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通史纲要
5610700000059

第59章 清(8)

(5)八旗官学——顺治二年设立,以教八旗子弟。(同上)

(6)国子学——以教满洲、蒙古、汉军及各生之监贡生。(同上)

b地方学

(1)府学——

(2)州学——

(3)县学——

(4)书院——直隶曰莲池,江苏曰钟山,曰紫阳,浙江曰敷文,江西曰豫章,湖南曰岳麓,曰城南,湖北曰江汉,福建曰螯峰,山东曰泺源,山西曰晋阳,河南曰大梁,陕西曰关中,甘肃曰兰山,广东曰端溪,曰粤秀,广西曰秀峰,曰宣城,四川曰锦江,云南曰五华,贵州曰贵山。(《大清会典事例卷三九五·礼部学校》)

(5)义学——以教寒士子弟。顺治九年,诏每乡设立,社学一区,其后各省纷纷设立义学,极为发达。(《大清会典事例卷三九六·礼部学校》)

F选举制

a科举途径

(1)乡试——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曰举人,以子卯午酉年举行之。(《大清会典事例卷三三〇·礼部贡举》)

(2)会试——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曰贡生,以丑辰未戌年三月举行之。(同上)

(3)殿试——会试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中式者曰进士。(《大清会典事例卷三六一·礼部贡举》)然进士有三等,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千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

b科举别类

(1)常制——有文科、武科之分。(《皇朝通考·选举考》)

(2)非常制——有博学鸿词科,孝廉方正科,经学科,直言科,山林隐逸科,孝子科等。(同上)

c试文程式

(1)初则八股之外,尚有论表判诰等,其后删之,至加以五言试帖诗一首,限以八韵。

(2)乾隆以后,大率首场制艺文三篇,诗一首;次场五经,制艺文五道;三场策五道,殿试策一道,专以书法为主。人争鹜之,皓首而不厌,不复知其他,锢蔽心思,束缚人才,诚中国衰弱之大原因也。

G疆域——在古九州外者,北自大青山左右,为蒙古诸部,至喀尔喀地。南自五岭外,为广东,广西及贵州地。东北自盛京边外,为吉林,黑龙江等地。西南自四川境外,为云南及青海,西藏地,正西则自安西境外,至于流沙,而禹迹已尽,其在天山北路,则有乌噜木齐,伊犁等地。天山南路,则有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等地。(《皇朝通考卷二六九·舆地考》)

【注解】

注一国初以近京各州县无主荒田,及前明皇亲驸马贵戚大臣内监,殁于流寇,无主荒田,并百姓带地投充之田,设立庄屯,自王以下,及官员兵丁,皆授以土田,俾世为恒产,嗣后生齿日繁,及盛京古北口外新辟之壤咸隶焉。(《皇朝通典卷二·食货典》)

注二天聪八年,以所获察哈尔部千余户,分给八旗,是年正月,复以察哈尔来归各官,并庄丁三千三百余名,均隶各旗,至是始编审人丁及旧喀喇沁壮丁,分为蒙古八旗。(《皇朝通考卷一七九·兵考》)

备考

(1)清朝官制,多因明旧,惟内阁六部诸首席,必以满人居之,文有理藩院,为明所无;雍正时,设军机处,自是内阁遂无实权。咸丰时,设总理各国衙门事务所,以理与外国交涉之事。(《皇朝通考·职官考》)

(2)五刑之外,有较流徒加重者曰充军,发边远安置(康熙年间,复定为五等,曰附近,曰边远,曰极边,曰边卫,曰烟瘴),曰边外为民,曰发边外安置;曰杂犯流罪准徙四年;曰杂犯绞斩,准徙五年。死刑之最重者为凌迟,为枭示。(《皇朝通考·刑考》)

第三节清代之文化

A文学

a文

(1)散文

1.桐城派——方苞以古文名当世,刘大櫆继之,而姚鼐又受古文法于大櫆(《清史列传卷七二·姚鼐传》),因皆为桐城人,故世称之为桐城派。其后又有江西桐城派,广西桐城派等之分,极一时之盛焉。

2.阳湖派——是时常州一郡,多志节卓荦之士,而古文巨手,亦出其间,恽敬、张惠言,天下推为阳湖派与桐城派相抗。(《清史列传卷七二·恽敬传》)

(2)骈文——清初以骈俪文擅长者推陈维崧,及吴琦,后有胡天游,洪亮吉,皆风骨遒上,词旨渊茂,极魏晋以下未有之盛观。(《清史列传卷七一·陈维松传胡天游传》,《卷六九·洪亮吉传》)

b诗——其以诗著名者为王士祯,查慎行,赵执信。士祯以措辞清新秀雅为归,称清朝诗之大宗,而执信与士祯对峙不相下。又有施闰章,宋琬亦能诗,有南施北宋之称,稍后则有袁枚,赵翼,蒋士铨等亦皆有诗名。(《中国文化史》第九章《清时代之文化》)

c戏曲

(1)《桃花扇》——为孔尚任所作,假侯(方域)李(香君)之情事,写南朝之兴亡。而亡国之恨,亦寓其间,其绝处似临风桃蕊,其哀处似着雨梨花,书成,京师王公搢绅,传钞殆遍,优伶扮演,岁无虚日。(曾毅《中国文学史》第五篇第十四章《清之戏曲小说》)

(2)《长生殿》——洪昇所作,乃由白居易《长恨歌》转化而来,与《桃花扇》并称杰作。(同上)

d小说

(1)《儒林外史》——吴敬梓作,其书成殆在雍正末年。时距明亡未百年,士流盖尚有明季遗风制艺而外,百不经意,但为矫饰,云希圣贤。敬梓之所描写者即是此曹。(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2)《红楼梦》——小说之可以称一大名著者,实为《红楼梦》,而《红楼梦》乃作者自叙,迨胡适考证,乃始彰明,知曹雪芹实生于荣华,终于苓落,半生经历,绝似“石头”,著书西郊,未就而殁,晚出全书,乃高鄂续成之者矣。(同上)

(3)《儿女英雄传》——此书上题“燕兆闲人著”。马从善序云出于文康手。盖定稿于道光中。文康家本贵盛,而诸子不肖,遂中落且至困惫。荣华已落,怆然有怀,命笔留辞,其情况盖与曹雪芹颇类。(同上)

(4)《老残游记》——此书题“洪都百练生著”,实刘鄂之作也。鄂字铁云,因事流死新疆,其书即借铁云号老残者之游行,而历记其言论闻见,且攻击官吏之处亦多。有揭清官之恶者,自《老残游记》始也。(同上)

B史学

a《明史》——是书为张廷玉奉敕编纂,自康熙十八年开馆,至乾隆四年书成,凡经六十四年。其中大部分率皆康熙五十年以前所成,以后稍为补缀而已。关于此书之编纂最主要人物为万季野,尽人皆知,而大儒黄梨洲,顾亭林,于义例皆有所商榷,最初董其事者为叶庵等,颇能网罗人才,一时流风所播,助长学者社会对于史学之兴味,亦非浅尠也。(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b《二十二史札记》——赵翼著,凡三十六卷。此书每史先叙其著述沿革,评其得失,时失校勘其抵牾,其有益于史学,诚非浅鲜。(同上)

c《十七史商榷》——王鸣盛著,凡一百卷。此书间校释文句,然所重在典章故实。而书末《缀言》二卷,论史家义例,亦殊简当。然对于头绪纷繁之事迹及制度,为吾侪绝好之顾问。(同上)

d《二十一史考异》——钱大昕著,凡一百卷,附《三史拾遗》五卷,《诸史拾遗》五卷。此书最详于校勘文字,解释训注名物,纠正原书事实,伪谬处亦时有。凡所校考,令人焕然冰释。(同上)

e《明史纪事本末》——清初谷庚虞著《明史纪事本末》八十卷,其书成于官修明史以前,采辑及组织皆颇费苦心。(同上)

f《续资治通鉴》——毕秋帆著,凡二百二十卷,此书由秋帆属幕中僚友编订,凡阅二十年,最后经邵二云校定,而章实斋实参与其义例。此书出,诸家读鉴可废矣。(同上)

C书类

a《古今图书集成》——此书初为陈梦雷侍皇三子诚亲王所编,时在康熙三十九年也。四十五年,四月书成名曰汇编,阅十年进呈,赐名《古今图书集成》。命儒臣重加编校,十年未就,世宗复命蒋廷锡,督在事诸臣成之。(李之鼎《丛书举要》)

b《四库全书》

(1)编纂人员——以皇室郡王及大学士为总裁,六部尚书及侍郎为副总裁,然实际任编纂者,乃为总纂官孙士毅,陆锡熊,纪昀三人,而纪昀之力尤多,分任编纂之事者,不少著名学者,如校勘《永乐大典》纂修官,有戴震,邵晋涵,校办各省送到遗书纂修官,有姚鼐,朱筠,篆隶分校官有王念孙,总目协勘官有任大椿,副总裁以下,无虑三百余名。(稻叶君山《清朝全史》)

(2)编纂时期——此书自乾隆三十八年开始,至四十七年告竣。总计存书三千四百五十七部,七万九千七十卷。存目六千七百六十六部,九万三千五百五十六卷。所谓存书,乃著录于四库者。存目,乃仅录其书目者已。(同上)

(3)搜采方法

1.敕撰本——自清初以至乾隆时,依敕旨所编纂者。(同上)

2.内府本——乃康熙以来,自宫廷收藏者,凡经史子集存书,约三百二十六部,存目凡三百六十七部。(同上)

3.永乐大典本——此书贮藏于翰林院,就其拔出存书存目,凡五百余种。(注一)(同上)而采取大典本之说,乃尚书徐乾学之宿案,彼死于康熙中,不得行其志。后安徽学政使朱筠主上此议。

4.各省采进本——命总督巡抚等进献其地方遗书,采书最多者为浙江,最少者为广东,湖北,湖南,山西,陕西次之。(同上)

5.私人进献本——系当时著名之藏书家所进献者也。(注二)(同上)

6.通行本——乃世间流行之书籍也。(同上)

(4)贮藏地方

1.内廷四阁

(甲)文渊阁——北京紫禁城内。(同上)

(乙)文源阁——圆明园内,英法联军时毁于火。(同上)

(丙)文溯阁——奉天陪都宫殿之地,(同上)今为日本所得。

(丁)文津阁——在热河。(同上)

2.江浙三阁

(甲)文汇阁——江苏扬州之大观堂。亡于太平天国之乱。(同上)

(乙)文宗阁——江苏镇江金山寺,亦亡于太平天国之乱。(同上)

(丙)文澜阁——浙江杭州圣因寺之行宫,少有散亡。(同上)

D汉学

a起源——汉学以治经为主,考经学之兴,始于顾炎武,张尔岐,顾张二公,均以壮志未伸,假说经以自遣。其后武进藏琳,闭门穷经,研覃奥义,根究故训,是为汉学之始。(刘师培《近儒学术统系论》)

b派别

(1)吴派——此派讥评宋学之空疏,专批评经书之本文。有江苏吴县人惠周惕作《易说诗传》,其子士奇作《易说春秋传》,至其孙栋始确宗汉诂,所学以掇拾为主。(《清史列传卷六八·惠周惕传》)而余萧客、江声、江藩均出其门,有浙西吴派之目。

(2)皖派——安徽婺源人江永,精于三礼及天文地理之学,而于钟律声韵,均深思独造,长于比勘。其学一传于休宁戴震,再传于金坛段玉裁。(《清史列传卷六八·江永传》)此派注重于解释字音,以读经书,先要详古音,所谓小学专门派,有皖派之目。

E科学

a算学

(1)旧算学——自梅穀成发明借根方,天元之理,遂使数百年失传之天元四元,复明于此。而专门学者有李锐之《开方说》,罗士琳之《四元玉监细草》等书。(《清史列传卷十七·梅穀成传》,《卷六九·李锐传》,《罗士琳传》)

(2)新算学——其翻译西籍者有李善兰之《代微积拾级》,《几何原本》,《谈天》。华衡芳之《代数术》,《微积溯原》等书。(《清史列传卷六九·李善兰传》,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b医学——清医最负盛名者如徐大椿,叶桂,著述皆甚多。而有一人,不可不特笔重记者曰,王清任,著有《医林改错》,又据其所实睹者绘图成《脏腑全图》,并有《气血合脉说》斥三焦脉诀等之无稽,诚中国医学界极大胆之革命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c各种设置

(1)造船

1.江南制造总局

(甲)同治四年创办之初,厂中机器,均未完备,先就原有机器推广,造成大小机器三十余座,用以铸造枪炮炸弹。(《江南制造记》)

(乙)同治六年始造轮船。(同上)

(丙)十三年仿制黑色火药。(同上)

(丁)光绪四年,仿造九磅子,四十磅子,前膛快炮,五年更造前膛四十磅,八十磅各种开花实心弹。

(戊)十一年停造轮船,专修理南北洋各省兵轮船只。(同上)

(己)十六年,仿造新式全钢后膛快炮。(同上)

(庚)十七年,改造快利新枪,又造五十二吨四十七大炮。(同上)

(辛)十九年仿制栗色火药,二十一年试造无烟火药。(同上)

(壬)二十四年,造七密里九口径新毛瑟枪,三十年添造铜元,旋归江宁合办。(同上)

(癸)三十一年,将船坞及轮船锅炉机器三厂,划归海军商厂办理。(同上)

2.马尾船政局

(甲)同治五年,左宗棠创之,聘法员匠数十人以为导。(《东方杂志》第十四卷《马江船埠之历史》)

(乙)同治八年,第一号万年清轮船告成,十二年,华匠之技渐习,乃遣散洋匠回国,至光绪三十三年,共成船四十号。(同上)

(2)电话

1.旧传江慎修尝将一竹筒,用玻璃为盖,有钥开之,开则向筒说数千言,言毕即闭,传千里,人开筒侧耳,其音宛在,如面谈也。其法发明尚在留声机电话之前也,惜其法不传。(《清稗类钞》)

2.壬午季夏,上海始有德律风,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只须向线端传语,无异一室晤言。(淞南《梦影录》)

(3)电灯——电灯始于光绪中叶,创办者为西人德里。(《清稗类钞》)

(4)电车——光绪时,上海通行电车,初乃西人经营,后华人亦有投资者。(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