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通史纲要
5610700000028

第28章 唐(6)

1.北齐北周之际,曾流行中国北边,然传布未广。其后大食勃兴,压迫波斯,波斯人遁入中国者甚众,其教亦随之流传于中国。高祖时,于长安建祆神祠,太宗贞观五年,有阿碌至长安,从事布教,太宗建祆寺,并置“祆正”、“祆祝”等教职。(李继煌译《中国文化史》第五章《唐时代之文化》)

2.玄宗时,曾受排斥,未几即复盛,武宗时,又遭压抑,其教始衰,此后与唐偕亡。(同上)

(3)摩尼教——波斯人摩尼创之。则天武后时拂多诞来传,流行西北及回纥间,虽各地有摩尼寺之设,然不甚盛行。(同上)

d回教——安史乱后,由回纥人传入,流行北方。南方则由大食国人至江南,请于唐,于广州等处建教堂,盛布其教。武宗信道,严禁其余诸教,乃渐衰微。(同上)

备考

(1)唐诗之变迁:

(甲)初唐——自高祖武德元年,至玄宗开元初,凡一百年。初唐之际,犹秉六朝余风,未能湔除旧习,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之作,不脱脂粉之气,骈俪之调,及陈子昂出,始慨然有志复古,开风雅之源,而为盛唐之先驱。中宗之世,多以诗文取士,而轻佻之风日炽,沈佺期,宋子问二人,尤为班首。(曾毅《中国文学史》第四篇第二章《唐之文化及思潮》)

(乙)盛唐——自玄宗开元元年,至代宗大历初,凡五十余年。方是时,唐威振四夷,承累世之富,府库充实,长安繁华,前后无比,丝竹之声,昼夜不绝,洋洋乎太平之象也。故建筑,雕刻,绘画等诸艺,咸极一时之盛,而诗亦开未曾有之大观。李(白)杜(甫)诗中之圣者也,而翼之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王昌龄等徒,互相辉映,诚极盛时期也。(同上)

(丙)中唐——代宗大历元年,至文宗太和九年。凡七十余年,中唐以后,专求语句之工巧,气象迫促,已不如盛唐之混涵,其间惟韦应物之雅澹,钱起之清瞻,庶几接踵前武。元和之世,韩(愈)白(居易)二家,并宗杜甫,然一失之险,一失之易。(同上)

(丁)晚唐——文宗开成元年,至昭宗天祐三年,凡八十余年。晚唐自李商隐、温庭筠、杜牧以下,有许浑、刘沧,而水残山,难语于大,至皮日休、陆龟蒙,已开宋诗之端,而唐诗于此绝响。(同上)

(2)唐画之变迁:

(甲)初唐——其时画家,有阎立德、阎立本兄弟,并擅丹青,蜚声当代。凡宫殿之建筑装饰,及兖冕车舆伞扇之制,均由立德案定,立本时称丹青神化,于武德九年,画秦府十八学士,贞观十八年,于凌烟阁画二十四功臣之像,其真迹现存闽中林氏。此外张孝师善画地狱,范长寿、何长寿共长佛教画,尉迟乙僧擅凹凸画,皆唐初妙手。(陈彬龢译《中国美术史》第十二章《唐》)

(乙)盛唐——此时吴道玄(道子),李思训,李昭道,曹霸,韩幹,周昉,王维等辈出,而画运一变。道玄乃绝代妙手,其生平杰作,为西京寺观内所绘之三百余壁画,数仞之画或由臂,或足为先,巨壮诡怪,笔力飞舞。而稠密精细之画,亦所兼长。佛道人物,神鬼禽兽,山水臺榭,树石草木,皆冠绝于世。曹霸为古今独擅之鞍马妙手,其弟子韩幹,亦负盛名。周昉则最长仕女,以秾丽丰盈之态,称赏于人。(同上)

(丙)中唐——中唐画师,有毕宏,韦鶠,张璪等出,始极树石之妙。道芬,郑町,王默等出,皆能作山水。其余边鸾之花卉,戴嵩之水牛,萧悦之竹等,亦著名。(同上)

(丁)晚唐——佛教画家张南本,以成都金华寺、宝历寺著名。山水家荆浩,其谓山水之画法,丈山尺树,寸马豆人,远水无波,远人无目,为精绝不刊之言。其风格超逸,真唐末之异彩也。(同上)

(3)唐与外国通商,海路最为发达,其输入之物,则有象牙,宝石,香料,药物,织物等;至于输出,则为金银绢布,陶磁器及其他杂货物。(李继煌译《中国文化史》第五章《唐时代之文化》)

(4)《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为唐德宗建中二年长安大秦寺僧景净等所建立,高凡一丈余,幅五尺,厚一尺余,盖一大石材也。碑之正面,除篆额“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各字外,乃一一千八百七十余汉字之碑颂及序文,又有细利亚(Syria)文凡四十余。碑之左右两侧,录景教宣教师姓名凡六十余人,各各列汉字与细利亚之本名相与对照。此碑于明熹宗天启年间,发现于陕西西安府。(同上)

(5)景教原属基督教之一派,其开祖为高僧纳司托留司(Nestorius)。西纪三二五年,尼开亚(Nicaea)会议后,异说百出,而彼非马利亚神母说,于四三一年之爱忽所司(Ephesos)会议,被视为异端,而夺其职,加以排斥,遂偕其徒十七人,经小亚细亚,入波斯,受波王拍乐慈(Peroz)之保护,乃成一团体,其后教势日见兴隆。第六世纪末叶,入中国称景教。(同上)

(6)祆都乃波斯之左罗阿司托尔(Zoroaster)教,拜火,故又名拜火教,又拜天日,故在中国称之曰祆教。(同上)

第四节唐代之民生状况

A田制

a受田

(1)丁男给永业田二十亩,口分八十亩,其中男年十八以上,亦依丁男给。(《通典·食货典》)

(2)老男笃疾废疾,各给口分田四十亩。(同上)

(3)寡妻妾各给口分田三十亩。(同上)

(4)以工商为业者,永业口分各减半给之。(同上)

b卖买

(1)唐制,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即流移者亦如之。(同上)

(2)乐迁就宽者,并听卖口分田。(同上)

(3)凡卖买皆须经所部官司中牒,年终,彼此除附,若无文辄卖买,财没不追,地还本主。(同上)

B赋税

a田赋

(1)租庸调

1.租——每丁岁入租粟二石正。(《旧唐书·食货志》)

2.庸——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调,三旬则租调俱免,通正役不过五十日。(同上)

3.调——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同上)

(2)两税法——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改其数,而赋于人。且里出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为侥利居人之税。夏秋两入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代宗)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收之。夏税尽六月,秋税尽十一月,岁终以户赋增失,进退长吏。(《唐书卷一四五·杨炎传》)

b杂税

(1)盐税

1.肃宗时,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复赋税不足供费,盐铁使刘宴,以为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用足。于是上盐法轻重之宜。宴之始至也,盐利岁才四十万缗,至大历末,六百余万缗,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廷百官之费,皆仰给焉。(《唐书·食货志》)

2.德宗贞元四年,江淮盐每斗增二百,为钱三百一十,其后复增六十。河中两盐池,每斗为钱三百七十,江淮豪贾财利,或时倍之,官收不能过半,民始怨矣!(同上)

(2)茶税——德宗贞元九年,初税茶,每十税一。穆宗时增天下茶税,率百钱增五十。武宗即位,是时茶商所过州县有重税,诸道置邸以收税,谓之塌地钱。其后又有剩茶钱。(《唐书·食货志》)

(3)酒税——唐初无酒税,代宗广德二年,敕天下州,如量定酤酒户,随月纳税。大历六年,量定三等,逐月税钱。德宗建中三年,禁人酤酒,一官自置店酤,收利以助军费。昭宗之世,以用度不足,易京畿边镇曲法,后榷酒以赡军。(《通考·征榷考》)

(4)关税——德宗时,置吏阅商贾钱,每缗税二十,竹木茶漆税十分之一。文宗开成二年,凡经过衣冠,商客,金,银,牛马,见钱,茶,盐,绫绢等,一物以上并税,停绝。(《通考·征榷考》)

c苛税

(1)九等户税——代宗大历四年,定天下百姓及王公以下,每年税钱分为九等,上上户四千文,上中户三千五百文,上下户三千文,中上户二千五百文,中中户二千文,中下户一千五百文,下上户一千文,下中户七百文,下下户五百文。(《旧唐书卷四八·食货志》)

(2)税间架——德宗时,军用不足,乃税间架。其法屋二架为间,上间钱二千,中间一千,下间五百,吏执笔握算,人人家计其数。(《续通志·食货略》)

(3)算除陌——其法公私给及买卖,每缗官留五十钱,给他物及相贸易者,约钱为率算之。(同上)

d私税——有田之家,坐食租税,京畿田亩,税五升,而私家收亩税一石,官取一。(《唐书卷五二·食货志》)

C币制

a钱

(1)铜钱——唐初,仍沿用隋之五钱,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得轻重大小之中,洛并幽益桂等州皆置监(《唐书卷五四·食货志》),是为有通宝钱之始。其后由宋迄于晚清,皆承兹系统。

(2)飞钱——宪宗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唐书·食货志》),启后世汇兑之渊源。

(3)陋规(短陌)——宪宗时,京师用钱,每贯头除二十文。穆宗长庆元年,以所在用钱垫陌不一,敕内外公私,给用钱宜每贯一例除垫八十,以九百二十文成贯。至昭宗末,京师以八百五十为贯,每陌才八十五,河南府以八十为陌。(《日知录卷十一·短陌》)

b银货——唐宋以前,上下通行之货,一皆以钱。宪宗元和三年诏曰:天下有银之山,必有铜矿,铜者可资于鼓铸,银者无益于人生,其天下自五岭以北见采银坑,并宜禁断。然韩愈奏状,言五岭买卖,一以银元。稹奏状言,自岭以南金银为货币(《日知录卷十一·银》)。于此可知金银货颇不普通。

D度量衡

a度——凡权衡度量之制度,以北方巨黍中之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旧唐书卷四八·食货志》)

b量——以巨黍中者容一千二百为籥,二籥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三升为大升,三斗为大斗,十大斗为斛。(同上)

c衡——以巨黍中者百黍之重为铢,二十四铢为两,三两为大两,十六两为斤。(同上)

E物价

a盛时——贞观时,斗米三钱。(《唐书卷九七·魏徵传》)玄宗开元十三年,东都米斗十钱,青齐米斗五钱。(《旧唐书卷八·玄宗本纪》)

b乱时——安庆绪被围于相州,斗米钱七万。(《唐书卷二二五·安庆绪传》)黄巢据长安,斗米三十千。(《唐书卷二二五·黄巢传》)杨行密围扬州,金一斤,通迟带一条,得米五斗。(《唐书卷二二四·高骈传》)

F实业

a农业

(1)水利

1.窦公渠——青州北海,武德八年,令窦琰于故营邱城东北穿渠,引白浪水,曲折三十里,以溉田,号窦公渠。(《唐书卷三八·地理志》)

2.十石垆渠——河中府龙门东南二十三里,有十石垆渠。贞观二十三年,县令长孙恕,凿溉良田沃,亩收十石。(《唐书卷三九·地理志》)

3.玉梁渠——蔡州新息西北五十里,有隋故玉梁渠。开元中,令薛务增濬,溉田三千余顷。(《唐书卷三八·地理志》)

4.开浚乡渠——穆宗长庆二年,温造为郎州刺史,奏开浚乡渠九十七里,溉田二千顷。(《通考·田赋考》)

(2)屯田

1.唐开军府,以捍要冲,因隙地,置营田。上地五十亩,瘠地二十亩,稻田八十亩,则给牛一。诸屯以地之良薄,与岁之凶丰,为三等具民,田岁获多少,以中熟为率,有警则以兵。(《通考·田赋考》)

2.宪宗元和中,东起振武,西逾云中,极于受降城,凡六百余里,垦田三千八百顷。宪宗末,天下营田皆雇民或借庸以耕。又以瘠地易上地,民间苦之。穆宗即位,诏还所易地,而耕以官兵,耕官地者给三分之一以终身。(同上)

b商业

(1)商制

1.京都诸市令,掌百族交易之事,丞为之贰。凡建标立候,陈肆辨物,以二物(注一)平市,以三买(注二)均市。(《唐六典》)

2.凡与官交易,及题平赃物并用中买。其造弓矢长刀,官为立样,仍题工人姓名,然后听鬻之。诸器物亦如之。以伪监之物交易者,没官,短狭不中量者,还主。(同上)

3.凡卖买奴婢牛马,用本司本部公验以立券,凡卖买不和,而摧固及更出,开闭共限一价,若参市而规自入者,并禁之。(同上)

4.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钙三百声,而众以散。(同上)

(2)宫市

1.时宦者主宫中市买,谓之宫市,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末年不复行。文书置白望数十百人于市及要闹坊,曲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则敛手付与,真伪不可复辨,无敢问所从来,及论价之高下者,率用直百钱物,买人直数千物,仍索进奉门户及脚价钱。人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名为宫市,其实夺之。(《旧唐书卷一四〇·张建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