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强调要培养人的理性,要抑制人的欲念,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人不仅有理性,也有欲望,不应以理性而使感情受到压抑,也不应因感情的宣泄而牺牲理性,人的德性在于使理性、感情和欲望保持正当的关系,使人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就可以达到至善。他说:“一个有德性的人往往为他的朋友和国家的利益而采取行动,必要时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他宁愿捐弃士人所争夺的金钱、荣誉和一切财物,只追求自己的高尚。”比起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特别是教育思想要进步得多,实际得多。
亚历山大能有亚里士多德这样一位在当时几乎是无所不知而又精于教导之术的老师,真是他的大幸。一连三年,亚历山大有幸和这位历史上最伟大的贤哲朝夕相处,所获得的教益之多,影响之大,是无与伦比的。亚历山大常说,他最尊崇的是亚里士多德,他爱亚里士多德甚于爱他的父亲,因为他父亲仅仅生育了他,而亚里士多德教会了他怎样做高尚的人。
亚里士多德到培拉来,受教的并不只亚历山大一人,王宫几乎成了皇家学苑,有许多和亚历山大同龄的孩子在这里一起学习各种有益的知识、接受军事训练和嬉戏玩耍。这些孩子中有帕米尼欧的小儿子菲洛塔斯、占卜师阿底曼图斯的长子阿里斯坦德、财政总管安提柯的侄子哈帕鲁斯。除了这些权贵的子弟外,还有来自上马其顿穷苦人家的孩子赫斐斯申和亚历山大奶妈的儿子克雷图斯。亚里士多德还给他们带来了一个新伙伴——他的侄子卡利西尼斯。亚里士多德父亲早死,由叔父抚养长大,为报叔父养育之恩,他把侄子带在身边,精心加以培养。亚历山大能和这些孩子一起受教于亚里士多德,更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竞争性。
亚里士多德的这些学子中,亚历山大得到了他特别的钟爱,这不仅因为亚历山大是王子,地位显赫,非其他孩子可比,而且因为亚历山大天资极高,超凡出众,有异乎寻常的好奇心和求索精神。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等学子讨论哲学、政治、伦理等诸方面的问题,也讨论文学和史学方面的问题。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等也是讲授的内容。亚里士多德传授给亚历山大的知识是多方面的,这从亚历山大后来对诸如医学、自然现象、地理学以及珍稀植物等方面都有浓厚的兴趣可以看出来。亚历山大对亚细亚的广泛兴趣肯定也是亚里士多德熏陶的结果。
亚历山大酷爱读书的习惯肯定也是受亚里士多德长期教诲的结果。亚历山大后来在远征东方期间,在长途行军和激烈战斗之际,他还命人回希腊,为他运来很多书籍。这些书籍中包括幼里庇底斯、索福克利斯和爱斯奇里斯的悲剧作品。
亚历山大最爱读的书是《荷马史诗》,这当然也是和老师的教诲分不开的。据说,亚里士多德曾为他这个弟子编纂过一部特版的《伊利亚特》,这部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就是传说中亚历山大的远祖阿基里斯。亚历山大十分珍惜老师编纂的这本书,远征东方时仍把这本书带在身边,睡觉时,和短剑一起放在枕头下面。
当然,亚历山大在政治和伦理方面也受老师影响,尽管师生的政治观点不同。亚里士多德认为小国寡民的城邦制是最好的政体,而亚历山大则主张君主制。但两人也有一致的地方,亚历山大显然接受了老师的这样一种信念:只有希腊人才能享有自由,其他民族,特别是亚细亚人,都是天生的野蛮人,只能当奴隶,都必须受西方文明人的统治。亚历山大后来立志称霸世界、统治所有的野蛮人,不能说和亚里士多德的教导没有关系。亚里士多德可能还给年轻的王子灌输这样一种思想: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统治……战争的艺术是一门关于获取的自然艺术,因为它包括狩猎,是一门用来对付野兽和那些生来应该受统治却不愿服从的人的艺术。这种战争当然是正义的。
亚历山大和他父亲腓力二世一样,都是扩张主义者,都想凭借武力征服希腊、波斯和全世界,但目的有点不同。腓力的目的只是为夺取更多的土地和财富,取得更大的权力,称霸世界;亚历山大当然也有强烈的称霸世界的欲望,但驱使他不断征战的很重要的动力,是对于传说中的祖先阿基里斯和赫拉克勒斯英雄业绩的荣誉感和光大祖先业绩的使命感,他要使自己和祖先一样,成为后世永远敬仰的英雄。他的另一目的是要通过征战强行推广希腊文明,建立统一的文明世界。他的这些思想显然有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痕迹,可能还有伊索克拉底的影响。(他的求知欲是惊人的,在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下,他一定大量阅读了希腊名人的各种著作。)为了实现理想,他才不断征战,并在战斗中,身先士卒,不畏生死,百折不挠。为了实现理想,他放弃了一个帝王的享乐生活,他不近女色,不醉心酒宴,两次结婚都出于政治目的,举行宴会也大都是为犒劳部下,振作士气。为了实现理想,他显示出惊人的勇敢和超凡的自制力。他的这种理想,他为实现理想而展现的牺牲精神,应当说是和亚里士多德的教导有密切关系的。
4.独当一面:“实习期”的出色表现
亚历山大16岁时,腓力认为儿子已长大了,学习应告一段落了,是他为自己的王国担负一定责任的时候了。他停止了儿子在亚里士多德身边的求学生活,任命儿子为地方长官,让他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学习和锻炼。
其实,腓力在培养儿子中一直很重视实际能力的培养,注意让儿子在一些公开活动中,在具体的工作中锻炼和学习。早在亚历山大10岁时,腓力就让他在外事活动中亮相,在接待一个雅典使团时,在竖琴伴奏下唱歌。亚历山大的表演还遭到了马其顿的死敌德摩斯提尼的嘲笑,说什么腓力的这个宝贝儿子没有什么值得希腊人害怕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腓力让儿子参加的活动也越来越多,亚历山大的知识和能力都在与日俱增。16岁了,腓力认为儿子已经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了。
知子莫若父,亚历山大不仅有能力,而且有强烈的建功立业欲望。这里举一个例证,在一次远征中,腓力曾多次不亲自理事。有一次,他让亚历山大负责接待波斯使臣,接见中,亚历山大的友善态度和有节制的提问,使来访的使臣心悦诚服。他没有询问诸如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或波斯国王的服饰等问题,而是询问该国道路的长度和波斯国王的用兵才能和胆略,等等。还没问完,一位使臣便惊叹道:“这个孩子才真是一个伟大的君主,而我们的国王只不过徒有钱财而已。”
二、血腥上位:亚历山大登基
1.父子不和:亲人如仇敌
腓力对亚历山大的培养是成功的,16岁的亚历山大在思想和能力方面、在体力和精神方面都成为出类拔萃的,不仅得到宫廷上下的一片赞美,甚至引起了见过他的外国人的惊叹。腓力有子如此,当然十分高兴,他花在儿子身上的工夫没有白费,亚历山大成了他的得力助手和可靠的接班人。这正是腓力所希望的,从16岁起,亚历山大就常随父征战。18岁时,在凯洛尼亚战役中,他负责指挥马其顿军队的右翼,迎战著名的底比斯神圣兵团。亚历山大身先士卒,带领士兵击溃了敌军主力,为马其顿人取得这次战役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亚历山大这时已显露出军事统帅的非凡才能。
但是,父子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日益尖锐起来。这中间有一山不容二虎的原因,也有性格上的原因和利益上的冲突,但起因,或者说根本原因是亚历山大的母亲、腓力的妻子奥林匹娅斯。奥林匹娅斯是个浮躁而又邪恶的女人,腓力父子两人的一生都深受她的影响。
对于腓力来说,妻子的唯一功劳就是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他本来就不爱她,娶她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两人之间的关系由于性格和观念上的差异而更加恶化了。奥林匹娅斯对宗教神秘狂热。当时,有许多秘密的、古老的宗教崇拜在各地流行,这些当地的原有的崇拜举行秘密入教和狂欢的庆祝,经常还有残忍淫荡的仪式。从这些宗教中产生了奥菲士(竖琴手神)、狄俄尼索斯(酒神)以及得墨忒耳(谷神)等崇拜。奥林匹娅斯既热衷于这种崇拜,也是个中里手。据普鲁塔克说,她因为在这些敬神活动中使用了豢养的蛇而声名大振。她的住房里也常有蛇侵入。腓力对妻子的行为十分厌恶,而且,对于腓力正在发展的事业来说,狂热的宗教信仰和不受控制的妻子都是麻烦的制造者、前进路上的不利因素。
造成夫妻不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奥林匹娅斯的嫉妒心态。奥林匹娅斯想压倒一切的好强心,使她对腓力的成功、声望、他出征所获得的每一次胜利,都心怀忌妒。由妒生恨,她对丈夫的敌意越来越强烈。可怕的是她把这种忌妒也灌输给了儿子。普鲁塔克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每当腓力夺取了一个城市或打了一次大胜仗的消息传来时,儿子听了似乎从来没有十分高兴过;相反,他经常对他的小伙伴们说:‘哥们儿,父亲会把一切都抢先搞完,他不会留下什么重大的事让我同你们一起去搞的。’”虽然亚历山大从小就心怀大志,但一个小孩,如果没有人教唆,是说不出这种话的。
当然,夫妻不和使两人都别求新欢,而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加深了两人的不和。奥林匹娅斯是不甘寂寞的,王宫里早就流传关于她的风流韵事,甚至有人怀疑亚历山大王子的合法身份,这使腓力十分不快,夫妇间的对立更加严重了,父子间的矛盾也变得严重了。作为国王的腓力二世,也是风流成性,不过,后宫美女如云,是帝王家的惯例。公元前337年,腓力在准备出兵小亚细亚时,宣布要娶“他热恋着的”克里奥帕特拉为妻,这引起了奥林匹娅斯和亚历山大的极度不满。在腓力和克里奥帕特拉的婚宴上,不满变成了一场公开的冲突。
据普鲁塔克记述,婚宴上大家都喝了很多酒,新娘克里奥帕特拉的父亲阿塔罗斯“喝醉了”,流露出马其顿人对奥林匹娅斯和伊庇鲁斯的敌意。他借酒吐真言,说什么他希望这个婚姻将产生一个孩子,使他们能有一个真正马其顿血统的继承人。这等于说亚历山大不是腓力的亲生骨肉,奥林匹娅斯和亚历山大母子哪里受得了这样的侮辱,亚历山大跳了起来,大喊道:“那么我算什么人呢?”说着就把酒杯向阿塔罗斯掷去。腓力大怒,拔出宝剑,直指亚历山大,但由于酒醉,踉跄地摔倒了。亚历山大在愤怒和忌恨中,竟公然侮辱和嘲笑起父亲来了。
他指着他的父亲说:“看啦,马其顿人,看这个想从欧洲到亚洲去的将军!怎么啦,他连从一张桌子到另一张桌子也走不到!”
矛盾激化到如此程度是双方都没有预料到的。第二天,奥林匹娅斯回了伊庇鲁斯娘家,亚历山大见母亲出走,父亲迷恋克里奥帕特拉,自己遭父亲忌恨,地位不稳,便也出走,去伊利里亚谋取发展,等待父亲态度的转变。腓力对二人的离他而去,似乎无动于衷,并没进行挽留。但事后不久,作为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君主和一个对儿子怀有深厚感情的父亲,看到家庭不和破坏了父子关系,影响了马其顿事业的发展,腓力后悔了,感到自己对亚历山大的确过于粗暴了。他主动向亚历山大母子提出和解,为了安抚母子俩,他提议把自己与嫔妃所生的女儿格罗蒂嫁给奥林匹娅斯的弟弟、伊庇鲁斯的在位国王亚历山大,同时也确定儿子亚历山大为自己的继承人,亚历山大母子也趁机下台,返回培拉。
随后,亚历山大随父参加了凯洛尼亚战役,并立了大功。但是,腓力和亚历山大母子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完全解决。在凯洛尼亚之战以后的两年里,腓力好像被家庭不和搞得有些意志消沉,不是狂欢滥饮,就是同奥林匹娅斯和亚历山大龃龉抵牾,以致把东征波斯的事也拖延下来了。
腓力显然十分疼爱亚历山大,但由于别人,特别是奥林匹娅斯的挑拨,父子二人无法沟通,亚历山大根本听不进父亲的话。
有这样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
亚历山大有个异母兄弟,叫阿里迪乌斯,是个生性愚钝的人,卡里亚的波斯总督想招他为婿。亚历山大的朋友们和他的母亲便因此而无中生有地对他说什么,腓力缔结这样高贵的婚姻,是为了得到有力的支持,以便把王位传给阿里迪乌斯。亚历山大听了这些话,十分不安,决定设法阻止这一婚姻,他派了一个叫塞萨路斯的演员到卡里亚去,劝说那位总督放弃与阿里迪乌斯联姻的计划,说阿里迪乌斯是庶出的,智力上有缺陷,请他和马其顿的合法继承人结盟。卡里亚的总督对这一建议非常满意。但腓力一听说这事便火冒三丈,立即带了他一个最亲密的朋友和伙伴、帕米尼欧的儿子菲洛塔斯冲入亚历山大的房里,当着菲洛塔斯的面,斥责亚历山大居然堕落和下贱到想当一个卡里亚人的女婿,当一个蛮族国王的奴隶的女婿。腓力骂了儿子一顿,还不解气,又给科林斯人写信,要他们把塞萨路斯戴上铁链给他送来。他驱逐了珀耳、尼阿卡斯、弗里吉乌斯、托勒密以及王子的另外几个伙伴。但是,后来亚历山大又把他们都召了回来,并更加优厚地对待他们。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发现亚历山大性格的另一个特点——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为了破坏弟弟的婚姻,可以以自己的婚姻做筹码。在他母亲和他周围伙伴的挑拨下,他对父亲的疑虑和敌意没能消解,反而加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