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通史纲要
5610700000009

第9章 春秋战国(3)

C建筑之壮丽——古代帝王多,以卑宫室为媺,峻宇雕墙为戒,春秋战国之诸侯,争为潜侈,宫室壮丽,楚有章华之臺,吴有姑苏之臺,齐威王有瑶臺,梁惠王有范臺,楚襄王有兰臺,燕昭王有黄金臺,齐宣王有大室,建筑极伟大。(注二)(《国语·楚语》,《吴越春秋·说苑》及《吕氏春秋》)

D铁器之应用——“古者以铜为兵,春秋迄于战国,攻争纷乱,兵革互兴,铜既不克给,故以铁足之。”(江淹《铜剑赞·序文》)当时兵器多以铁造之,故《史记·礼书》谓:楚人作鑽(兵器),《应侯传》有铁剑之名,而《左传》谓晋赵鞅铸铁鼎,管仲以铁制器。则铁又应用于日用器物矣。(《东洋历史集成》卷上第四三章二六节)

E器物之发明

a山戎作秋千。

b公输般作云梯及硙。

c庄子作锯凿。

d仲由造砚。

e公叔文子作輗轴。(以上参考《世本》及《事物起原》)

F文学之派别

a儒理文学——即孔子、孟子、荀卿及孔门弟子,其重要著作有“四书”、“五经”及《荀子》。

b玄理文学——即老子,庄子,鬼谷,韩非一派,《道德经》、《庄子》、《韩非子》为其著作之代表。

c纵横文学——即苏秦、张仪等之文学,其著作散见于《战国策》。

d骚赋文学——即屈原、宋玉一派之楚国文学,屈原《离骚》,宋玉扇其风骚体遂大昌明,在文学上,独树一帜。(以上参考曾毅《中国文学史》第五章)

附:中原文化之南移

按春秋战国以前,楚王尝以蛮夷自称,吴亦断发文身,不与中原同,尚在未开化时代,(《史记》楚世家吴世家)及春秋战国,墨子南游于楚,孔子弟子澹台子羽教学于楚,而陈良楚产也,亦北学于中国。至于吴则有晋人教以乘车战阵,而季札聘上国,得观十五国风,自此江南之地,渐沐中原文化,楚国曾以华夏自居,至谓“赫赫楚国,抚有蛮夷,以属诸夏”。(《左传》)足见其文化进步之一斑。

【注解】

注一六经原本出于古代圣王,而孔子删定之,笔削去取,皆有深义,特略述之如下:(以下参考《汉书·艺文志》)

1.《易》——包牺画八卦,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而孔子作彖辞,象辞,文言,系辞,序卦,说卦,杂卦,是为十翼,以授鲁商瞿子木,凡《易》十二篇。

2.《书》——孔子删订,断自唐虞,下讫秦穆,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而为之序。

3.《诗》——孔子删《诗》,取自周诗,上兼商颂,以授子夏,凡三百一十一篇。

4.《礼》——孔子自卫返鲁而删《礼》,惟遇秦火,今所存者,只《仪礼》可信,《周礼》、《礼记》皆汉人所掇拾耳。

5.《乐》——孔子自卫返鲁,然后乐正,然乐尤微眇,以音律为节,又为郑卫所乱,故无遗法。

6.《春秋》——孔子因鲁旧史作《春秋》,上述周公遗制,下明将来之法,勒成十二公之经,以授子夏,凡《春秋》十二篇。

注二春秋战国,诸侯宫台之壮丽,例如楚之章华台,三休始至其顶(贾谊《新书》),燕之黄金台,则台上之宽,东西八十余步。(《水经注》)而齐宣王之大室,《吕氏春秋》谓其“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骄恣篇》)

第四节春秋战国之社会

A工业之进步

a用铁器——“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一刀,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鉴。”(《管子·海王篇》)工业既用铁器,产品自然增多,已非三代自足自给之工业矣。

b专门化——“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管子》)工之子既恒为工,工业成了专门化,造出物品,当然精美绝伦。

B商业之发达

a原因

(1)关税减少——按周初,列国并立,多至一千八百国,国家愈多,关禁愈繁,商税愈重,则商人之受困愈深,商业难望发达。自兼并以后,国家既少,关禁无多,商人受困减轻,于是商业,乃日趋发达。

(2)人民好贾

1.“东周人喜为商贾。”(《汉书·地理志》)

2.“鲁人好贾趋利。”(《史记·货殖传》)

3.“陈人在夏楚之间,其民多贾。”(同上)

4.“韩人好商贾。”(《汉书·地理志》)

5.“齐人织作冰纨绮绣之物,冠盖衣履天下。”(同上)

b结果(发生资产阶级)

(1)“吕不韦为阳翟大贾,家僮万人。”(《史记》本传)

(2)“范蠡治产于陶,三致千金。”(《史记·货殖列传》)

(3)“子贡鬻财于曹鲁之间,而结驷连骑,于七十子之徒,最为富益。”(同上)

(4)“猗顿用盐起家。”(同上)

(5)“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同上)

(6)郑弦高贩牛商人,为郑犒秦师,能纾国家之难。(《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7)“绛之富商,金玉其车,文错其服。”(《国语·晋语》)

C都市之兴起

a万户之邑(赵)——“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今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战国策·赵策》)所谓千丈之城相望,则当时都市之广大繁多,已可想见。

b七万户口之都(齐)——“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之途,车击毂,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战国策·齐策》)都有七万户,必成人烟稠密,贸易繁盛之区。

c美姬出名之都——邯郸女子,鼓鸣瑟,跍屣,游媚贵富,入后宫,偏诸侯。美姬既如此出名,则邯郸之地,必是人物麕集,蔚为大都。(《史记·货殖列传》)

附:都市兴起为商业发达之结果,故今人谓西周为村落经济时代,春秋为市镇经济时代,(万国钧《汉以前人口及土地利用之一斑》)而战国可称为都市经济时代矣。

D民生之痛苦

a衣食不足——“人可以食,鲜可以饱。”(《诗经·苕之华章》)“贫者短褐不完,含菽饮水。”(《汉书·食货志》)鲜可以饱,及短褐不完,其衣食不足情况,溢于言外。

b官吏暴虐——“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说之。”(《诗经·大雅·瞻卬章》)官吏横暴如此,无怪人民,怨声载道,而有《硕鼠》之歌也。(注一)

c兵役频繁——“何草不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经·何草不黄章》)当时人主,为兵役征发,常夺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者,不知凡几。(《孟子》)

附:《诗经·苕之华》谓:“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人民感到环境压迫之厉害,至不欲生,则其生活之痛苦,似已达于极度矣。

E生活之改变——古人席地而坐,惟睡则用床,凭则用几,赵武灵王始用胡床,即如今交椅。席坐之风,为之一变;王又令国人胡服骑射,服装又为之一变。(《风俗通》及王国维《古胡服考》)

【注解】

注一《诗》云“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魏风·硕鼠章》)

第五节春秋战国之风俗

A各国之特俗

(1)卫俗刚强,多豪桀侵夺,薄恩礼,好生分,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亟聚会,其俗淫。

(2)陈人尊贵,妇人好祭,用巫史,其俗巫。

(3)赵中山地薄人众,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好作奸巧,女子弹弦踮,游媚富贵,遍诸侯之后宫。

(4)韩俗朴鄙,自申子、韩非以来,其民高仕宦,好文法。

(5)鲁俗俭啬爱财,丧祭之礼,文备实寡,自孔子以来,其民好学,上礼义,重廉耻。

(6)宋俗重厚,好稼穑,恶衣食,以致蓄藏。

(7)齐自僖公以后,其俗弥侈,长女不嫁,为家主祠。(注一)

(8)燕俗敢以急人,宾客相过,以妇侍宿。(注二)

(9)楚人信巫鬼,重淫祀,其民偷生而无积聚。

(10)吴越之民,君皆好勇,故其民轻死易发。惟越以奖励生育,其民淫。(注三)(以上参考《汉书·地理志》)

(11)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庄则出赘,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妇姑不相悦,则反唇而相稽。(贾谊《治安策》)其民好稼穑,务本业,修习战备,高上气力。(《汉书·地理志》)

B普遍之风俗

(1)游说——当时以战争频繁,各国争罗贤才,以强兵并敌,自苏秦、张仪以合纵连横,游说诸侯,得居高位后,谋夫说客,极其众多,凡有一技一艺之长,能作说客剑客或力士,以及鸡鸣狗盗者,莫不受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故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注四)

(2)豪侠——此风倡自春秋,盛于战国。晋之公孙杵臼、程婴,吴之专诸皆豪侠好义,已诺必诚,牺牲自己生命。战国时如赵之豫让,韩之聂政,燕之荆轲,尤轻死重义,为人之所不敢为。(以上参考张亮采《中国风俗史》第二编第一章三节及四节)

(3)淫乱

贵族

1.周襄王狄后与夫弟叔带通奸。(《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2.鲁庄公哀姜与夫弟庆父通奸。(《左传·闵公二年》)

3.齐声孟子与大夫庆克通奸。(《左传·成公十七年》)

4.晋骊姬与优人通奸。(《国语·晋语》)

5.齐襄公与其妹文姜通奸。(《左传·桓公十八年》)

平民

1.卫国男女淫乱,至常私约,俟于城隅。(《诗·国风·氓章》)

2.郑国女人,甚至遵大路以揽人袪,且谓:“子不我思,岂无他人。”此秽亵情绪,显然如画。(《诗·国风·遵大路章》)

3.陈国女子淫奔,至以不织不麻,而赴男女歌舞之会者。(《诗·国风·东门之枌章》)

【注解】

注一齐以“管仲身在陪臣,而取三归,故其俗弥侈。桓公兄襄公淫乱,姑姊妹不嫁,于是令国中民家长女不得嫁,名曰巫儿,为家主祠,嫁者不利其家,民至今以为俗”。(《汉书·地理志》)

注二“初燕太子丹宾养勇士,不爱后宫美女,民化以为俗,至今犹然,宾客相过,以妇侍宿,嫁娶之夕,男女无别,反以为荣,其俗轻薄无威,亦有所长,敢以急人,燕丹遗风也”。(同上)

注三越王勾践“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国语·越语上》)勾践又输淫佚过犯之寡妇于山上,士有忧思者,令游山上以喜其意,故其俗淫。(《吴越春秋》)

注四春秋战国养士之风极盛,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皆有客三千人,而田文招致任侠奸人六万家于薛。齐之稷下,谈者亦千人,魏文侯、燕昭王,燕太子丹,皆致客无数。(张亮采《中国风俗史》第二编第一章四节)

问题

1.春秋弭兵之策,创于何人?其不能持久之原因何在?(南开一二年)

2.中国自周以来,历次分裂之局,试略述其大意。(武昌师大一二年)

3.春秋时有孔墨老三家,其姓名,生地及其学说之大要,试略言之。(女师大一二年)

4.商鞅变法而秦强,王安石变法而宋弱,果其法之本身,有优劣欤?抑时期之未至欤?抑或有其他重要之原因欤?(师大一二年)

5.中国从前社会阶级之制,最盛于何时?消灭于何时?(民大一三年)

6.周末七雄汉末三国,所据之区域,在今何地?(清华一五年)

7.杨墨之学说如何?试略述之。(北大一七年)

8.战国七雄,互相之形势如何?(中山大学一八年)

9.文化发育盛于春秋战国,试略举当时之学问家、外交家、法律家、理财家、实业家、政客、刺客。(上海交大一八年)

10.中国学术昌明,至战国为极盛,究因何故?(中大一八年)

11.试言战国时诸子之流派与每派之代表人物。(青大二〇年)

12.五伯桓文为盛,然齐桓死后,霸业不继;晋则文公以后,数世皆得为诸侯盟主,其故为何?(东吴二〇年)

13.何谓合纵连横?(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