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帝国史话:亚历山大帝国
5611800000021

第21章 亚历山大:帝国的缔造者(7)

亚历山大还有一支轻骑兵,其中一部分同轻装步兵、弓箭手、投石手及标枪手一道配置在左右两翼。随同亚历山大出征的还有5000名希腊雇佣兵和来自科林斯同盟的7000名希腊联军。对于希腊联军,亚历山大只是把他们作为人质,使希腊各城邦不敢轻举妄动,除委以一些卫戍任务外,并不用于阵前作战。

亚历山大出征时,留下了一支部队驻守马其顿和希腊,以保证后方的安全,和随时给前方支援和补充。他率领的远征大军合起来共有3万多步兵、5000骑兵。在人数上,这是无法和波斯相比的。亚历山大出征时的头衔是马其顿国王、科林斯同盟盟主和希腊联军统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头衔会愈来愈多。

3.谋士:济济一堂的良将与智囊

亚历山大部下除精兵外,还有一批良将。在他的主要大将和谋士中,既有曾跟随腓力征战的老将如全军副统帅帕米尼欧、负责海军的尼阿丘斯等,也有他的莫逆之交,如御林军队长赫斐斯申,还有童年时的伙伴如帕米尼欧的儿子骑兵将领菲洛塔斯和他奶妈的儿子弓箭手长官克雷图斯,克雷图斯后来在战场上救了亚历山大一命,但却因酒后争吵被愤怒的亚历山大杀死。此外还有方阵兵统帅托勒密、骑兵将领塞琉古、负责军队财政和军需的长官哈帕鲁斯和雷希马楚斯等。这几个人是少有的将才,都可成为独霸一方的君主,但在亚历山大在世时,都心甘情愿地做了他恭顺的部属。

亚历山大有一个智囊团,为他提供他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和建议。智囊团虽有不少饱学之士,但亚历山大和他的部属对所在的世界仍知之甚少。当时的人都认为“人类居住的地球”,即世界,是被大洋包围着的。由于希腊人曾到过大西洋,熟悉希腊文化的亚历山大也知道西边有海洋,但另外三边的大洋在哪里却无人知道。后来亚历山大到里海,便认为这是北部海洋的一个海湾。后来又相信印度洋是地球南部的边缘。东边的尽头在哪里在亚历山大心头仍是个谜,他很想知道。他到达印度河后,认为西边的海洋就在印度河以东不远的地方。他本想一直打到地球东边的尽处,但由于部队叛变,他未能到那里,这对亚历山大来说,一定是件憾事。他对中国和印度次大陆一无所知。

尽管亚历山大对世界的认识是不清楚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对于有关紧邻地带地形的细节,他的智囊团给他提供的资料却是准确无误的。战争讲究知己知彼,尤其是在敌国境内作战,如果敌情不清,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一般说,亚历山大对敌人的情况还是很清楚的。他是谨慎的,情况不清,他是不会贸然行动的。他的智囊团事实上只出过一次错,那是在伊苏斯大战的前夕。辎重队也使他失望过一次,那是在可怕的格德罗西亚(俾路支)大沙漠。

4.规划:精确周密的全面计划

最新的研究表明,亚历山大成功的关键在于精确地计划与计算出每一步骤。历史学家唐线思格斯作过一个计算:如果亚历山大有4.8万名士兵,每3名士兵有一名侍者,不包括辎重队,大约有6.4万人听从亚历山大指挥。在这种情况下,平均每人每天需要大约1.4公斤粮食,另外至少还有2升的水,那么对于这支军队来说,每天就是9万公斤的粮食和13万升水。为了运输这些粮食和水,军队就需要大约1100匹马。还要1300匹马用来运输诸如帐篷、被子和工具等装备。除了这2400匹马以外,还要有6100匹骑兵用马,这样算来就有8500匹马。因为这些马匹处于极度劳累之中,所以每匹马每天就需要4.5公斤干草或者稻草以及等量的粮食,这样,这些马一共就得需要3.825万公斤草料。另外,每匹马每天需水量是31.5升,这样每天总共27.2万升。粗算下来,就是40万升水和13万斤粮食。这个数字大得吓人,如果没有很好的部队补给组织工作,军队的胜利几乎是不可能的。

为了保障军队的给养,亚历山大必须找到地下水脉。在广袤的沙漠地带,必须精确计算所需量。运输必须得到保障。亚历山大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拥有这方面的各种人才。他们所做的工作,和他的士兵在战场上打仗一样,都是成功的、史无前例的。亚历山大所需的武器和粮食通常是向行军沿途的乡村筹集,他所重新任命的各地长官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部队的供给,特别是保证提供足够的水和粮食。但是他也很注意保护当地居民不被抢掠。

中国古代的军事家强调天时的重要性,这是对的。亚历山大也很有效地利用天时。他选择在春季出征,是因为他算好了,当他征服赫勒斯滂另一侧的城市时,正是收获季节,筹粮容易。冬季的宿营地,亚历山大总是选择在沙漠附近或紧靠有耕地的地方。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亚历山大就会把军队分成若干独立的单元,让他们各自在富饶的地方过冬。

周密的计划是亚历山大成功的关键,而周密的计划的制订,除了依靠亚历山大本人的智慧和认真的态度外,还因为亚历山大有一个智囊团,有各方面的专门人才。

5.武器:先进精良的攻城器械

亚历山大的部队拥有许多当时最先进的武器,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攻城车。这种车用在攻城拔寨上,威力巨大,所向无敌。攻城塔这样的作战机械过去也有,但亚历山大的攻城塔高达150英尺,可以把它们推到对着敌城的任何部位,便于他的士兵跃上城去。他在攻城塔的底部装上轮子,外包皮革以防火。攻城槌是一种长100公尺、两端包有金属的横木,还有在敌城下面挖掘地道的器械等也都远非以前的同类器械可以相比的。

负责武器创新的是一位叫笛亚德斯的希腊工匠。他和他的同伙还发明了一种与大弓相似的器械——扭力石弩。这种石弩能把巨型箭支或五六十磅重的巨石准确地射到200码外,我们只要想一想,19世纪初,有人指出用滑膛枪击中100码以外的目标是异想天开,便知道这种武器有多么了不起。

我们不知道,亚历山大是出于什么考虑,并没有在正规战中把石弩当炮使用,而只是用来攻城或是从河对岸逐走敌人。可以想象,在大块石头和如蝗的巨型箭支突然落到头上时,敌人是何等的惊慌!

亚历山大队伍中还有一个科学考察团,有探险家、植物学家、地理学家,有哲学家和诗人。他们既是他的智囊团成员,又有自己的考察计划。亚里士多德的侄子、历史学家卡利西尼斯也随军出征。他的任务是把远征的情况记下来,为亚历山大写一部远征史。这个人有点自命不凡,有一次,他对亚历山大说,亚历山大的声望不取决于他所做的事,而在于他卡利西尼斯怎样去记录。他撰写时,经常对照皇家日志核对他记录的细节。皇家日志是奉亚历山大之命由专人记下每日大事的官方记录。这部日志成为同时代人撰写亚历山大历史的依据,也是阿利安的主要史料来源。

6.统帅:智勇双全的天才指挥

亚历山大在某一点上有着绝对的优势,这就是作为马其顿和希腊方的统帅,亚历山大在智慧和勇气上,都是波斯方统帅大流士三世所无法比拟的。统帅的智慧和勇气,特别是统帅的指挥才能,有时能起决定性的作用。在两军主力对决的伊苏斯会战中,波斯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正是其统帅大流士的愚蠢和胆怯把胜利送给了亚历山大。而亚历山大之所以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取得胜利,亚历山大的非凡勇敢和杰出的指挥才能起了极大的作用。

亚历山大的过人智慧不仅表现在指挥作战上,也表现在其他各个方面。组织计划、后勤供应、行政管理、外交宣传,处处都闪现他智慧的光芒。

亚历山大为远征做了很好的宣传工作,他把他的这一完全是为了掠夺财富的战争宣传成正义战争,什么“复仇”,什么“解放”,把自己打扮成正义的化身。他还把这次战争说成是神意。亚历山大在启程前特意去访问了特尔斐神庙。女巫对他说,她必须保持沉默,因为阿波罗神在冬季远离特尔斐。亚历山大将再不发一言的女巫拽到寺庙的内室中,坚持要她说出一则预言,女巫呻吟道:“哦,孩子,你要相信,这是不可抗拒的。”女巫的话可能是说,阿波罗神不在,她必须沉默是不可抗拒的。当然,也可能有其他解释,这是预言的特点。亚历山大为了用女巫的话来说服他的军队,鼓舞士气,他把“不可抗拒”说成是“不可战胜”,并让人到处传播亚历山大的军队“不可战胜”的所谓特尔斐神庙女巫的预言。在那个崇拜神、相信预言的时代,这则被亚历山大到处传播的预言,会产生相当大的力量。对敌人是种心理威慑,对自己则是一种安慰、一颗定心丸。

一切都准备好了,一切细节都考虑了,出发的时刻到了。但在这个时候,老将帕米尼欧建议亚历山大应该结婚并应立嗣。亚历山大置此议于不顾,他可能想到他的父亲正是由于迷恋新婚妻子而耽误了东征大业,他不能重蹈覆辙。他不急着结婚,他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次远征中去。他说他自己负大家的债太多,因此他把自己拥有的全部金银珠宝、奴隶和牛羊全都赠送给战士们的父老家人,士兵们个个感动得热泪盈眶,全军士气高涨,发誓要为国王的大业献身。