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历纪元后二六六年至四一九年)
第一节晋之事略
A武帝之治
a行封建制
(1)封建之原因——帝惩魏立孤而亡,乃恢复封建制度,分封宗戚共三十四王(注一),权力最著者为八王。(见后)(《晋书·武帝本纪》)
(2)诸王之特权
1.政权——诸王得置官吏,有傅友,典书令丞,文学,郎中令,中尉,大农等官,各治其国。
2.军权
大国拥有三军,兵五千人。
次国拥有二军,兵三千人。
小国拥有一军,兵千五百人。(以上参考《文献通考·封建考》)
b去州郡兵
(1)原因——帝以平吴后,诏令天下罢兵役,示海内大安,悉去州郡兵。
(2)事实
大郡仅置武吏百人。
小郡仅置武吏五十人。
(3)结果——永宁(惠帝年号)之后,寇贼屡起,州郡无备,天下遂大乱。(以上参考《晋书·山涛传》)
c奖励生育
(1)责令婚嫁——泰治八年下令,女子年十七不嫁者,使长吏配之。
(2)复多女之家——咸宁元年下令,将士家有五女者给复。(免徭役为复)(《晋书·武帝纪》)
B八王之乱
a乱事之经过
(1)第一次(汝南王亮、楚王玮死)——武帝死后,杨骏专政,惠帝贾后令汝南王亮、楚王玮杀之,以汝南王亮辅政,其后又杀亮玮二王。
(2)第二次(贾后死)——赵王伦,齐王冏,声罪讨贾后,杀之,废惠帝于金墉城。
(3)第三次(赵王伦死)——帝废后,赵王伦专权,齐王冏、成都王颖、河间王颙合兵诛之,迎帝复位。
(4)第四次(齐王冏死)——帝复位后,以齐王冏专政,颖颙二王,又约长沙王乂攻冏杀之。
(5)第五次(长沙王乂又死)——颖颙二王,后与长沙王乂冲突,乃连东海王越,执乂炙而杀之。
(6)第六次(成都王颖、河间颙死)——最后颖颙二王专权,挟帝赴邺,东海王越杀之。迎帝还洛阳,惟后又弑之,而立太弟炽为帝,诸王互相残杀,所存者,惟东海王越一人。(以上参考《二十二史札记》卷八)
b乱后之影响——刘渊曰:“自汉亡以来,我单于虽有虚号,降同编户,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足证五胡乱华,皆由八王之乱,有以致之。及永嘉五年,石勒兴兵南下,大败晋师,尽戮王室,虏怀帝北去,西晋乃亡。(《晋书·怀帝纪》)
C晋室南渡——当怀帝愍帝被虏,琅玡恭王觐之子,名睿,建国于建康,称为元帝,晋室南渡,史家称为东晋。(《晋书·元帝纪》)
D强藩之乱
a王敦之乱——元帝时,王导为相,王敦为将,威望日隆,时人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语。后帝欲夺王敦权,王敦遂反,帝忧愤而崩。明帝立,命温峤讨之,敦适病死,其余众为苏峻所平。(《晋书·本传》)
b苏峻之乱——苏峻以平乱有功,加封冠军将军,适明帝崩,成帝立以兄庾亮辅政,峻与亮不和,遂举兵反,蹈京师,温峤陶侃合兵平之。(《晋书·庾亮传》)
c桓玄之乱——桓玄为大司马桓温之子,温死后,玄袭父职,安帝时,且领有荆、江、司、雍、秦、梁、益、宁八州诸军事,势力坐大,遂举兵反,直犯京师,迫帝禅位,建国号大楚。后刘裕刘毅等讨之,玄败走汉中,途中为益州刺史毛据所杀。(《晋书·本传》)
E北伐之师
a祖逖北伐——元帝拜祖逖为奋威将军,逖率二千人北伐,恢复黄河以南之地,方欲越河洛,扫清冀朔,而朝廷乃欲遣戴若思代其职,遂愤恨发病而死。(《晋书·本传》)
b殷浩北伐——前赵石虎死,胡内大乱,殷浩出师北伐,进至洛阳,以姚襄为前驱,后姚襄反,浩无功而还。(同上本传)
c桓温北伐——穆帝时,桓温统兵四万北伐,已进至蓝田,大破苻坚,惟以粮尽,引还。(同上本传)
d刘裕北伐——安帝时,南燕慕容超寇宿豫(江苏宿迁县),刘裕将兵伐之,大破燕兵,超遁还广固,裕进攻,执而杀之,此为裕第一次北伐。其后后秦姚兴死,关中大乱,刘裕又北伐,攻入长安,斩秦主泓,惟裕以急于东归受禅,遂再失关中、河洛、山东之地。(《南史·宋高祖纪》)
F清谈之风
a成因
(1)重名之反感——东汉之末,士大夫极重名节,其弊或流于狷介偏固,降及魏晋,乃贱气节,相率与时俯仰以为高。
(2)战乱之反感——汉末以至三国,战乱频仍,民生苦之,至晋武帝,又荒淫暴虐,民不聊生,于是一般思想,多流于厌世,而好清谈。
(3)佛教之影响——自佛教输入后,注入出世之人生观,一般士大夫,遂厌弃经学诂训之风,而趋向老庄虚无之说。(以上参考顾敦福《中国文化史》卷上第六章)
b派别
(1)放纵派——阮籍、阮咸、向秀、王戎、谢鲲、胡毋辅之、毕卓等,皆任达不拘,居止放纵。
(2)自得派——王弼、何晏、山涛、郭象等,逍遥自在,与物推移。
(3)激烈派——刘伶、嵇康、鲍敬言等,皆思想激烈,欲打倒一切礼教。(详后)(以上参考金兆梓《本国历史参考书》第二编第十一章)
c影响
(1)酿成五胡乱华——清谈派主张齐物无华夷之见,坐使五胡乱华。顾亭林曰:“演说老庄,王、何为开晋之始,以至国亡于上,教沦于下,羌戎互僭,君臣屡易,非林下诸贤之咎,而谁咎哉。”盖清谈诸人,皆在政治上,占极大势力。(注二)
(2)酿成风流之风——时人好清谈,多逍遥自在,一事不为,所谓“进仕者,以苟得为贵,而鄙正居,当官者,以望空为高,而笑勤恪。”(《晋书·愍帝纪》)当官者,以望空高,风流自在,则遗误政务,殊非浅鲜。
G思想革命家
a废弃礼教者——以清谈之故,发生思想革命颇多,嵇康明目张胆,反对礼教,恣意攻击社会习俗,其与山涛书有“七不堪”、“二甚不可”。皆为废弃礼教之张本。(注三)
b打倒廉耻者——光逸见辅之、毕卓、羊曼、桓彝、阮孚、谢鲲、阮放等,散发裸袒闭室酣饮,便于户外脱衣露头,从狥窦中窥之而大叫,谢鲲等乃呼入共饮。时人称为八达,而刘伶尤无耻,竟常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反曰:“吾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宇为裈衣,诸君自不当入吾裈中,又何恶乎。”(《晋书·本传》)此不独思想,而且实行。
c无政府主义者——鲍敬言尝曰:“曩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安得聚敛以夺民财,安得严刑以为坑阱。”又曰:“君臣既立,众慝日滋……百姓煎扰乎困苦之中,闲之以礼度,整之以刑政,是犹辟滔天之源,障之以指掌也。”此即谓解除民生痛苦,非礼乐刑政所能成功,必根本推翻君主制度而后可。(《抱朴子·外篇·诘鲍篇》)
【注解】
注一晋之二十七王即安平王孚,义阳王望,平原王幹,扶风王亮,东莞王伷,汝阴王骏,梁王彤,琅玡王伦,渤海王辅,下邳王晃,太原王瓌,高阳王珪,常山王衡,沛王景,彭城王权,陇西王泰,范阳王绥,济南王遂,谯王逊,中山王睦,北海王陵,陈王斌,齐王攸,安乐王鉴,燕王几,东平王楙,及作乱之八王。
注二清谈诸人例如庾顗曾做军咨祭酒,胡毋辅之曾做从事中郎,郭象主簿,阮修行参军,在政治上占极大之势力。(《晋书》各人本传)
注三嵇康与山涛告绝书曰:“人伦有礼,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戈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危坐一时,痺不得摇,性复多凡,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书,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欠,四不堪也。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已为未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伤者,虽瞿然自责,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缠其心,世故繁其虑,七不堪也。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抱朴子·外篇·诘鲍篇》)
备考
晋自司马炎篡位,凡十四主,共一百五十六年,而禅于刘裕,其世系如下:
(一)武帝炎—(二)惠帝衷—(三)怀帝炽—(四)愍帝业—(五)元帝睿—(六)明帝绍—(七)成帝衍—(八)康帝岳—(九)穆帝丕—(一〇)废帝奕—(一一)简文帝昱—(一二)孝武帝曜—(一三)安帝德宗—(一四)恭帝德文
附:五胡十六国
A五胡之建国
a匈奴——建立前赵、北凉、铁弗、夏四国,其后前赵灭于后北凉,铁弗及其他诸国,皆为后魏所灭,其中分合,极为复杂。(注一)
b羯——建立后赵一国,惟在五胡中,国势最强。
c鲜卑——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西秦、南凉、辽西、代八国。
d氐——建立仇池、前秦、后凉三国,而以前秦为最强。
e羌——建立后秦一国。
f巴氐——建立成一国。
g汉——建立前凉、魏、西凉、北燕、蜀五国。(以上参考夏曾佑《中国历史》第三册第二篇第二章第八节至十四节)
附:史称五胡十六国,其实胡非仅五,国亦非仅十六,不过习传如此称之而已。
B乱华之原因
a移居内地——自汉以后,胡人投降,常徙居内地,赵充国以西羌徙于今兰州。光武以南匈奴数万众,徙居于汾阳。晋初,匈奴余众归化,武帝居之于塞内,与汉人杂处,识时之士,如郭钦、江统等,深知内地胡人,将必为患,建议徙之于塞外(注二),可惜朝廷不纳,遂有五胡之乱。(《晋书·匈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