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通史纲要
5610700000057

第57章 清(6)

十三、戊戌政变

A政变前之内政

a设电线——光绪六年七月,李鸿章奏立北洋水师学堂。电报之设也,鸿章初行于大沽北塘海口炮台,以通天津,传达号令,八月遂设南洋电线,自天津循运河,逾江抵镇江而达上海,互三千里。未几各国请于上海建万国电报公司,暨南北洋海线,于是接办沿海陆线,过浙闽至粤,道里以倍,后十余年间,电报遍达各省。(《清史列传卷五七·李鸿章传》)是为中国设立长途电线之始。

b设官书局——先是京师官绅,设强学书局,讲求时务。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御史胡季宸奏请,将强学书局改归官办。嗣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准改设官书局。(《光绪政要》)是为中国提倡新学之始。

c设邮政局——光绪二十二年二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请设邮政,仿欧西制,立总局于北京,分局于各省,推之于各地,奉旨允行。(《光绪政要》)是为中国有邮政之始。

d兴办铁路——光绪十五年,张之洞奏筹办铁路,由芦沟桥直达汉口,拟分头试办,南自汉口至信阳,北自芦沟桥至正定,余再次第接办。经海军衙门奏如所请,有旨命会同李鸿章海军衙门,妥筹开办,久未成功。二十二年九月,设铁路总公司,招集商股四十万股,每股银百两,以便进行。(《清史列传·李鸿章传》,《光绪政要》)是为中国实行筑路之始。

B德宗之变法

a变法之由来——按光绪初年,外患之来,相继不绝,及甲午之役,清之朝野上下,始感非常之痛苦,而病旧制之不适矣。未几,而英俄德法诸国踵起,强迫订约,割我土地,定彼范围,于是康有为等上书德宗,力请变法,德宗遂有变法之志。光绪二十四年四月,诏定国是,颁行新政。

b新政之施设

(1)诏改八股取士旧制,试以策论经议,以搜求人才。(《光绪政要》)

(2)总理衙门会同军机处,奏办京师大学堂事,谕各省府厅州县,设立学校,以养成后进。(同上)

(3)变通武科,废弓刀石,改试枪炮;又变更兵制,命京营兵改习洋操,以整顿武备。(同上)

(4)命各省督抚,裁撤冗兵,力行保甲,以节饷需。(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5)开办中国通商银行,以活动金融。(同上)

(6)设矿务铁路及农工商总局于京师,命各省设立商会,上海设总商会,以提倡实业。(同上)

(7)裁撤骈支衙门,以省经费。(同上)

(8)命各省藩臬道府,专摺奏事,州县等官,由督抚原封呈递;士民上书,由本省道府随时代奏,以达下情。(同上)

(9)谕各省士民,有能著新书,制新器者,国家给以优奖,保其专利,有损资自办学堂者,优与奖励,以提倡文化。(同上)

C八月之政变

a德宗之被幽——德宗以袁世凯久使朝鲜,谙中外之故,乃擢袁为候补侍郎,赐以密诏,命夺荣禄兵权,世凯语荣禄,荣禄急驰入京,上告太后,太后怒,八月六日复临朝称制,幽帝于南海之瀛台。(《戊戌政变记》)

b新政之废除——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御史杨深秀,军机章京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光仁正法,并宣示康有为罪状。谕复一切旧制。(《光绪政要》)

备考

(1)光绪二十四年,列国对中国形势一变,英结扬子江不割让条约,德结租借胶州湾之约,俄租旅顺、大连,日本约福建不割让与他国,法亦租界广州湾。(刘彦《中国近时外交史》)

(2)光绪二十四年,诏定国是,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迩者诏书数下,如开特科,裁冗兵,改武科,创立大小学堂,皆经再三审度,筹之至熟。始定议施行。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泥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应行墨守,新法必赏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至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积习,于实政毫无裨益,即以中国大经大法而论,五帝三王不相沿袭,譬之冬裘夏葛,势不两存,用是明白宣示,尔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愤然为雄,佩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光绪政要》)

十四、义和团之乱

A义和团之初起——义和团起事于山东曹州府,初名大刀会,奉关壮缪,立坛聚众,横行乡里,积久势渐张,知国人方痛心于教祸之蔓延,与外患侵陵也,乃以“扶清灭洋”为号召,胁徒日众。(王希隐《西巡大事记卷首·拳匪纪事》)

B义和团肆虐北京

a清廷结纳义和团——当义和团之起也,时袁世凯方巡抚山东,严禁之,乃阑入直隶界,浸入畿疆,尚未敢公然入国门也。庄王府长史某者,与团首某习言之。庄亲王载勋目为义民,以告刚毅,刚毅以入奏,清借团民之力,以驱逐洋人,雪累朝积恨,尤应先除灭各国驻京使馆,慈禧太后为所惑。限各国使臣二十四时辰内出京。(注一)而德使克林德诣总署面商前事,行至东单牌楼,为京兵所杀,于是祸乱遂暴发矣。(同上)时光绪二十六年也。

b义和团之暴动

(1)焚烧教堂

1.五月十六日,先烧西城某处教堂,杀其人,火其居,以小试其端,朝廷置不闻。(同上)

2.五月十九日,烧宣武门大教堂,盖康熙时敕建,以赐南怀仁,堂宇闳敞,系明季邹元标等所创首善故址也。(同上)

3.五月二十三日,攻西什库,盖为各教堂议事之所,教首樊国樑居之,攻之不克,燔其旁居民数十家。(同上)

(2)抢掠屠杀

1.五月二十日,烧东月城根马思远茶食铺子,以马为教民也。忽大风起,正阳门一带,悉付灰烬,火光烛天,烟焰侵三殿,朝廷不敢问,于是逐日烧杀。(注二)(同上)

2.五月二十六日,九时,各街巷闻枪声忽作,叫嚣哭喊之声,无异雷震,是兵匪劫掠之始。是日各京官住宅及殷实富户,无不被掠一空。(注三)(同上)

3.又焚烧翰林院,所有古书典籍,亦皆片片作蝴蝶飞去,诚浩劫也。(同上)

(3)围攻使馆——五月二十四日,进攻使馆,各使推英使窦乃乐为统帅,防守使馆,攻月余未克,联军入京后,其围始解。(陈捷《义和团运动史》)

C联军入北京

a大沽天津之陷落——自克使死后,使馆驰电报,各请其外部发兵,于是停泊南省之兵舰,咸集天津大沽口外。联军进犯津沽,聂士成战殁,大沽天津失守。(《西巡大事记卷首·津沽及东省失守》,《清史列传卷六一·聂士成传》)

b北京之被陷——联军推德国带兵官瓦德西为帅,进攻北京,七月二十日,北京遂陷。(《西巡大事记卷首·联军入京》)

c两宫之西巡——七月二十日,皇太后召见军机大臣三次,会议城守,咸相顾愕眙,无敢出一语,次日凌晨,仓卒起行,出奔西安。(《西巡大事记·两宫西巡》)(注四)

d联军之暴行——联军入城,美兵最有纪律,日本次之,德法最横暴,瓦德西擅居西苑之仪鸾殿,而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八月初三,洋人毁正阳门内城楼,英人将正阳门城门二扇,载归本国,端门之楼,所藏历代御用宝刀,为日人捆载以去,而民间被掠者,已十室九空矣。(《西巡大事记·联军入京》)

D和约之缔结——北京既陷,皇太后及皇帝出奔,乃派李鸿章、奕劻为全权大臣,与各国议和,数月不决,鸿章积劳病深,卒不起。各国闻鸿章逝,乃大感怆,悉如鸿章议,卒签约,时光绪二十七年也。其要点如下:(《义和团运动史》)

(1)派醇亲王载沣赴德国谢罪,在德使克林德遇害处所,建立碑坊一座,派户部侍郎那桐赴日本谢罪。(同上)

(2)惩办罪魁,(注五)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注六)(同上)

(3)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分四十年还清。惟必加付利息,本利合计九百八十二兆二十三万八千一百五十两。(同上)

(4)各国常驻兵队护卫使馆,中国民人不准在界内居住。(同上)

(5)由北京至山海关之间,由各国派兵驻守。

(6)张贴永禁军民人等仇视诸国之谕于各地,定两年之久。(同上)

(7)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在六部之前。并变更外使觐见礼节。(同上)

【注解】

注一太后顾重于发难,乃集大学士以下会议,军机大臣王文韶等谓不可,侍讲学士朱祖亦以为言,然徐相国桐,内阁学士联元,请先照会各使馆,遣令出京,如不从乃以兵临之,太后韪其说,众推许侍郎许景澄主稿,限以二十四时内出京。(《西巡大事记卷首·拳匪纪事》)

注二凡素所不快者,即诬为二毛子,指为通洋人,刀光所至,老弱无噍类。每杀一人,人剁一刀,谓为送之超升天界,遂下令附城百十里内民家,限若干日到京注册点名,有不到者,全家处斩,老弱不许充教,既至则驱之攻使馆,临前敌,因战而死者约万余人。(同上)

注三其先至者,蜂拥入室,以刀破箱,出衣物于庭中,拣佳者取以去,甫去而他匪又至,则取其次者,约数起而衣服告罄矣。其银票等物亦必搜攫净尽。设与争论,即被击毙,如所掠尚不满意,即火其居,一时满街塞巷,无非抢物之匪徒,而儿啼女哭之声,尤使人闻而心碎,街市间尸骸横卧,亦难数计,而东交民巷附近,受祸尤惨。(同上)

注四皇太后及皇帝,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出奔,九月四日抵西安,二十七年八月二十四启跸还京。(《西巡大事记·两宫西巡》)

注五端王载漪加恩免死,庄亲王载勋,左都御史英年,刑部尚书赵舒翘赐令自尽,山西巡抚毓贤服毒死,军机大臣刚毅呕血而死,大学士徐桐,联军入京时自缢死,尚书启秀,侍郎徐承煜均正法。(《义和团运动史》)

注六顺天太原乡试停止。山西之太原府,忻州,太谷县,大同府,汾州府,孝义县,曲沃县,大宁县,河津县,山阴县,朔平府,文水县,寿阳县,平阳府,长子县,高平县,泽州府,隰州,蒲州,绛州,归化城,绥远城;河南省之南阳府,河南县,郑州,光州,陈州府;浙江省之衢州府;直隶省之北京顺天府,保定府,永清县,天津府,顺德府,望都县,肥乡县,新城县,甬州,武邑县,景州,滦州;东三省之盛京,甲子厂,连山,于庆街,北林子,呼兰城;陕西省之宁羌州;江西省之鄱阳县;湖南省之衡州府等处,均为停止考试之地。(同上)

备考

(1)义和团团众称其首领曰大帅,曰老师父;小首领曰大师兄,二师兄,呼外人曰大毛子,中国人之信外教用外货者为二毛子,或云教民,及从事洋务者为二毛子,或谓其中详细区别有十毛之目,凡属毛子,杀无赦,若洋纸、洋灯、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义和团运动史》)

(2)义和团之外,又有所谓红灯罩者,每夜黑无月,则有一灯,高悬空际,谓为神灯,令入会各家妇女,持香膜拜,以祈天祐,人亦信之,即俗所谓鹞灯,盖以长线放纸鹞,复以一灯缘线随风而上,夜黑则人但见灯,而不见线,如月明之夜则不难窥见线端矣。(《西巡大事记卷首·拳匪纪事》)

(3)端王邸有教读,山东某孝廉,盖义和团之党羽也,一日,王偶与言及西使无礼之故,孝廉谓京兵不可用,曹州府团民,素以“扶清灭洋”为志。王急问孝廉,因举其乡人之习拳教者,能以法烧数里外轮船,快刀斫臂不能入。王召而试之,令诵咒烧某处,即喃喃诵咒,比即火起,唤仆人入,令以刀猛斫之,如中铁石,遂信之。言于太后,不信,因召入而试,于是太后亦信矣,此二十五年冬间事,祸端兆于此矣。(同上)

(4)联军祸,载勋倡之,载漪主之,刚毅成之,人人皆以是为三人罪,而不知酿成之者,皆徐桐一人之罪也。徐以汉军起家翰林,为三朝元老,自上书房行走,以至总师傅,先后垂三十年。徐素负理学名,平日持论,嫉洋人如仇讐,然不知为国家安内攘外之策,与夫民教相安之计,自团民起事,首先赞为忠义,目为良民,王公贝勒成奉其言为圭臬。徐用仪,许景澄,袁昶,联元,立山,诸人之死,皆徐速之。(《西巡大事记卷首·大臣祸国》)

十五、辛亥革命

A革命前清廷之内政

a复开经济特科——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命复开经济特科。(《东华录·光绪朝》)

b改书院为学堂——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命各省将书院改设学堂,凡书院所在地,于省城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各州县改设小学堂。(同上)

c修定新律例——光绪二十八年,四月,派沈家本、伍廷芳修定新律例。(同上)

d派员考察政治——光绪三十一年,六月,命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绍英等出洋考求一切政治。七月,载泽等起行,至正阳门车站,为党人吴樾所炸,遂改行期,九月以徐世昌、绍英受伤,改派尚其亨、李盛铎补充,前往各国考察政治。(同上)

e宣布预备立宪——光绪三十二年,正月,考察政治大臣载泽、尚其亨、李盛铎等,奏请宣布立宪,七月宣布预备立宪事宜。(注一)(《光绪政要》)

B革命团体之组织

a兴中会——广东人孙文,痛国事之日非,乃致力革命,与陈少白,尤少纨,杨鹤龄,鼓吹革命思想,时呼为“四大寇”。光绪十八年,孙文乃在澳门创立兴中会以进行革命事业。(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