倒是王公大臣可以进入与帝后同乐,但只能在正殿两侧看戏廊内,严格按爵位官阶的次序对号入座。正殿与看戏廊之间还用称作“隔座”的帷幕隔开,被赏看戏的权贵们,也只能窥视到舞台的侧面,比起他们端坐中央的府中堂会来,虽是应付差事,也觉无上荣光。
君臣父子是封建社会伦理纲常的首要内容。《易经·序卦》中说:“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措。”皇家园林中的君臣之别,与宫禁中一样严格,弄不好,同样是要掉脑袋的。乾隆死后,嘉庆处死和珅,自有许多复杂的背景,但在宣布的二十大罪状中,就有两大罪状是与圆明园有关的,一是第二大罪状:“骑马直进圆明园大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二是第十三大罪状:“所抄家产楠木房屋僭侈逾制,仿照宁寿宫制度,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
和珅骑马深入的圆明园正大光明殿后的寿山,是土石堆造的一铺峰石嶙峋的假山屏障,正当九洲清宴景区的入口。第十三条大罪说了两件事:第一件虽未明说何处,但保留至今的恭王府花园中,有一座带仙楼的锡晋斋,这座锡晋斋内部装修确与宁寿宫内的乐寿堂相似。恭王府花园亦称萃锦园,乾隆时为和珅的宅邸。第二件说和珅的园寓,应是指邻近圆明园的淑春园,遗址在北京大学校园内的未名湖一带。未名湖上不但有一座小岛,还有一座石舫。淑春园是乾隆赐给和珅的花园,逾制摹仿蓬岛瑶台,是和珅拥有以后的事情,否则不会将罪名加到他的身上。蓬岛瑶台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在福海中央,取意海上仙山的意境。事隔多年以后,同治时醇亲王奕譞曾来此凭吊,对着湖中的小岛,勾起和珅的故事,有题为《孤屿》的一首律诗,其中颈联:“未觐蓬瀛仙万里,已成缧绁法三章”,没有见到万里之外仙岛上的神仙,却成了被捆绑的囚犯死于僭越的大罪。在嘲讽和珅的同时,也带有自警的意味。
还有一件事在这里值得一提。光绪二十二年(1896)九月十五日(10月21日),李鸿章路过圆明园,擅自进入游览了一番,被告发,三天以后,便奉旨“罚俸一年”,还特别注明“不准抵销”,这种处分已经是欲盖弥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