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通史纲要
5610700000049

第49章 明(5)

3.殿试——会试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以为名第之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同上)

b科武——初设乡试会试,思宗时,始举行殿试。武举殿试自此始。(同上)

D田赋

a田制

(1)官田——初官田皆宋元时入官田地,厥后有还官田,没官田,断入官田,学田,皇庄,牧马草场,城墟,苜蓿地,牲地,园陵,坟地,公占隙地,诸王公主,勋戚大臣,内监守观,赐乞庄田,百官职田,边臣养廉田,军民商屯田,通谓之官田。(《明史卷七七·食货志》)

(2)民田——除官田之外,其余为民田。(同上)

b赋税

(1)官田——每亩税五升三合。(同上)

(2)民田——每亩三升三合。(同上)

E服色

a官员

(1)朝服——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俱用。(《明史卷六七·舆服志三》)

(2)公服——每日早晚朝奏事,及侍班谢恩见辞则服之。在外文武官,每日公座服之。(同上)

(3)常服——凡常朝视事用之。(同上)

b命妇——有朝服常服之分。(同上)

F币制

a钱

(1)大中通宝钱——太祖初置宝源局于应天,铸大中通宝钱,与历代钱兼行,以四百文为一贯,四十文为一两,四文为一钱。(《明史卷八一·食货志》,《五续通考·钱币考》)

(2)洪武通宝钱——太祖即位,颁洪武通宝钱,其制凡五等:曰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当十钱重一两,余递降,至重一钱。(同上)

(3)大中洪武通宝钱——洪武四年,改铸大中洪武通宝大钱为小钱,初宝源局钱,铸京字于背,后多不铸,民间无京字者不行,故改铸小钱以便之。(同上)

(4)永乐钱——成祖九年,铸永乐钱。(同上)

(5)宣德钱——宣德九年铸之。(同上)

(6)弘治钱——弘治十六年以后铸之。(同上)

(7)嘉靖钱——世宗嘉靖六年铸之,且补铸累朝未铸者。(同上)

(8)泰昌钱——天启元年铸之。(同上)

b钞——明初商贾沿元之旧习,用钞,多不便用钱。洪武七年,乃造“大明宝钞”,命民间通行。其等凡六,曰:一贯,曰: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每钞一贯,准钱千文,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禁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货交易,违者罪之,以金银易钞者听。(同上)

G刑制

a刑书

(1)《律令直解》——本李善长所撰之《律令》,而太祖诏周祯等为之训释者也。(《明史卷九三·刑法志一》)

(2)《大明律》——洪武六年,冬,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其篇目一准于唐,凡六百有六条。其后又取比年所增,以类附入,而成之者也。(同上)

b刑名

(1)五刑

1.笞——笞刑五:自一十至五十。每十为一等加减。(《明史卷九三·刑法志》)

2.杖——杖刑五:自六十至一百。每十为一等加减。(同上)

3.徒——徒刑五:一年杖六十,一年半杖七十,二年杖八十,二年半杖九十,三年杖一百。每杖十及徒半年为一等加减。(同上)

4.流——流刑三: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皆杖一百。每五百里为一等加减。(同上)

5.死——死刑二:绞,斩。(同上)

(2)其他

1.徒——五刑之外,徒有总徒四年(遇例减一年者),有准徒五年(斩绞杂犯减等者)。(同上)

2.流——流有“安置”,有“迁徙”,有“口外为民”。其重者曰:“充军”。(同上)

3.死——二死之外,有“凌迟”,以处大逆不道诸罪者。(同上)

c刑具——凡七:曰:笞,曰:杖,曰:讯杖,曰:枷,曰:杻,曰:索,曰:镣。(同上)

H兵制

a编制

(1)京军——京军三大营:一曰五军,一曰三千,一曰神机。(《明史卷八九·兵志一》)

(2)卫所

1.卫——连郡者设卫,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明史卷九〇·兵志二》)

2.所——一郡者设所,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所设总旗二,小旗十,大小联比以成军。(同上)

b召募

(1)从征——从征者诸将所部兵,既定其地,因以留戎者也。(同上)

(2)归附——归附则胜国,及僭伪诸降卒。(同上)

(3)谪发——谪发以罪迁隶为兵者。(同上)

c征调——遇有征伐,持符信而出兵。受节制于兵部。事平则将上佩印兵归卫所,即唐府兵遗意也。(同上)

I地方制

a疆域——明初东起朝鲜,西据土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德迁开平于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溯,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其声教所讫,岁时纳贽,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羁属者,不在此数,呜呼盛矣!(《明史卷四〇·地理志序》)

b区划

(1)两京——为直隶者二,曰:京师,曰:南京。(同上)

(2)十三省——为布政使司者十三,曰:山东,曰:山西,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湖广,曰:浙江,曰:江西,曰:福建,曰:广东,曰:广西,曰:云南,曰:贵州。(同上)

(3)九边——其边陲要地称重镇者凡九,曰:辽东,曰:蓟州,曰:宣府,曰:大同,曰:榆林,曰:宁夏,曰:甘肃,曰:太原,曰:固原。(同上)

【注解】

注一明代职官表:(略)

注二明制科目为盛,卿相皆由此出,学校则储才以应科目者也。其经学校通藉者,亦科目之亚者也。外此则杂流矣。然进士,举贡,杂流三途并用,虽有畸重,无偏废也。荐举盛于国初,后因专用科目而罢。铨选则入官之始,舍此蔑由焉。是四者厘然具载其本末,而二百七十年间,取士得失,故可睹也。(《明史卷六九·选举志》)

备考

(1)卫所之兵,皆屯田自为耕作,计兵授地,以地养兵,故兵足而粮不费。其后额军渐缺,遂行召募之法。(《明史·兵志》)

(2)有明之兵制,盖亦三变矣。卫所之兵变而为召募,至崇祯弘光间,又变而为大将之屯兵。(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第三节明代之文化

A图书之搜集——成祖即位之初,命翰林学士解缙等,纂集历来经史子集百家,以及天文地理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为一书,悉采各书新载事物,类聚之而统之以韵。二年,十一月,书成,赐名《文献大成》。既而上览所进书,尚多未备,遂命重修。命姚广孝与侍郎刘季萀及缙总之。五年,十一月,书成,凡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一万一千九十五册,赐名《永乐大典》,是为有史以来最大之类书。(《明史卷一四七·解缙传》,《卷一四五·姚广孝传》,《卷一五〇·刘季萀传》)

B史学

a正史——《元史》——洪武二年,诏宋濂等修元史。是年八月,史成,为纪四十七卷,志五十三卷,表六卷,列传九十七卷,共二百十卷。(《明史卷一二八·宋濂传》)

b别史

(1)纪传体——《宋史新编》——《宋史》与《辽金史》旧分三书,柯维骐乃合之为一,以辽金附之,而列二王于本纪。褒贬去取,义例严整,阅二十年而始成,名之曰:《宋史新编》。(《明史卷二八七·柯维骐传》)

(2)编年体——《宋元通鉴》——薛应旂《宋元通鉴》一百五十七卷。(《明史·艺文志》)

(3)纪事本末

1.《宋史纪事本末》——陈邦瞻撰。自太祖代周,迄文谢之死,凡一百九目,于一代兴废治乱之迹,梗概略具。宋史最为芜秽,不似《资治通鉴》,本有脉络可寻。此书部列区分,使一一就绪。其书虽稍亚于枢,其寻译之功,乃视枢为倍矣。(《四库全书提要》卷四九)

2.《元史纪事本末》——陈邦瞻撰。凡列目二十有七。明修《元史》,仅八月而成书,潦草殊甚。其后商辂等撰《续纲目》,不能旁征博采,于元事亦多不详。此书采掇,不出二书之外,故未能及《宋史纪事本末》之赅博。持元代推步之法,科举之制,以及漕运河渠诸大政,措置极详,邦瞻于此数端,纪载颇为明晰。(同上)

C理学

a河东派

(1)创立者——薛瑄,山西河津人。其学一本程朱。其修己教人,以躬行复性为主,海内宗之,称为河东派。(《明史卷二八二·薛瑄传》、《明儒学案卷七·河东学案》)

(2)门徒——阎禹锡、张鼎、段坚等诸人。(《明儒学案卷七·河东学案》)

b江门派

(1)创立者——吴与弼以名儒被荐。其学稍出于朱陆之间。其门人最著者,曰:胡居仁,曰:陈献章。居仁笃践,确守先儒正传,无敢改错,朱子派也。献章专以静为主,忘已为大,无欲为至。其说稍近陆子,学者亦宗之,称为白沙先生,号江门派。(《明史卷二八二·吴与弼传胡居仁传》,《卷二八三·陈献章传》,《明儒学案卷五·白沙学案》)

(2)门徒——李承箕、张诩、贺钦等人。(《明儒学案·白沙学案》)

c姚江派

(1)创立者——王守仁,学者称为阳明先生,余姚人也。倡良知之说,与朱子之学,大相反对,海内翕然之,称为姚江派。(《明史卷一八三·王守仁传》,《明儒学案卷十·姚江学案》)

(2)门徒——此派门徒遍天下。东林党魁顾宪成力阐其说。明季忠节之士,多其学说所造成,关系甚巨。(同上)

D文学

a文

(1)明初大家——明初文学之士,承元季虞(集)柳(贯)黄(溍)吴(莱)之后,师友讲贯,学有本原。而宋濂为首,其次有王袆、刘基等。濂之门下,则有方孝孺,亦博学能文,以笔力劲健称。(《明史卷二八五·文苑传序》,《卷一二八·宋濂传刘基传》,《卷二八九·王袆传》,《卷一四一·方孝孺传》)

(2)台阁体——杨士奇、杨荣、杨溥俱通儒术,达事机。历事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同心戮力,朝无失政,民无艰食,中外人士,翕然称其德曰:三杨。盖久在馆阁,朝廷高文典册,多出其手,相率以博大昌明之体,雍容闲雅之作,为一世倡,以讴歌太平,海内宗之,号台阁体。(《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一·别集类二十四·空同集》)

(3)古文之提倡——弘正之间,李东阳出入宋元,溯流唐代,擅声馆阁。而李梦阳独讥其萎弱,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与何景明倡言复古文。明之文运,于斯一变。(《明史·文苑传序》,《卷二八六·李梦阳传》)

b诗——有高启等四杰(注一),李梦阳等十才子(注二),文徵明等四才子(注三),李攀龙等七才子(注四),均骚坛之秀。(《明史卷二八五·高启传》,《卷二八六·李梦阳传》,《卷二八七·文徵明李攀龙传》)

c戏曲——明之戏曲,有名于后世,则推“四梦”。“四梦”者,《牡丹亭还魂记》、《邯郸梦》、《南柯记》、《紫义记》是也。而《还魂记》最佳。“义仍填词,绝妙一时。其《牡丹亭》曲,尤极情挚。”(朱彝尊《静志居诗话》)

d小说

(1)《西游记》——初传为元初道士邱处机作,近始考知为明嘉靖时,山阳吴承恩所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七篇)

(2)《金瓶梅》——或谓为王世贞所作,疑莫能明。万历间,吴中始有刻本。(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九篇)

E科学

a历

(1)大统历——明初用之,刘基所进也。(《明史卷三一·历志一》)

(2)回回历——回回历法,西域默狄纳国王马哈麻所作。洪武初得其书于元都,太祖以西域推测天象最精,乃诏释其书,与大统历参用。(《明史卷三七·历志七》)

(3)崇祯历——成化以后,交食往往不验,议改历者纷纷。崇祯时,诏西洋人龙华民、汤若望等推算历法,徐光启为监督,成历书一百三十余卷,多发古人所未发,甚为精密,名之曰崇祯历。值国变,未及颁行。(《明史卷三一·历志一》,《卷二五一·徐光启传》,《卷三二六·意大利传》)

b医

(1)名医——吕复(注五),王履(注六),戴思恭(注七),皆当代名医。(《明史卷二九九·吕复王履戴思恭传》)

(2)书籍——李时珍病《本草》品类既烦,名称多杂,乃穷搜博探,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至今中医皆尊用之。(《明史卷二九九·李时珍传》)

c天文——万历中,西洋人利玛窦制浑仪,天球,地球等器。(《明史卷三二六·意大利传》)

F美术

a书画

(1)书——明之善书,前有解缙,后有文徵明,最后有董其昌。而其昌为最著。(《明史卷一四七·解缙传》,《卷二八七·文徵明传》,《卷二八八·董其昌传》)

(2)画——明初有王冕、王履以画著名,其后沈周、仇英出,尤称高手,山水花卉,各极其妙。又有唐寅画法沉郁,风骨奇峭,并擅盛名。此外则陈献章以道劲胜,董其昌以古雅秀润胜,各臻妙境。(《明史六五·王冕传》,《卷二九九·王履传》,《卷二八六·徐祯卿附唐寅传》,《卷二八三·陈献章传》,《卷二八八·董其昌传》)

b雕刻——宣德中,有夏白眼者,能于鸟榄核上雕刻人物禽兽,称为一代之绝技。而方古林之取材,尤为工巧,其技绝妙,可称入神。又福建之象牙雕,及金陵之竹雕,皆见称于世。(陈彬龢译《中国美术史》第十六章《明》)

G工艺制造

a军器

(1)火器

1.古所谓炮,皆以机发石。元初得西域炮,攻金蔡城,始用火。然造法不传,后亦罕用。(《明史卷九二·兵志四》并参考焦勖助《火攻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