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的明清皇家园林,都离不开山水框架,都追求山水在宫殿之间所显示的自然之趣,也恰恰是山水,给帝后们提供了区别于紫禁城大内的活动空间。比如紫禁城内虽有各种水体,却一律都是“水不容泛”,领略不到登上龙舟的闲适快慰,这种缺憾却在离紫禁城一街之隔的皇城内御苑的三海之中得到补偿。在其余的皇家园林中,山水之乐更是成为皇家造园的主题和营造的主旨,所有宫殿的设置,也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和宗旨而展开的。
本来,中国古代造园追求山水的情趣,并非皇家园林所独有,山水园林不但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一种类型,而且,所有园林都离不开山水的自然之趣。长期以来,山水成为中国古代的自然偶像,这种文化现象的形成,不但来自于先哲们对山水义理的论述,而且实践于诗人画家对自然山水的形象表现,在山水诗、山水画所取得的高度艺术成就中,既讴歌了中国山河大地的雄奇壮美、娟秀妩媚,又贯穿着解析人生与自然的哲理演绎。自然山水被人格化、人性化、人文化。而诗人画家又将自然山水用来自况,他们笔下的山水既是客观的自然山水,又是主观的自我人格,中国古代造园艺术,有幸能在这样的诗情画意的氛围中同步发展,出现一个个时代的高峰,特别是一些最负盛名、在诗坛画苑产生过深远影响的诗人画家,参与造园、建园实践,甚至是名园的主人,就更将这门既是山水的又是诗画的园林艺术,推向了代表一种文明的极致。中国古代造园的专门理论著述寥寥可数,但在浩如烟海的“诗话”、“画论”中探索审美特征、极具美学原理的真知灼见,却在现存的古代园林中到处可以得到印证。园林和诗画具有共同追求的意境,所以,现代人对园林有一个“无声的诗、立体的画”的八字评价,是不无道理的。
明清皇家园林,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山水园林,只是它们与私家园林相比,都是动辄数十万言、气势磅礴的鸿篇巨制。若用诗的内容形式相比,私家园林是闲适抒情的绝句、七律,有时更像讲求四声的词;皇家园林则是篇幅不受限制、一韵到底的排律,甚至更像铺陈、对仗、文风秾丽记事状物的赋。如用画来比拟,私家园林恰似一幅以世外桃源为主题、设色典雅的山水斗方册页;皇家园林则是以刻画人间仙境为主题、金碧辉映反复勾勒烘染的工笔山水长卷。
现存的明清皇家园林,都典型地体现出了以山水为框架的造园布局,特别是利用自然山水方面,更具有突出的优势,但是每一座园林都有自己的山水处理的特色,有的以山体为主,有的以水体为主。在北京西北郊的三山五园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是典型的山地造园,宫殿、庙宇依山构筑,但并不缺失水体的调节与衬映。在香山游览,我们可以发现在山体不同高程的景点中,有多处宁静的湖面,将周围的山峰树木倒映池中。当初构图时,巧妙利用了山中的几股泉流,加以疏导、承接、汇聚,并输送到地势较低的其他园林中去。香山的静翠湖、眼镜湖、见心斋以湖面取胜的园中之园,主要来源于双清和卓歇两股泉水。在山地为主的园中,虽无宏阔的湖面,但在景区景点的局部,仍可获取到山水相互依托的情趣,特别像璎珞岩接引山泉垂挂于山石上的落水,如飘丝、如串珠,随风断续,时传溅激之声,若于月夜在旁领略,正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也正是画家所要截取的画面。但是,皇家园林中山水的表现,更追求自然山水所显示的魄大和深远,才能和体量高大、色彩浓重的宫殿建筑相匹配。北海的开发始于辽、金,元、明、清三代均有修建,现在的园容,应是清代最后所完成,但是北海以琼华岛为主体的山水构架,应在辽金时代就已形成。北海只是西苑太液池的一部分,它的水域面积就有38.9万平方米,比之私家园林中的一亩园、半亩园来,不知要大出多少倍,难怪有“海”的称谓。北海要比起清漪园的昆明湖来又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昆明湖水域3300多亩,是北海的近6倍。魄大固然是皇家园林的一个优势,但关键还在于山水之间构架的关系。
北海的中心是一座琼华岛,是耸峙的人工山,清代顺治年间,在山顶修建了一座覆钵式的喇嘛塔白塔,将整个山体依山势向天空拔起,延伸,归结到白塔顶端闪闪发光的镏金塔顶。无疑这个设计是无可取代的最佳选择,它不但统领了北海和中南海的景物,而且将邻近的紫禁城和整个皇城带动起来,在故宫三大殿的台基上,可以眺望到白塔的倩影,既与层层叠叠的黄色琉璃瓦屋顶浑然一体,又是在这部凝重的建筑交响乐中,由远而近的独奏旋律。白塔山与北海的山水关系,不但在园内,也不只是在明清时代,在现代北京城市中心,仍然是一个闪光的亮点。在城市规划与古都风貌保护的种种见解之中,不可争论的事实是,北海是山水城市构想最富启示的文化遗产。在许多人惋惜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缺少一条贯通全城可以通航的河流之时,皇家园林中以湖面为特征的历史遗存,多少弥补了这一缺憾。
北京西北郊的清代皇家园林区,三山五园可以视为一个完整的山水体系,不但在整体的地形地貌上显示出由西向东的、逐步平缓隐在的一个重要的水资源,它也是顺着这个地势向东南输送的。前面所提到过的香山静宜园的泉流自不待说。玉泉山静明园的玉泉趵突,却是万寿山清漪园中昆明湖的重要水源。历史上,昆明湖有八个出水口,除供应周围稻地灌溉的农业用水外,输向圆明园的福海形成全园的水系,是一个重要的流向。圆明园是一座平地园,山体是由人工挖湖堆叠而成的,并不特别高大,但每一个景区都是有山有水的山水园。这些山体分隔了景区之间的界限,可是网络有致的水体,却又将这些被山体屏障的景区连接了起来,构成一座座山环水抱的相对独立的景区。被英法联军掠去,现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每景一图一诗,每一景都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既符合山水画的构图法则,又切合造园的机理。中国的山水画,本来就追求可赏、可游的境界,这组以写实为基础的皇家园林实录,在实物已然成为废墟以后,是最能形象反映历史原貌的依据。
有中华民族版图缩影之称的承德避暑山庄,虽以山庄命名,仍是一座山重水复且山水并重的山水园。山庄内湖区的营构,是其作为皇家园林的精华所在。不但园内的山区是湖区的最佳借景,而且园外的山峦、特别是有丹霞地貌特征的一些奇峰异岫,也被组织在园内的景色之中,给这座地处盆地之中的塞外皇家园林平添了奇异旷远的山水之美,独占自然造化所赐予的山水情趣。
明清的皇家园林,都以山水为框架,包括乾隆时营构的盘山行宫中的静寄山庄、南苑内的团河行宫。当然,清代最具山水之胜的皇家园林,应属三山五园中最后建成的万寿山清漪园,也就是现在的颐和园,它的山水框架是万寿山和昆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