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通史纲要
5610700000015

第15章 三国

(西历纪元后二二一年至二六五年)

第一节三国之事略

A鼎立之由来——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下荆州,刘备遣诸葛亮使吴说孙权,共拒曹操,权乃使周瑜督军,与刘备败操于赤壁,三国鼎立之势,因此成立。(《三国志·蜀志·先主》)

B疆土之广狭

a魏——置司隶、豫、青、兖、徐、凉、秦、冀、幽、并、雍、扬、荆十三州,共六十八郡。

b蜀——置益、梁二州,共二十四郡。

c吴——置扬、荆、郢、交、广五州,共四十三郡。(以上参考《三国·郡县表》)

C战和之概况

a和局

(1)吴蜀

1.建安十三年,吴蜀连兵,破操于赤壁。

2.刘备死后,诸葛亮辅后主,遣使联吴。

(2)吴魏

1.吴蜀战争时,吴称臣于魏,魏以权为荆州牧。

2.魏文帝即位,封权为吴王。

b战局

(1)魏蜀

1.曹操南征,自长安击汉中,赵云败之,操引还。

2.诸葛亮六出祁山。魏使司马懿拒之。

(2)吴蜀

1.蜀不还荆州,吴将吕蒙杀关羽,取荆州。

2.刘备以吴杀关羽,自将兵伐吴,吴使陆逊破之于猇亭。

(3)吴魏

1.魏责吴质子不至,起兵伐吴,至濡须不利而还。

2.魏以吴蜀通好,复伐吴,至广陵,见江涛汹汹而还。(以上参考《三国志》纪传)

D异族之征伐

a魏

(1)降匈奴——建安二十一年,单于来朝,魏武处其众于邺,分为五部,部中立贵者为帅,选汉人为司马,以监督之。(《通志·四裔略》)

(2)征乌桓——“建安十一年,太祖自征蹋顿,(乌桓王)于柳城……乃破其众,临阵斩蹋顿首。”(《三国志·乌丸传》)

(3)伐鲜卑——“黄初五年,步度根诣阙贡献……轲比能小种鲜卑……控弦十余万骑,每钞略……幽州刺史王雄遣勇士韩龙刺杀比能,其种离散边陲。”(《三国志·鲜卑传》)

b蜀征南蛮——诸葛亮征南蛮,虏孟获。纵使更战,七擒七纵,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汉晋春秋》)

c吴平交趾——“建衡二年,遣监军虞汜……击交趾,三年破交趾,禽杀晋所置守将,九真日南皆属吴。”(《三国志·孙皓传》)

E曹魏之政治

a抑宦官——黄初元年,诏以士人为散骑常侍,以代中常侍,宦官为政,不得过诸署令。

b抑宗室——“近且婚构不通,兄弟之礼绝,吉凶之问塞,庆吊之废,恩纪之违,甚于路人,隅关之异,殊于胡越。”(曹植《求通亲表》)魏代断绝宗室往来,抑制备至,于此可见。

c贬外戚——“黄初三年九月,诏:妇人,与政治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若有违背,天下共诛之。”(《三国志·魏志》)

d立九品中正——陈群以汉察举之流弊,乃立九品中正之法,以举选贤才,凡郡邑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小中正品第人才,列为九品,以上大中正;大中正核实,以上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交尚书选用。(《二十二史札记》卷八)

备考

(1)魏自曹丕篡汉称帝,至元帝禅位于司马炎,凡五世,共四十六年而亡,其世系如下:

(一)文帝—(二)明帝—(三)废帝芳—(四)废帝髦—(五)元帝。

(2)蜀自刘备称帝,至后主刘禅降魏,凡二世,共四十三年而亡。

(3)吴自孙权称王,至皓降晋,凡四世,共五十八年而亡,其世系如下:

(一)大帝—(二)废帝亮—(三)景帝休—(四)皓。

(4)三国纷争,制度大率多仍汉旧,故从略。

第二节三国之文化

A学校

a京师学——魏黄初五年夏四月,立大学,制五经课试之法。(《三国志·文帝纪》)

b郡国学——魏建安八年,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三国会要·学校》)

附:据王国维《博士考》谓:吴蜀亦兴学校,且立博士,与魏略同。(《观堂集林》)

B学术

a文学

(1)魏有建安七子(注一),及曹氏父子,谢灵运有“天下才人一担,曹氏占八斗”之语。亦可想魏文学之盛矣。

(2)吴有韦昭擅长诗赋。

(3)蜀有秦宓、郤正、诸葛亮皆长于文学。(以上参考曾毅《中国文学史》第十一章)

b医学——“华佗精方药,其疗病合汤,不过种类,心解分剂,不复称量,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洗,缝腹膏摩置,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寝,一月之间,便平复矣。”(《三国志·魏志·方技传》)华佗医术之精,今日之大夫,殆无出其左者。

C美术

a织画

(1)“曹不兴能画佛像五十绢,画一像,心灵手运,须臾立成,为孙权画屏,误笔点蝇如生。”(《历史名画记》)故不兴之画,在当时称为八绝之一。(注二)

(2)吴王夫人赵氏,为赵达之妹,能书画,善艺巧,曾以彩丝织龙凤之锦,叉绣帛,作五岳列国之地形,再以胶续发作轻慢,当时有“机,针,丝”三绝之称。(陈彬龢译《中国美术史》第八章)

b建筑

(1)吴主作昭明宫,二千石以下,皆自入山督伐木,大开苑囿起土山楼观,穷极伎巧,功役之费,以亿万计。(《通鉴·晋纪·世祖武皇帝》)

(2)魏明帝之凌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构造,台上璧方十三丈,高九尺,楼方四丈,高五丈,栋去地十三丈五尺。(《世说新语·下巧艺》第二十一)

D发明器

a织绫机——“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先生(马钧)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以十二蹑。”(《魏志·杜夔传注》)马钧改良织绫机,使不丧工费日,其功极伟。

b翻车——“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为囿,患无水以灌之,先生(马钧)作翻车,令儿童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同上)

c发石车——马钧又作发石车,于轮悬大石数十,以机鼓轮为常,则以断悬,石飞击敌城,使首尾电至。(同上)

d木牛流马——诸葛亮造之,为行军运粮之用,颇有功效。(注三)(《蜀志·诸葛亮传》)

e连弩——“亮(诸葛亮)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三国志》裴注引《魏氏春秋》)

【注解】

注一七子之说,各有不同,据曹丕《典论》即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七人。

注二八绝即吴范相风,刘惇占气,赵达算,皇象书,严子卿棋,宋寿占梦,曹不兴画,孤城郑姥相。(陶潜《圣贤群辅录》)

注三木牛之效用,为“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蜀志》五注引《魏氏春秋》)

第三节三国之社会

A屯田之盛行

a魏以遭丧乱,粮穀缺乏,建安元年,用棘祇韩浩等议,始兴屯田。嘉平四年,关中饥,司马懿表徙冀州农夫五千人,佃上邽兴、京兆、天水、南安、盐池,实行屯田。其他如刘靖于蓟南,皇甫隆于敦煌,徐邈于凉州,亦皆行屯田。

b蜀诸葛亮以出祁山,由斜谷运粮,每患不继,乃分兵行屯田,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蜀且有督农之官,主屯田,供给军粮。

c吴黄武五年,陆逊以所在少穀,表令诸将增广农亩,又吕蒙拜庐江太守,别赐寻阳屯田,六百户,可见吴国屯田之多。(以上参考《三国会要·食货》)

B学风之败坏

a专重交际——“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三国志·董昭传》)当时学风之坏,一至于此。

b傲慢好酒——蒋济奏章,谓学者不恭肃,慢师,酗酒好讼,罚饮水三升。可见学者傲慢好酒之风,必极其盛行,故置此处罚。(《三国会要·学校》)

C民风之各异——按三国接人待物,各有不同,曹魏以权术相驭,孙吴以意气相投,刘蜀以性情相契,故民风各异,大概魏多奸诈,而吴蜀较为厚重。

D风俗之奢侈——华覈谓今民贫俗奢,百工作无益之器,妇人为绮靡之饰,绣文黼黻,转相放效,兵民之家,犹复遂俗,家无儋石之储,出有绮绫之服。而刘琰亦谓时人车服饮食,务为侈靡,侍婢数十,皆能为声乐。据此则当时风俗,必极奢侈,故邓飏与李胜等,曾结为浮华友,及在中书,浮华事发,乃被斥。(《三国会要·庶政》)

E民生之困苦

a人相食——李傕、郭汜相攻长安,城空四十日,强者四散,羸者相食,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后汉书·董卓传》)

b物昂贵——当时物价昂贵,穀一斛,钱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民得食甚难,多相食。(同上)

c食桑椹——袁绍在河北,军士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三国志·魏纪》注引《武帝教令》)

F僧侣之剃度——“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隋书·经籍志》)则当时社会,已发生坐食阶级。

G冥婚之流行——冥婚之制,前所未闻,乃创自三国,魏武子邓王,冲幼而岐疑,年十三年死,魏武甚悼之,为之聘甄氏亡女与合葬,即其例证。(李泰棻《中国史纲》卷二第十三篇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